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历史
题干
下表是“一五计划”时期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指标完成情况表(部分)。据此分析,“一五计划”时期
产品名称
计算单位
1957年计划产量
1957年实际产量
钢
万吨
412
535
生铁
万吨
467
594
原油
万吨
201
146
粮食
亿斤
3856.2
3901
棉花
亿斤
32.7
32.8
A.工农业都超额完成指标
B.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
C.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D.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20-04-01 09:46: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1952年高校院系进行调整,大批学者被迫转行或者到图书馆做资料员。调整后文科生占在校生的比例,从1949年的31.1%降为1965年的6.8%。这⼀调整
A.促使教育体系更加完善
B.确保了人才结构的合理
C.适应了工业建设的需要
D.符合教育⾃身发展规律
同类题2
如图是1955年创作的漫画《苏联专家来的时候和走的时候》。该漫画主要反映了
A.中国工业化建设在苏联援助下成就突出
B.旧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得到了根本改善
C.一五计划完成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化基础
D.新中国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同类题3
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全部农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同类题4
1950年,东北人民政府规定在大区范围内对煤炭、钢材等多种生产资料统一分配,随后,东北地区计划分配的物资种类逐年增加。从1953年起,计划分配调拨体制开始在全国铺开。这反映了中国计划经济体制
A.是新生国家政权的基础
B.随着行政区域的扩大逐步建立
C.是在宪法原则下建立的
D.随着工业化建设的进行而建立
相关知识点
经济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