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月9日,***签署主席令,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十条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的证明"。这一做法( )
A.完善了城市户籍的管理制度B.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
C.加强了城、乡二元结构体制D.调动了全民的生产积极性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1962年1月,中共中央通过了“三自一包”的经济建设方针。“三自”即允许农民耕种自留地,自办私人小作坊,在自由市场上出售产品;“一包”即农民承包政府规定的农业生产指标,要求保证完成。中央通过这一经济建设方针,旨在
A.改变人民公社体制B.促成经济体制改革
C.全面纠正右倾错误D.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1952年高校院系进行调整,大批学者被迫转行或者到图书馆做资料员。调整后文科生占在校生的比例,从1949年的31.1%降为1965年的6.8%。这⼀调整
A.促使教育体系更加完善B.确保了人才结构的合理
C.适应了工业建设的需要D.符合教育⾃身发展规律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1962~1965年我国国民经济在三年严重经济困难的基础上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说明
A.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
B.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C.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国民经济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发展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1949 年后以专业知识自重、以市场需求自立的自由职业者多被纳入国家事业或者公营单位之下。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B.社会主义制度逐步确立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推进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题文)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民用企业布置在东北地区的有50个,中部地区有32个,军用企业布置在中西部地区的有35个,但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地均是空白.这反映了
A.便于苏联就近对中国援助
B.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
C.东南地区的工业体系完善
D.加强中国工业实力的要求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中共“八大”报告指出,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办法,不仅不会破坏国家的统一市场,相反地,将会对国家的统一市场起有益的补充作用。由此可见,这个报告
A. 有效纠正了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B. 全面总结一五计划的建设经验
C. 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D. 针对苏联经济模式的有效反思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全部农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下列图文。回答问题
1876年7月3日,淞沪铁路通车。当时的《申报》报道说,火车启动后,包括妇孺在内的“乘者、观者一齐笑容可掬,啧啧称叹”。但由于淞沪铁路是英商在未经中国当局同意下私自修筑的,结果清政府与英方议定,在淞沪铁路运行一年后,由中国政府购回。次年10月,清政府以白银28.5万两购回淞沪铁路,随即拆毁,中国的第一条铁路就此夭折。

(1)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谈谈你对淞沪铁路通车及夭折的认识。
1953年7月15日,长春“一汽”开工建厂。1956年7月13日,“一汽”生产的新中国第一辆卡车,披红挂彩地开下了生产线。这第一辆卡车,从建厂到下线,不到3年时间。党中央和人民政府对“一汽”投产非常重视,***主席亲自命名为“解放”牌。这第一辆解放牌卡车,代表着民族的骄傲,代表着民族的希望。

(2)结合相关历史背景,指出长春“一汽”建成投产对国家建设的重大意义。
当前题号:9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
下图为我国在“一五”计划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图(单位:%)其中轻工业、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约为1∶9。“一五”计划的投资比例
A.导致工业布局趋于合理
B.有利于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基础
C.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D.导致经济建设出现“左”倾错误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