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

——《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为了团结内蒙古人民抵抗蒋介石的军事进攻与政治经济压迫,现在即可联合东蒙西蒙成立一地方性的高度自治政府,发布施政纲领,但对蒙汉杂居地区仍容纳汉人合作,并避免采取独立国形式。

——《中共中央关于考虑成立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指示》(1946年11月26日)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时期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相关信息。
(2)根据材料二,填写元朝中央机构和地方机构简表。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元朝地方行政制度在当时产生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1946年在内蒙古地区实行怎样的管理方式并分析其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管理方式的深远意义。
当前题号:1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统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奴隶制度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中央集权
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独断性和随意性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这个时期最有可能是
A.西周B.春秋战国C.秦朝D.汉朝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秦朝建立后,兴建了一批公共工程,如万里长城、驰道、灵渠等。这些工程的修建,得益于秦朝
A.土地私有的强化
B.法律制度的健全
C.中央集权的建立
D.社会矛盾的缓和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剑桥中国秦汉史》说:“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短的时期也可能是一件好事。……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承者。这套制度经过了汉代的完善和巩固,又推行了1700年,其间只逐步作了修正。”这套制度
A.增强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性
B.解决了君主专制的决策弊端
C.延续了贵族血缘政治传统
D.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某制度)所代表的新型国家之职’,‘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这一制度指的是(  )
A.宗法制B.分封制
C.皇帝制D.郡县制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秦朝的户籍简,类似于今天的“户口簿”。其特点是一木简记一户,又称“户版”“户籍”,是征发赋役的依据。据此推测,最有可能使用此类简犊的“九卿”是
A.奉常B.太仆C.将作少府D.治粟内史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先秦与古希腊:中西文化之源》一文中写到:“古希腊人创造的这一-粗糙体制, 比华夏精致的专制主义体制,更有利于人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粗糙体制”指的是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体制
B.“精致体制”是指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
C.“粗糙体制”更能体现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
D.“精致体制”始终不能反映人类文明的进步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