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子与细胞
- 遗传与进化
- 遗传的细胞基础
- 遗传的基本规律
- 遗传的基本规律综合
- 遗传的分子基础综合
-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综合
- 遗传与人类健康综合
- 稳态与环境
- 生物技术实践
- 生物技术实践综合
-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综合
- 实验与探究综合
- 生物科学与社会
青蒿中含青蒿素,疟疾的病原体疟原虫通过按蚊传播给人,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能有效治疗疟疾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某生物核酸的碱基组成中,嘌呤碱基占a%,嘧啶碱基占b%(a>b),此生物不可能是
A.青蒿 | B.T2噬菌体 | C.疟原虫 | D.按蚊 |
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正确的个数是
| 核酸的种类 | 遗传物质 |
肺炎双球菌 | ①DNA和RNA | ④RNA |
水绵 | ②DNA和RNA | ⑤DNA |
烟草花叶病毒 | ③DNA和RNA | ⑥DNA或RNA |
A.2个 | B.3个 | C.4个 | D.5个 |
某双链DNA分子中共有含氮碱基1 400个,其中一条单链上(A+T)/(C+G)=2/5,问该DNA分子中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是()
A.150个 | B.200个 | C.300个 | D.400个 |
核基因p53是细胞的“基因组卫士”。当人体细胞DNA受损时,p53基因被激活,通过下图所示相关途径最终修复或清除受损DNA,从而保持细胞基因组的完整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DNA损伤为DNA双链断裂,则被破坏的化学键是_________ ,修复该断裂DNA需要的酶是_________ 。
(2)图中过程①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 ,完成过程②需要的原料是____________ 。
(3)p53基因控制合成的p53蛋白通过过程②合成IncRNA,进而影响过程①,这一调节机制属于_______ ,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当DNA分子受损时,p53蛋白既可启动修复酶基因的表达,也能启动P21基因的表达。启动P21基因表达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若DNA损伤为DNA双链断裂,则被破坏的化学键是
(2)图中过程①发生的场所是
(3)p53基因控制合成的p53蛋白通过过程②合成IncRNA,进而影响过程①,这一调节机制属于
(4)当DNA分子受损时,p53蛋白既可启动修复酶基因的表达,也能启动P21基因的表达。启动P21基因表达的意义是
(某科学工作者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分别用同位素32P、35S、18O和14C对噬菌体以及大肠杆菌成分做了如下标记。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与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组实验中,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中存在的氧元素有_____。一般地说,第三组实验中,子代噬菌体的DNA中___________(填“一定含有”或“一定不含有”或“不一定含有”)14C。
(3)假如在第一组实验中,噬菌体DNA在细菌体内复制了三次,那么从细菌体内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2P的噬菌体和含35S的噬菌体分别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_______。
(4)第二组与第三组实验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离心,检测到放射性的主要部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噬菌体成分 | 用35S标记 | 未标记 | 用14C标记 |
大肠杆菌成分 | 用32P标记 | 用18O标记 | 未标记 |
(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与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组实验中,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中存在的氧元素有_____。一般地说,第三组实验中,子代噬菌体的DNA中___________(填“一定含有”或“一定不含有”或“不一定含有”)14C。
(3)假如在第一组实验中,噬菌体DNA在细菌体内复制了三次,那么从细菌体内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2P的噬菌体和含35S的噬菌体分别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_______。
(4)第二组与第三组实验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离心,检测到放射性的主要部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色非甜玉米(YYTT)与白色甜玉米(yytt)杂交获得F1(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再让F1自交获得F2,若在F2中得到黄色非甜玉米的比例是( )
A.1/4 | B.9/16 | C.1/2 | D.1/3 |
基因型为AaBb黄色圆粒豌豆(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个体进行测交,其后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比为( )
A.1:1 | B.3:1 | C.1:3:1 | D.1:1:1:1 |
假如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用一个基因型为DDRR个体与一个基因型为ddrr的个体杂交,F2中出现既抗倒伏又抗病类型的比例为( )
A.1/8 | B.1/16 | C.3/16 | D.3/8 |
孟德尔用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作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交得F2,F2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的比例为9:3:3:1,与F2出现这种比例无直接关系的是( )
A.亲本必须是纯种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 |
B.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比例为1:1:1:1 |
C.F1自交时,4种类型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
D.F1的雌、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都能发育成新个体 |
现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作父本、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作母本,F1自交,F2四种表现型的比例为9︰3︰3︰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做杂交实验时,设计测交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检测F1的基因型 |
B.实验人员根据F2植株上所结种子的性状统计出了F2的性状分离比 |
C.F2的性状分离比取决于F1产生配子的种类、比例,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无关 |
D.若将亲本中的父本和母本互换,也可得到相同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