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子与细胞
- 遗传与进化
- 遗传的细胞基础
- 遗传的基本规律
- 遗传的基本规律综合
- 遗传的分子基础综合
-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综合
- 遗传与人类健康综合
- 稳态与环境
- 生物技术实践
- 生物技术实践综合
-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综合
- 实验与探究综合
- 生物科学与社会
在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过程中,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伴素35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
B.该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其遗传物质 |
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搅拌不充分会导致沉淀物放射性增强 |
D.烟草花叶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 |
结合探索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艾弗里及其同事进行了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该实验成功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来,赫尔希和蔡斯用______________法,进一步证明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噬菌体侵染菌实验包括4个步骤:
①将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 ②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 ③放射性检测 ④搅拌后离心
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用数字表示)。
(3)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物质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_(填“上清液”或“沉淀物”)中。
(4)上述实验中,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15N来标记噬菌体的DNA,理由是______________。
(1)艾弗里及其同事进行了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该实验成功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来,赫尔希和蔡斯用______________法,进一步证明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噬菌体侵染菌实验包括4个步骤:
①将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 ②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 ③放射性检测 ④搅拌后离心
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用数字表示)。
(3)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物质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_(填“上清液”或“沉淀物”)中。
(4)上述实验中,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15N来标记噬菌体的DNA,理由是______________。
如图为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实验对下列问题进行分析: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___________的,其内的营养成分中____________(填“含有”或“不含有”)32P。
(2)对下列可能出现的实验误差进行分析:
①测定发现在搅拌后的上清液中含有0.8%的放射性,最可能的原因是培养时间较短,有部分噬菌体_______。②当接种噬菌体后培养时间过长,发现在搅拌后的上清液中也有放射性,最可能的原因是增殖后的噬菌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5S和32P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参照下图被标记的部位分别是________(填字母编号)。

(4)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与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共同的实验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根据上述实验对下列问题进行分析: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___________的,其内的营养成分中____________(填“含有”或“不含有”)32P。
(2)对下列可能出现的实验误差进行分析:
①测定发现在搅拌后的上清液中含有0.8%的放射性,最可能的原因是培养时间较短,有部分噬菌体_______。②当接种噬菌体后培养时间过长,发现在搅拌后的上清液中也有放射性,最可能的原因是增殖后的噬菌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5S和32P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参照下图被标记的部位分别是________(填字母编号)。


(4)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与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共同的实验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生物兴趣小组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如下图。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理论上,b中不应具有放射性 |
B.b中有无放射性,与②过程中搅拌是否充分有关 |
C.若b中有放射性,说明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时间的长短有关 |
D.上述实验过程并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
关于格里菲思和艾弗时进行了肺炎链球菌的体内、体外转化实验,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所用到的R型细菌无多糖类的荚膜,S型细菌有多糖类的荚膜 |
B.艾弗里的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的DNA可以使小鼠死亡 |
C.艾弗里通过实验证实了格里菲思提出的“转化因子”就是S型细菌的DNA |
D.能从注射了R型活细菌与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混合物的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到S型活细菌 |
在确定DNA是遗传物质的研究过程中,艾弗里和赫尔希与蔡斯进行的实验有重要意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两个实验的设计思路共同点是将DNA与蛋白质分开 |
B.他们都选用了结构十分简单的生物——病毒展开研究 |
C.两个实验都应用了细菌培养技术为实验成功提供了保障 |
D.两个实验表明:亲代的各种性状是通过DNA遗传给后代的 |
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使小鼠死亡 |
B.艾弗里实验中在培养R型菌的培养基中添加S型菌的DNA后只长S型菌 |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如果离心前保温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升高 |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所使用的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同 |
回答下列关于遗传和育种有关的几个问题:
(1)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纯合的黄色圆粒( YYRR)与绿色皱粒( yyrr)的豌豆杂交,若将 F2中黄色皱粒豌豆自交,其子代中表现型为仍为黄色皱粒的个体占______。进一步研究发现r 基因的碱基序列比 R基因多了 800 个碱基对,这种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______。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酶活性)比 R 基因编码的淀粉支酶少了末端 61 个氨基酸,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2)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所观察的 7 种性状的 F1中总是出现显性性状,而不出现隐性性状。从基因表达的角度解释原因可能是______。
(3)玉米籽粒的胚乳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非糯(B)对糯(b)为显性,两对性状自由组合。现有白色非糯、黄色糯、白色糯纯合的玉米籽粒,其中白色非糯、黄色糯玉米不抗某种除草剂,白色糯玉米抗该除草剂,其抗性基因位于线粒体DNA上。若要培育抗该种除草剂的黄色非糯杂种玉米,且选育时根据籽粒颜色即可达到目的,请写出其杂交育种的实验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纯合的黄色圆粒( YYRR)与绿色皱粒( yyrr)的豌豆杂交,若将 F2中黄色皱粒豌豆自交,其子代中表现型为仍为黄色皱粒的个体占______。进一步研究发现r 基因的碱基序列比 R基因多了 800 个碱基对,这种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______。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酶活性)比 R 基因编码的淀粉支酶少了末端 61 个氨基酸,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2)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所观察的 7 种性状的 F1中总是出现显性性状,而不出现隐性性状。从基因表达的角度解释原因可能是______。
(3)玉米籽粒的胚乳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非糯(B)对糯(b)为显性,两对性状自由组合。现有白色非糯、黄色糯、白色糯纯合的玉米籽粒,其中白色非糯、黄色糯玉米不抗某种除草剂,白色糯玉米抗该除草剂,其抗性基因位于线粒体DNA上。若要培育抗该种除草剂的黄色非糯杂种玉米,且选育时根据籽粒颜色即可达到目的,请写出其杂交育种的实验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生物科学史上,科学家通过实验后提出一些假说。以下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发生分离 |
B.果蝇的眼色伴性遗传实验——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 |
C.肺炎双球菌的活体转化实验——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 |
D.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传到下面的伸长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