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子与细胞
- 遗传与进化
- 遗传的细胞基础
- 遗传的基本规律
- 遗传的基本规律综合
- 遗传的分子基础综合
-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综合
- 遗传与人类健康综合
- 稳态与环境
- 生物技术实践
- 生物技术实践综合
-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综合
- 实验与探究综合
- 生物科学与社会
若“M→N”表示由条件M必会推得N,则下列选项符合这种关系的有
A.M表示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N表示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
B.M表示生物发生了进化,N表示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
C.M表示基因突变,N表示性状的改变 |
D.M表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母亲患病,N表示女儿一定患病 |
小鼠的毛色有黄色、胡椒色和黑色,分别由位于2号染色体上的AY、A和a控制。与毛色有关的另一对基因B、b位于7号染色体上,不含B基因的细胞无法合成色素,小鼠表现出白化性状。现有三个品系的小鼠,其中品系1、2均为黄色,品系3为黑色,杂交情况如表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小鼠三种毛色性状的显隐性关系是______ 。______ (填“AY”“A”或“a”)基因纯合时会导致小鼠在胚胎期死亡。
(2)杂交二F1中的黑色小鼠与某白化品系杂交得到F2,F2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3表现出胡椒色:黑色:白色=9:3:4,该白化品系的基因型为______ 。
(3)品系1与基因型为aabb的白色小鼠杂交,F1不同毛色的小鼠相互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 。
P | F1 | |
杂交一 | 品系1×品系1 | 黄色:胡椒色=2:1 |
杂交二 | 品系2×品系2 | 黄色:黑色=2:1 |
杂交三 | 品系1×品系3 | 黄色:胡椒色=1:1 |
回答下列问题:
(1)小鼠三种毛色性状的显隐性关系是
(2)杂交二F1中的黑色小鼠与某白化品系杂交得到F2,F2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3表现出胡椒色:黑色:白色=9:3:4,该白化品系的基因型为
(3)品系1与基因型为aabb的白色小鼠杂交,F1不同毛色的小鼠相互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是
某植物花瓣的大小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基因型为AA的植株表现为大花瓣,Aa的为小花瓣,aa的无花瓣。花瓣颜色受另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基因型为RR和Rr的花瓣是红色,rr的为黄色,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自交,则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子代共有9种基因型 |
B.子代共有5种表现型 |
C.子代有花瓣植株中,AARr所占的比例约为1/6 |
D.子代的红花植株中,杂合子占8/9 |
取染色体DNA被32P标记的蛙(正常体细胞有26条染色体)的精子与未被标记的卵细胞受精。不考虑染色体变异,下列关于该受精卵及其分裂所产生后代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第二次卵裂结束及原肠胚时,胚体中最多分别有4个和26个细胞带放射性 |
B.因为在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交叉互换,原肠胚时期带放射性的细胞数无法确定 |
C.取胚体的细胞制片观察,每个细胞内都可以看到染色体 |
D.分裂时细胞质遗传物质随机分配,是生物体形成各种不同细胞和组织的主要原因 |
2016年4月,“三亲婴儿”在墨西哥成功诞生,起因是由于一对夫妇中,妻子被检测出线粒体DNA有缺陷,为保证生育一胎健康孩子,他们求助于美国遗传医学研究专家。专家设计如下技术流程来完成该“试管婴儿”的培育:

请依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该“三亲婴儿”与________的相似度最高(填字母),能够预期婴儿健康是由于C提供正常的_____________;材料反映出细胞核功能是_______________的控制中心;细胞质遗传是否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________(填“是”或“否”)。
(2)已知颜色蓝、褐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用E、e表示)控制的,夫妻二人均为褐色眼,小婴儿为蓝色眼,则夫妻基因型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理论上生出蓝色眼睛女儿概率为________,生出褐色眼婴儿概率为________。

请依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该“三亲婴儿”与________的相似度最高(填字母),能够预期婴儿健康是由于C提供正常的_____________;材料反映出细胞核功能是_______________的控制中心;细胞质遗传是否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________(填“是”或“否”)。
(2)已知颜色蓝、褐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用E、e表示)控制的,夫妻二人均为褐色眼,小婴儿为蓝色眼,则夫妻基因型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理论上生出蓝色眼睛女儿概率为________,生出褐色眼婴儿概率为________。
亨廷顿舞蹈症(HD)患者是由于编码亨廷顿蛋白的基因(H基因)序列中的三个核苷酸(CAG)发生多次重复所致。
(1)某HD家系图(图1)及每个个体CAG重复序列扩增后,电泳结果如图2。

①据图1判断HD是一种__________ 染色体遗传病。
②据图推测,当个体的所有H基因中CAG重复次数__________ 25次时才可能不患病。与Ⅰ-1比较,Ⅱ-1并未患病,推测该病会伴随__________ 呈渐进性发病。
③与Ⅰ-1比较,Ⅱ-1、Ⅱ-3、Ⅱ-4、Ⅱ-5的H基因中CAG重复次数均有增加,这表明患者Ⅰ-1__________ 过程中异常H基因的重复次数会增加。
(2)由于缺乏合适的动物模型用于药物筛选,HD患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我国科学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和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含人类突变H基因的模型猪,操作过程如图3。

①从可遗传变异类型来看,模型猪发生的变异是__________ 。
②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体细胞,将细胞核移植到__________ 中,构建重组细胞,再将重组细胞发育来的早期胚胎移植到代孕母猪体内,获得子代F0,此过程体现出动物细胞核具有__________ 。
③将F0与野生型杂交得到F1,F1再与野生型杂交得到F2。在F0、F1、F2中,更适合作为模型猪的是F2个体,理由是__________ 。
(1)某HD家系图(图1)及每个个体CAG重复序列扩增后,电泳结果如图2。

①据图1判断HD是一种
②据图推测,当个体的所有H基因中CAG重复次数
③与Ⅰ-1比较,Ⅱ-1、Ⅱ-3、Ⅱ-4、Ⅱ-5的H基因中CAG重复次数均有增加,这表明患者Ⅰ-1
(2)由于缺乏合适的动物模型用于药物筛选,HD患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我国科学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和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含人类突变H基因的模型猪,操作过程如图3。

①从可遗传变异类型来看,模型猪发生的变异是
②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体细胞,将细胞核移植到
③将F0与野生型杂交得到F1,F1再与野生型杂交得到F2。在F0、F1、F2中,更适合作为模型猪的是F2个体,理由是
珙桐(2n=40)被称为植物活化石,为进一步保护珙桐,保护生物的多样性。2015年中科院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小组来到贵州梵净山珙桐保护基地采集了珙桐材料进行相关的研究。回答问题:
(1)为增强珙桐抗虫特性,科学家需要将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抗虫基因导入珙桐中,使珙桐的抗药性增强。①用______________酶获取目的基因;②将目的基因导入珙桐细胞;③将受体珙桐细胞进行植物组织培养获得抗药幼苗,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④目的基因的检测。
(2)目的基因一般只导入受体细胞同源染色体的一条上,可将含有目的基因的植株看成杂合子(Aa)。现有一通过基因工程获得的具有抗虫性状的珙桐幼苗(Aa),为了获得能够稳定遗传的抗虫植株,可采用多种育种方法,其中最简单的方法是是进行____________,育种年限最短的是进行____________。若对该植株先用秋水仙素处理转变成基因型为AAaa的四倍体,再经过花药离体培养也能获得稳定遗传的子代,其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符合要求的子代比例是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珙桐植株的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显性基因B会抑制抗虫基因A的表达,使得珙桐不具有抗虫性状。若用没有抗虫性状的植株AaBb的基因型植株自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
(1)为增强珙桐抗虫特性,科学家需要将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抗虫基因导入珙桐中,使珙桐的抗药性增强。①用______________酶获取目的基因;②将目的基因导入珙桐细胞;③将受体珙桐细胞进行植物组织培养获得抗药幼苗,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④目的基因的检测。
(2)目的基因一般只导入受体细胞同源染色体的一条上,可将含有目的基因的植株看成杂合子(Aa)。现有一通过基因工程获得的具有抗虫性状的珙桐幼苗(Aa),为了获得能够稳定遗传的抗虫植株,可采用多种育种方法,其中最简单的方法是是进行____________,育种年限最短的是进行____________。若对该植株先用秋水仙素处理转变成基因型为AAaa的四倍体,再经过花药离体培养也能获得稳定遗传的子代,其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符合要求的子代比例是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珙桐植株的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显性基因B会抑制抗虫基因A的表达,使得珙桐不具有抗虫性状。若用没有抗虫性状的植株AaBb的基因型植株自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
下图为DNA分子的某一片段,其中①②③分别表示某种酶的作用部位,则相应的酶依次是( )


A.DNA连接酶、限制酶、解旋酶 | B.限制酶、解旋酶、DNA连接酶 |
C.解旋酶、限制酶、DNA连接酶 | D.限制酶、DNA连接酶、解旋酶 |
水稻花为两性花,花体很小,风媒传粉。袁隆平院士“海水稻”科研团队持续科研攻关,将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耐盐碱的海水稻品种试种面积从2018年的50亩,扩种到了2019年的300亩,平均亩产达到了546公斤。
(1)已知水稻染色体组成为2N=24,若要对水稻进行基因组测序,需要测_____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
(2)现有高产高杆和低产矮杆两个海水稻品种,两对性状独立遗传,欲获得高产矮杆品种,最常采用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在育种过程中,水稻种群________(填“发生”或“不发生”)进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采用诱变育种获得“海水稻”:需用X射线处理大量的水稻种子并进行筛选,筛选获得“海水稻”的具体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目前海水稻的产量还比较低,科研团队正在结合基因工程技术进行高产攻关,基因工程技术相对于杂交育种的突出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已知水稻染色体组成为2N=24,若要对水稻进行基因组测序,需要测_____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
(2)现有高产高杆和低产矮杆两个海水稻品种,两对性状独立遗传,欲获得高产矮杆品种,最常采用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在育种过程中,水稻种群________(填“发生”或“不发生”)进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采用诱变育种获得“海水稻”:需用X射线处理大量的水稻种子并进行筛选,筛选获得“海水稻”的具体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目前海水稻的产量还比较低,科研团队正在结合基因工程技术进行高产攻关,基因工程技术相对于杂交育种的突出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异链球菌在牙面的粘附、集聚是龋齿发生的先决条件,转基因可食防龋疫苗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变异链球菌中与龋齿发生密切相关的抗原基因(PAcA基因)转入植物细胞,利用植物生物反应器生产的可食用基因工程疫苗。
(1)转基因植物的制备:
单一使用PAcA基因,机体免疫应答不理想,霍乱毒素中有增强机体免疫应答的氨基酸序列(CTB),将CTB基因与PAcA基因连接成嵌合(PAcA—CTB)基因,作为目的基因与Ti质粒的________拼接,并用______法导入离体的豌豆叶肉细胞中,经植物组织培养获得转基因豌豆植株。
(2)对上述含PAcA—CTB基因的豌豆植株进一步研究,发现其中一些植株体细胞中含两个PAcA—CTB基因(用字母A表示,基因无累加效应)。请设计最简便的实验方案探究这两个基因在豌豆染色体的位置。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记录子一代表现型及其比例。
实验结果和结论:
①若F1中疫苗植株出现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则基因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图甲:
②若F1中疫苗植株出现的概率是_______,则基因的位置如图乙(请参照图甲绘制图乙并标出基因A的位置);
图乙:______
③若F1中疫苗植株出现的概率是________,则基因的位置如图丙(请参照图甲绘制图丙并标出基因A的位置)。
图丙:_____
(3)上述三种情况中适于进行推广种植的是两个基因位于_______的植株。多年后,若出现了非疫苗植株,请写出可能的变异类型及产生的原因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
(1)转基因植物的制备:
单一使用PAcA基因,机体免疫应答不理想,霍乱毒素中有增强机体免疫应答的氨基酸序列(CTB),将CTB基因与PAcA基因连接成嵌合(PAcA—CTB)基因,作为目的基因与Ti质粒的________拼接,并用______法导入离体的豌豆叶肉细胞中,经植物组织培养获得转基因豌豆植株。
(2)对上述含PAcA—CTB基因的豌豆植株进一步研究,发现其中一些植株体细胞中含两个PAcA—CTB基因(用字母A表示,基因无累加效应)。请设计最简便的实验方案探究这两个基因在豌豆染色体的位置。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记录子一代表现型及其比例。
实验结果和结论:
①若F1中疫苗植株出现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则基因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图甲:

②若F1中疫苗植株出现的概率是_______,则基因的位置如图乙(请参照图甲绘制图乙并标出基因A的位置);
图乙:______
③若F1中疫苗植株出现的概率是________,则基因的位置如图丙(请参照图甲绘制图丙并标出基因A的位置)。
图丙:_____
(3)上述三种情况中适于进行推广种植的是两个基因位于_______的植株。多年后,若出现了非疫苗植株,请写出可能的变异类型及产生的原因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