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力学
- 描述机械运动
- 直线运动
- 相互作用
- 牛顿运动定律
- 曲线运动
- + 万有引力与航天
- 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 万有引力定律
-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 功和能
- 动量
-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 电磁学
- 热学
- 光学
- 近代物理
- 其他
- 初中衔接知识点
- 竞赛
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许多科学家付出了努力。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
A.牛顿经过了大量的数据推演和模型创设,提出了行星的三大运动定律 |
B.库仑通过实验测定了静电力常数k的具体数值 |
C.法拉第通过大量电和磁关系的实验研究,终于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
D.赫兹通过实验首先捕捉到电磁波 |
物理学家通过艰辛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探究自然规律,为人类的科学做出了巨大贡献,值得我们敬仰.下列描述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
A.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从而提出了日心学说 |
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并未测定出引力常量G常量 |
C.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并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 |
D.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总结出了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 |
迄今发现的二百余颗太阳系外行星大多不适宜人类居住,绕恒星“Gliese5581”运行的行星“G1-581c”却很值得我们期待。该行星的温度在
到
之间、质量是地球的6倍、直径是地球的1.5倍、公转周期为13个地球日。“Gliese5581”的质量是太阳质量的0.31倍。设该行星与地球均视为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绕其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


A.在该行星和地球上发射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相同 |
B.如果人到了该行星,其体重是地球上的![]() |
C.该行星与“Gliese5581”的距离是日地距离的![]() |
D.由于该行星公转速率比地球大,地球上的米尺如果被带上该行星,其长度一定会变短 |
一艘大船在平静的大洋中匀速行驶,一个人在其密闭的船舱内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做立定跳远实验,并想由此来判断船航行的方向,假设他每次做的功相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如果向东跳得最远,则船向东行驶 |
B.如果向东跳得最近,则船向东行驶 |
C.他向各个方向跳的最大距离相同,但不能由此判断船行方向 |
D.他向各个方向跳的最大距离不同,但不能由此判断船行方向 |
20世纪以来,人们发现了一些新的事实,而经典力学却无法解释.经典力学只适用于解决物体的低速运动问题,不能用来处理高速运动问题,只适用于宏观物体,一般不适用于微观粒子.这说明 ( )
A.随着认识的发展,经典力学已成了过时的理论 |
B.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具体认识在广度上是有局限性的 |
C.不同领域的事物各有其本质与规律 |
D.人们应当不断扩展认识,在更广阔的领域内掌握不同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
我国已掌握“半弹道跳跃式高速再入返回技术”,为实现“嫦娥”飞船月地返回任务奠定基础。如图虚线为地球大气层边界,返回器与服务舱分离后,从a点无动力滑入大气层,然后经b点从c点“跳”出,再经d点从e点“跃入”实现多次减速,可避免损坏返回器。d点为轨迹的最高点,与地心的距离为R,返回器在d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地球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 则返回器


A.在b点处于失重状态 | B.在a、c、e点时的动能相等 |
C.在d点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 D.在d点时的速度大小![]() |
2019年人类天文史上首张黑洞图片正式公布。在宇宙中当一颗恒星靠近黑洞时,黑洞和恒可以相互绕行,从而组成双星系统。在相互绕行的过程中,质量较大的恒星上的物质会逐渐被吸入到质量较小的黑洞中,从而被吞噬掉,黑洞吞噬恒星的过程也被称之为“潮汐瓦解事件”。天鹅座X-1就是一个由黑洞和恒星组成的双星系统,它们以两者连线上的某一点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在刚开始吞噬的较短时间内,恒星和黑洞的距离不变,则在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的万有引力大小变大 |
B.它们的万有引力大小不变 |
C.恒星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将变大,线速度也变大 |
D.恒星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将变小,线速度也变小 |
美国宇航局利用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发现了一个新的双星系统,命名为“开普勒-47”,该系统位于天鹅座内,距离地球大约5000光年。这一新的系统有一对互相围绕运行的恒星,运行周期为
,其中一颗大恒星的质量为
,另一颗小恒星质量只有大恒星质量的三分之一。已知引力常量为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两颗恒星的转动半径之比为1:1 | B.两颗恒星的转动半径之比为1:2 |
C.两颗恒星相距![]() | D.两颗恒星相距![]() |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与“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中国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若地球半径为R,把地球看做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蛟龙”号下潜深度为d,“天宫二号”轨道距离地面高度为h,“蛟龙”号所在处与“天宫二号”所在处的加速度之比为( )
A.![]() | B.![]() |
C.![]()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