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插秧
詹冰
水田是镜子
照映着蓝天
照应着白云
照应着青山
照应着绿树
农夫在插秧
插在绿树上
插在青山上
插在白云上
插在蓝天上
【小题1】理解诗歌的内容 诗的第一节写的什么内容?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小题2】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诗的第二节只写了一个动作,这个动作有什么作用?
【小题3】赏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插秧
詹冰
水田是镜子
照映着蓝天
照应着白云
照应着青山
照应着绿树
农夫在插秧
插在绿树上
插在青山上
插在白云上
插在蓝天上
【小题1】理解诗歌的内容 诗的第一节写的什么内容?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小题2】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诗的第二节只写了一个动作,这个动作有什么作用?
【小题3】赏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无题
邹荻帆
我们将仆倒在这大风雪里吗?
是的,我们将。
而我们温暖的血
将随着雪而融化
被吸收到大树的根里去
吸收到小草的须里去
吸收到五月的河里去
而这雪后的平原
会袒露出来,
那时候
天青
水绿
鸟飞
鱼游
风将吹拂着我们的墓碑……
1948年5月
【小题1】这首诗中的“大风雪”有什么象征意义?
【小题2】“我们温暖的血”“被吸收到大树的根里去”“小草的须里去”“五月的河里去”,意味着什么?
无题
邹荻帆
我们将仆倒在这大风雪里吗?
是的,我们将。
而我们温暖的血
将随着雪而融化
被吸收到大树的根里去
吸收到小草的须里去
吸收到五月的河里去
而这雪后的平原
会袒露出来,
那时候
天青
水绿
鸟飞
鱼游
风将吹拂着我们的墓碑……
1948年5月
【小题1】这首诗中的“大风雪”有什么象征意义?
【小题2】“我们温暖的血”“被吸收到大树的根里去”“小草的须里去”“五月的河里去”,意味着什么?
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同志常用旧体诗来反映现代生活的思想感情,这些诗也是现代诗歌,如《沁园春·长沙》就是现代诗歌。 |
B.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曲子词等。 |
C.“沁园春”是词的词牌,这规定这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这一首词的内容。 |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刻画了一批奋发有为的青年知识分子激流勇进的精神,直接回答了上文谁主沉浮的问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人行道
王燕生
在车来车往的街头,
横越马路是不那么自由——
只在一定部位画两条白线,
通过吗?必须从这儿行走!
严厉也是一种爱呀,
条条框框并非全是保守;
只因我们曾忽视规律和法则,
至今,心上还有条流血的伤口……
【小题1】概括全诗的主旨。(限20字以内)
【小题2】简析这首小诗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
人行道
王燕生
在车来车往的街头,
横越马路是不那么自由——
只在一定部位画两条白线,
通过吗?必须从这儿行走!
严厉也是一种爱呀,
条条框框并非全是保守;
只因我们曾忽视规律和法则,
至今,心上还有条流血的伤口……
【小题1】概括全诗的主旨。(限20字以内)
【小题2】简析这首小诗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
片段一:
①春天
春天啊,我赞美你:
我赞美你红红的花,
我赞美你绿绿的草,
我赞美你绵绵的雨,
我赞美你蓝蓝的天。
②迎春花
把我镶满你的皮肤
我要和你一起盛开
让我的嘴唇长成你的花瓣
让你的枝条长成我蓬松的头发
我呼吸着你的黄色在万物中通体透明
技巧感悟:这两首小诗,哪一首更富有诗意?下列对本单元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狗》这首诗在中国诗坛有开风气之先的意义。在新文化运动中激情四射的郭沫若,曾经被压抑的思想得到了充分释放,他的诗作反映了那个时代强烈的反封建意识,表达了追求自由人格的心声。 |
B.《井》这首诗以“井”喻人,写出了一种不事喧哗、甘于寂寞、默默承受的生命形态。与《天狗》中“狂飙突进”式的生命律动不同,这首诗的生命律动是内敛的、静默的,表现了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内心的哀怨,流露出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被侮辱、践踏而无处伸张的怨愤之情。 |
C.《春》是一首写春天的诗篇。全诗只有两节,第一节写大自然的春天,第二节写生命的春天。这首诗既写出了大自然的春天的迷人,也写出了生命的春天的焦虑与迷惘。 |
D.《川江号子》这首诗采用了自由诗体,句式十分灵活,也没有严格的押韵,但读来给人一种强烈的节奏感。这主要是因为诗人进行了巧妙的人称变换和灵活地运用了词语的复沓与对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
下列对《峨日朵雪峰之侧》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可以看作是登山勇士的自我写照。“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一句中“此刻”和“仅”意蕴丰富,虽历经艰难,可“我”并没有到达最高峰,但也不意味着这就是终点。 |
B.诗人描写的是他在雪峰之侧目睹的一次高原落日美景,用比喻的手法把落日的张力和动势写得精彩绝伦、如在眼前。在视觉之上,诗人又叠加了听觉描写,滑坡的石砾制造的声响如军旅的喊杀声渐渐远去,这一音响的叠加使诗中所写落日更显壮观。 |
C.在这首诗中,诗人塑造了众多意象,峨日朵之雪、太阳、岩壁、蜘蛛,它们共同营造出一个凝重壮美的氛围,将饱含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高原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 |
D.诗歌的最后,诗人给出一个“特写镜头”,一只小小的蜘蛛在岩壁上与“我”一同默享快慰!诗人为一只渺小的蜘蛛而不是雄鹰或者雪豹和自己一同享受大自然赐予的快乐与荣耀而遗憾,深感无奈。 |
关于这首诗,有人认为诗人笔下的“彷徨许久的太阳/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的景象是写实的,还有人认为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诗歌和相关资料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我遥望
曾卓
当我年轻的时候
在生活的海洋中,偶尔抬头
遥望六十岁,像遥望
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
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
而今我到达了,有时回头
遥望我年轻的时候,像遥望
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
1981年3月12日
【小题1】理解诗歌的内涵 曾卓的诗总是在历史的沧桑中展开对人生的沉思,《我遥望》从漫长动荡的人生中提取的两种不同的“遥望”分别指的是什么?
【小题2】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为什么诗人在第一个比喻中的“港口”前使用了“异国”一词?为什么第二个比喻中的“故乡”会消失在“烟雾”中?
我遥望
曾卓
当我年轻的时候
在生活的海洋中,偶尔抬头
遥望六十岁,像遥望
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
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
而今我到达了,有时回头
遥望我年轻的时候,像遥望
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
1981年3月12日
【小题1】理解诗歌的内涵 曾卓的诗总是在历史的沧桑中展开对人生的沉思,《我遥望》从漫长动荡的人生中提取的两种不同的“遥望”分别指的是什么?
【小题2】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为什么诗人在第一个比喻中的“港口”前使用了“异国”一词?为什么第二个比喻中的“故乡”会消失在“烟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