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这四首诗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在《预言《的第一节中,诗人调动读者的听觉感官,渲染了“年轻的神”即将来临时的神秘氛围,“年轻的神”的足音如同夜的叹息,歌声似银铃,这些听觉的感受,既神秘美好又飘渺。 |
B.《窗》中“你的窗”象征诗人追求的爱情对象的内心世界,而“我的窗”则象征诗人自己的情感世界。 |
C.“你的名字”是《你的名字》这首诗的抒情中心,它是诗人思念的爱人的化身。 |
D.《神女峰》中写道,“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为眺望远天的杳鹤/而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这是诗人对巫山神女发出的深情询问,人不可能心如死灰、心如顽石,诗人赋与神女,以常人脆弱而真实的情感。“眺望远天的杳鹤” 是神女对遥不可及的爱情的固守,这种固守可以理解为礼教对人性的束缚;“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指神女应痴迷于遥不可及的爱情而忽略了享受生活。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叶诗派”是20世纪40年代以《诗创造》《中国新诗》等刊物为中心而形成的一个诗歌流派。本单元“略读”部分的四首诗歌的作者中的杜运燮、穆旦、邹荻帆都是“九叶诗派”的代表诗人。 |
B.穆旦在诗歌表现手法方面受西方现代派的影响,写出了许多具有独特风格的诗,这些诗多数发表在香港《大公报》“文艺”副刊和昆明的《文聚》杂志上,穆旦成为当时大后方最受瞩目的青年诗人之一。 |
C.“七月诗派”是20世纪40年代,在艾青的影响下,以理论家兼诗人胡风为中心,以《七月》《希望》等刊物为基本阵地而形成的诗人群,这些诗人以革命现实主义观念为指导,以自由诗体为基本的创作路子,其诗歌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国统区产生了巨大影响。 |
D.1957年11月,蔡其矫出版了专写东海和黄海的诗集《涛声集》,后来在考察汉江、长江途中写成《雾中汉水》《川江号子》等诗。 |
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不!我们两个都变了!”觉慧愤愤地说,“你有了你的爱情,我什么都失掉了。我们两个还可以分担什么呢?”他并不是故意说这样的话来伤害觉民的心,他不过随便发泄他的怒气。他觉得在他跟哥哥的中间隔着一个湿淋淋的尸体。(《家》)
“中间隔着一个湿淋淋的尸体”指的是什么事?请简述这件事的始末。
(2)请简述爱斯梅拉达爱上弗比斯的起因和经过。(《巴黎圣母院》)
选第( )题
答:
(1)“不!我们两个都变了!”觉慧愤愤地说,“你有了你的爱情,我什么都失掉了。我们两个还可以分担什么呢?”他并不是故意说这样的话来伤害觉民的心,他不过随便发泄他的怒气。他觉得在他跟哥哥的中间隔着一个湿淋淋的尸体。(《家》)
“中间隔着一个湿淋淋的尸体”指的是什么事?请简述这件事的始末。
(2)请简述爱斯梅拉达爱上弗比斯的起因和经过。(《巴黎圣母院》)
选第( )题
答:
阅读《雷雨》(节选)回答小题(8分,每小题2分)
周朴园:(惊愕)梅花?
鲁侍萍: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
周朴园:(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鲁侍萍: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周朴园:哦,侍萍!(低声)是你?
鲁侍萍: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照片,又望侍萍。半晌。
周朴园:(突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侍萍:(悲愤)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
周朴园: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
……
周朴园: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吧。
鲁侍萍:我要提,我要提,我闷了三十年!你结了婚,就搬了家,我以为这一辈子也见不着你了;谁知道我自己的孩子偏偏要跑到周家来,又做我从前在你们家里做过的事。
【小题1】联系全文,对“柜上的相片”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2分)
【小题2】周朴园反复提到“过去的事情不必再提了”,对其目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小题3】联系全文,对周朴园认出鲁侍萍前后的情感变化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小题4】对这个片段的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2分)
周朴园:(惊愕)梅花?
鲁侍萍: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
周朴园:(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鲁侍萍: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周朴园:哦,侍萍!(低声)是你?
鲁侍萍: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照片,又望侍萍。半晌。
周朴园:(突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侍萍:(悲愤)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
周朴园: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
……
周朴园: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吧。
鲁侍萍:我要提,我要提,我闷了三十年!你结了婚,就搬了家,我以为这一辈子也见不着你了;谁知道我自己的孩子偏偏要跑到周家来,又做我从前在你们家里做过的事。
【小题1】联系全文,对“柜上的相片”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深切真挚的怀念 | B.十分自私的怀念 |
C.掩饰罪恶的怀念 | D.极其虚伪的怀念 |
A.害怕侍萍越说越伤心,哭坏了身体。 |
B.担心侍萍提起往事,被周萍知道后背叛他。 |
C.害怕人们知道他不光彩的过去。 |
D.内心愧疚,觉得对不起侍萍 |
A.从“怀念、痛悔”到“怒斥、感化、补偿”。 |
B.从“伪善、掩饰”到“威胁、欺骗、收买”。 |
C.从“怀念、惊恐”到“认错、后悔、安抚”。 |
D.从“仁慈、惊恐”到“怒斥、欺骗、后悔”。 |
A.这段对话把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的矛盾公开明朗化了。 |
B.侍萍的突然出现,使周朴园很快意识到,这将危及到他的名誉地位,他陡然间变得冷酷无情起来。 |
C.鲁侍萍的话表现了她的刚毅,但她还不能揭示自己为什么三十年来受了那么多苦,所以自认为是“不公平”的命造成的。 |
D.周朴园说:“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其意是:三十年了,你还在思念着我,你终于见到我了。 |
(题文)名著阅读题(15分)
【小题1】(小题1)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E.莎士比亚通过描写哈姆莱特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以及他在复仇过程中的犹豫彷徨、忧伤苦闷乃至惨遭失败的悲剧结局,体现了人文主义者要求冲破封建势力束缚的强烈愿望。
【小题2】(小题2)请简要叙述《三国演义》中曹魏一方势力的兴亡过程。
【小题3】(小题3)《边城》在介绍翠翠的身世时,特别交代了翠翠母亲的故事。这一交代有何作用?(5分)
【小题1】(小题1)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E.莎士比亚通过描写哈姆莱特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以及他在复仇过程中的犹豫彷徨、忧伤苦闷乃至惨遭失败的悲剧结局,体现了人文主义者要求冲破封建势力束缚的强烈愿望。
A.《阿Q正传》中的阿Q心中的革命就是“我要什么有什么,欢喜谁就是谁”,同时,阿Q也不许小D革命,由此可见,阿Q是旧民主革命时期的一个落后而不觉悟的农民典型。 |
B.“一朝春尽红老去,花落人亡两不知!”出自林黛玉之手。“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贵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说的是香菱。 |
C.《天狗》中“我”所喊出的似是迷狂的语言,正是猛烈破坏旧事物的强烈表现。这种表现与“五四”时期思想解放的大潮流完全合拍。 |
D.《家》通过以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为代表的青年叛逆者与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腐朽势力的激烈斗争,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腐败与黑暗。 |
【小题3】(小题3)《边城》在介绍翠翠的身世时,特别交代了翠翠母亲的故事。这一交代有何作用?(5分)
下列各项中,对《家》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并回答问题(15分)(10分)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小题1】贾母戏谑地称王熙凤是“泼皮破落户儿”和“凤辣子”,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小题2】(小题2)“气派”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小题3】(小题3)王熙凤是个八面玲珑极会说话的聪明人,文中最能显示她的这一特点的是哪句话?为什么?(3分)
【小题4】王熙凤问黛玉及婆子们一些话的目的是什么?(3分)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小题1】贾母戏谑地称王熙凤是“泼皮破落户儿”和“凤辣子”,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既说明王熙凤的泼辣性格,又表明贾母对她的婉转批评。 |
B.既说明王熙凤的厉害,又表明贾母对她的亲近。 |
C.既说明王熙凤的泼辣性格,又表明贾母对她的宠爱。 |
D.既说明王熙凤的泼辣的性格,又表明贾母对她的戏谑嘲讽。 |
A.指人的相当稳定的个性特点 | B.指人的态度仪表 |
C.指人做事的魄力 | D.指人的精神与面色 |
【小题4】王熙凤问黛玉及婆子们一些话的目的是什么?(3分)
(题文)阅读下面文字,简述刘姥姥一进大观园的过程。
次日天未明,刘姥姥便起来梳洗了,又将板儿教训了几句。那板儿才五六岁的孩子,一无所知,听见刘姥姥带他进城逛去,便喜的无不应承。于是刘姥姥带他进城,找至宁荣街。来至荣府大门石狮子前,只见簇簇轿马,刘姥姥便不敢过去,且掸了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蹭到角门前。(《红楼梦》第六回)
次日天未明,刘姥姥便起来梳洗了,又将板儿教训了几句。那板儿才五六岁的孩子,一无所知,听见刘姥姥带他进城逛去,便喜的无不应承。于是刘姥姥带他进城,找至宁荣街。来至荣府大门石狮子前,只见簇簇轿马,刘姥姥便不敢过去,且掸了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蹭到角门前。(《红楼梦》第六回)
阅读下面文字,简述王熙凤“弄权铁槛寺”的情节。
此时众婆娘媳妇见无事,都陆续散了,自去歇息,跟前不过几个心腹常侍小婢,老尼便趁机说道:“我正有一事,要到府里求太太,先请奶奶一个示下。”(《红楼梦》第十五回)
此时众婆娘媳妇见无事,都陆续散了,自去歇息,跟前不过几个心腹常侍小婢,老尼便趁机说道:“我正有一事,要到府里求太太,先请奶奶一个示下。”(《红楼梦》第十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