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 )
【小题2】简要分析“记住我的粮食是一壶苦茶”一句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口供[注]
闻一多
我不骗你,我不是什么诗人,
纵然我爱的是白石的坚贞,
青松和大海,鸦背驮着夕阳,
黄昏里织满了蝙蝠的翅膀。
你知道我爱英雄,还爱高山,
我爱一幅国旗在风中招展,
自从鹅黄到古铜色的菊花。
记着我的粮食是一壶苦茶!
可是还有一个我,你怕不怕?——
苍蝇似的思想,垃圾桶里爬。
[注]选自《死水),新月书店1928年版《口供》是诗集《死水》中的第一首诗。《死水》初版本分为四个部分,这首诗独立于四部分之外,带有序诗的性质。【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 )
A.“我不是什么诗人”,表达了作者对“诗人”这一职业的否定,因为诗人只爱“白石”“青松”等自然意象,而他还爱“英雄”“国旗”。 |
B.“鸦背驮着夕阳”是说乌鸦在夕阳里飞翔,“黄昏里织满了蝙蝠的翅膀”是说蝙蝠在黄昏里飞舞,“驮”“织”二字增添了画面的动感。 |
C.全诗对比强烈,第一节作者从各个方面表现其爱国情怀;第二节是作者“供述”的补充,是对自己另一面的自我揭露。 |
D.本诗句式大体整齐,音律和谐,一改新诗闲散的形式,朗朗上口,与《红烛》等诗颇不相同。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小题2】第二节中的“蓓蕾”“夕阳”两个意象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思念
舒婷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
也许藏有一个重洋
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
在灵魂的深处
【小题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节选取“挂图”“代数”“桨橹”等看似矛盾之物,让人联想起意味相似的思念之情,形象生动。 |
B.第二节中,“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将思念的真切,从内到外,由浅及深,表现得淋漓尽致。 |
C.最后一节是全诗的诗眼,点出痛苦、惆怅、焦灼和期待之情都发自内心,源于心灵深处的“思念” |
D.诗歌形象地写出了思念的滋味,直抒胸臆,艺术地表现了主人公直率、坦诚的感情。 |
对下面两首小诗所描写的事物,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甲 ]
最后只有垃圾留下
当音乐与灯光相继离开
衣帽间内一片荒凉
杯盘还残余着字句和笑脸的渣滓
[ 乙 ]
住在里面的男人努力
检阅风霜与阳光
住在里面的女人
用泪水灌溉
青春的枯井
老人面对一池
皱了的春水
[ 甲 ]
最后只有垃圾留下
当音乐与灯光相继离开
衣帽间内一片荒凉
杯盘还残余着字句和笑脸的渣滓
[ 乙 ]
住在里面的男人努力
检阅风霜与阳光
住在里面的女人
用泪水灌溉
青春的枯井
老人面对一池
皱了的春水
A.[ 甲 ] 夜色 [ 乙 ] 监狱 | B.[ 甲 ] 舞会 [ 乙 ] 影子 |
C.[ 甲 ] 宴会 [ 乙 ] 镜子 | D.[ 甲 ] 荒野 [ 乙 ] 窗户 |
对下面的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A.回顾往昔,以问句收束,即是激励,更是前瞻,气势雄阔而豪迈。 |
B.虚实相映,激人想象,以游水搏浪之实来写人生奋斗之虚,颇有双关之妙。 |
C.运用祖逖“中流击楫”的典故,表达了革新中国复兴民族的远大志向。 |
D.结尾的定格造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表现了革命者决心扭转乾坤的壮志豪情。 |
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
B.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
C.走不尽的/山峦的/起伏,河流/和草原。 |
D.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
下列选项中,对诗词中表现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长沙》里,“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设问句,由写景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 |
B.《致云雀》中,作者将云雀比作诗人、少女、萤火虫、绿叶,使云雀更加美丽、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前。 |
C.《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关于“力”的句子在诗中出现多次,全诗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描绘了太平洋的浪潮,吟唱了一曲惊心动魄的力的颂歌。 |
D.《红烛》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诗里的“向阳花”是什么的象征?“青春在那里怀着热望而消亡”一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小题2】诗歌全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从诗意表达“显”与“隐”的角度,比较一下诗歌前后两节表达的特色?
啊,向阳花①
布莱克②
向阳花啊!你等累了吧,
你计数着太阳的步伐;
你渴望甜蜜的,黄金的住处,
作为一生旅途的归途。
青春在那里怀着热望而消亡,
苍白的圣女在雪里素裹红妆,
从他们的坟墓中急起追往,
我的向阳花所向往的地方。
(朱维之译)
(注)①诗歌预言了人类社会的更新,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和向往。②威廉·布莱克(1757~1827),杰出的英国诗人和画家。【小题1】诗里的“向阳花”是什么的象征?“青春在那里怀着热望而消亡”一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小题2】诗歌全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从诗意表达“显”与“隐”的角度,比较一下诗歌前后两节表达的特色?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忆秦娥·娄山关
***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这首词写于长征路上,作者指挥中央红军攻克娄山关之后。
【小题1】上阕从哪些角度来写景?作者运用哪些意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小题2】“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忆秦娥·娄山关
***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这首词写于长征路上,作者指挥中央红军攻克娄山关之后。
【小题1】上阕从哪些角度来写景?作者运用哪些意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小题2】“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赋”﹑“比”﹑“兴”是《诗经》始创的写作手法。“赋”就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就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诗歌的“赋”﹑“比”﹑“兴”中都可能出现一些形象,选出对下列形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沁园春·长沙》中的“鹰” ②《我爱这土地》中的“鸟” ③《山民》中的“山民” ④《篱笆那边》中的“草莓” ⑤《致大海》中的“大海”
①《沁园春·长沙》中的“鹰” ②《我爱这土地》中的“鸟” ③《山民》中的“山民” ④《篱笆那边》中的“草莓” ⑤《致大海》中的“大海”
A.①③属于“赋”,②④⑤属于“比兴” |
B.①②属于“赋”,③④⑤属于“比兴” |
C.③属于“赋”,①②④⑤属于“比兴” |
D.②③④属于“赋”,①⑤属于“比兴” |
下列对必修一课文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
A.《沁园春▪长沙》下阕体现了诗人高超的用典艺术,多处化用典故却能不着痕迹。比如“同学少年”典出杜甫诗歌《秋兴八首》中的“同学少年都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对比反衬自己的落魄,诗人化用典故并表达出淡淡的失落感,但还是希冀将来大家都能实现理想抱负。 |
B.《想北平》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把北平与欧洲四大“历史的都城”(主要是巴黎)做了多次比较,以突出北平具有的作者喜爱的特征。这种比较并不是要强调北平的先进、富有、美丽,而在于作者是以“家”的标准来加以看待,从而突出了作者对北平的情感。 |
C.《江南的冬景》描写的江南郊野景致,色彩鲜明,蕴含生机,例如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树、雪白的乌桕籽、赭色的野草、青天碧落等,充分展现了江南冬景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喜爱。 |
D.《师说》第二段多次运用对比手法,比如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分析论证,就从“古之圣人”“今之众人”、对自己与对孩子和“士大夫之族”“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三方面作对比,批判了士大夫之族的错误想法,指出了“师道之不复”的真正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