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下面一首小诗,回答题后问题
断章/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这首诗在表现方法上有什么特点?作者所写的这首诗的意义是什么?(6分)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题文)文学名著阅读(10分)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在徐曼丽生日的那天晚上,赵伯韬和吴荪甫密谈,赵伯韬以胜利者自命不凡的口吻胁迫他,吴荪甫明知在赵伯韬大规模经济封锁下,处境十分艰难,仍然顶住。之后,吴荪甫将他的厂押到公债上,作最后一搏。(《子夜》)
B.曹操的头疼病复发,华佗提出了要想根治就要打开头颅的治病方案。曹操担心他是要谋害自己而不同意。华佗以关羽刮骨疗毒为例劝说曹操,曹操觉得华佗讥笑他胆小,就将他关进牢狱,长期监禁折磨他。(《三国演义》)
C.焦大是宁国府的老奴,由于以往的功劳情分,宁府的主子们对他另眼相看,不大难为他。他趁着酒兴,先是骂大总管赖二,随后大骂贾蓉、贾政。宝玉听了非常生气,便让下人把焦大捆了起来,用土和马粪填了他一嘴。(《红楼梦》)
D.孙继任、王和甫打算联合实业界同人,合办一个银行,作为他们自己的金融流通机关,并希望将来能用大部分的资本来经营交通、矿山等企业,吴荪甫对于这一提议十分赞同,之后不久便成立了“益中信托公司”。《子夜》
 
E.曹操采纳许攸的计谋,领兵烧毁袁绍乌巢粮屯,大败袁军,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随后,曹操采用“十面埋伏”之计,在仓亭再次大败袁军。袁绍死后,曹操决漳河水夺取了冀州。后来,曹操用郭嘉的遗计平定辽东,终于统一了北方。(《三国演义》)
当前题号:2 | 题型:名著阅读 | 难度:0.99
(题文)下列各项中,对《红楼梦》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宝玉、宝琴、岫烟、平儿四人正好同一天生日。众姐妹在芍药栏里备下酒席,喝酒玩闹。行酒令时探春被罚了好几杯。散席时探春不见了,后被发现醉卧在一个石凳子上,四面芍药花落了一身,蜂围蝶绕。众人扶唤起探春,探春口中犹做酒令。
B.晴雯被逐出大观园,回到家中,卧床不起。宝玉前去探望,她向宝玉诉说自己早知今日,也不如此痴心傻意,并夺过剪刀将指甲齐根铰下,将贴身穿着的旧绞袄脱下,与指甲一起交与宝玉,并要宝玉把袄儿脱下让她穿着带进棺材。当夜晴雯死去。
C.宝玉丢玉之后,终日糊涂,贾母等人决定让宝玉娶宝钗来冲喜。袭人怕这会伤了三个人,凤姐献调包计。宝玉听说要娶黛玉,身子也健旺起来。娶亲之夜,看到喜娘是雪雁,十分高兴。洞房时才得知新娘竟是宝钗,竞糊涂得更加厉害了。
D.傻大姐在园中捡到绣春囊,被邢夫人撞见。邢夫人将其交给王夫人,王夫人令凤姐和王善保家的一起抄检。在怡红院,晴雯愤怒地倒出了所有东西,并无私弊之物。在探春室内,探春不但顶撞凤姐,还打了王善保家的一记响亮耳光。最后在迎春房中,查出了司棋与潘又安互赠的私物。
 
当前题号:3 | 题型:名著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从来中国小说,十九以喜剧散场。其能破此习惯者,不能不首数《红楼梦》。说者对于此事,一半归功曹雪芹,一半归功续后四十回之高兰墅,吾以为红楼之得传,初固毋待于后四十回之绩,然真正赚得天下后世儿女一副眼泪者,一大半在后四十回。天下莫不知有曹雪芹,知高兰墅者果有几人。若高氏者可又谓曹氏之功臣矣。
文章而言创作,非难。文章而续人之业,实难。何则?盖续人之作,我有笔墨,不能写我欲说之话,我有思想,不能发我欲说之主张。必以我之心,置人家心腔中,而代为思之书之发挥之,始得无咎。如此续书,能吻合原人之意,已觉不易,况传之后世,赚得天下儿女一副眼泪乎?高所续红楼梦四十回,其写王熙凤,史湘云,甄香菱等人,虽未能合曹雪芹之原意,而宝玉之走,黛玉之死,袭人之嫁,宁国府之被抄,以及惜春一大部分人之下场,皆能与前八十回之草蛇灰线,水乳无痕。不但此也,其言语动作,甚至一小习惯,一口头语,亦莫不然。写贾政仍是贾政,写王夫人仍是王夫人,写宝玉等一切人物,仍是宝玉等一切人物,至其一样注重白描,犹余事也。然则其绞脑滴血,对前八十回之诵习揣摸,果至何等程度哉?
冥冥之中,曹是否引高为知己,吾不得而知。若俞仲华之于施耐庵,关汉卿之于王实甫,则真应对高而自愧矣。人生得一知己难,求得为文一知己尤难。吾于曹高之事,不禁长叹焉。
(选自张恨水《文论语丝》)
【小题1】作者为什么说“若高氏者可又谓曹氏之功臣矣”?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6分)
【小题2】解释第二段中的“草蛇绳灰”的含义。(3分)
【小题3】高鹗所续《红楼梦》在情节安排上与曹雪芹原先的意图有较多出入,请结合王熙凤和香菱的
判词进行分析说明。(6分)
王熙凤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生此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衰。
香菱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填空。(6分)
1. 古代诗文有许多抒发人生感慨的名句,如屈原《离骚》“唯草木之零落兮,____”;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____”;杜甫《登岳阳楼》“亲朋无一字,____”;苏轼《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____”。
2. 《我与地坛》是当代作家____的一篇自传性散文名作。
3. 巴尔扎克用总标题为《____》的一系列小说,反映了社会剧烈变革时期的法国生活。
当前题号:5 | 题型:名著阅读 | 难度:0.99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金黄的稻束
作者:郑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C.“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名著阅读。
【小题1】下列关于《红楼梦》情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时值初春,在湘云的提议下,诗社议定将“海棠社”改作“桃花社”,黛玉为社主。复社后第一次填写柳絮词,湘云所作之诗最好。
B.宝玉因又看见晴雯补过的那件雀金裘生发物在人亡的伤感,便点了一炷香,填了一首《芙蓉女儿诔》以寄托自己的哀思。
C.贾母死后,鸳鸯万分悲痛,当天便以死殉主。贾政嗟叹后命贾琏买棺盛殓,随贾母葬,以全其心志。
D.凤姐患病,一时难以痊愈。王夫人便让李纨、探春一同照管园中事物,又请来宝钗帮忙,“托她各处小心”。
E.晴雯不小心害了伤风,嬷嬷请来的新太医胡乱给她开了些药,幸亏宝玉及时发现,重请太医才幸免于难。
【小题2】探春具体采取了什么措施改革大观园?效果如何?(100字左右)
当前题号:7 | 题型:名著阅读 | 难度:0.99
对“独立寒秋”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昂首挺立于寒冷的秋天,突现出革命领袖的高大形象
B.独自站立于深秋之中,点明处境和时间
C.在严峻的政治形势中昂首挺立,表现出不屈的斗争精神
D.在寒冷的秋天中孤立无援,略感寂寞、惆怅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一句运用比喻具体描绘出了死水发酵的过程。
B.“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一句通过比喻具体描绘出了死水发酵的结果。
C.“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运用比喻和拟人,形象地反映出珍珠般的水珠由小变大的过程。
D.“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运用比喻和拟人形象地反映出这沟死水已成为肮脏污浊的乐园,蚊子肆虐的天堂。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写出诗人徐志摩对康桥具体感受的意象: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10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