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阅读下面的《孟子·梁惠王下》选段,完成后面题目。(5分)
王曰:“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对曰:“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诗》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以对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 《孟子·梁惠王下》
[注]①《诗》云:引自《诗经·大雅·皇矣》,是一首歌颂周先祖功业的诗歌。②莒:国名。③越:违背。④衡行:指作乱。衡,通“横”。
(小题1)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
  
(小题2)分析上面选段,联系孟子说的“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这句话,说说孟子关于勇的看法。(3分)
  
当前题号:1 | 题型:名著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第9题
孟子曰:“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尧、舜之知而不遍物,急先务也;尧、舜之仁不遍爱人,急亲贤也。不能三年之丧,而緦、小功之察;放饭流歠,而问无齿决,是之谓不知务。”(《孟子·尽心上》)
[注释]①缌(sī)、小功:古代丧服中最轻的两种。②放饭:大口吃饭;一说,把吃剩下的饭倒回饭器中。③流歠(chuò):大口喝汤。歠,饮。④齿决:用牙齿啃断东西。
(1)(1)写出选文中的一个成语 (2分)
(2)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段选文的理解。(4分)
    
    
    
当前题号:2 | 题型:名著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论语·子罕》)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
[注释]秀:植物吐穗开花,多指庄稼。
(1)上面两个选段共同阐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2分)
(2)两个选段各运用了一个比喻来说明,请简要分析。(4分)
当前题号:3 | 题型:名著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①子曰:放①于利而行,多怨。(《论语·里仁》)
②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②,亦不入于室。”(《论语·先进》)
③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③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蹠④之徒也。欲知舜与蹠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⑤也。”(《孟子·尽心上》)
(注)①放:依据。②践迹:踩着别人的脚印走。③孳孳:即“孜孜”。④蹠:亦作“跖”,春秋时的大盗。⑤间:不同。
【小题1】孔子和孟子都批评了什么样的人?请简要说明。(2分)
【小题2】如何才能成为“善”人,孔子与孟子有何不同的见解?请简要分析。(4分)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言亦心之所发,故并此以观,则人之邪正不可匿矣。然言犹可以伪为,眸子则有不容伪者
【注】画横线的文字为朱熹作的注。①眊(mào):目不明。②廋(sōu),隐匿也。
这段文字论述的是一个什么问题?孟子主张什么?结合朱熹的注释说说孟子的理由。(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
当前题号:5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题文)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8分)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论语·微子篇》)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论语·宪问》)
【小题1】(小题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植其杖而芸。(3分)
②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3分)
【小题2】(小题2)根据下面的提示填空。(2分)
子路认为自己对荷蓧丈人恭敬有礼,荷蓧丈人款待自己,并让他的儿子出来相见,这说明隐者没有废弃“________”。孔子的话和他叫子路回去看丈人的举动,表现他对丈人怀有一种____________的情感。
当前题号:6 | 题型:名著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②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论语·八佾》)
(1)从第一段看,“礼、乐”和“仁”之间有什么关系?(2分)
答: ____
(2)结合两选段,谈谈你对“礼之本”的理解。(4分)
答:    ____
当前题号:7 | 题型:名著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孟懿子问孝,子日:“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 “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札,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为政篇》2.5)
【小题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孔子认为要做到孝,就必须事事都不能违背自己的父母。
B.孔子认为必须按照礼的规范来尽“孝”。
C.孔子认为子女要特别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这才算是尽了孝道。
D.孔子认为替父母做事,供给父母酒食,仅仅做到这些并不足以算是“孝”。
【小题2】结合上述选段,联系下面孔子说的话,简要概括孔子的“孝”的思想包含哪些内容。(4分)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者,友其士之仁者。”
(《论语·卫灵公》)
②不挟①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子·万章下》)
(注)①挟:倚仗。 
(1)关于“交友”,请概括出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阐述观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述。(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下面是一则流传较广的“楚王失弓”的故事,请根据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荆①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
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
老聃②闻之曰:“去其‘人’而可矣。”(《吕氏春秋·孟春纪·贵公》)
注 ①荆:就是楚。②老聃:老子。
【小题1】文中楚王、孔子、老子三个人对“楚王丢失弓箭”一事发表了看法,体现了不同的人生境界,你最欣赏谁的人生境界?为什么?(3分)
【小题2】简要分析上述文字的含义及所体现的君、儒、道三家思想的异同(200字左右)。(9分)
当前题号:10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