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第9题
孟子曰:“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尧、舜之知而不遍物,急先务也;尧、舜之仁不遍爱人,急亲贤也。不能三年之丧,而緦、小功
①
之察;放饭
②
流歠
③
,而问无齿决
④
,是之谓不知务。”(《孟子·尽心上》)
[注释]①缌(sī)、小功:古代丧服中最轻的两种。②放饭:大口吃饭;一说,把吃剩下的饭倒回饭器中。③流歠(chuò):大口喝汤。歠,饮。④齿决:用牙齿啃断东西。
(1)(1)写出选文中的一个成语
(2分)
(2)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段选文的理解。(4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名著阅读 更新时间:2014-08-25 03:00: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5分)
(1)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2)子曰:“麻冕①,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论语•子罕》)
(3)子曰:“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②也,宁戚。”(《论语•八佾》)
(注)①麻做的丧帽。②铺张。
【小题1】根据材料,用自己的语言谈谈如何实践“仁”?(2分)
【小题2】孔子的一方面强调“复礼”,一方面又主张摈弃“奢礼”,你如何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6分)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子曰:“笃信好学, 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8.13)
【小题1】体现了孔子的什么精神?(1分)
【小题2】“荷蒉”者认为孔子固执,不懂得变通,你是否认同他的看法?结合上述章句,谈谈你的理解。(5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①
。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子罕》)
②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
②
也!上好礼,而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
③
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子路》)
(注)①鄙事:卑贱的事情。②小人:一般老百姓。樊须,即樊迟。
③襁:又称被单,背负小孩的布条。
【小题1】孔子为什么说樊迟是个小人?结合以上选段简要分析。(3分)
答:
【小题2】孔子说樊迟“ 学稼”、“ 学为圃”是个小人,却又承认自己“多能鄙事”,二者矛盾吗?你是如何理解的?(3分)
答: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①子日:“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①也,无莫②也,义之与比③。”(《论语·里仁》)
②孟子日:“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
【注】①适:亲近、厚待。②莫:疏远、冷淡。③比:亲近。
(1)请概括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共同之处。(2分)
(2)上面两个选段中,孔子和孟子的主张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同类题5
(题文)简答题(10 分)
【小题1】(小题1)《三国演义》中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曹操见面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刘备为何面如土色?又为何放下心来?
【小题2】(小题2)在哈姆雷特眼中,乔特鲁德是怎样的人?(4分)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文言文
小说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