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文化经典阅读(6分)
①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①。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论语·颜渊》)
②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论语·阳货》)
③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无责②耳矣。”(《孟子·离娄上》)
④孟子曰:“言无实不祥。不祥之实③,蔽贤者当之。”(《孟子·离娄下》)
(注)①讱:言语迟钝。②无责:不值得责备。③实:结果。
【小题1】对于“言”,孔子和孟子的看法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概括?(3分)
【小题2】孟子为何重视“言”?请简要分析。(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名著阅读 更新时间:2014-03-25 04:15: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魏王将起中天台,许绾负蔂锸入曰:“闻大王将起中天台,臣愿加一力。”王曰:“子何力有加?”绾曰:“虽无力,能商台。”王曰:“若何?”曰:“臣闻天与地相去万五千里,今王因而半之,当起七千五百里之台,高既如是,其趾须方八千里,尽王之地,不足以为台趾。王必起此台,先以兵伐诸侯,尽有其地犹不足,又伐四夷,得方八千里乃足以为台趾,八千里以外,当尽农亩之地,足以奉给王之台者,台具以备,乃可以作。”魏王默然无以应,罢起台。
卫灵公以天寒凿池,宛春谏曰:“天寒起役,恐伤民。”公曰:“天寒乎?”宛春曰:“君衣狐裘坐熊席隩隅有灶是以不寒今民衣弊不补履决不苴君则不寒民则寒矣。”公曰:“善。”令罢役。左右谏曰:“君凿池不知天寒,以宛春知而罢役,是德归宛春,怨归于君。”公曰:“不然。宛春,鲁国之匹夫,吾举之,民未有见焉,今将令民,以此见之。且春也有善,寡人有春之善,非寡人之善与?”灵公论宛春,可谓知君之道矣。
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 “然则吾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待?”优莫曰: “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齐景公饮酒而乐,释衣冠自缶,谓侍者曰:“仁人亦乐是夫?”梁丘子曰:“仁人耳目亦犹人也?奚为独不乐此也。”公曰:“速驾迎晏子。”晏子朝服至。公曰:“寡人甚乐此乐也,愿与夫子共之,请去礼。”晏子对曰:“君之言过矣,齐国五尺之童子,力尽胜婴而又胜君,所以不敢乱者,畏礼也。上若无礼,无以使其下;下若无礼,无以事其上。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诗曰:‘人无礼,胡不遄死?’故礼不可去也。”公曰:“寡人无良,左右淫琨寡人,以至于此,请杀之。”晏子曰:“左右无罪,君若好礼,左右有礼者至,无礼者去。君若恶礼,亦将如之。”公曰:“善。请衣冠,更受命。”乃废酒而更尊朝服而坐,觞三行,晏子趋出。
(节选自刘向《新序·刺奢第六》)
【小题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许绾负蔂锸入曰 操:拿着
B.鲁国之匹夫,吾之 举:任用
C.释衣冠自缶    鼓:击鼓
D.请衣冠,更受命 革:更换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魏王默然无以应,罢起台  今少卿教以推贤进士
B.不及纣二日耳,不亡待    开国茫然
C.晏子朝服至     余与四人拥火
D.人无礼,胡不遄死 则群聚笑之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君衣狐裘/坐熊席隩隅/有灶/是以不寒/今民衣弊不补履/决不苴/君则不寒/民则寒矣
B.君衣狐裘坐熊席/隩隅有灶/是以不寒/今民衣弊/不补履/决不苴/君则不寒/民则寒矣
C.君衣狐裘坐/熊席隩隅/有灶/是以不寒/今民衣弊不补/履决不苴/君则不寒/民则寒矣
D.君衣狐裘/坐熊席/隩隅有灶/是以不寒/今民衣弊不补/履决不苴/君则不寒/民则寒矣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王想要修建中天台,许绾以退为进,假意赞同修建中天台,然后假设修建中天台的条件,指出其荒谬之处,巧妙说服了魏王。
B.卫灵公在天气寒冷的时候凿池,宛春劝谏他,卫灵公及时改过,可以看出卫灵公是善于纳谏、知人善任、明白事理的君主。
C.赵襄子日夜饮酒不止,并沉溺其中,优莫敢于劝谏,将其与商纣王相比,使赵襄子明白了这样做的后果。
D.齐景公饮酒取乐,并邀请晏子同乐,同时命令晏子去除礼仪,经过晏子的劝谏,齐景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决定从此不再饮酒。
【小题5】把下列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凿池不知天寒,以宛春知而罢役,是德归宛春,怨归于君。
(2)上若无礼,无以使其下;下若无礼,无以事其上。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某封翁富而好德,某岁除夕,出厅事莅家燕,二婢执烛前导,过中庭,翁仰见树杪有人,即止不进,告二婢曰:“汝等留烛于亭,吾愿留此独酌,速移樽至。”既,翁屏退家人,仰树呼曰:“树上君子,此间已无外人,盍下,且畅饮耶!”树上人闻之,战栗几坠。翁曰:“毋恐,老夫岂忍人者。”其人乃下,叩首称死罪。翁视之,邻人也,相将入亭,先酌之三杯,曰:“汝所需若干?”邻人泣告曰:“小人有母,遇年荒,无卒岁,素谂翁家富有,故行此不肖事。今既不罪,尚敢他望耶?”言已,声酸嘶。翁曰:“不能周邻居,以至为非,老夫过也。今酒殽尚温,汝饱飡,当以三十金畀汝。卒岁之余,小作贸易,可度日矣。勿再为此。他人不汝也,陷老母于不义。一成为盗,没齿不能掩盖,其奈何!”食已,乃予银,并布裹食物,送之墙下,曰:“归尔母。汝仍出此,勿使我家人知之,余亦终勿告人也。”邻人俟母卒,弃家为僧,苦志虔修,为西湖灵隐寺方丈。闻翁死,千里赴丧,哭不成声,且自言其事。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 老夫岂忍人者 (____________)    (2) 不能周邻居 (____________) 
(3) 他人不汝也(___________) (4) 归尔母 (____________)
【小题2】下面加点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老夫过也  予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B.无卒岁    不然,籍何至此
C.汝饱飡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还也
D.陷老母于不义 固不如也,为之奈何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相将入亭,先酌之三杯。
(2)一成为盗,没齿不能掩盖,其奈何!
【小题4】文末两句表明邻居是个怎样的人?
【小题5】行善事者可以从封翁身上学习些什么?请列举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