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化经典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①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
①
;使于四方,不能专对
②
,虽多,亦奚以
③
为?” (《论语·子路》)
②孟子谓高子曰:“山径之蹊间,介然
④
用之而成路;为间
⑤
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孟子·尽心下》)
[注]①达:通达;会处理。②专对:独立自主应对。当时在外交上常以背诵《诗经》章句来委婉地进行提问和回答。③以:用。④介然:特别专注的样子。⑤为间:有顷,为时不久。
孔子、孟子各提出了什么样的为学主张?请根据上述材料,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析。(6分)
答: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名著阅读 更新时间:2013-10-18 02:57: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①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②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小题1】语段①中,孔子认为应该和_______之人交往,至少也该和_______之人交往。
【小题2】简要分析“礼之用,和为贵”“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中体现的儒家思想。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6分)
(一)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告诸往而知来者。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学而》)
(二)孟子日:“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孟子·尽心上》)
(1)子贡引用《诗》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诗句,意在说明什么道理?(3分)
(2)请分别指出“告诸往而知来者”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所包含的学习道理。(3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两章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一)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乡党10•17》)
(二)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述而7•27》)
【小题1】选段(一)(二)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请用一个词语概括。(2分)
答:
【小题2】选段(一)中马房失火,孔子问人不问马与“泛爱众”是否矛盾?综合选段(一)(二)内容简要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
同类题4
阅读《论语》中的一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1)从上述文字中,找出与《战国策》中的“苟无民,何以有君”思想相通的一句。(1分)
(2)有若的观点体现了儒家的什么思想?为了践行这一思想,有若希望哀公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3分)
同类题5
默写(6分,每空一分,选择其中的3小题作答,)
(1)孔子和孟子持两种不同的处世的方式,孔子认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孟子则主张“
,”
(2)孔子认为怎样才能避免别人的怨恨:“,
”
(3)子夏认为应该怎样“事父母”“”怎样“事君”“
”
(4)子夏政时,孔子告诫他“无欲速,无见小利”,为什么呢?“
,
”
(5)孟子认为以民之乐为乐,以民之忧为忧的人,在“,
”时必定能够称王。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文言文
小说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