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余少好读司马子长(司马迁)书,见其感慨激烈、愤郁不平之气,勃勃不能自抑。以为君子之处世,轻重之衡,常在于我,决不当以地时之所遭,而身与之迁徙上下。设不幸而处其穷,则所以平其心志、怡其性情者,亦必有其道。何至如闾巷小夫,一不快志,悲怨憔悴之意动于眉眦之间哉?盖孔子亟美颜渊,而责子路之愠见,古之难其人久矣。
②已而观陶子之集,则其平淡冲和,潇洒脱落,悠然势分之外,非独不困于穷,而直以穷为娱。百世之下,讽咏其词,融融然尘渣俗垢与之俱化。信乎古之善处穷者也。推陶子之道,可以进于孔氏之门。而世之论者,徒以元熙①易代之间,谓为大节,而不究其安命乐天之实。夫穷苦迫于外,饥寒憯于肤,而性情不挠,则于晋、宋间,真如蚍蜉聚散耳。
③昔虞伯生②慕陶,而并诸邵子之间。予不敢望于邵而独喜陶也,予又今之穷者,扁其室曰陶庵云。
(注)①元熙:东晋最后一个皇帝恭帝年号。②虞伯生:元朝文学家。邵子:邵雍,北宋理学家。【小题1】第①段中作者认为“君子之处世”应做到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2】对第②段中“融融然尘渣俗垢与之俱化”理解正确的一项( )
A.人间因为陶潜作品而变得洁净高尚了。 |
B.陶潜作品中没有庸俗卑下的世俗之见。 |
C.陶潜作品使读者的精神境界获得升华。 |
D.陶潜与读者同时超然于世俗尘垢之外。 |
【小题4】概述作者将自己的居室命名为“陶庵”的原因。
灵壁张氏园亭记
苏轼
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硕求余文以记之。
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余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余年矣。其木皆十围,岸谷隐然。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盖其先君子之泽也。
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 (阳 :水之北 ) |
B.舟车冠盖之冲 (冲:冲过来) |
C.故其子孙皆有循吏良能之称 (循:遵守、依照) |
D.处者皆有廉退之行 (退:谦退、谦逊 ) |
⑴其外修竹森然以高 ⑶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
⑵硕求余文以记之 ⑷盖其先君子之泽也
A.⑴⑵相同,⑶⑷不同 | B.⑴⑵不同,⑶⑷相同 |
C.⑴⑵相同,⑶⑷相同 | D.⑴⑵不同,⑶⑷不同 |
⑴陂田苍茫,行者倦厌 ⑵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
⑶奇花异草,有京洛之态 ⑷果蔬可以饱邻里
⑸鱼鳖可以馈四方之宾客 ⑹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
A.⑴⑵⑶⑷ | B.⑵⑶⑷⑸ |
C.⑶⑷⑸⑹ | D.⑴⑵⑸⑹ |
A.这是一篇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游记。它前面记游,后面议理,借题发挥,缘事议理,环环相扣,首尾圆合。 |
B.苏轼提出“不必仕”是因为“必仕”的人会为君王社稷殚精竭虑,公而忘私,以致忽视自己的健康和生命。 |
C.苏轼又提出“不必不仕”是因为“不仕”固然可以全身修性,但是没有尽到对君王、社稷的责任和义务。 |
D.“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苏轼用这一比喻句表达出追求自适放达的人生态度。 |
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
【小题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
⑵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
(1)凡国有三制,有制人者,有为人之所制者,有不能制人,人亦不能制者。何以知其然?德盛义尊,而不好加名于人。人众兵强,而不以其国造难生患。天下有大事,而好以其国后。如此者,制人者也。德不盛,义不尊,而好加名于人;人不众,兵不强,而好以其国造难生患;恃与国,幸名利。如此者,人之所制也。人进亦进,人退亦退;人劳亦劳,人佚亦佚,进退劳佚,与人相胥[1],如此者,不能制人,人亦不能制也。
爱人甚而不能利也,憎人甚而不能害也。故先王贵当,贵周。周者不出于口,不见于色;一龙一蛇,一日五化之谓周。故先王不以一过二,先王不独举,不擅功。
先王不约束,不结纽[2]。约束则解,结纽则绝。故亲不在约束、结纽。先王不货交,不列地,以为天下。天下不可改也,而可以鞭箠使也。
时也,利也,士[3]为之也。余目不明,余耳不聪,是以能继天子之容[4]。官职亦然。时者得天,义者得人。既时且义,故能得天与人。
先王不以勇猛为边竟,则边竟安。边竟安则邻国亲,邻国亲则举当矣。
(取材于《管子》)
注释:(1)胥:从。(2)结纽:与别国结成同党、缔结联盟。(3)士:事。(4)容:指天子圣德。(2)随[1]以汉东诸侯叛楚。冬,楚斗榖於菟 [2]帅师伐随,取成而还。君子曰:“随之见伐,不量力也。量力而动,其过鲜矣。善败由己,而由人乎哉?《诗》曰:‘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宋襄公欲合诸侯,臧文仲闻之,曰:“以欲从人,则可;以人从欲,鲜济。”
二十一年春,宋人为鹿上之盟,以求诸侯于楚。楚人许之。公子目夷曰:“小国争盟,祸也。宋其亡乎,幸而后败。”
秋,诸侯会宋公于盂。子鱼曰:“祸其在此乎!君欲已甚,其何以堪之?”于是楚执宋公以伐宋。
冬,会于薄以释之。子鱼曰:“祸犹未也,未足以惩君。”
(取材于《左传》)
注释:(1)随:国名。(2)斗榖於菟:人名。【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恃与国,幸名利 与:结交 | B.人佚亦佚 佚:安逸 |
C.故先王贵当,贵周 周:周密 | D.以为天下 以为:认为 |
A.则边竟安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B.随之见伐 哀吾生之须臾 |
C.宋其亡乎 其皆出于此乎 |
D.会于薄以释之 而君幸于赵王 |
A.德盛义尊,而不好加名于人 有的国家德义尊盛,却不喜欢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他国 |
B.如此者,人之所制也 如果是这样的话,就是人制造出来的灾难 |
C.故先王不以一过二,先王不独举,不擅功 所以先王不夸大其词把一说成超过二,不独自蛮干,不独自占有功绩 |
D.善败由己,而由人乎哉 |
【小题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时者得天,义者得人。既时且义,故能得天与人
②君欲已甚,其何以堪之
【小题5】依据短文(1)管子关于“三制”的论说,推断短文(2)“楚人许之”的意图。
【小题6】请结合短文(1)解释孔子这么说的理由。
孔子在《论语》中称赞管仲:“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1],如其仁。”又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注释:(1)如其仁:就是仁。黄冈竹楼记
(宋)王禹偁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干、丽谯,华则华矣!①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②”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________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记。
(注释)①齐云、落星、并于、丽谯:均为古代名楼。②稔:谷物成熟,谷物一年一熟,故以一稔指一年。【小题1】“第见风帆沙鸟”中的“第”字和“吾以至道乙未岁”中的“以”字可以分别替换为什么字而不改变原意?( )
A.但 于 | B.且 从 | C.则 而 | D.亦 为 |
A.甲午 | B.至道 | C.戊戌 | D.咸平 |
A.扬州 安阳 | B.扬州 黄州 | C.广州 黄州 | D.广州 安阳 |
A.黄冈多竹,当地人就地取材,以大竹作瓦片造屋。作者用此法在一块荒地建了两间竹楼。 |
B.第二段以声音为主线串起夏雨、冬雪等自然景象和鼓琴、咏诗、围棋、投壶等人事活动。 |
C.作者在竹楼中消遣闲暇,焚香静读,饮酒茗茶,以江山风月为伴,不屑于歌舞艳俗之事。 |
D.作者几年间虽不断升迁,但辗转各地,奔走不暇,不知前途何在,也有一缕淡淡的感伤。 |
(1)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注意文言构词特点,有修辞处可意译。)
(2)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注意古今汉语的区别与联系。)
可 楼 记
[明] 高攀龙
水居一室耳,高其左偏为楼。楼可方丈,窗疏四辟。其南则湖山,北则田舍,东则九陆,西则九龙峙焉。楼成,高子登而望之曰:“可矣!吾于山有穆然之思焉,于水有悠然之旨焉,可以被风之爽,可以负日之暄,可以宾月之来而饯其往,优哉游哉,可以卒岁矣!”于是名之曰“可楼”,谓吾意之所可也。
曩吾少时,慨然欲游五岳名山,思得丘壑之最奇如桃花源者,托而栖焉。北抵燕赵,南至闽粤,中逾齐鲁殷周之墟,观览所及,无足可吾意者。今乃可斯楼耶?噫,是予之惑矣。凡人之大患,生于有所不足。意所不足,生于有所不可;无所不可焉,斯无所不足矣,斯无所不乐矣。今人极力以营其口腹,而所得止于一饱。极力以营居处,而所安止几席之地。极力以营苑囿,而止于岁时十一之游观耳,将焉用之!且天下之佳山水多矣,吾不能日涉也,取其可以寄吾之意而止。凡为山水者一致也,则吾之于兹楼也,可矣。虽然有所可则有所不可是犹与物为耦①也。吾将由兹忘乎可,忘乎不可,则斯楼其赘矣。
注:①耦,两人耕地,引申为匹敌、相对,指事物有正有反。
【小题1】标题中的“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在高中课本里,与本文文体相同的文言课文有:_________
【小题2】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优哉游哉(__________) (2)窗疏四辟(__________)
(3)谓吾意之所可也(__________) (4)吾不能日涉也(__________)
【小题3】用“/”给文中划“ ”的部分断句。
【小题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高其左偏为楼 | B.舞幽壑之潜蛟 |
C.可以宾月之来而饯其往 | D.栗深林兮惊层巅 |
例句:则斯楼其赘矣。
A.今人极力以营其口腹 | B.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C.其孰能讥之乎 | D.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
(1)思得丘壑之最奇如桃花源者,托而栖焉。
(2)今乃可斯楼耶?噫,是予之惑矣。
【小题7】第一段介绍了“可楼”的______________
【小题8】简析第一段中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小题9】作者曾经“观览所及,无足可无意者”,而“今乃可斯楼”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小题10】简述本文写作手法与写作意图。
陶庵梦忆序
张岱
陶庵①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骇骇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
饥饿之余,好弄笔墨。因思昔日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仇簪履也②;以衲报裘,以苎报絺,仇轻煖也;以藿报肉,以粝报粻,仇甘旨也;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仇温柔也;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仇爽垲也;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从也。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
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旋蚁穴③,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一寒士乡试中式,方赴鹿鸣宴,恍然犹意未真,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
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④,又是一番梦呓。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政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拓二王⑤,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⑥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
(注释)①陶庵:张岱,号陶庵,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著有《陶庵梦忆》等。②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仇簪履也:以竹笠作为头的报应,以草鞋作为足跟的报应,用来跟以前享用过的华美冠履相对。③黍熟黄粱,车旋蚁穴:从黄粱梦、南柯梦中醒来。④雕虫:小技巧,这里指写作。⑤卢生遗表,犹思摹拓二王:《邯郸记》中卢生临死时说要留下自己的书法。卢生书法学的是王羲之、王献之。⑥名根:产生好名这一思想的根性。【小题1】请选出下列各项与本文文体不同的一项
A.指南录后序 | B.送孟东野序 |
C.梅圣俞诗集序 | D.跋黄鲁直书 |
【小题3】分析第②段写作特色及其作用。
【小题4】第④段写“脚夫”、“寒士”的用意是__________。
【小题5】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的正确—项是( )
A.所写的事,不按年月先后为次序,是另外—种年谱的写法;也不按门类编排,以与《志林》相差别。 |
B.所写的事,不按年月先后为次序,以与年谱相异;也不按门类编排,以与《志林》相差别。 |
C.所写的事,不按年月先后为次序,是另外一种年谱的写法;也不按门类编排,相当于另外的《志林》。 |
D.所写的事,不按年月先后为次序,以与年谱相异,也不按门类编排,相当于另外的《志3林》。 |
凡思绪初发,辞采苦杂,心非权衡,势必轻重。是以草创鸿笔,先标三准:履端于始,则设情以位体;举正于中,则酌事以取类;归余于终,则撮辞以举要。然后舒华布实,献替节文,绳墨以外,美材既斫,故 能 首 尾 圆 合 条 贯 统 序 若 术 不 素 定 而 委 心 逐 辞 异 端 丛 至 骈 赘 必 多 。
(选自《文心雕龙·熔裁》)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故 能 首 尾 圆 合 条 贯 统 序 若 术 不 素 定 而 委 心 逐 辞 异 端 丛 至 骈 赘 必 多
【小题2】《文心雕龙》的作者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
【小题3】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文章中“三准”的内容。
送职方郎中王君赴任序
(明)金实
守令之誉,出于私爱狎昵者,固不足信;见于贤士大夫之称许,宜若可信矣。然君子好扬人之善而讳称人之恶,故犹有不足征者。然则如之何而可?亦惟闾阎之细民,田野之鄙夫,心不留毁誉,言不知触讳,感悦而归之,斯可信矣。此古之观风者所以采民谣而识循吏,知教化也。
余友王韦庵,永乐中为深泽令,在县且二十余年,示民以教化,字之如子,民实爱戴之如父母。尝坐擅发官廪赈民,逮于理,得输役以赎。民驱牛车二百辆代之役,弥月而竟,迎令还治,歌舞填道。又尝疾遘几危,民彷徨奔走,以香燃膊祷于神,谒医救疗之,无不至。疾间,则刲羊豕,巷歌醉饱以相庆。其得民若此类者不可殚纪。去县之日,民摭其善政为歌谣,言虽不能成章而意以独至。后为东朝官,营居室于长安西门,其民有不远数百里,操畚锸负砖瓦来趋其事者数十人,不浃旬而成。此余所目见者也。
及出为松江同知,首奏免逋租数十万,理冤狱,活无辜民以千数,劬力于民隐,如居深泽时。细民悦而归人,亦如深泽之民。每由公事至旁郡,求直者累累然相属于道,至拥其舟不得行。若是以观,君之所为,其得誉于人,非惟不出于私爱狎昵者之中,而见称于贤士大夫之文章,亦非过情矣。直不知视古之循良又何如邪?
内艰服除,来朝京师。大司马王公素知其贤,言于上,以为职方郎中。国家太平六七十年,内外军政虽有成法,然历年既久,宁无蔽欺之弊?皇上所以究心于此,分遣大臣巡行四方清理之,正欲辨别其是非真伪,以为取舍,庶使军之部伍有稽,而民之版图不乱,其法甚良而密,而职方实莅其事。今大司马既委君以此任,君当为知己者用,则将忘己之利害,以别白其是非,使枉者直,抑者伸,无告者依依有所赖,亦如深泽、松江之民,则君之才之德,为大臣之所荐闻,为天子之所举用,可无负矣,岂不毅然大丈夫哉!慎毋致人曰:“功名不及于居守令时。”则甚不可也。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之如子 字:养育 |
B.求直者累累然相属于道 属:接连 |
C.直不知视古之循良又何如邪 视:看待 |
D.慎毋致人曰 慎:千万 |
A.然君子好扬人之善而讳称人之恶/庶使军之部伍有稽,而民之版图不乱 |
B.君当为知己者用/为天子之所举用 |
C.民驱牛车二百辆代之役/宁无蔽欺之弊 |
D.其得誉于人/而见称于贤士大夫之文章 |
(1)尝坐擅发官廪赈民,逮于理,得输役以赎。
(2)去县之日,民摭其善政为歌谣,言虽不能成章而意以独至。
(3)首奏免逋租数十万,理冤狱,活无辜民以千数。
【小题4】本文是一篇赠序,请简要概括本文的写作目的。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杨树达在《论语疏证》中认为,固,陋也。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认为“固”是牢固、巩固的意思。请根据以上两种不同解读,分别解释句意。湖州长史苏君墓志铭
故湖州长史苏君,有贤妻杜氏,自君之丧,布衣蔬食。居数岁,提君之孤子,敛其平生文章,走南京,号泣于其父曰:“吾夫屈于生,犹可伸于死。”其父太子太师以告于予,予为集次其文而序之,以著君之大节,与其所以屈伸得失,以深诮世之君子当为国家乐育贤材者,且悲君之不幸。其妻卜以嘉祐元年十月某日,葬君于润州丹徒县义里乡檀山里石门村。又号泣于其父曰:“吾夫屈于人间,犹可伸于地下。”于是杜公及君之子泌,皆以书来,乞铭以葬。
君讳舜钦,字子美。君之祖讳易简,以文章有名,官至礼部侍郎。父讳耆,官至工部郎中。君少以父荫补太庙斋郎,调荥阳尉。非所好也,已而锁其厅去。举进士中第,知蒙城县。丁父忧,服除,迁大理评事。
君状貌奇伟,慷慨有大志。少好古,工为文章。所至皆有善政。官于京师,位虽卑,数上疏论朝廷大事,敢道人之所难言。范文正公荐君,召试,得集贤校理。自元昊反,兵出无功,而天下殆于久安,尤困兵事。天子奋然用三四大臣,欲尽革众弊以纾民。于是时,范文正公与今富丞相多所设施,而小人不便。顾人主方信用,思有以撼动,未得其根。以君文正公之所荐,而宰相杜公婿也,乃以事中君,坐监进奏院祠神,奏用市故纸钱会客为自盗除名。君名重天下,所会客皆一时贤俊,悉坐贬逐。然后中君者喜曰:“吾一举网尽之矣。”其后三四大臣继罢去,天下事卒不复施为。
君携妻子居苏州,买木石作沧浪亭。日益读书,大涵肆于六经。时发其愤闷于歌诗至其所激往往惊绝又喜行草书皆可爱故虽其短章醉墨落笔争为人所传。天下之士,闻其名而慕,见其所传而喜,往揖其貌而竦,听其论而惊以服,久与其居而不能舍以去也。居数年,复得湖州长史。庆历八年十二月某日,以疾卒于苏州,享年四十有一。
初,君得罪时,以奏用钱为盗,无敢辩其冤者。自君卒后,天子感悟,凡所被逐之臣复召用,皆显列于朝。而至今无复为君言者,宜其欲求伸于地下也,宜予述其得罪以死之详,而使后世知其有以也。
(取材于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发其愤闷/于歌诗至其所激/往往惊绝/又喜行/草书皆可爱/故虽其短章/醉墨落笔/争为人所传 |
B.时发其愤闷于歌/诗至其所激/往往惊绝/又喜行草/书皆可爱/故虽其短章醉墨/落笔争为人所传 |
C.时发其愤闷于歌诗/至其所激/往往惊绝/又喜行草/书皆可爱/故虽其短章/醉墨落笔/争为人所传 |
D.时发其愤闷于歌诗/至其所激/往往惊绝/又喜行草书/皆可爱/故虽其短章醉墨/落笔争为人所传 |
A.以深诮世之君子当为国家乐育贤材者 诮:讥讽 |
B.范文正与今富丞相多所设施 设施:实施 |
C.乃以事中君 中:中伤 |
D.大涵肆于六经 涵肆:潜心竭力 |
A.犹可伸于地下 |
B.以文章有名 |
C.已而锁其厅去 |
D.所会客皆一时贤俊 |
A.举进士中第:又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朝廷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
B.服除:指守丧期满。古时父母去世,在朝做官的儿子要辞官回家为父母守丧。 |
C.六经:指孔子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论语》六部儒家经典。 |
D.庆历:是宋仁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始于汉武帝。 |
A.苏舜钦生于官宦世家,结交之人亦为当朝名士,职位虽低,却敢议论朝廷大事。 |
B.皇帝重用范文正公、苏舜钦等三四位大臣推行改革措施,却因小人阻挠而失败。 |
C.苏舜钦因被小人告发用卖旧公文纸所得的公款宴请宾客而获罪,被除去了官籍。 |
D.自苏舜钦去世之后,与他同案被牵连的大臣都被再度起用,官位显赫重登朝堂。 |
予为集次其文而序之,以著君之大节
【小题7】本文开头写“故湖州长史苏君,有贤妻杜氏”。请结合文章第一段内容,分条概括杜氏的“贤”表现在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