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与友人论为文书

柳宗元

古今文章为难,足下知其所以难乎?非谓比兴不足,恢拓之不远,钻砺之不工,颇颣之不除也。得之为难,知之愈难耳。

苟或得其高朗探其深赜虽有芜败则为日月之蚀也大圭之瑕也曷足伤其明黜其宝哉?且自孔氏以来,兹道大阐。家人励,刓精竭虑者,几千年矣。其间耗费简札,役用心神者,可数乎?登文章之篆,波及后代,越不过数十人耳!其余谁不欲争裂绮绣,互攀日月,高视于万物之中,雄峙于百代之下乎?率皆纵臾而不克,踯躅而不进,力蹙势穷,吞志而没。故日得之为难。

嗟乎!道之显晦,幸不幸系焉;谈之辩讷,升降系焉;鉴之颇正,好恶系焉;交之广狭,屈伸系焉。则彼卓然自得以奋其间者,合乎否乎?是未可知也。而又荣古虐今者,比肩叠迹,大抵生则不遇,死而垂声者众焉。扬雄没而《法言》大兴,马迁生而《史记》末振。彼之二才,且犹若是,况乎未甚闻著者哉!固有文不传于后祀,声遂绝于天下者矣。故曰知之愈难。

而为文之士亦多渔猎前作,戕贼文史,抉其意,抽其华,置齿牙间,遇事蜂起,金声玉耀,诳聋瞽之人,一时之声。虽终沦弃,而其夺朱乱雅,为害已甚。是其所以难也。

间闻足下欲观仆文章,退发囊笥,编其芜秽,心悸气动,交于胸中,未知孰胜,故久滞不往也。今往仆所著赋、颂、碑、碣、文、记、议、论、书、序之文,凡四十八篇,合为一通,想令治书苍头吟讽之也。击辕拊缶,必有所择,顾鉴视其何如耳,还一字示褒贬焉。

(注)①颣(1èi):毛病、缺点②刓(wán)精:削损精力。③纵臾:从容、自信的样子。④治书苍头:管理书籍的奴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今文章难   号:宜称
B.家人励 修:修养
C.戕贼文史 戕贼;损害
D.一时之声 徼:获取
【小题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比兴不足 即患秦兵
B.可数乎 皆出于此乎
C.久滞不往也   或百步后止
D.还一字示褒贬焉 卒吾郡之发愤一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一设问领起,发人深思。对于“古今号文章为难”的原因,回答因人而异,作者撇开人们常见的难点不谈,提出“得之为难,知之愈难”的观点。
B.文章第二段中,作者认为“为文之士”容易为细疵微瑕所挫和因为成功的几率太小而心灰意冷、中途放弃是“得之为难”的两个原因。
C.文章第三段从正面分析“知之愈难”的原因,作者用扬雄和司马迁两个例子证明“为文之士”的成功要具备际遇好、官位高、交际广的条件。
D.文章第四段从反面论证“知之愈难”的道理,少数“为文之士”剽窃他人作品,断章取义,1众。欺骗大众,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使得真正的高明之作不被人认可。
【小题4】用“/”给文中加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苟或得其髙朗探其深赜虽有芜败则为日月之蚀也大圭之瑕也曷足伤其明黜其宝哉
【小题5】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率皆纵臾而不克,踯躅而不进,力蹙势穷,吞志而没。
(2)而又荣古虐今者,比肩叠迹,大抵生则不遇,死而垂声者众焉。
当前题号: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桃花源记》,完成下面小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门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其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起舍俨然(______________)
(2)阡陌交通(______________)
(3)便还家(______________)
(4)便扶路(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小题3】以下有关选文的说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桃花源记》虽是一篇虚构作品,却让人读来有一种真实感。因为文中进出桃源的路径真切具体,展现的也是人间太平盛世的情景,而且首尾设计的渔人、刘子骥两个人物也真实可信。
B.在进入桃源之前,作者通过描写桃花林的美景,让读者对桃花源有了期待。溪水蜿蜒曲折,曲径通幽,桃花落英缤纷,美不胜收,吸引渔人最终进入了桃花源。
C.作者用想象描绘了一个自由安乐、清净自然、美好和谐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也表达了这种理想在当时无法实现的无可奈何之情。
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句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其中“黄发”指小孩,“垂髫”指老人。
【小题4】陶渊明创造的这幅“世外桃源”图景,给予了后世文学极大的滋养和影响,许多文人都写过相关的作品。其中王维的《桃源行》一诗所获评价最高。这首诗和《桃花源记》在描绘使花源中景象的时候,均采用了一些相同的写作手法,试找出两种,结合诗、文内容加以分析。
(链接材料)

《桃源行》(节选)

王维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相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居人共住武凌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惊闻俗客争来集,竟引还家问都邑。

注释①:隈隩(wēi  yù)弯曲的地方。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越王问于大夫文种曰:“吾欲伐吴,可乎?”对曰:“可矣,吾赏厚信,罚严而。君欲知之,何不试焚宫室?”于是遂焚宫室,人莫救之。乃下令曰:“人之救火死者,比死敌之赏;救火不死者,比胜敌之赏;不救火,比降之罪。”人之涂其体,濡衣而赴火者,左三千人,右三千人,此知必胜之势也。

吴起魏武侯西河之守,秦有小亭临境,吴起欲攻之。不去,则甚害田者;去之,则不足以徵甲兵。于是乃倚一车辕于北门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徙此南门之外者赐之上田上宅。”人莫之徙也,及有徙之者,还,赐之如令。俄又置一石赤菽东门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徙此西门之外者赐之如初。”人争徙之。乃下令曰:“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赐之上田宅。”人争趋之,于是攻亭。一朝而之。

李悝为魏文侯上地之守,而欲人之善射也,乃下令曰:“人之有狐疑之讼者,令之射的,中之胜,不中者负。”令下而人皆疾习射,日夜不休。及与秦人战,大败之,以人之善战射也。

宋崇门之巷人服丧而毁甚瘠,上以为慈爱亲,举以为官师。明年,从之所以毁死者岁十余人。子之服亲丧者,爱之也,而尚可以赏劝也,况君上之于民乎!

越王虑伐吴,欲人之轻死也,出见怒蛙,乃为之式①。从者曰:“奚敬于此?”王曰:“为其有气故也。”明年之请以头献王者岁,十余人。

韩昭侯使人藏裤,侍者曰:“君亦不仁矣,弊裤不以赐左右而藏之。”昭侯曰“非子之所知也。吾闻明主之爱一颦一笑,颦有为颦,而笑有为笑。今夫裤,岂特颦笑哉!裤之与颦笑远矣。吾必待有功者,故收藏之未有予也。”

(取材于《韩非子》)

注:①式:通“轼”,在这里是凭轼致敬之意。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罚严而 必:坚决
B.比降之罪 北:北方
C.濡衣而走火者   被:通“披”,穿着
D.韩昭侯使人藏裤 弊:旧的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赏厚信     救火不死者
B.不求火 中之
C.吴起魏武侯西河之守    子之服亲丧者,爱之也
D.有能徒此西门之外者    上以为慈爱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比死敌之赏
和战死在敌阵的奖赏相同
B.乃倚一车辕于北门之外而令之曰
(吴起)就倚靠着一辆战车到北门外发号施令
C.为其有气故也
因为它有勇气的缘故
D.颦有为颦,而笑有为笑
皱眉有皱眉的缘故,笑有笑的缘故
【小题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及有徙之者,还赐之如令
(2)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
【小题5】选文讲述了许多赏罚这事。阐述赏罚与政事的关系。《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针对不同的进谏方式给予不同赏赐:“_________,受上赏;______,受中赏;______,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达对赏罚的见解:“不宜偏私,_________”。
【小题6】选文第一段、第二段分别讲述了越王与吴起的故事,你更赞许谁的做法?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理由。
当前题号:3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进学解

韩愈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睃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别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觝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

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栌侏儒,椳闌居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促促窥陈编以盗窃。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忘已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代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稀苓也。”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促促/窥陈编以盗窃
B.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促促/窥陈编以盗窃
C.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促促窥陈编以盗窃
D.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促促窥陈编以盗窃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这里指国子监,唐朝时,国子监是设在京都的最高学府,相当于汉朝的太学,古时对官署的称呼常有沿用前代旧称的习惯。
B.“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编”,古代用来穿竹简的皮条或绳子。《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这里代指书籍。
C.《春秋》,即《春秋经》,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由孔子修订而成,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D.“博士”一词最早见于战国时期,是一种通晓史事的官职,专门负责保管文献档案,编撰著述,传授学问,培养人才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假托先生劝学、生徒质问、先生再予解答,故名《进学解》;实际上是感叹不遇、自抒愤懑之作。
B.第一段,国子先生勉励学生勤学多思,说社会清明,君圣臣贤,法治健全,只要有才干,就会被任用。
C.第二段,学生把先生在“学”“言”“文”“行”四个方面的努力、成就与其遭遇对照,驳斥了先生的结论。
D.第三段,先生针对学生之意申说发挥,以工匠、医师为喻,以孟轲、荀况自比,表明要随意而安的生活态度。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2)橐驼非能使木寿且率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种树郭橐驼传》)
(3)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阿房宫赋》)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灵岩

灵岩一名砚石,《越绝书》云:“吴人于砚石山作馆娃宫。”即其处也。山腰有吴王井二:一圆井,日池也;一八角井,月池也。周遭石光如镜,细腻无驳蚀,有泉常清,莹晶可爱,所谓银床素绠①,已不知化为何物。其间挈军持瓶钵而至者,仅仅一二山僧,出没于衰草寒烟之中而已矣。悲哉!有池曰砚池,早岁不竭。或曰即玩华池也。

登琴台,见太湖诸山,如百千螺髻,出没银涛中,亦区内绝景。山上旧有响屧廊,盈谷皆松,而廊下松最盛,每冲飙至,声若飞涛。余笑谓僧曰:“此美人环珮钗钏声,若受具戒乎?宜避去。”僧瞠目不知所谓。石上有西施履迹,余命小奚②,以袖拂之,奚皆徘徊色动。碧繶缃钩③,宛然石髬中,虽复铁石作肝,能不魂销心死?色之于人甚矣哉!

山仄有西施洞,洞中石貌甚粗丑,不免唐突。或云:石室,吴王所以囚范蠡也。僧为余言,其下洼处,为东西画船湖,吴王与西施泛舟之所。采香径在山前十里,望之若在山足,其直如箭,吴宫美人种香处也。山下有石可为砚,其色深紫,佳者殆不减歙溪④。米氏《砚史》云:“蠖村石理粗,发墨不糁。”即此石也。山之得名,盖以此,然在今搜伐殆尽,石亦无复佳者矣。

嗟乎,山河绵邈,粉黛若新。椒华沉彩,竟虚待月之帘;夸骨埋香,谁作双鸾之雾?既已化为灰尘白杨青草矣。百世之后,幽人逸士犹伤心寂寞之香趺,断肠虚无之画屧,矧夫看花长洲之苑、拥翠白玉之床者,其情景当何如哉?夫齐国有不嫁之姊妹⑤,仲父⑥云无害霸;蜀宫无倾国之美人,刘禅竟为俘虏。亡国之罪,岂独在色?向使库无湛卢⑦之藏,潮无鸱夷⑧之恨,越虽进百西施何益哉!

(取材于《袁宏道集笺校》)

(注)①银床素绠:指井栏与井绳。②小奚:即“小奚儿”,小童儿。③碧繶缃钩:青色鞋缘和浅黄色鞋扣。④歙溪:地名,所产石砚石质优良。⑤齐国有不嫁之姊妹:指齐桓公好色。⑥仲父:即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⑦湛卢:宝剑名。这里指越王献给吴王的宝剑。⑧鸱夷:皮革制成的鸱囊。这里指伍子胥进谏被吴王所杀,裹在鸱囊扔进江中一事。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细腻无驳蚀 驳蚀:因风化而受损害
B.亦区内绝景 绝:绝妙
C.吴王所以囚范蠡也 所以:……的原因
D.刘禅竟为俘虏 竟:最终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一圆井,日池     吴官美人种香处
B.出没衰草寒烟之中而已矣   色之人甚矣哉
C.受具戒乎 望之在山足
D.宛石髬中 在今搜伐殆尽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池曰砚池,旱岁不竭
有一砚池,干旱之年也不枯竭
B.僧瞠目不知所谓
山僧瞪着眼睛不知该往哪里去
C.虽复铁石作肝,能不魂销心死
即使是个铁石心肠的人,能不魂飞心死吗
D.幽人逸士犹伤心寂寞之香趺
幽居之士和隐逸高人,仍然为寂寞美人的足迹而伤心
【小题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灵岩,别名砚石山,因其出产著名砚石而得名,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宠幸西施而在这里修建了著名的宫殿——馆娃宫。
B.灵岩半山腰有两口井,因其形状不同而以“日池”“月池”命名,水井周围的石头光亮如镜,泉水四季常清,晶莹透澈。
C.作者从西施洞出发,然后经过囚禁范蠡的石室,又来到东西画船湖,沿笔直的十里采香径前行下山,一路可谓风景如画。
D.作者记述游览灵岩山的过程,借凭吊古迹,感叹世事沧桑,并以独特的视角来看待常人“女色误国”的思想,颇有新意。
【小题5】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洞中石貌甚粗丑,不免唐突。
②其色深紫,佳者殆不减歙溪。
【小题6】第二段写景富于变化,充满情趣。请结合本段内容,仿照句③的形式,将内容补充完整 。
①太湖诸山,    ;②响屧松林,    ;③西施履迹,碧繶缃钩画石髬。
【小题7】作者在结尾处为什么说“亡国之罪,岂独在色”?请结合文章加以解说。
当前题号:5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生所资 维持
B.求之途 没有
C.彭泽家百里 距离
D.因事顺心 顺遂心愿
【小题2】判断“以”字的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1)耕植不足以自给 (2)诸侯以惠爱为德 (3)家叔以余贫苦 (4)足以为酒。
A.(1)(3)相同(2)(4)不同
B.(1)(4)相同(2)(3)不同
C.(1)(2)相同(3)(4)相同
D.(1)(2)不同(3)(4)相同
【小题3】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B.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C.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D.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小题4】下列对本文文意的理解,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陶渊明做官单纯是为了养家糊口。他做彭泽令,仅以“有酒可饮”为理由。
B.陶渊明去做官,既有家贫、求生无术的原由,也有亲故劝告、诸侯惠爱、家叔引荐、彭泽县离家不远的因素。
C.陶辞官罢去最根本的理由也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
D.当然其妹新亡,前去奔丧也应成为辞官因素之一。
【小题5】翻译下面的句子,不准确的一项是
A.亲故多劝余为长吏 译文:亲戚朋友大都劝我出去做官。
B.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译文:等到过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
C.饥冻虽切,违已交病 译文: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
D.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译文:我心情悲痛,希望立刻就去奔丧,于是请求免去自己的职务了。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文段完成下列题目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袭,与朋友共,敞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翻译下面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A.颜渊、季路侍 译文:颜渊、子路伺机跟孔子交流。
B.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 译文:希望可以把车马衣服皮袍等都和朋友一起分享共用,直到这些东西破旧了才不用。
C.愿无伐善,无施劳 译文:希望不讨伐善良之人,也不烦劳他人。
D.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希望我)能让老人过得安适,能让所有朋友信任,能让年轻的人怀念。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真率会

(元)陶宗仪

林昉《田间书》载《会友人游山檄》云:“人有残缣败素,绘一山一水,爱之若宝,售之必千金。至于目与真景会,则略不加喜,毋乃贵伪而贱真□?求乐之真,今日正在我辈。春雪既霁,春风亦和,或坐钓于鸥边,或行歌于犊外,百年瞬息,欢乐几何?肴核杯盘,随意所命,毋以丰约拘也。檄书驰告,盍勇而前?”此文殊清新。

向予避兵云间泗滨时,其地有林泉之胜,而无烽燧虞。同时嘉遁者,皆文人高士。因仿司马温公故事,俾予作约语云:“百岁光阴,万物乃天地逆旅。四时行乐,我辈亦风月主人。幸居同泗水之滨,况地接九山之胜。尽可傍花随柳,庶几游目聘怀。节序骎骎,莫负芒鞋竹杖。杯盘草草,何惭野蔌山肴。虽云一饷之清欢,亦是百年之嘉话。敢烦同志,互作遨头慨元祐之耆英,衣冠远矣,集永和之少长,觞咏依然。订约既勤,践言弗替。”用附于此,以见真率之会不让游山之乐也。

(注释)①“檄”是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这里是私人信函,②嘉遁:旧时谓合乎正道的退隐,合乎时宜的隐遁。③司马温公故事:宋司马光罢政后,在洛阳常与元祐故老游集,号“真率会”,并作《真率铭》。④骚骎(qīn qīn):迅疾的样子,⑤遨头:宋代称太守为“邀头”。这里是做东的意思。
【小题1】可填入第一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也B.矣C.耶D.焉
【小题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肴核杯盘”出自苏轼《赤壁赋》中“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B.“万物乃天地逆旅”化用了李白“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C.“野蔌山肴”在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写作“山肴野蔌”。
D.“真率会”是借用古人集会名称,所以高出林昉的游山会。
【小题3】分析林昉《会友人游山檄》开头写人们珍爱山水画的作用。
【小题4】下列对画线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采用互文手法,抒发古人已远去、盛景不再的无限怅惘之慨。
B.采用骈偶句式,六、四字交错,整齐中有变化,富有节奏感。
C.“耆英”“衣冠”“觞咏”用语典雅,表达对先贤追慕之情。
D.“元祐”“永和”引用司马光真率会与王羲之兰亭集会典故。
【小题5】比较林昉与作者的两篇短文,概括两者思想情感的相同之处。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 祭十二郎文》选段,完成各题。

(1)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惟兄嫂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2)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也。

.......

(3)①呜呼!②其信然邪?③其梦邪?④其传之非其真邪?⑤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⑥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⑦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⑧未可以为信也!⑨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⑩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4)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5)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6)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吾曰:“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呜呼, 其竟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

.......

(7)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得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长,不省所,惟兄嫂是依    怙 :依靠
B.吾不以一日辍汝而也   就 :就职上任
C.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纯明:完全明白
D.不克其泽   蒙 :承受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惟兄嫂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
B.其竟此而殒其生乎 臣险衅,夙遭闵凶
C.教吾子与汝子,其成 今事有急,故来告良
D.其后四年,而视汝  后五年,吾妻来
【小题3】对选文第(3)段思想感情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②③④句三个“邪”表明作者难以接受十二郎夭亡的事实;用反诘的语气,强化作者极度震惊的心情。
B.第⑤句“也”“乎”合用,表明肯定的语气,作者用推断排除了现实的可能性,确信侄儿去世的消息是假的。
C.第⑥⑦句末尾用“乎”,来表示作者的质疑,不愿意接受残酷的现实。
D.第⑧句末尾用“也”,表明作者陷入极度苦闷之中。
【小题4】阅读全文,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叙写“两世一身,形单影只”的身世之悲,衬托了作者内心的悲痛心情。
B.这是一篇情文并茂的祭文。作者融抒情于叙事之中,表现出对兄嫂及侄儿深切的怀念和痛惜,一往情深,感人肺腑。
C.由于作者情绪的激动以及生活经历的坎坷,所要书写的内容很多,所以文章内容往复重叠、条理不够顺畅、清晰。
D.本文虽记叙的是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但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字字是泪,后人称为“祭文中千年绝唱”。
【小题5】将上文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2) 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3)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陈情表

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臣以险衅,遭闵凶(夙:旧有的)
B.蒙国恩,除臣洗马(寻:不久)
C.诏书切峻,责臣慢(逋:逃脱)
D.刘侥幸(庶:或许)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全都含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B.臣欲奉召奔驰   距关,毋内诸侯
C.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小题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面加点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②项王乃复引兵而    ③或孤舟
④后人哀之而不之    ⑤良庖更刀    ⑥长桥卧波,未何龙
三江而五湖    ⑧贾谊于长沙    ⑨矫首而遐观
A.①⑤/②⑥⑨/③⑦/④⑧
B.①③⑥/②⑤⑨/④⑧/⑦
C.①⑤⑨/②③⑥/④⑦/⑧
D.①/②⑤⑨/③⑥/④⑦⑧
【小题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但刘日薄西山   臣具表闻
B.急星火   师不必贤弟子
C.后人哀之不鉴之   门虽设常关
D.报刘日短也   一人之心,千万人心也
【小题5】下列与“而刘夙婴疾病”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B.若属皆且为所虏
C.既自以心为形役
D.谁得而族灭
【小题6】下列对《陈情表》一文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情表》为西晋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其中,“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臣下对君王指陈时事、直言规劝抑或使之改正错误的文体。
B.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语言简洁,辞意恳切,有很强的感染力。
C.“慈父见背”一句中“见背”的意思是背离我,弃我而死去,这是死的委婉说法。
D.文章最后一段明确提出“愿乞终养”,表示要先尽忠后尽孝,以期感动武帝达到陈情之目的。
【小题7】文言翻译。
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②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③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当前题号:10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