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小题1】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列坐其水边
B.可乐也实在
C.终于尽期限
D.未尝不文嗟悼面对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会会稽山阴之兰亭州司临门,急星火
B.不知老将至先妣抚甚厚
C.犹不能不之兴怀臣供养无主
D.列叙时人,录所述天之苍苍,正色邪
【小题3】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为诗集《兰亭集》所写的一篇序文,不仅叙述了文人雅士兰亭集会的缘起和盛况,还抒发了作者对宇宙人生的深沉感慨。
B.第二段写了两种人:一种是喜欢 “静”的人,一种是喜欢“躁”的人。两者性格乃至行为上有很大的不同,情感也截然相反。
C.本文语言典雅隽永,叙事状景,清新自然,抒怀写情,朴实深挚,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和谐之美。
D.文章借兰亭聚会,抒发了盛事不常、人生短暂的感叹,借古人的感慨,引出作者对人生的痛惜,充分肯定了“死生亦大”的观点。
【小题4】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⑵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当前题号: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情表》
晋·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门衰祚薄祚薄:福分浅薄
B.沐浴清化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
C.臣孝廉察:考察
D.形影相吊:安慰
【小题2】 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横线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未尝离 ②是以区区不能
③不名节 ④愿陛下悯愚诚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②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小题1】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师说以之贻:赠送
B.其道也亦先乎吾闻:懂得
C.术业有专攻:学习、研究
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从师的道理
【小题2】【小题3】下列各选项中对相关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韩愈,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中称赞他“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
B.在文学史上,“古文”的概念是柳宗元提出来的。而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所谓的“古文”是一种与内容空洞、重视词藻、堆砌典故、讲究对偶的骈文相对立的散文。
C.“说”是古代以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是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如《马说》《捕蛇者说》《爱莲说》等都属于这一种文体。
D.《师说》中有“六艺经传”的说法,其中“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另外,在古代“六艺”还指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小题4】【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古之学者必有师”。第一段正面阐述了教师的作用、从师的必要性和择师的标准。
B.第二段慨叹师道不传已久,运用对比的手法,把“古之圣人”从师而问与“今之众人”耻学于师,为子择师与自己不从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分别对比,批判了社会上轻视师道的不良风气。
C.第三段以孔子从师的范例,进一步阐明教师的作用和“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道理。
D.最后一段说明写作本文的缘起,这本属于附记性质,但作者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又一次强调了他的观点。
【小题6】【小题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当前题号:3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高思诚咏白堂记
(金)王若虚
有所慕于人者,必有所悦乎其事也。或取其性情德行才能技艺之所长,与夫衣服仪度之如何,以想见其仿佛;甚者,至有易名变姓以自比而同之。此其嗜好趋向,自有合焉而不夺也。
吾友高君思诚,茸其所居之堂以为读书之所,择乐天绝句之诗,列之壁间,而标以咏白”。盖将日玩诸其目而讽诵诸其口也。
一日,见告曰:“吾平生深慕乐天之为人,而尤爱其诗,故以是云,何如?”
予曰:“人物如乐天,吾复何议?子能于是而存心,其嗜好趋向,亦岂不佳?然慕之者欲其学之,而学之者欲其似之也。慕焉而不学,学焉而不似,亦何取乎其人耶? 盖乐天之为人,冲和静退,达理而任命,不为荣喜,不为穷忧,所谓无入而不自得者。今子方皇皇干禄之计,求进甚急,而得丧之念,交战于胸中,是未可以乐天论也。乐天之诗,坦白平易,直以写自然之趣,合乎天造,厌乎人意,而不为奇诡以骇末俗之耳目。子则雕镌粉饰,未免有侈心而驰骋乎其外,是又未可以乐天论也。虽然,其所慕在此者,其所归必在此。子以少年豪迈,如川之方增,而未有涯涘,则其势固有不得不然者,若其加之岁年而博以学,至于心平气定,尽天下之变,而返乎自得之场,则乐天之妙,庶乎其可同矣。始俟他日复为子一观而评之。”
选自《古文鉴赏词典》
【小题1】下列对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合乎天造,乎人意厌:厌恶
B.今子方皇皇禄之计干:求取
C.自有合焉而不也夺:改变
D.姑他日复为子一观而评之俟:等待
【小题2】(小题2)下列“而”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列之壁间,而标以“咏白”
B.盖将日玩诸其目而讽诵诸其口也。
C.慕焉而不学
D.未免有侈心而驰骋乎其外
【小题3】(小题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择乐天绝句之诗,列之壁间,而标以“咏白”
(2)慕焉而不学,学焉而不似,亦何取乎其人耶?
(3)不为荣喜,不为穷忧,所谓无入而不自得者。
【小题4】作者认为白居易和高思诚在做人和作诗两个方面的不同点各是什么?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苏子愀然,正襟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苍苍,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襟坐危:端正
B.知不可乎骤得骤得:轻易得到
C.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叮嘱
D.不知东方之白既:已经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自不变者而观之皆出于此乎
B.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
C.盈虚者如彼,卒莫消长也觉起,起而归
D.郁苍苍洋洋与造物者游
【小题3】对上面语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客”描述曹操击败刘备、攻破荆州、沿江东下、战舰千里、旌旗蔽日的宏大场面,目的是赞扬曹操的军事才能。
B.“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用侧面暗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厌恶官场腐败、希望清明政治出现的思想。
C.“苏子”和“客”最后回归到欢快的情景的根本原因是他们找到了共同欣赏的景色——清风明月。
D.主客问答,实际表明了作者内心深处激烈的矛盾冲突,冲突的结果是旷达的一面战胜了消极的一面。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当前题号:5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译:古人夜间执着蜡烛游玩,实在是诚不得已啊。
B.某所,而母立于兹。
译:某处,而母亲(曾经)站在这儿。
C.庭有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
译:庭院里栽有枇杷树,现在已经高高地直立着,(枝叶繁茂)像伞一样了。
D.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译:况且春天用艳丽景色召唤我,大自然把美好的写作灵感赐予我。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文言文
晋焚楚军,火数日不息,文公叹。左右曰:“胜楚而君犹忧,何?”文公曰:“吾闻能战胜安者唯圣人,是以惧。且子玉①犹在,庸可喜乎!”子玉之败而归,楚成王怒其不用其言,贪与晋战,让责子玉,子玉自杀。晋文公曰:“我击其外,楚诛其内,内外相应。”于是乃喜。
……
七年,晋文公、秦穆公共围郑,以其无礼于文公亡过时,及城濮时郑助楚也。围郑,欲得叔詹②。叔詹闻之,自杀。郑持叔詹告晋。晋曰:“必得郑君而甘心焉。”郑恐,乃间令使谓秦穆公曰:“亡郑厚晋,于晋得矣,而秦未为利。君何不解郑,得为东道交?”秦伯说,罢兵。晋亦罢兵。
(选自《史记·晋世家》)
注:①子玉:春秋时楚令尹成得臣,字子玉。   ②叔詹:春秋时郑国公子,郑文公的弟弟。晋公子重耳流落到郑国,郑文公不加礼遇。叔詹劝郑文公善待重耳,郑文公不听。叔詹又建议杀了重耳,以免成为后患,郑文公还是不听。
【小题1】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怒其不其言用:采纳,听取
B.让责子玉让责:让人责备
C.乃令使谓秦穆公间:暗中
D.君何不郑解:解除围困
【小题2】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闻能战胜安唯圣人予之及于死
B.我击外吾还也
C.子玉败而归然五人当刑也
D.子玉犹在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泣者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亡郑厚晋,于晋得矣,而秦未为利。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当前题号:7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小题。
五丁开山
蜀国弱,然道难,秦强收不能得之。秦王诈,责匠凿五牛,朝坠金于其后,曰:牛便金。许于蜀。蜀王贪,欲五牛。时蜀有五力士,千斤力,无人敌。王遣五丁开山迎牛。
五牛归蜀,成都怒。秦闻道通虽悦,然惧五丁勇,不进。
时三十二,秦悉其好色,故以胭粉惑之:“牛虽吾过今有女数五绝色国香愿许之以谢罪。”蜀王忘旧,闻之,重遣五丁,还到梓潼。 有穴见大蛇,为患。五人欲诛之,遂竭五人之力,以手揽之,抴蛇出洞。霎,山崩,即压杀五人及秦女,而山分为五岭。
闻五丁亡,蜀道通,秦无惮,军至,蜀王卒。
【小题1】对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秦王诈:欺骗
B.蜀道通:通达
C.有穴大蛇见:通“现”,出现
D.于蜀许:答应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牛 / 虽吾过 / 今有女 / 数五 / 绝色国香 / 愿许之 / 以谢罪
B 牛虽吾 / 过今 / 有女 / 数五绝色 / 国香愿 / 许之 / 以谢罪
C 牛虽吾 / 过今有女 / 数五 / 绝色国香 / 愿许之 / 以谢罪  
D 牛 / 虽吾过 / 今有女 / 数五绝色 / 国香愿 / 许之以谢罪
【小题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责匠凿五牛,朝坠金于其后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把下列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2)不爱珍器重宝,以致天下之士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4)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5)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太常博士曾公墓志铭
王安石
公讳易占,字不疑,姓曾氏,建昌南丰人。公以端拱己丑生,卒时庆历丁亥也。后卒之二年而葬,其墓在南丰之先茔。子男六人,晔、巩、牟、宰、布、肇,女九人。
始公以文章有名,及试于事,又愈以有名。临川之治,能而不以威,使恶人之豪帅其党数百人皆不复为恶。庄献太后用道士言作乾明观,匠数百人,作数岁不成。公语道士曰:“吾为汝成之。”为之捐其费太半,役未几而罢。如皋①岁大饥,固请于州,而越海以籴,所活数万人。明年稍已熟,州欲收租赋如常,公独不肯听,岁尽而泰之县民有复亡者,独如皋为完。既又作孔子庙,讽县人兴于学。
后为信州知州诬,既仕不合,即自放,为文章十余万言,而《时议》十卷尤行于世。《时议》者,惩已事,忧来者,不以一身之穷而遗天下之忧。“其志不见于事则欲发之于文,其文不施于世则欲以传于后。后世有行吾言者,而吾岂穷也哉?”
宝元中,李元昊反,契丹亦以兵近边,天子忧之,诏天下有能言者皆勿讳。于是言者翕然论兵以进,公独谓“天下之安危顾吾自治不耳。吾已自治,夷狄无可忧者;不自治,忧将在于近,而夷狄岂足道哉?”即上书言数事,以为事不尔,后当如此,既而皆如其云。公之遭诬,人以为冤,退而贫,人为之忧也。而公所为十余万言,皆天下事,古今之所以存亡治乱,至其冤且困,未尝一以为言。
夫谏者贵言人之难言,而传②者则有所不得言。读其略不失其详,后世其有不明者乎?公之事亲,心意几微,辄逆得之。好学不怠,而不以求闻于世。所见士大夫之丧葬二人,逆一人之柩以归,又育其孤;又一人者宰相舅尝为赞善大夫死三十年犹殡殡坏公为增修又与宰相书责使葬之。
(选自《唐宋八大家合集》,有删改)
【注】①如皋:地名,今属江苏。②传:zhuàn。
【小题1】下面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又一人者/宰相舅/尝为赞善大夫/死三十年犹殡/殡坏/公为增修又与宰相/书责使葬之
B.又一人者/宰相/舅尝为赞善大夫/死三十年犹殡/殡坏/公为增修又与宰相/书责使葬之
C.又一人者/宰相/舅尝为赞善大夫/死三十年犹殡/殡坏/公为增修/又与宰相书责使葬之
D.又一人者/宰相舅/尝为赞善大夫/死三十年犹殡/殡坏/公为增修/又与宰相书责使葬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博士,古官职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B.“庆历”是帝王的年号,“丁亥”是干支纪年。“庆历丁亥”采用的是帝王年号和干支并用的纪年方法,《兰亭集序》中就有“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C.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一个“义”字可以统率全书。
D.夷狄,古代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后常用“夷狄”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曾易占治政有方,治理临川的时候,他凭才干而不用强力,就让作奸犯科之人的首领及其部下几百人都不再做坏事。
B.如皋发生饥荒时,曾易占努力向州里求援,并越海买粮,救活了几万人。第二年,州里想像往年一样收取租税,以致如皋百姓再次逃亡。
C.面对叛军和边患,曾易占认为最重要的是自己国家内部安定,自己内部安定,来自于夷狄的边患就没有什么可忧虑的。
D.曾易占侍奉亲老,心思细密,看见他人有难也不袖手旁观,他曾将一位去世的士大夫的灵柩迎回来安葬,并且养育那个人的遗孤。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语道士曰:“吾为汝成之。”为之捐其费太半,役未几而罢。
(2)即上书言数事,以为事不尔,后当如此,既而皆如其云。
当前题号:10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