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文言文
晋焚楚军,火数日不息,文公叹。左右曰:“胜楚而君犹忧,何?”文公曰:“吾闻能战胜安者唯圣人,是以惧。且子玉①犹在,庸可喜乎!”子玉之败而归,楚成王怒其不用其言,贪与晋战,让责子玉,子玉自杀。晋文公曰:“我击其外,楚诛其内,内外相应。”于是乃喜。
……
七年,晋文公、秦穆公共围郑,以其无礼于文公亡过时,及城濮时郑助楚也。围郑,欲得叔詹②。叔詹闻之,自杀。郑持叔詹告晋。晋曰:“必得郑君而甘心焉。”郑恐,乃间令使谓秦穆公曰:“亡郑厚晋,于晋得矣,而秦未为利。君何不解郑,得为东道交?”秦伯说,罢兵。晋亦罢兵。
(选自《史记·晋世家》)
注:①子玉:春秋时楚令尹成得臣,字子玉。   ②叔詹:春秋时郑国公子,郑文公的弟弟。晋公子重耳流落到郑国,郑文公不加礼遇。叔詹劝郑文公善待重耳,郑文公不听。叔詹又建议杀了重耳,以免成为后患,郑文公还是不听。
【小题1】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怒其不其言用:采纳,听取
B.让责子玉让责:让人责备
C.乃令使谓秦穆公间:暗中
D.君何不郑解:解除围困
【小题2】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闻能战胜安唯圣人予之及于死
B.我击外吾还也
C.子玉败而归然五人当刑也
D.子玉犹在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泣者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亡郑厚晋,于晋得矣,而秦未为利。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6-06 01:00: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什一以自奉。或不给,则加鞭棰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

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

其夕,相与伺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

狙公卒馁而死。

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注释:狙:猕猴)
【小题1】与“山之果,公所树与”中的“树”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大喜,笼归,举家庆贺B.其术穷矣
C.群狙皆畏苦之D.昂其值,居为奇货
【小题2】下面句中“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1)楚人谓之狙公  (2)使老狙率以之山中
(3)群狙皆畏苦之  (4)山之果,公所树与
(5)相与伺狙公之寝 (6)一旦有开之
A.(1)(3)/(2)(4)(5)(6)B.(1)(3)(6)/(4)(5)/(2)
C.(1)(4)(5)/(3)(6)/(2)D.(1)(2)(3)/(4)(5)(6)
【小题3】翻译:
(1)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
(2)文中众狙对狙公的态度由 ,说明 。与此文类类似,借寓言故事来说理的文章,我们还读过柳宗元的 《    》 。(请写出作品名称)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二者皆讥,而学士多称于世云。至如以术取宰相卿大夫,辅翼其世主,功名俱著于春秋,固无可言者。及若季次、原宪,闾巷人也,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故季次、原宪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死而已四百余年,而弟子之不倦。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且缓急,人之所时有也。太史公曰:“昔者虞舜窘于井廪,伊尹负于鼎俎,傅说匿于傅险,吕尚困于棘津,夷吾桎梏;百里饭牛,仲尼畏匡,菜色陈、蔡。此皆学士所谓有道仁人也,犹然遭此菑,况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流乎?其遇害何可胜道哉!
鄙人有言曰:“何知仁义,已飨其利者为有德。”故伯夷丑周,饿死首阳山,而文、武不以其故贬王;跖、硚暴戾,其徒诵义无穷。由此观之,“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非虚言也。
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于世,岂若卑论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故士穷窘而得委命,此岂非人之所谓贤豪间者邪?诚使乡曲之侠,与季次、原宪比权量力,效功于当世,不同日而论矣。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古布衣之侠,靡得而闻已。近世延陵、孟尝、春申、平原、信陵之徒,皆因王者亲属,藉于有土卿相之富厚,招天下贤者,显名诸侯,不可谓不贤者矣。比如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其势激也。至如闾巷之侠,修行砥名,声施于天下,莫不称贤,是为难耳。然儒、墨皆排摈不载。自秦以前,匹夫之侠,湮灭不见,余甚恨之。以余所闻,汉兴有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之徒,虽时扦当世之文罔,然其私义廉洁退让,有足称者。名不虚立,士不虚附。至如朋党宗强比周,设财役贫,豪暴侵凌孤弱,恣欲自快,游侠亦丑之。余悲世俗不察其意,而猥以朱家、郭解等令与暴豪之徒同类而共笑之也。
注释:①季次:公皙哀,字季次,齐国人,孔子弟子。原宪:字子思,鲁国人,孔子弟子。 ②舜未称帝时,多次遭其父与弟的迫害;伊尹:商汤贤臣,曾做商汤的厨师;傅险,即“傅岩”,苦役犯人,后被武丁委以重任,商大治;姜尚年七十还未得志,只能在棘津做贩卖饮食的小贩;夷吾,即管仲;百里,即百里奚,早年曾自卖为奴,替人喂牛;仲尼,即孔子,孔子周游列国,路过卫国的匡地时,匡人见他貌似匡人憎恨的阳虎,便将他围困起来,几乎把他害死。 ③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此五人均为汉代初年著名的游侠,其事迹见传文。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死而已四百余年,而弟子之不倦志:记住、怀念
B.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其德伐:夸耀
C.岂若卑论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侪:世俗之人
D.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要:总之
【小题2】(小题2)以下各组语句中,全都能表现侠客之义的一项是
①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
②死而已四百余年,而弟子志之不倦
③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
④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
⑤跖、硚暴戾,其徒诵义无穷
⑥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
A.①④⑤B.②③⑥C.①③⑥D.②④⑤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认为那些怀着君子之德,坚守道义不与当代世俗苟合的侠士实有其值得称赞的品德,世人只称赞学士而嘲笑侠士是没有道理的。
B.作者举了一系列的例子,说明即使有道仁人也会遭遇人生的困厄,更何况一般人呢。作者在这里实际是间接肯定了侠客之义的必要;联系作者的经历,这里面也隐隐有其自身痛切的人生体验。
C.本文在艺术手法上颇具特色,巧妙地运用对比、衬托。用儒、侠对比,“以术取宰相卿大夫”之辈、“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的闾巷人与侠士对比,贵族之侠与布衣之侠对比,通过层层对比,突出了布衣之侠的高贵品质。
D.豪强拉帮结派,互相勾结,依仗财势暴力欺凌孤独势弱的人,放纵欲望,自己满足取乐,这是游侠之士鄙视的。世俗之人却只看见侠士“时扦当世之文罔”的举动而不能明察他们的真意,最终将他们与豪强之流视为同类加以嘲笑。

同类题3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示季子懋修

(明)张居正

汝幼而颖异,初学作文,便知门路,吾尝以汝为千里驹。即相知诸公见者,亦皆动色相贺曰:“公之诸郎,此最先鸣者也。”乃自癸酉科举之后,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慕古,好己而自足。顿失邯郸之步,遂至匍匐归。

丙子之春,吾本不欲求试,乃汝诸兄咸来劝我,谓不宜挫汝锐气,不得已,黾勉从之,竟致颠蹶。艺本不佳,于人何?然吾窃自幸曰:“天其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就矩矱也。岂知一年之中,愈作愈退,愈激愈颓。以汝为质不敏耶?固未有少而了了,长乃懵懵者。以汝行不力耶?固闻汝终日闭门手不释卷乃其所造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所谓之楚而北行也欲图进取岂不难哉!

夫欲求古匠之芳躅,又合当世之轨辙,惟有绝世之才者能之,明兴以来,亦不多见。吾昔童稚登科,冒窃盛名,妄谓屈宋班马,了不异人,区区一第,唾手可得,乃弃其本业,而驰骛古典。比及三年,新功未完,旧业已芜。今追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甲辰下第,然后揣己量力,复寻前辙,昼作夜思,殚精毕力,幸而艺成。然亦仅得一第止耳,犹未能掉鞅文场,夺标艺院也。今汝之才,未能胜余,不俯寻吾之所得,而复蹈吾之所失,岂不谬哉!

吾家以诗书发迹,平生苦志励行,所以贻则于后人者,自谓不敢后于古之世家名德。固望汝等继志武,益加光大,与伊巫之俦,并垂史册耳!岂欲但窃一第,以大吾宗哉!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

今汝既欲我置汝不问,吾自是亦不敢厚责于汝矣!但汝宜加深思,毋甘自弃。假令才质驽下,分不可强;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己则乖谬,而徒诿之命耶,惑之甚矣!且如写字一节,吾呶呶谆谆者几年矣,而潦倒差讹,略不少变,斯亦命为之耶?区区小艺,岂磨以岁乃能工耶?吾言止此矣,汝思之!

(选自《张文忠公全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好己而自足 矜:夸耀
B.不得已黾勉从之 黾勉:尽力
C.艺本不佳,于人何    尤:错误
D.固望汝等继志武 绳:继承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遂至匍匐归 穷山之高
B.而俯首就矩矱也 臣具表闻,辞不就职
C.不俯寻吾之所得 今君亡赵走燕
D.吾言止此矣,汝思之  奔车朽索,可忽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张居正写给他季子张懋修的一封书信,信中他帮助儿子总结了科举考试失利的原因。
B.张居正认为儿子两次科考失利,不是才质不聪敏,而是与儿子好高骛远、涉猎太广有关。
C.张居正以自己科举的经验教训教育儿子,希望儿子脚踏实地,不要重蹈自己失败的覆辙。
D.张居正认为儿子自幼就自大自狂,仿效古人不成便自暴自弃,及时劝勉能成大器。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A.
固 闻 汝 终 日 闭 门 手 不 释 卷 乃 其 所 造 尔 尔 是 必 志 骛 于 高 远 而 力 疲 于 兼 涉 所 谓 之 楚 而 北 行 也 欲 图 进 取 岂 不 难 哉!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家以诗书发迹,平生苦志励行,所以贻则于后人者,自谓不敢后于古之世家名德。
(2)假令才质驽下,分不可强;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
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  
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踰尊,疏踰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孟子•梁惠王下》)
【注】世臣:即“累世勋旧之臣,与国同休戚者也”(朱熹)。
(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指出,齐宣王现在身边既无前代留下来的与国家共命运的老臣,也没有自己任用的与国君共休戚的亲臣。
B.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拥有长期为国效力立功的大臣,才能称得上是“故国”,所以国君选拔任用人才很重要。
C.在孟子看来,发掘贤明之人,要放弃自己个人见解,客观而全面地听取身边亲近的人的评价,甚至全国人的评价。
D.孟子认为,国君只有运用恰当的方法,正确地选拔贤才和罢黜“不才”之人,才能称得上是人民的父母。
(2)阅读下面选段,结合上面选段内容,简要谈谈孟子对如何识别、任免人才的基本看法。
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孟子 公孙丑上》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驰鹜,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小题1】本语段作者是_______,号________。
【小题2】加点字解释
(1)风云开(__________)    (2)心骇目(___________)
(3)昔楚襄王宋玉、景差(___________)(4)会计之余功(__________)
【小题3】句子翻译
(1)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2)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小题4】下列句式相同的两项是( )
A.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B.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C.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D.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