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审琦字仲宝,其先辽西人,后徙家洛阳。汉乾佑初,隶周祖帐下,性纯谨,甚亲任之。从平李守贞,以功署厅直左番副将。广顺中,历东西班行首、内殿直都知、铁骑指挥使,从世宗征刘崇于河内,力战有功,迁东西班都虞候,改铁骑都虞候,转本军右第二军都校。亲征淮南舒州坚壁未下诏以郭令图领刺史命审琦中路以精骑攻其城一夕拔之擒其史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令图既入城,审琦等遂救黄州,数日,令图为舒人所逐。审琦选轻骑衔枚夜发,信宿①至城下,大败舒人,令图得复还治所。世宗嘉之,授都指挥使。世宗围濠州,审琦率敢死士数千人拔其水砦,夺月城,濠州遂降。及攻楚州,为南面巡检。城将陷,审琦意淮人必遁,设伏待之。少顷,城中兵果凿南门而溃,伏兵击之,斩数千级,系五千余人,献于行在,赐名马、玉带、锦彩数百匹。淮南平,改铁骑右厢都校。又从平瓦桥关。恭帝即位,迁殿前都虞候、领睦州防御使。襟②初,擢为殿前都指挥使、领泰宁军节度。从征李筠,为御营前洞屋都部署,为飞石所伤,车驾临视。泽、潞平,改领武成军节度。李重进叛,副石守信为前军部署讨之。建隆二年八月朔,出为忠正军节度。在镇八年,为政宽简。所部邑令以罪停其录事吏,幕僚白令不先咨府,请按之。审琦曰:“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闻者叹服。审琦重厚有方略,尤善骑射。镇寿春,岁得租课,量入为出,未尝有所殊求。素不能饮,尝侍宴,太祖酒酣仰祝曰:“酒,天之美禄;审琦,朕布衣交也。方兴朕共享富贵,何靳之不令饮邪?”祝毕,顾谓审琦曰:“天必赐卿酒量,试饮之,勿惮也。”审琦受诏,饮十杯无苦。开宝二年,从征太原,为御营四面都巡检。三年,太祖尝召审琦宴射苑中,连中的,赐御马、黄金鞍勒。七年,卒,年五十。初,审琦暴疾,不能语,帝亲临视,及卒,又幸其第,哭之恸。赐中书令,追封琅琊郡王,赙赠加等。葬日,又为废朝。
(节选自《宋史•王审琦传》,有删改)
[注]①信宿:连住两夜。 ②襟:指赵匡胤黄袍加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小题3】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令图既入城,审琦等遂救黄州,数日,令图为舒人所逐。审琦选轻骑衔枚夜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审琦字仲宝,其先辽西人,后徙家洛阳。汉乾佑初,隶周祖帐下,性纯谨,甚亲任之。从平李守贞,以功署厅直左番副将。广顺中,历东西班行首、内殿直都知、铁骑指挥使,从世宗征刘崇于河内,力战有功,迁东西班都虞候,改铁骑都虞候,转本军右第二军都校。亲征淮南舒州坚壁未下诏以郭令图领刺史命审琦中路以精骑攻其城一夕拔之擒其史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令图既入城,审琦等遂救黄州,数日,令图为舒人所逐。审琦选轻骑衔枚夜发,信宿①至城下,大败舒人,令图得复还治所。世宗嘉之,授都指挥使。世宗围濠州,审琦率敢死士数千人拔其水砦,夺月城,濠州遂降。及攻楚州,为南面巡检。城将陷,审琦意淮人必遁,设伏待之。少顷,城中兵果凿南门而溃,伏兵击之,斩数千级,系五千余人,献于行在,赐名马、玉带、锦彩数百匹。淮南平,改铁骑右厢都校。又从平瓦桥关。恭帝即位,迁殿前都虞候、领睦州防御使。襟②初,擢为殿前都指挥使、领泰宁军节度。从征李筠,为御营前洞屋都部署,为飞石所伤,车驾临视。泽、潞平,改领武成军节度。李重进叛,副石守信为前军部署讨之。建隆二年八月朔,出为忠正军节度。在镇八年,为政宽简。所部邑令以罪停其录事吏,幕僚白令不先咨府,请按之。审琦曰:“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闻者叹服。审琦重厚有方略,尤善骑射。镇寿春,岁得租课,量入为出,未尝有所殊求。素不能饮,尝侍宴,太祖酒酣仰祝曰:“酒,天之美禄;审琦,朕布衣交也。方兴朕共享富贵,何靳之不令饮邪?”祝毕,顾谓审琦曰:“天必赐卿酒量,试饮之,勿惮也。”审琦受诏,饮十杯无苦。开宝二年,从征太原,为御营四面都巡检。三年,太祖尝召审琦宴射苑中,连中的,赐御马、黄金鞍勒。七年,卒,年五十。初,审琦暴疾,不能语,帝亲临视,及卒,又幸其第,哭之恸。赐中书令,追封琅琊郡王,赙赠加等。葬日,又为废朝。
(节选自《宋史•王审琦传》,有删改)
[注]①信宿:连住两夜。 ②襟:指赵匡胤黄袍加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亲征淮南舒州坚壁/ 未下诏 /以郭令图领刺史命/ 审琦中路以精骑攻其城一夕/ 拔之/ 擒其史/ 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 |
B.亲征淮南/ 舒州坚壁未下 /诏以郭令图领刺史/ 命审琦中路以精骑攻其城/ 一夕拔之/擒其史/ 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 |
C.亲征淮南舒州坚壁/ 未下诏/ 以郭令图领刺史/ 命审琦中路以精骑攻其城/ 一夕拔之/ 擒其史/ 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 |
D.亲征淮南/ 舒州坚壁/ 未下诏/ 以郭令图领刺史命/ 审琦中路以精骑攻其城一夕/ 拔之/ 擒其史/ 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 |
A.建隆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时代皇帝纪年的名称;始于汉武帝,如贞观、洪武、康熙等等。 |
B.“河内”的“河”指黄河,“河内”指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南的地方。 |
C.古人用“朔”(初一)、“望”(十五)、“晦”(月末)等名称来标识日期,文中的“八月朔”,指的是农历的八月初一。 |
D.疏是古代臣属给皇帝的奏章(或称奏议),内容为提出意见、陈述主张或事情等,是古代议论文的一种。 |
A.王审琦原来是周朝官员,性格耿直严谨,很受周祖的信任。周世宗时,跟从周世宗征伐,因为作战有功,连续被提拔。 |
B.周世宗亲自征伐淮南,因为舒州城墙坚固,未能攻下。凭借王审琦骁勇善战,攻下了舒州城。世宗赞赏他,先后提拔他做殿前都虞候、领睦州防御使。 |
C.宋太祖即位后,也很信任王审琦,让他做殿前都指挥使、领泰宁军节度。在跟从太祖出征的时候,受了伤,太祖亲自来探望他。 |
D.王审琦多次受提拔,在两个朝代做官都受到礼遇,主要是因为他为人谨慎,作战勇敢,有谋略,并且管理政事宽容、简单,让人敬服。 |
(1)令图既入城,审琦等遂救黄州,数日,令图为舒人所逐。审琦选轻骑衔枚夜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璧乎?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 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
明·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小题3】结合两组选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4】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2)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
【小题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君子虑福弗及,虑祸百之,君子择人而取,不择人而与,君子实如虚,有如无。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璧乎?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 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
明·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召有司案图(同“按”,按照) |
B.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信约) |
C.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失去) |
D.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欺骗) |
A.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乃使其从者衣褐 |
B.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 |
C.且秦强而赵弱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 |
D.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 |
A.蔺相如知道秦王是不可能拿十五座城池和赵国交换和氏璧的,于是派人悄悄地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对蔺相如的这一做法,王世贞持否定态度。 |
B.蔺相如让秦王斋戒五日,并且在朝廷上设置九宾之礼,他以为秦王绝不会答应,没想到秦王竟然答应了。于是蔺相如骑虎难下,只得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 |
C.王世贞认为,既然秦王已经“召有司案图”,而且也按蔺相如的要求“斋戒五日”,并“设九宾之礼”,那他应该会把十五座城池送给赵国的。[:学|科|网] |
D.王世贞认为,为了得到一块璧,秦国如果失去十五座城池,那是得不偿失的事;但如果不失去十五座城池,又会失信于天下。所以秦王实际上是处于两难的境地。 |
(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2)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
【小题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君子虑福弗及,虑祸百之,君子择人而取,不择人而与,君子实如虚,有如无。
阅读贾谊的《过秦论》(中篇节选),完成后面小题。
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①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也。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故三王②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注:①元元,善良的,可怜的。 ②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
【小题1】下列句中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小题2】下列加横线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小题3】以下说法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
【小题4】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1)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杜甫传》)
(2)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过秦论》)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①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也。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故三王②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注:①元元,善良的,可怜的。 ②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
【小题1】下列句中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南面称帝,以养四海 养育,统治 |
B.强凌弱,众暴寡 残暴 |
C.周室卑微衰败 |
D.兵革不休,士民罢弊 同“疲”,疲惫 |
A.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
B.废王道而立私爱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 |
C.秦王怀贪鄙之心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
D.令不行于天下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
A.秦始皇统一天下本来就不得人心,后来又实行暴政,所以秦朝很快就倾覆了。 |
B.天下百姓虚心仰止,表明他们要求过安定的生活,这表明秦的统一符合民心。 |
C.兼并天下不妨采用一些诈力手段,但安定之后想保有天下就一定要实行仁政。 |
D.秦始皇不懂得攻守之势已发生了变化,以诈力统治天下,终于导致了秦王朝的死亡。 |
(1)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杜甫传》)
(2)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过秦论》)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朴,字先之,虔之兴国人。登绍圣元年进士第,移西京国子监教授,程颐独器许之。移虔州教授。以尝言隆祜太后不当废处瑶华宫事,有诏推鞫。忌者欲挤之死,使人危言动之,朴泰然无惧色。旋追官勒停,会赦,注汀州司户。
徽宗即位,翰林承旨范纯礼自言待罪四十六日,不闻玉音,谓朴曰:“某事岂便于国乎?某事岂便于民乎?”朴日:“承旨知而不言,无父风也。”
右司谏陈瓘荐朴,有旨召对,朴首言:“熙宁、元丰以来,政体屡变,始出一二大臣所学不同,后乃更执圆方,互相排击,失今不治,必至不可胜救。”又言:“今士大夫之学不求诸己,而惟王氏之听,败坏心术,莫大于此。愿诏勿以王氏为拘,则英材辈出矣。”蔡京恶朴鲠直,他执政三拟官,皆持之不下,复以为虔州教授。又嗾言者论朴为元祜学术,不当领师儒,罢为肇庆府四会令。
有奸民言邑东地产金宝,破田畴,发墟墓,朴至,请罢之。改承事郎,知临江军清江县、广东路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钦宗在东宫闻其名,及即位,除著作郎,半岁凡五迁至国子祭酒,以疾不能至。高宗即位,除秘书监,趣召,未至而卒,年六十五。
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中书侍郎冯熙载欲邂逅见朴,朴笑曰:“不能见蔡京,焉能邂逅冯熙载邪?”居官所至有声。在广南,止其帅孙埃以文具勤王,不若发常赋助边。破漕使郑良引真腊取安南之计,以息边患,人称其智。朴尝自志其墓曰:“以天为心,以道为体,以时为用,其可已矣。”盖叙其平生云。有《章贡集》二十卷行于世。
(选自《宋史·李朴传》,有删改)
【注】鞫:审问。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忌者欲挤之死,使人危言动之,朴泰然无惧色。
(2)今士大夫之学不求诸己,而惟王氏之听,败坏心术,莫大于此。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李朴,字先之,虔之兴国人。登绍圣元年进士第,移西京国子监教授,程颐独器许之。移虔州教授。以尝言隆祜太后不当废处瑶华宫事,有诏推鞫。忌者欲挤之死,使人危言动之,朴泰然无惧色。旋追官勒停,会赦,注汀州司户。
徽宗即位,翰林承旨范纯礼自言待罪四十六日,不闻玉音,谓朴曰:“某事岂便于国乎?某事岂便于民乎?”朴日:“承旨知而不言,无父风也。”
右司谏陈瓘荐朴,有旨召对,朴首言:“熙宁、元丰以来,政体屡变,始出一二大臣所学不同,后乃更执圆方,互相排击,失今不治,必至不可胜救。”又言:“今士大夫之学不求诸己,而惟王氏之听,败坏心术,莫大于此。愿诏勿以王氏为拘,则英材辈出矣。”蔡京恶朴鲠直,他执政三拟官,皆持之不下,复以为虔州教授。又嗾言者论朴为元祜学术,不当领师儒,罢为肇庆府四会令。
有奸民言邑东地产金宝,破田畴,发墟墓,朴至,请罢之。改承事郎,知临江军清江县、广东路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钦宗在东宫闻其名,及即位,除著作郎,半岁凡五迁至国子祭酒,以疾不能至。高宗即位,除秘书监,趣召,未至而卒,年六十五。
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中书侍郎冯熙载欲邂逅见朴,朴笑曰:“不能见蔡京,焉能邂逅冯熙载邪?”居官所至有声。在广南,止其帅孙埃以文具勤王,不若发常赋助边。破漕使郑良引真腊取安南之计,以息边患,人称其智。朴尝自志其墓曰:“以天为心,以道为体,以时为用,其可已矣。”盖叙其平生云。有《章贡集》二十卷行于世。
(选自《宋史·李朴传》,有删改)
【注】鞫:审问。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 |
B.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 |
C.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 |
D.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 |
A.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绍圣、熙宁、元丰、贞观、康熙。 |
B.国子监,是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
C.古代人尊崇右,右尊左卑。如“位在廉颇之右”。官位前加“右”表示比加“左”地位高。 |
D.墓志是坟墓内或坟墓上的碑文,分“志”和“铭”,一般为记述死者生平事迹或悼念性的文字。 |
A.李朴耿直刚正,敢于进言。他因曾经言说隆祐太后处事不当而被停职查办;他批评翰林承旨范纯礼不敢言,没有范父的风范。 |
B.李朴指摘时弊,忠于朝廷。他入朝答对,认为自熙宁、元丰以来,政体多变,如果今天政事不当,必定导致不能挽救的局面。 |
C.李朴傲视当朝权贵。中书侍郎冯熙载想以邂逅的方式与李朴相见,李朴笑道,既然不能见蔡京,就更不能邂逅冯熙载。 |
D.李朴历任官职,颇有声望。他相继担任虔州教授、肇庆府四会令、国子祭酒、秘书监等职,在任职之处都留有很好的名声。 |
(1)忌者欲挤之死,使人危言动之,朴泰然无惧色。
(2)今士大夫之学不求诸己,而惟王氏之听,败坏心术,莫大于此。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
(《报任安书》)
(二)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渔父》)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小题3】下列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4】用“∕”给下面划线处断句。
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 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君子虑福弗及,虑祸百之,君子择人而取,不择人而与,君子实如虚,有如无。(《说苑》)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2)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
(3)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一)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
(《报任安书》)
(二)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渔父》)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虽累百世,垢弥甚耳垢:污秽 |
B.以通其狂惑通:抒发 |
C.圣人不凝滞于物凝滞:拘泥,执着 |
D.鼓枻而去鼓:敲打 |
A.①仆以口语遇遭此祸②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
B.①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②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 |
C.①渔父莞尔而笑②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
D.①自令放为②重为乡党所笑 |
A.《渔父》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主要通过屈原和渔父的问与答,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 |
B.《渔父》中的屈原,是一个始终不渝地坚持理想,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强者形象;而渔父则是一位不愠不怒,不强人所难,高蹈遁世的隐者形象。 |
C.“仆诚以著此书……岂有悔哉?”一句,表明作者忍辱负重是为了著书,又终以著书而洗清了耻辱。虽含有书成之后的兴奋,但更多的是苍凉的感慨。 |
D.司马迁在给任安的信中,以无比激愤的心情,诉说了自己因李陵之祸所受的奇耻大辱,倾吐了内心郁积已久的痛苦与愤懑,说明自己虽然身处要职,有权力“推贤进士”,但世俗不允许自己这样做。 |
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 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君子虑福弗及,虑祸百之,君子择人而取,不择人而与,君子实如虚,有如无。(《说苑》)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2)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
(3)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侃字仲和,幼为丞相史天泽所器重,留于家而教养之。弱冠为百户,鸷勇有谋略。壬辰,金将伯撒复取卫州,侃拒之,破其兵四万于新卫州。遂渡河,袭金主,至归德,败其兵于阏伯台,即从速不台攻汴西门,金元帅崔立降。以功授总把。丙辰,至乞都卜。其城在担寒山上,悬梯上下,守以精兵悍卒,乃筑夹城围之,莫能克。侃架炮攻之,守将火者纳失儿开门降。丁巳正月至兀里儿城伏兵下令闻钲声则起敌兵果来伏发尽杀之海牙算滩降算摊华言王也。至乞石迷部,忽里算滩降。又西至报答国。西戎大国也,地方八千里,父子相传四十二世,胜兵数十万。侃兵至。又破其兵七万,屠西城,破其东城。东城殿宇,皆构以沉檀木,举火焚之,香闻百里。两城间有大河,侃预造浮梁以防其遁。城破,合里法算滩登舟,睹河有浮梁扼之,乃自缚诣军门降。其将纣答儿遁去,侃追之,至暮,诸军欲顿舍,侃不听,又行十余里,乃止。夜暴雨,先所欲舍处水深数尺。明日,获纣答儿,斩之,拔三百余城。
又西行三千里,至天房,其将住石致书请降,左右以住石之请为信然,易之不为备,侃曰:“欺敌者亡,军机多诈,若中彼计,耻莫大焉。”乃严备以待。住石果来邀我师,侃与战,大败之,巴儿算滩降,下其城一百八十五。西域平。侃以捷告至钓鱼山,会宪宗崩,乃还邓,开屯田,立保障。
世祖即位,侃上疏陈建国号、筑都城、立省台、兴学校等二十五事,后皆如其策,中统三年二月,徐州总管李杲哥反。史天泽荐侃,召入见,世祖问计所出,曰:“群盗窃发,犹柙中虎。内无资粮,外无救援,筑城环之,坐待其困,计日可擒也。”帝然之,赐尚衣弓矢。驰至徐,斩杲哥。赐金符,为徐、邳二州总管。
至元二年,有言当解史天泽兵权者,天泽遂迁他官,侃亦调同知滕州。七年,改白马令,僧臧罗汉与彰德赵当驴反,又平之。帝以侃习于军务,擢为万户。江南平,迁知宁海州,居一年,卒。侃行军有纪律,野爨露宿,虽风雨不入民舍,所至兴学课农,吏民畏服。
(选自《元史·列传第三十六》)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城破,合里法算滩登舟,睹河有浮梁扼之,乃自缚诣军门降。
② 群盗窃发,犹柙中虎。内无资粮,外无救援,筑城环之,坐待其困,计日可擒也。
侃字仲和,幼为丞相史天泽所器重,留于家而教养之。弱冠为百户,鸷勇有谋略。壬辰,金将伯撒复取卫州,侃拒之,破其兵四万于新卫州。遂渡河,袭金主,至归德,败其兵于阏伯台,即从速不台攻汴西门,金元帅崔立降。以功授总把。丙辰,至乞都卜。其城在担寒山上,悬梯上下,守以精兵悍卒,乃筑夹城围之,莫能克。侃架炮攻之,守将火者纳失儿开门降。丁巳正月至兀里儿城伏兵下令闻钲声则起敌兵果来伏发尽杀之海牙算滩降算摊华言王也。至乞石迷部,忽里算滩降。又西至报答国。西戎大国也,地方八千里,父子相传四十二世,胜兵数十万。侃兵至。又破其兵七万,屠西城,破其东城。东城殿宇,皆构以沉檀木,举火焚之,香闻百里。两城间有大河,侃预造浮梁以防其遁。城破,合里法算滩登舟,睹河有浮梁扼之,乃自缚诣军门降。其将纣答儿遁去,侃追之,至暮,诸军欲顿舍,侃不听,又行十余里,乃止。夜暴雨,先所欲舍处水深数尺。明日,获纣答儿,斩之,拔三百余城。
又西行三千里,至天房,其将住石致书请降,左右以住石之请为信然,易之不为备,侃曰:“欺敌者亡,军机多诈,若中彼计,耻莫大焉。”乃严备以待。住石果来邀我师,侃与战,大败之,巴儿算滩降,下其城一百八十五。西域平。侃以捷告至钓鱼山,会宪宗崩,乃还邓,开屯田,立保障。
世祖即位,侃上疏陈建国号、筑都城、立省台、兴学校等二十五事,后皆如其策,中统三年二月,徐州总管李杲哥反。史天泽荐侃,召入见,世祖问计所出,曰:“群盗窃发,犹柙中虎。内无资粮,外无救援,筑城环之,坐待其困,计日可擒也。”帝然之,赐尚衣弓矢。驰至徐,斩杲哥。赐金符,为徐、邳二州总管。
至元二年,有言当解史天泽兵权者,天泽遂迁他官,侃亦调同知滕州。七年,改白马令,僧臧罗汉与彰德赵当驴反,又平之。帝以侃习于军务,擢为万户。江南平,迁知宁海州,居一年,卒。侃行军有纪律,野爨露宿,虽风雨不入民舍,所至兴学课农,吏民畏服。
(选自《元史·列传第三十六》)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丁巳正月![]() ![]() ![]() ![]() ![]() ![]() ![]() ![]() ![]() ![]() |
B.丁巳正月![]() ![]() ![]() ![]() ![]() ![]() ![]() ![]() ![]() ![]() |
C.丁巳![]() ![]() ![]() ![]() ![]() ![]() ![]() ![]() ![]() ![]() |
D.丁巳![]() ![]() ![]() ![]() ![]() ![]() ![]() ![]() ![]() ![]() |
A.古代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 |
B.“宪宗崩”即元宪宗死了。古代等级制度森严,“崩”从周代始指帝王和王后的死。 |
C.国号即国家称号,古代的国号就是朝代名称。历朝建国者都十分重视国号。 |
D.万户是古代侯爵最高的一层,食邑万户以上,号称“万户侯”,后泛指高爵。 |
A.郭侃深受巫相史天泽的器重。年幼时被留在史家教养;徐州总管李杲哥谋反时,史天泽又推荐他出征平叛。但后来,随着史天泽兵权被解除,他也受到牵连。 |
B.郭侃一生征战,功勋赫赫。他破伯撒于新卫州,败金兵于阔伯台;降伏火者纳失儿、忽里算滩;西征报答国,俘获封答儿;最终抵达天房,逼降住石,平定西域。 |
C.郭侃带兵有方,很有智谋。他的军队纪律严明,野餐露宿,从不骚扰百姓;在追击封答儿时,他一度拒绝诸军顿舍的要求;在西征天房时,他识破了敌人的阴谋。 |
D.郭侃富有政治远见,重视教育和农业生产。元世祖即位后,他上疏皇帝,提出建立国号、修筑都城、设立省台、兴办学校等二十五条主张,后均被采纳、施行。 |
① 城破,合里法算滩登舟,睹河有浮梁扼之,乃自缚诣军门降。
② 群盗窃发,犹柙中虎。内无资粮,外无救援,筑城环之,坐待其困,计日可擒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王信,字君实,南郑人。生半岁,父忠征北战殁,母岳氏苦节育之,后俱获旌。正统中,信袭宽河卫千户。
成化初,积功至都指挥佥事,守备荆、襄。刘千斤反,信以房县险,进据之。民兵不满千人,贼众四千突至,围其城。拒四十余日,选死士,出城五六里举炮。贼疑援至,惊走,追败之。已,白圭统大军至,以信为右参将,分道抵后岩山,贼遂灭。论功,进都指挥同知。贼党石龙复陷巫山,信与诸将共平之。而流民仍啸荆、襄、南阳间。信以为忧,言于朝,即命信兼督南阳军务。贼首李原等果乱,信复与项忠讨平之。擢署都督佥事,镇守临清。
十三年以本官佩平蛮将军印,移镇湖广。永顺、保靖二宣慰世相仇杀,信谕以祸福,兵即解。靖州及武冈蛮久不戢,守臣议剿之。信亲诣,犒以牛酒,责其无状,众稽颡服罪。
十七年疏言:“湖广诸蛮虽腹心蠹实无能为久不靖者由我将士利其窃发以邀功也选精锐慎堤防其患自息。荆、襄流逋,本避徭役,滥诛恐伤天和。南亩之氓咸无蓄积。收获未竟,餱粮已空;机杼方停,布缕何在。乞选公正仁惠守令,加意抚绥。滥授冗员,无虑千百,无一矢劳,冒崇阶之赏,乞察勘削夺。”部指挥刘斌、张全智勇,力荐于朝。且云:“英雄之士,处心刚正,安肯俯首求媚。若不加意延访,则志士沉沦,朝廷安得而用之。”
二十一年,巡抚马驯等言,副总兵周贤、参将彭伦官皆都督佥事,而信反止署职,宜量进一秩以重其权。兵部言信无军功。帝特擢为都督同知。顷之,改总督漕运。帅府旧有湖,擅为利,信开以泊漕艘。势要壅水,一裁以法,漕务修举。明年卒。
信沉毅简重,好观书,被服儒雅。历大镇,不营私产。尝曰:“俭足以久,死后不累子孙,所遗多矣。”故人婚丧,倾资助之。子继善、从善皆举进士。
(选自《明史·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英雄之士,处心刚正,安肯俯首求媚。若不加意延访,则志士沉沦,朝廷安得而用之
(2)帅府旧有湖,擅为利,信开以泊漕艘。势要壅水,一裁以法,漕务修举。
王信,字君实,南郑人。生半岁,父忠征北战殁,母岳氏苦节育之,后俱获旌。正统中,信袭宽河卫千户。
成化初,积功至都指挥佥事,守备荆、襄。刘千斤反,信以房县险,进据之。民兵不满千人,贼众四千突至,围其城。拒四十余日,选死士,出城五六里举炮。贼疑援至,惊走,追败之。已,白圭统大军至,以信为右参将,分道抵后岩山,贼遂灭。论功,进都指挥同知。贼党石龙复陷巫山,信与诸将共平之。而流民仍啸荆、襄、南阳间。信以为忧,言于朝,即命信兼督南阳军务。贼首李原等果乱,信复与项忠讨平之。擢署都督佥事,镇守临清。
十三年以本官佩平蛮将军印,移镇湖广。永顺、保靖二宣慰世相仇杀,信谕以祸福,兵即解。靖州及武冈蛮久不戢,守臣议剿之。信亲诣,犒以牛酒,责其无状,众稽颡服罪。
十七年疏言:“湖广诸蛮虽腹心蠹实无能为久不靖者由我将士利其窃发以邀功也选精锐慎堤防其患自息。荆、襄流逋,本避徭役,滥诛恐伤天和。南亩之氓咸无蓄积。收获未竟,餱粮已空;机杼方停,布缕何在。乞选公正仁惠守令,加意抚绥。滥授冗员,无虑千百,无一矢劳,冒崇阶之赏,乞察勘削夺。”部指挥刘斌、张全智勇,力荐于朝。且云:“英雄之士,处心刚正,安肯俯首求媚。若不加意延访,则志士沉沦,朝廷安得而用之。”
二十一年,巡抚马驯等言,副总兵周贤、参将彭伦官皆都督佥事,而信反止署职,宜量进一秩以重其权。兵部言信无军功。帝特擢为都督同知。顷之,改总督漕运。帅府旧有湖,擅为利,信开以泊漕艘。势要壅水,一裁以法,漕务修举。明年卒。
信沉毅简重,好观书,被服儒雅。历大镇,不营私产。尝曰:“俭足以久,死后不累子孙,所遗多矣。”故人婚丧,倾资助之。子继善、从善皆举进士。
(选自《明史·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湖广诸蛮虽腹心蠹/实无能为/久不靖者由我将士/利其窃发以邀功也/选精锐慎堤防/其患自息 |
B.湖广诸蛮虽腹心蠹/实无能为久/不靖者由我将士/利其窃发以邀功也/选精锐/慎堤防/其患自息 |
C.湖广诸蛮虽腹心蠹/实无能为/久不靖者/由我将士利其窃发以邀功也/选精锐慎堤防/其患自息 |
D.湖广诸蛮虽腹心蠹/实无能为/久不靖者/由我将士利其窃发以邀功也/选精锐/慎堤防/其患自息 |
A.“正统”、“成化”是明朝皇帝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 |
B.“稽颡”是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诚。 |
C.“秩”指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或根据功过评定的官员品级。古代官员的俸禄和品级可根据年终考评进行调整。 |
D.明清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即乡试、会试和殿试。“殿试”根据成绩高低分为一甲、二甲、三甲三等,一甲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探花,第三名榜眼,赐进士及第。 |
A.王信早年丧父,母亲岳氏坚守节操养育他,后来王信获得表彰,并因此承袭父功任宽河卫千户。 |
B.王信聪慧,在房县被寇贼围困期间,挑选死士,到城外五六里处放炮,贼寇起疑,误认为援兵到来,惊慌逃窜,王信趁机追击打败了敌人。 |
C.王信以德服人,对世代相互仇杀的永顺、保靖二宣慰讲明祸福,双方军队立即撤离。又亲自造访靖州和武冈蛮族,用牛酒犒赏,责备他们行为失检,众人认罪。 |
D.王信沉毅持重,好读书,穿着儒雅。任职于重镇,不经营私产,勤俭自爱,朋友婚丧,尽力拿钱资助他们。儿子王继善、王从善都考中进士。 |
(1)英雄之士,处心刚正,安肯俯首求媚。若不加意延访,则志士沉沦,朝廷安得而用之
(2)帅府旧有湖,擅为利,信开以泊漕艘。势要壅水,一裁以法,漕务修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卖酒者传
魏禧
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量酌之,曰:“毋盗瓶中酒,受主翁笞也。”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由是远近称长者。
里有事醵饮者,必会其肆。里中有数聚饮,平事①不得决者,相对咨嗟,多墨色。卖酒者问曰:“诸君何为数聚饮,平事不得决,相咨嗟也?”聚饮者曰:“吾侪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卖酒者曰:“几何数?”曰:“子母②四百金。”卖酒者曰:“何忧为?”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③。
客有橐重资于途,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啖。客多负,私怏怏曰:“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吾金也。”雪霁,客偿博所负行。卖酒者笑曰:“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尽取所偿负还之。
术者谈五行④,决卖酒者宜死。卖酒者将及期,置酒,召所买田舍主毕至,曰:“吾往买若田宅,若中心愿之乎?价毋亏乎?”欲赎者视券,价不足者,追偿以金。又召诸子贷者曰:“汝贷金若干,子母若干矣。”能偿者捐其息,贫者立券还之,曰:“毋使我子孙患苦汝也!”及期,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卖酒者颜色阳阳如平时,戚友相候视,至夜分,乃散去。其后,卖酒者更活七年。
魏子曰: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或问之,曰:“儿辈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
(节选自《魏叔子文集》)
【注】 ①平事:评议事情。②子母:利息和本金。③责券:求取借据。④谈五行:以五行之术测算命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小题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文中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
(2)能偿者捐其息,贫者立券还之。
卖酒者传
魏禧
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量酌之,曰:“毋盗瓶中酒,受主翁笞也。”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由是远近称长者。
里有事醵饮者,必会其肆。里中有数聚饮,平事①不得决者,相对咨嗟,多墨色。卖酒者问曰:“诸君何为数聚饮,平事不得决,相咨嗟也?”聚饮者曰:“吾侪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卖酒者曰:“几何数?”曰:“子母②四百金。”卖酒者曰:“何忧为?”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③。
客有橐重资于途,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啖。客多负,私怏怏曰:“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吾金也。”雪霁,客偿博所负行。卖酒者笑曰:“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尽取所偿负还之。
术者谈五行④,决卖酒者宜死。卖酒者将及期,置酒,召所买田舍主毕至,曰:“吾往买若田宅,若中心愿之乎?价毋亏乎?”欲赎者视券,价不足者,追偿以金。又召诸子贷者曰:“汝贷金若干,子母若干矣。”能偿者捐其息,贫者立券还之,曰:“毋使我子孙患苦汝也!”及期,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卖酒者颜色阳阳如平时,戚友相候视,至夜分,乃散去。其后,卖酒者更活七年。
魏子曰: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或问之,曰:“儿辈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
(节选自《魏叔子文集》)
【注】 ①平事:评议事情。②子母:利息和本金。③责券:求取借据。④谈五行:以五行之术测算命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毋使我子孙患苦汝也患苦:让 ……受疾苦 |
B.诸君何为数聚饮数:多次,屡次 |
C.辄家取瓶,更注酒更: 更加 |
D.能偿者捐其息捐:舍弃 |
A.何忧为如今人方为刀俎 |
B.若中心愿之乎夫晋,何厌之有 |
C.价不足者,追偿以金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
D.至夜分,乃散去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1)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
(2)能偿者捐其息,贫者立券还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程骏,字驎驹,少孤贫,居丧以孝称。师事刘延明,性机敏好学,昼夜无倦。延明谓门人曰:“举一隅而以三隅反者,此子亚之也。”骏白延明曰:“今名教之儒咸谓老庄其言虚诞不切实要不可以经世骏为不然夫老子著抱一之言庄生申性本之旨若斯者可谓至顺矣。”延明曰:“卿年尚幼,言若老成,美哉!”由是声誉益播。皇兴中,除高密太守。尚书李敷奏骏史才,留平城。献文屡引骏与论《易》、《老》义,谓群臣曰:“朕与此人言,意甚开畅。”问骏年,对曰:“六十一。”帝曰:“昔太公老而遭文王,卿今遇朕,岂非早也?”骏曰:“臣虽才谢吕望,陛下尊过西伯。觊天假余年,竭《太公兵法》之效。”延兴末,高丽王琏求纳女于掖庭,假骏散骑常侍,赐爵安丰男,持节如高丽迎女。骏至平壤城,琏谬言女丧。骏与琏往复经年,责琏以义方。琏不胜其忿,遂断骏及从者酒食,欲逼辱之,惮魏而不敢害。会献文崩,乃还。初,迁神主于太庙,庙中执事官例皆赐爵。群臣咸以为今宜依旧,骏独以为不可,表曰:“汉祖有约,非功不侯。未见预事于宗庙,而获赏于疆土。”书奏,从之。文明太后谓群臣曰:“言事,固当正直而准古典,安可依附暂时旧事乎!”诏曰:“骏历官清慎,言事每惬。门无挟货之宾,室有怀道之士。可赐帛六百匹,旌其俭德。”骏悉散之亲旧。性介直,不竞时荣。太和九年正月病笃,遗命曰:“吾存尚俭薄,岂可没为奢厚哉?可敛以时服,明器从古。”及卒,孝文、文明太后伤惜之。赠曲安侯,谥曰宪。
(节选自《北史·程骏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3】下列关于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虽才谢吕望,陛下尊过西伯。觊天假余年,竭《太公兵法》之效。
(2)骏至平壤城,琏谬言女丧。骏与琏往复经年,责琏以义方。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程骏,字驎驹,少孤贫,居丧以孝称。师事刘延明,性机敏好学,昼夜无倦。延明谓门人曰:“举一隅而以三隅反者,此子亚之也。”骏白延明曰:“今名教之儒咸谓老庄其言虚诞不切实要不可以经世骏为不然夫老子著抱一之言庄生申性本之旨若斯者可谓至顺矣。”延明曰:“卿年尚幼,言若老成,美哉!”由是声誉益播。皇兴中,除高密太守。尚书李敷奏骏史才,留平城。献文屡引骏与论《易》、《老》义,谓群臣曰:“朕与此人言,意甚开畅。”问骏年,对曰:“六十一。”帝曰:“昔太公老而遭文王,卿今遇朕,岂非早也?”骏曰:“臣虽才谢吕望,陛下尊过西伯。觊天假余年,竭《太公兵法》之效。”延兴末,高丽王琏求纳女于掖庭,假骏散骑常侍,赐爵安丰男,持节如高丽迎女。骏至平壤城,琏谬言女丧。骏与琏往复经年,责琏以义方。琏不胜其忿,遂断骏及从者酒食,欲逼辱之,惮魏而不敢害。会献文崩,乃还。初,迁神主于太庙,庙中执事官例皆赐爵。群臣咸以为今宜依旧,骏独以为不可,表曰:“汉祖有约,非功不侯。未见预事于宗庙,而获赏于疆土。”书奏,从之。文明太后谓群臣曰:“言事,固当正直而准古典,安可依附暂时旧事乎!”诏曰:“骏历官清慎,言事每惬。门无挟货之宾,室有怀道之士。可赐帛六百匹,旌其俭德。”骏悉散之亲旧。性介直,不竞时荣。太和九年正月病笃,遗命曰:“吾存尚俭薄,岂可没为奢厚哉?可敛以时服,明器从古。”及卒,孝文、文明太后伤惜之。赠曲安侯,谥曰宪。
(节选自《北史·程骏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名教之儒/咸谓老庄其言/虚诞不切实要/不可以经世/骏为不然/夫老子著抱一之言/庄生申性本之旨/若斯者/可谓至顺矣 |
B.今名教之儒/咸谓老庄其言虚诞/不切实要/不可以经世/骏为不然/夫老子著抱一之言/庄生申性本之/旨若斯者/可谓至顺矣 |
C.今名教之儒/咸谓老庄其言虚诞/不切实要/不可以经世/骏为不然/夫老子著抱一之言/庄生申性本之旨/若斯者/可谓至顺矣 |
D.今名教之儒/咸谓老庄其言/虚诞不切实要/不可以经世/骏为不然/夫老子著抱一之言/庄生申性本之/旨若斯者/可谓至顺矣 |
A.年号多指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如皇兴、永乐、乾隆、康熙。 |
B.掖庭是嫔妃居住的地方,在皇宫中帝后寝宫的东西两侧,也泛指皇宫。 |
C.崩是古代对诸侯之死的称呼,古代很看重诸侯之死,常用山崩塌来比喻。 |
D.爵位是君主国家贵族封号的等级,常见的爵位有公、侯、伯、子、男等。 |
A.程骏聪敏好学,少时就有声誉。他苦学也善于学习,类推能力较强;从小失去父亲,守丧时就有孝顺的名声,说话老成,受到老师的夸赞。 |
B.程骏上表言事,反对依循旧例。神主迁入太庙后要赐给主持太庙工作的官员爵位,他认为此旧例背离制度不应依照,朝廷支持了他的观点。 |
C.程骏临危不惧,彰显凛然正气。他曾被高丽王断绝酒饭,身处险境,但他凭凛然正气使高丽王不敢谋害他,他也因此最终安然回到北魏。 |
D.程骏崇尚节俭,不愿追求荣利。他将朝廷赏赐的几百匹布帛全都分给亲友,不与世人比较显耀,主张薄葬,他的节俭清正受过朝廷的表彰。 |
(1)臣虽才谢吕望,陛下尊过西伯。觊天假余年,竭《太公兵法》之效。
(2)骏至平壤城,琏谬言女丧。骏与琏往复经年,责琏以义方。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张堪,字君游,南阳宛人也,为郡族姓,堪早孤,让先父余财数百万与兄子。年十六,受业长安,志美行厉,诸儒号曰“圣童”。世祖微时,见堪志操,常嘉焉,及即位,中郎将来歙荐堪,召拜郎中,三迁为谒者。使送委输缣帛,并领骑七千匹,诣大司马吴汉伐公孙述,在道追拜蜀郡太守。时汉军余七日粮,阴具船欲遁去。堪闻之,驰往见汉,说述必败,不宜退师之策。汉从之,乃示弱挑敌,述果自出,战死城下。成都既拔,堪先入据其城,检阅库藏,收其珍宝,悉条列上言,秋毫无私。慰抚吏民,蜀人大悦。
在郡二年,征拜骑都尉,后领骠骑将军杜茂营,击破匈奴于高柳,拜渔阳太守。捕击奸猾,赏罚必信,吏民皆乐为用。匈奴尝以万骑入渔阳,堪率数千骑奔击,大破之,郡界以静。乃于狐奴开稻田八千余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岐。张君为政,乐不可支。”视事八年,匈奴不敢犯塞。
帝尝召见诸郡计吏,问其风土及前后守令能否,蜀郡计掾樊显进曰:“渔阳太守张堪昔在蜀,其仁以惠下,威能讨奸。前公孙述破时珍宝山积卷握之物足富十世而堪去职之日乘折辕车布被囊而已。”帝闻,良久叹息,拜显为鱼复长。方征堪,会病卒,帝深悼惜之,下诏褒扬,赐帛百匹。
(选自《后汉书》)
【小题1】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小题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汉军余七日粮,阴具船欲遁去。
(2)捕击奸猾,赏罚必信,吏民皆乐为用。
张堪,字君游,南阳宛人也,为郡族姓,堪早孤,让先父余财数百万与兄子。年十六,受业长安,志美行厉,诸儒号曰“圣童”。世祖微时,见堪志操,常嘉焉,及即位,中郎将来歙荐堪,召拜郎中,三迁为谒者。使送委输缣帛,并领骑七千匹,诣大司马吴汉伐公孙述,在道追拜蜀郡太守。时汉军余七日粮,阴具船欲遁去。堪闻之,驰往见汉,说述必败,不宜退师之策。汉从之,乃示弱挑敌,述果自出,战死城下。成都既拔,堪先入据其城,检阅库藏,收其珍宝,悉条列上言,秋毫无私。慰抚吏民,蜀人大悦。
在郡二年,征拜骑都尉,后领骠骑将军杜茂营,击破匈奴于高柳,拜渔阳太守。捕击奸猾,赏罚必信,吏民皆乐为用。匈奴尝以万骑入渔阳,堪率数千骑奔击,大破之,郡界以静。乃于狐奴开稻田八千余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岐。张君为政,乐不可支。”视事八年,匈奴不敢犯塞。
帝尝召见诸郡计吏,问其风土及前后守令能否,蜀郡计掾樊显进曰:“渔阳太守张堪昔在蜀,其仁以惠下,威能讨奸。前公孙述破时珍宝山积卷握之物足富十世而堪去职之日乘折辕车布被囊而已。”帝闻,良久叹息,拜显为鱼复长。方征堪,会病卒,帝深悼惜之,下诏褒扬,赐帛百匹。
(选自《后汉书》)
【小题1】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见堪志操,常嘉焉嘉:赞许 |
B.在道追拜蜀郡太守拜:授予官职 |
C.悉条列上言悉:熟悉 |
D.劝民耕种劝:鼓励、劝勉 |
A.前公孙述破时/珍宝山积卷/握之物足富十世/而堪去职之日/乘折辕车/布被囊而已 |
B.前公孙述破时/珍宝山积/卷握之物/足富十世/而堪去职之日/乘折辕车/布被囊而已 |
C.前/公孙述破时/珍宝山积/卷握之物/足富十世/而堪去职之日/乘折辕车布被囊/而已 |
D.前公孙述破时/珍宝山积/卷握之物足富十世而堪去/职之日/乘折辕车/布被囊而已 |
A.张堪年少时品行超群,把父亲留下的数百万家产让给侄子,自己来到长安受业,受到诸儒的称赞。 |
B.张堪率兵入成都,首先派兵占据了城池,然后清查仓库,收其珍宝,并将财宝逐件登记,上报朝廷,没有半点儿占有。 |
C.张堪受命协助大司马吴汉征伐公孙述,献奇策,以示弱挑动敌人出战,打败公孙述,攻占了成都。 |
D.张堪任蜀郡太守时,不仅捕击奸猾之人,抗击匈奴入侵,力保边疆太平,而且还辟田劝耕,使百姓殷实富足,其乐融融。 |
(1)时汉军余七日粮,阴具船欲遁去。
(2)捕击奸猾,赏罚必信,吏民皆乐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