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审琦字仲宝,其先辽西人,后徙家洛阳。汉乾佑初,隶周祖帐下,性纯谨,甚亲任之。从平李守贞,以功署厅直左番副将。广顺中,历东西班行首、内殿直都知、铁骑指挥使,从世宗征刘崇于河内,力战有功,迁东西班都虞候,改铁骑都虞候,转本军右第二军都校。亲征淮南舒州坚壁未下诏以郭令图领刺史命审琦中路以精骑攻其城一夕拔之擒其史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令图既入城,审琦等遂救黄州,数日,令图为舒人所逐。审琦选轻骑衔枚夜发,信宿①至城下,大败舒人,令图得复还治所。世宗嘉之,授都指挥使。世宗围濠州,审琦率敢死士数千人拔其水砦,夺月城,濠州遂降。及攻楚州,为南面巡检。城将陷,审琦意淮人必遁,设伏待之。少顷,城中兵果凿南门而溃,伏兵击之,斩数千级,系五千余人,献于行在,赐名马、玉带、锦彩数百匹。淮南平,改铁骑右厢都校。又从平瓦桥关。恭帝即位,迁殿前都虞候、领睦州防御使。襟②初,擢为殿前都指挥使、领泰宁军节度。从征李筠,为御营前洞屋都部署,为飞石所伤,车驾临视。泽、潞平,改领武成军节度。李重进叛,副石守信为前军部署讨之。建隆二年八月朔,出为忠正军节度。在镇八年,为政宽简。所部邑令以罪停其录事吏,幕僚白令不先咨府,请按之。审琦曰:“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闻者叹服。审琦重厚有方略,尤善骑射。镇寿春,岁得租课,量入为出,未尝有所殊求。素不能饮,尝侍宴,太祖酒酣仰祝曰:“酒,天之美禄;审琦,朕布衣交也。方兴朕共享富贵,何靳之不令饮邪?”祝毕,顾谓审琦曰:“天必赐卿酒量,试饮之,勿惮也。”审琦受诏,饮十杯无苦。开宝二年,从征太原,为御营四面都巡检。三年,太祖尝召审琦宴射苑中,连中的,赐御马、黄金鞍勒。七年,卒,年五十。初,审琦暴疾,不能语,帝亲临视,及卒,又幸其第,哭之恸。赐中书令,追封琅琊郡王,赙赠加等。葬日,又为废朝。
(节选自《宋史•王审琦传》,有删改)
[注]①信宿:连住两夜。 ②襟:指赵匡胤黄袍加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亲征淮南舒州坚壁/ 未下诏 /以郭令图领刺史命/ 审琦中路以精骑攻其城一夕/ 拔之/ 擒其史/ 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
B.亲征淮南/ 舒州坚壁未下 /诏以郭令图领刺史/ 命审琦中路以精骑攻其城/ 一夕拔之/擒其史/ 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
C.亲征淮南舒州坚壁/ 未下诏/ 以郭令图领刺史/ 命审琦中路以精骑攻其城/ 一夕拔之/ 擒其史/ 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
D.亲征淮南/ 舒州坚壁/ 未下诏/ 以郭令图领刺史命/ 审琦中路以精骑攻其城一夕/ 拔之/ 擒其史/ 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建隆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时代皇帝纪年的名称;始于汉武帝,如贞观、洪武、康熙等等。
B.“河内”的“河”指黄河,“河内”指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南的地方。
C.古人用“朔”(初一)、“望”(十五)、“晦”(月末)等名称来标识日期,文中的“八月朔”,指的是农历的八月初一。
D.疏是古代臣属给皇帝的奏章(或称奏议),内容为提出意见、陈述主张或事情等,是古代议论文的一种。
【小题3】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审琦原来是周朝官员,性格耿直严谨,很受周祖的信任。周世宗时,跟从周世宗征伐,因为作战有功,连续被提拔。
B.周世宗亲自征伐淮南,因为舒州城墙坚固,未能攻下。凭借王审琦骁勇善战,攻下了舒州城。世宗赞赏他,先后提拔他做殿前都虞候、领睦州防御使。
C.宋太祖即位后,也很信任王审琦,让他做殿前都指挥使、领泰宁军节度。在跟从太祖出征的时候,受了伤,太祖亲自来探望他。
D.王审琦多次受提拔,在两个朝代做官都受到礼遇,主要是因为他为人谨慎,作战勇敢,有谋略,并且管理政事宽容、简单,让人敬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令图既入城,审琦等遂救黄州,数日,令图为舒人所逐。审琦选轻骑衔枚夜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5-18 02:43: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孔子世家

司马迁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斯滥矣。”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贡而问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途,途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

(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①粥,通“鬻”,卖。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楚救陈,于城父 项王壁垓下
B.小人斯滥矣  人则反本
C.不容何 而刘夙婴疾
D.由大司寇行相事 于是沛公起,衣谢之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蔡大夫担心孔子被楚重用,会对陈蔡当权者不利,从侧面反映出孔子的政治才干。
B.被围困陈蔡之间时,孔子处变不惊,照常传习诗书礼乐,引起一些弟子的反感和怨恨。
C.在与弟子交流时,孔子表明了自己为人处事的准则,流露出对自己人生信仰的怀疑。
D.鲁定公十四年,孔子担任大司寇,为政三个月后,买卖有市,礼数有序,路不拾遗。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
(2)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
【小题4】子贡和颜回对孔子问题的回答,分别表现出他们怎样的人生态度?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温,吴郡吴人也。温少修节操,客貌奇伟。权闻之,以问公卿曰:“温当今与谁为比?”大司农刘基曰:“可与全琮为辈。”太常顾雍曰:“基未详其为人也。温当今无辈。”征到延见,文辞占对,观者倾竦,权改容加礼。罢出,张昭执其手曰:“老夫托意,君宜明之。”拜议郎、选曹尚书,徙太子太傅,甚见信重。时年三十二,以辅义中郎将使蜀。权谓温曰:“卿不宜远出,恐诸葛孔明不知吾所以与曹氏通意,以故屈卿行。若山越都除,便欲大构于丕。行人之义,受命不受辞也。”温对曰:“臣入无腹心之规,出无专对之用,惧无张老延誉之功,又无子产陈事之效。然诸葛亮达见计数,必知神虑屈申之宜,加受朝廷天覆之惠,推亮之心,必无疑贰。”温至蜀,诣阙拜章,蜀甚贵其才。还,顷之,使入豫章部伍出兵,事业未究。权既阴衔温称美蜀政,又嫌其声名大盛,众庶炫惑,恐终不为己用,思有以中伤之。会暨艳事起,遂因此发举。艳亦吴郡人也,温引致之,以为选曹郎,至尚书。艳性狷厉,好为清议,见时郎署混浊淆杂,多非其人,欲臧否区别,贤愚异贯。而怨愤之声积浸润之谮行矣竞言艳及选曹郎徐彪专用私情爱憎不由公理艳彪皆坐自杀温宿与艳彪同意数交书疏闻问往还即罪温权幽之有司,下令曰:“昔令召张温,虚己待之,既至显授,有过旧臣,何图凶丑,专挟异心!呜呼温也,免罪为幸!”将军骆统表理温,乞恕之,权终不纳。后六年,温病卒。二弟祗、白,亦有才名,与温俱废。(节选自《三国志•张温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怨愤之声/积浸润之/谮行矣/竞言艳及选曹郎徐彪/专用私情爱憎/不由公理/艳彪皆坐自杀/温宿与艳彪同意/数交书疏/闻问往还/即罪温
B. 而怨愤之声积/浸润之谮行矣/竞言艳及选曹郎徐彪/专用私情/爱憎不由公理/艳彪皆坐自杀/温宿与艳彪同意/数交书疏/闻问往还/即罪温/
C. 而怨愤之声积/浸润之谮行矣/竞言艳及选曹郎徐彪/专用私情爱憎/不由公理/艳彪皆坐/自杀/温宿与艳彪同意/数交书疏/闻问往还/即罪温
D. 而怨愤之声/积浸润之/谮行矣/竞言艳及进曹郎徐彪/专用私情/爱憎不由公理/艳彪皆坐/自杀/温宿与艳彪同/意数交/书疏闻问往还/即罪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拜,古代官职任用语,指授予官职,“授”“除”“摄”“封”也表此意。
B. 行人,对使者的称呼,奉命前往四方出使他国,也掌管接待诸侯使者之礼。
C. 部伍,既是军队的编制单位,也泛指军队,文中使用的是第二个意思。
D. 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级官吏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温少修节操,声名远扬。朝中公卿给予他很高的评价,纷纷表示愿与他结交,孙权也对他礼遇有加,非常信任。
B. 张温受命出使,娴于辞令。他用既谦虚又透彻的分析劝慰消解孙权对蜀国的担忧,出使时又赢得了蜀国对他的尊重。
C. 张温才高名显,招致嫌忌。张温使蜀遭孙权猜忌,孙权借张温与改革弊政却遭祸的暨艳等人有往来的由头,治了他的罪。
D. 张温始兴终废,为才所累。他以才名被孙权发掘重用,又因才高被猜忌冶罪,侧面折射了统治者对待贤才上的得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不宜远出,恐诸葛孔明不知吾所以与曹氏通意,以故屈卿行。
(2)权既阴衔温称美蜀政,又嫌其声名大盛,众庶炫惑,恐终不为己用,思有以中伤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小题1】对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   对策:对付的策略
B.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     养育:养活、抚养
C.吾深恨于此 深恨:非常遗憾
D.天祥临刑殊从容    从容:沉着镇静
【小题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2)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椿,字延寿,本字仲考,太和中与兄播俱蒙高祖赐改。性宽谨。初拜中散、典御厩曹。以端慎小心,专司医药,迁内给事,与兄播并侍禁闱,高祖嘉之。及文明太后崩,高祖五日不食。椿进谏曰:“陛下至性,孝过有虞,居哀五朝,水浆不御,群下煌灼,莫知所言。陛下荷祖宗之业,临万国之重,岂可同匹夫之节,以取僵仆。且圣人之礼,毁不灭性,纵陛下欲自贤于万代,其若宗庙何!”高祖感其言,乃一进粥。转授宫舆曹少卿,加给事中。

初,武兴王杨集始为杨灵珍所破,降于萧鸾。至是,率贼万余自汉中而北,规复旧土。椿领步骑五千出顿下辨,贻书集始,开以利害。集始执书对使者曰:“杨使君此书,除我心腹之疾。”遂领其部曲千余人来降。寻以母老,解还,

初,显祖世有蠕蠕万余户降附,居于高平、薄骨律二镇。太和之末叛走略尽惟有一千余家太中大夫王通等求徙置淮北防其叛走诏许之,虑不从命,乃使椿持节往徙焉。椿以为徙之无益,时八座议不从,遂徙于济州,缘河居之。冀州元愉之难,果悉浮河赴贼,所在抄掠,如椿所策。建义元年,为司徒。永安初,进位太保,加侍中,给后部鼓吹。元颢入洛,椿子昱为颢禽。又椿弟顺为冀州刺史,顺子仲宣正平太守,兄子侃、弟子遁并从驾河内,为颢嫌疑。以椿家世显重,恐失人望,未及加罪。时人助其忧,或劝椿携家避祸。椿日:“吾内外百口,何处逃窜?正当坐任运耳。”“椿还华阴逾年。普泰元年七月,为尔朱天光所害,年七十七,时人莫不冤痛之。太昌初,赠都督冀定殷相四州诸军事、太师、丞相、冀州刺史。

(选自《魏书•列传第四十六》,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和之末/叛走略尽/惟有一千余家/太中大夫王通等求徙/置淮北防/其叛走/
B.太和之末叛/走略尽/惟有一千余家/太中大夫王通等/求徙置淮北/防其叛走/
C.太和之末/叛走略尽/惟有一千余家/太中大夫王通等/求徙置淮北/防其叛走/
D.太和之末叛/走略尽/惟有一千余家/太中大夫王通等求徙/置淮北/防其叛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后,封建时代帝王母亲的尊称,根据封国、非封国的情况分为王太后和皇太后。
B.部曲,本为军队编制及私兵之称,后又为家仆之称,部曲经主人放免,即成平民。
C.司徒,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官职名,后魏以太尉、司徒、司空谓之三公。
D.河内,古代地理名词,河,在古代一般指的是黄河,中国古以黄河以南为河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椿兄弟二人都得到高祖赏识。他们的表字是高祖赐改的,并且兄弟二人都在高祖身边担任重要职务。
B.杨椿勇于直谏。文明太后死后,高祖五日不食,杨椿劝说皇帝应当以大局为重,高祖被他的话感动,开始进食。
C.杨椿有号召力。杨集始投降敌国,杨椿写信给他,用利害关系开导他,最终杨集始消除顾虑,率领部曲来降。
D.杨椿有先见之明。他反对把投降的蠕蠕迁徙到济州,皇帝不同意他的意见,最后蠕蠕借机反叛,果然和杨椿预料的一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圣人之礼,毁不灭性,纵陛下欲自贤于万代,其若宗庙何!
(2)以椿家世显重,恐失人望,未及加罪。时人助其忧,或劝椿携家避祸。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恩,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目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翟、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约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听还谢氏。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收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选自《鸿门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