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卖酒者传
魏禧
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量酌之,曰:“毋盗瓶中酒,受主翁笞也。”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由是远近称长者。
里有事醵饮者,必会其肆。里中有数聚饮,平事①不得决者,相对咨嗟,多墨色。卖酒者问曰:“诸君何为数聚饮,平事不得决,相咨嗟也?”聚饮者曰:“吾侪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卖酒者曰:“几何数?”曰:“子母②四百金。”卖酒者曰:“何忧为?”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③。
客有橐重资于途,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啖。客多负,私怏怏曰:“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吾金也。”雪霁,客偿博所负行。卖酒者笑曰:“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尽取所偿负还之。
术者谈五行④,决卖酒者宜死。卖酒者将及期,置酒,召所买田舍主毕至,曰:“吾往买若田宅,若中心愿之乎?价毋亏乎?”欲赎者视券,价不足者,追偿以金。又召诸子贷者曰:“汝贷金若干,子母若干矣。”能偿者捐其息,贫者立券还之,曰:“毋使我子孙患苦汝也!”及期,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卖酒者颜色阳阳如平时,戚友相候视,至夜分,乃散去。其后,卖酒者更活七年。
魏子曰: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或问之,曰:“儿辈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
(节选自《魏叔子文集》)
【注】 ①平事:评议事情。②子母:利息和本金。③责券:求取借据。④谈五行:以五行之术测算命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毋使我子孙患苦汝也患苦:让 ……受疾苦
B.诸君何为聚饮数:多次,屡次
C.辄家取瓶,注酒更: 更加
D.能偿者其息捐:舍弃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何忧如今人方刀俎
B.若中心愿乎夫晋,何厌
C.价不足者,追偿金而秦武阳奉地图匣,次进
D.至夜分,散去度我至军中,公
【小题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文中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
(2)能偿者捐其息,贫者立券还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5-19 05:05: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高隆之,字延兴,洛阳人也。为阉人徐成养子。少时,以赁升为事。后有参定功,神武命为弟,仍云渤海情人。
初,行台于晖引为郎中,与神武相结托。后从起兵于山东,累迁并州刺史。入为尚书右仆射。又领营构大将,以十万夫彻洛阳宫殿,运于邺。构营之制,皆委隆之。又凿渠引漳水,周流城郭,造水碾皑,并有利于时。
魏自孝昌之后,天下多难。朝贵多假常侍以取貂蝉之饰。隆之自表解侍中,并陈诸假侍中服者,请亦罢之。诏皆如表。自军国多事,冒名窃官者,不可胜数。隆之奏请检括,旬日获五万余人。而群小蕹嚣,隆之惧而止。诏监起居事,进位司徒。
武定中,除尚书令。文襄作宰,风俗肃清。隆之时有受纳,文襄于尚书省大加责让。齐受禅,进爵为王。寻以本官录尚书事,领大宗正卿,监国史。隆之性好小巧,至于公家羽仪、百戏、服制,时有改易,不循典故。时论非之于射堋土上立三人像为壮勇之势文宣曾至东山因射谓隆之日堋上可作猛兽以存古义何为终日射人隆之无以对
先是,文襄委任崔暹、崔季舒等。及文襄崩,隆之启文宣,并欲害之,不见许。文宣以隆之旧齿,委以政事。崔季舒等仍以前隙,谮云:“隆之每见诉讼者,辄加哀矜之意,以示非己能裁。”文宣以其
任既久,知有冤狱,便宜申涤,何过要名,非大臣义。天保五年,禁止尚书省。又帝未登庸日,隆之意常侮帝。帝将受禅,大臣咸言未可,隆之又在其中。帝深衔之,令壮士筑百余拳,放出。因从驾,死于路中。竞不得谥。
(节选自《北史卷·高隆之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射堋土上/立三人像/为壮勇之势/文宣曾至东山/因射/谓隆之/日堋上可作/猛兽以   存古义/何为终日射人/隆之无以对
B.于射堋土上立三人像/为壮勇之势/文宣曾至东山/因射/谓隆之/日堋上可作/猛兽以   存古义/何为终日射人/隆之无以对
C.于射堋土/上立三人/像为壮勇之势/文宣曾至东山/因射/谓隆之/日堋上可作猛兽/以   存古义/何为终日射人/隆之无以对
D.于射堋土上立三人像/为壮勇之势/文宣曾至东山/因射/谓隆之日/堋上可作猛兽/以   存古义/何为终日射人/隆之无以对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禅”,中国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最早记载于《尚书》之中,但其真实性一直存在争议。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B.“领”,兼任,兼职,可以指兼任高级或低级的官职。如“王子唏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郐州。”“迁中书郎,领东观祭酒。”
C.“尚书省”,官僚机构,南朝宋时得名,前身为“尚书台”。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
D.“崩”,是帝王之死的讳称,也叫驾崩。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天塌下来”来比喻,由周代开始帝王的死就被称为“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隆之是宦官徐成的养子,有参与定策的功勋,北齐神武帝把他当作弟弟,而他自己却依旧声称自己是渤海惰人。
B.在主抓邺城的建设工程时,高隆之凿渠引漳水周流城郭,增设水碾等水利设施,这些举措对当时的百姓很是有利。
C.连年军国多事,官场有很多冒名窃取官位的人,高隆之奏请进行排查,结果十天就查出了五万多人,毫不畏惧群小的叫嚣反对。
D.齐宣文帝时,因种种原因,高隆之受到崔暹等人的诋毁。高隆之时常在心里轻视皇帝,并反对皇帝受禅,因此,皇帝十分痛恨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隆之性好小巧,至于公家羽仪、百戏、服制,时有改易,不循典故。时论非之。
(2)崔季舒等仍以前隙,谮云:“隆之每见诉讼者,辄加哀矜之意,以示非己能裁。”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杜钦字子夏,少好经书,家富而目偏盲,故不好为吏。茂陵杜业与钦同姓字,俱以材能称京师,故衣冠谓钦为“盲杜子夏”以相别。钦恶以疾见诋,乃为小冠,高广才二寸,由是京师更谓钦为“小冠杜子夏”,而业为“大冠杜子夏”云。

与时帝舅大将军王凤以外戚辅政,求贤知自助。凤父顷侯禁与钦兄缓相善,故凤深知钦能,奏请钦为大将军武库令。职闲无事,钦所好也。

钦为人深博有谋,时有日蚀、地震之变,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士,合阳侯梁放举钦。钦上对曰:“陛下畏天命,悼变异,延见公卿,举直言之士,将以求天心,迹得失也。臣闻日蚀、地震,阳微阴盛也。唯陛下正后妾抑女宠去佚游躬节俭亲万事致晨昏之定省如此即尧舜不足与比隆咎异何足消灭唯陛下忍无益之欲以全众庶之命。”

对征诣大将军莫府,国家政谋,凤常与钦虑之。镇抚四夷,当世善政,多出于钦者。

顷之,复日蚀,京兆尹王章上封事求见,言凤专权蔽主之过,宜废勿用,以应天变。于是天子感悟,召见章,与议,欲退凤,凤甚忧惧。钦令凤上疏谢罪,乞骸骨,文指甚哀。太后涕泣为不食。上少而亲倚凤,亦不忍废,复起凤就位。凤心惭,称病笃,欲遂退。钦复说之,凤复起视事。上令尚书劾奏京兆尹章,章死诏狱。

章既死,众庶冤之,以讥朝廷。钦欲救其过,复说凤曰:“京兆尹章所坐事密,吏民见章素好言事,恐天下不知章实有罪,而以为坐言事也。愚以为宜因章事举直言极谏,以明示四方,使天下咸知主上圣明,不以言罪下也。若此,则流言消释,疑惑著明。”凤白行其策。钦之补过将美,皆此类也。

优游不仕,以寿终。钦子及昆弟支属至二千石者且十人。

(节选自《汉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唯陛下正/后妾抑女宠/去佚游/躬节俭/亲万事/致晨昏之定省/如此/即尧舜不足与比隆/咎异何足消灭/唯陛下忍无益之欲/以全众庶之命/
B.唯陛下正后妾/抑女宠/去佚游/躬节俭/亲万事/致晨昏之定省/如此/即尧舜不足与比隆/咎异何足消灭/唯陛下忍无益之欲/以全众庶之命/
C.唯陛下正后妾/抑女宠/去佚游/躬节俭亲/万事致晨昏之定省/如此/即尧舜不足与比隆/咎异何足消灭/唯陛下忍无益之欲/以全众庶之命/
D.唯陛下正后妾/抑女宠/去佚游/躬节俭/亲万事/致晨昏之定/省如此/即尧舜不足与比隆咎/异何足消灭/唯陛下忍无益之欲/以全众庶之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姓字”指文中杜钦、杜业都是字子夏。古代男子成人,取别名为字,以表其德。
B.“衣冠”在古代指士以上的服装。代指缙绅、名门世族,又借指绅士、礼教、斯文。
C.“莫府”即幕府,本指将帅营帐,后泛指军政大吏的府署。又指高官的幕僚,幕宾。
D.“二千石”指郡守,汉郡守俸禄为两千石,因有此称,是当时中央政府高级别官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钦喜欢读书,极有才能。他年轻时喜好儒家经典,家境富裕,但是一只眼睛瞎了,所以不喜欢当小官。与茂陵人杜业都以才能扬名京师。
B.杜钦学识渊博,且有智谋。时有日食、地震之变,皇上下诏推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合阳侯梁放推荐杜钦。杜钦上奏章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C.杜钦善于谋划,能出善政。在大将军幕府,杜钦参与谋划国家大政,镇压安抚四边的少数民族,当时好的政治措施,大多出于杜钦的建议。
D.杜钦出谋划策,帮助王凤。大将军王凤被京兆尹王章弹劾诬陷,杜钦让王凤上疏请罪,请求退休,文辞十分悲哀。皇上因此没有处理王凤。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凤父顷侯禁与钦兄缓相善,故凤深知钦能,奏请钦为大将军武库令。
⑵于是天子感悟,召见章,与议,欲退凤,凤甚忧惧。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营。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心矣。是日微哙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项羽既死,汉王为帝,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八百户。楚王韩信反,哙从至陈,取信,定楚。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食舞阳。以将军从高祖攻反韩王信于代。自霍人以往至云中,与绛侯共定之,益食千五百户。因击陈貕与曼丘臣军,战襄国,破柏人,降定清河、常山凡二十七县,残东垣,迁左丞相。哙以吕后女弟吕媭为妇,故其比诸将最亲。

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其后卢绾反,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晏驾①,则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之属。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高祖已崩,吕后释哙,使复爵邑。孝惠六年,樊哙卒,谥为武侯。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有删改)

(注)①晏驾:古代帝王死的讳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B.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C.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D.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对刘邦有多种称呼,“高祖”“沛公”“汉王”“高帝”。作为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沛公”是因起兵于沛,群众拥立。“汉王”源于曾被封为汉中之王。
B.“禁中”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禁宫,所以才有“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的情形。
C.在我国古代,“迁”可以指调动官职,如“累迁”指的是多次调动,也可以指升官,如“升迁”,而“左迁”指的是降职、贬官。文中提到樊哙迁左丞相,指的是降官。
D.樊哙死后,被追封为“武侯”。侯,是爵位的一种,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和高祖刘邦是同乡,一开始依靠屠狗谋生,后来做了沛公的侍从,跟从沛公去赴项羽设下的鸿门宴,他手持铁盾守在营外,以备不测。
B.樊哙为了保护刘邦,勇闯鸿门宴,面对项羽的威胁,他不仅用喝酒吃肉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勇猛,还义正辞严地批评项羽不该听信小人的挑拨离间。
C.刘邦当了皇帝以后,樊哙凭借战功,地位不断提高,后来又娶了吕后的妹妹,因此和其他的将领相比他和皇帝的关系最亲近。
D.樊哙晚年,被人奏言和吕氏关系亲近,受到高祖猜忌,高祖下令让陈平在军中斩杀樊哙。陈平因为畏惧吕后,而把樊哙捉拿到长安,由于高祖去世,樊哙幸免于难。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2)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德辉,字耀卿,冀宁交城人。少力学,数举于乡。试掾御史台,会盗杀卜者,有司纵迹之,获僧匿一妇人,搒掠诬服,狱具,德辉疑其冤,其后果得盗。岁丁未,世祖在潜邸,召见,问曰:“或云,辽以释废,金以儒亡,有诸?”对曰:“辽事臣未周知,金季乃所亲睹。宰执中虽用一二儒臣,余皆武弁世爵,及论军国大事,又不使预闻,大抵以儒进者三十之一,国之存亡,自有任其责者,儒何咎焉!”世祖然之。又曰:“祖宗法度具在,而未尽设施者甚多,将如之何?”德辉指银盘,喻曰:“创业之主,如制此器,精选白金良匠,规而成之,畀付后人,传之无穷。当求谨厚者司掌,乃永为宝用。否则不惟缺坏,亦恐有窃而去之者矣。”世祖良久曰:“此正吾心所不忘也。”又问:“农家作劳,何衣食之不赡?”德辉对曰:“农桑天下之本,衣食之所从出者也。男耕女织,终岁勤苦,择其精者输之官,余粗恶者将以仰事俯育。而亲民之吏复横敛以尽之,则民鲜有不冻馁者矣。”岁戊申春,释奠,世祖曰:“孔子庙食之礼何如?”对曰孔子为万代王者师有国者尊之则严其庙貌修其时祀其崇与否于圣人无所损益但以此见时君崇儒重道之意何如耳世祖曰:“今而后,此礼勿废。”世祖即位,起德辉为河东南北路宣抚使,下车,击豪强,黜赃吏,均赋役。耆耋不远数百里来见,曰:“六十年不复见此太平官府矣。”戴之若神明。兵后孱民多依庇豪右,有以身佣藉衣食,岁久掩为家奴,悉遣还之为民。至元二年,考绩为十路最。德辉天资刚直,博学有经济器,望之知为端人,然性不喜嬉笑,卒年八十。
(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 )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对曰/孔子为万代王者/师有国者尊之/则严其庙貌/修其时/祀其崇与否/于圣人无所损益/但以此见时君崇儒重道之意何如耳/
B.对曰/孔子为万代王者师/有国者尊之/则严其庙貌/修其时/祀其崇与否/于圣人无所损益/但以此见时君崇儒重道之意何如耳/
C.对曰/孔子为万代王者/师有国者尊之/则严其庙貌/修其时祀/其崇与否/于圣人无所损益/但以此见时君崇儒重道之意何如耳/
D.对曰/孔子为万代王者师/有国者尊之/则严其庙貌/修其时祀/其崇与否/于圣人无所损益/但以此见时君/崇儒重道之意何如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御史台:是中国古代官署名,负责肃正纲纪,纠察弹劾官员。又称为宪台、兰台、乌台。
B.丁未:和文中的“戊申”一样,都是由天干地支组合成的六十组计时序号中的一组。
C.世祖:皇帝的谥号。一般作为一个朝代的开创者,或该王朝承上启下的有为君主的特定谥号。
D.耄耋:耆,古称六十岁;耋,古指七八十岁的年纪。所以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德辉虑事周全,仔细认真。他在御史台做小吏,有盗贼杀一算命先生,官府获藏匿一妇人的僧人,僧人屈打成招,张德辉怀疑是冤案,后来果真捕获真凶。
B.张德辉巧用比喻,委婉劝谏。认为开创国家大业像制作银盘,要精选白金良匠按规制作,还要寻求谨慎厚道的人来掌管,世祖深以为然。
C.张德辉一心为民,百姓爱戴。他任河东南北路宣抚使时,刚一到任,便打击豪强,罢免贪官污吏,平均赋役负担,百姓把德辉奉若神明。
D.张德辉治理有方,政绩显著。德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至元二年时,朝廷考核地方官吏政绩,德辉是十路宣抚司中最优异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云,辽以释废,金以儒亡,有诸?
(2)男耕女织,终岁勤苦,择其精者输之官,余粗恶者将以仰事俯育。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目。
(一)菊窗记   归有光
⑴去安亭二十里所,曰钱门塘,洪氏居之。吴淞江之东为顾浦,折而北,洪氏之居在其西。地平衍,无丘陵,而浦之厓岸隆起,远望其居,如在山坞中。
⑵昔仲长统①尝论,使居有良田广宅,背山临流,沟池环匝,竹木周布;舟车足以代步涉之劳,使令足以息四体之役;养亲有兼味之膳,妻孥无苦身之劳;良朋萃止,则陈酒肴以娱之;嘉时吉日,则烹羔豚以奉之;踌躇畦苑,游戏平林,永保性命之期,不羡入帝王之门也。大率今洪氏之居,隐然如统《乐志论》云。而君家多竹木,前临广池,夏日清风,芙蕖交映,其尤胜者。君不取此,顾以菊窗扁其室。盖君尝诵渊明之诗云:“酒能祛百虑,菊能制颓龄。”又云:“我屋南窗下,今生几重菊。”夫以统之论虽美,使人人必待其如此而后能乐,则其所不乐者犹多也。
⑶卒为尚书郎,濡迹于初平、建安之朝,有愧于鸿飞冥冥②矣。为《昌言》何益哉?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笑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可谓无人而不自得也。今君有仲长统之乐,而慕渊明之高致,此予所以不能测其人也。将载酒访君菊窗之下,而请问焉。君名悦,字君学。
【注】①仲长统:字公理,东汉人。②鸿飞冥冥:鸿雁飞向远空,比喻远避祸患。
(二)项脊轩志 归有光
⑴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⑵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小题1】下列对加横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亭二十里所去:距离
B.芙蕖交映,其尤者胜:胜过,超过
C.凭几学书或:有时
D.后五年,吾妻来归:女子出嫁
【小题2】下列各项中加横线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濡迹初平、建安之朝②某所,而母立
B.①舟车足代步涉之劳②臣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①则陈酒肴以娱②他日汝当用
D.①洪氏之居在西②后六年,吾妻死
【小题3】 用自己的语言概述《菊窗记》中“此予所以不能测其人也”的原因。
【小题4】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⑴ 君不取此,顾以菊窗扁其室。盖君尝诵渊明之诗云。  
⑵ 统之论虽美,使人人必待其如此而后能乐,则其所不乐者犹多也。
⑶ 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