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出加横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百亩之田,勿其时行年四岁,舅母志
B.总角之,言笑晏晏客越疱而
C.则将焉用彼矣今由与求也,夫子
D.反不思,亦已焉哉先,庭中通南北为一
当前题号: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豁然堂记    [明]徐渭
越中山之大者,若禹穴、香炉、蛾眉、秦望之属,以十数,而小者至不可计。至于湖,则总之称鉴湖,而支流之别出者,益不可胜计矣。郡城隍祠,在卧龙山之臂,其西有堂,当湖山环会处。语其似,大约缭青萦白,髻峙带澄。而近俯雉堞①,远闻村落。其间林莽田泽之布错,人禽宫室之亏蔽,稻黍菱蒲莲芡之产,畊渔犁楫之具,纷披于坻窪②;烟云雪月之变,倏忽于昏旦。数十百里间,巨丽纤华,无不毕集人衿带上。或至游舫冶尊,歌笑互答,若当时龟龄③所称“莲女”“渔郎”者,时亦点缀其中。
于是登斯堂,不问其人,即有外感中攻,抑郁无聊之事,每一流瞩,烦虑顿消。而官斯土者,每当宴集过客,亦往往寓庖④于此。独规制无法,四蒙以辟,西面凿牖,仅容两躯。客主座必东,而既背湖山,起座一观,还则随失。是为坐斥旷明而自取晦塞予病其然悉取西南牖之直壁其东一面令客座东而西向倚几以临即湖山,终席不去。而后,向之所云诸景,若舍塞而就旷,却晦而即明。工既讫,拟其名,以为莫“豁然”宜。
既名矣,复思其义曰:“嗟乎,人之心一耳。当其为私所障时,仅仅知我有七尺躯,即同室之亲,痛痒当前,而盲然若一无所见者,不犹向之湖山,虽近在目前,而蒙以辟者耶?及其所障既彻,即四海之疏,痛痒未必当吾前也,而燦然若无一而不婴于吾之见者,不犹今之湖山,虽远在百里,而通以牖者耶?由此观之,其豁与不豁,一间耳,而私一己、公万物之几系焉。此名斯堂者与登斯堂者,不可不交相勉者也,而直为一湖山也哉?”既以名于是义,将以共于人也,次而为之记。   
选自《徐渭集》
注:①雉堞:城墙。②坻窪:高低不平的洼地。
③龟龄: 唐代诗人张志和。  ④寓庖:聘请厨师。
【小题1】对下列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而近俯雉堞,远村落:闻名,著称
B.工既,拟其名:完毕
C.既矣,复思其义曰:命名
D.而燦然若无一而不于吾之见者:缠绕,萦绕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至于湖,总之称鉴湖臣欲逢诏奔驰,刘病日笃
B.当其私所障时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之辞
C.亦往往寓庖此龟玉毁椟中,是谁之过与?
D.痛痒当前,盲然若一无所见者黎民不饥不寒,然不王者,未之有也?
【小题3】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卧龙山上的那所堂,正建在湖山环抱会合的地方,可以远眺群山众水、田野丛林、渔舟莲舫,可令人产生“烦虑顿消”之意。
B.作者在本文前半部分极尽叙述和写景之能事,后半部分寓理于事景之中,所以虽然本文阐述的观点复杂而深刻,但读者仍能自然接受领悟。
C.作者认为“豁然堂”原先建造得极不合理,不能让所有的人同时看到窗外风光,而且观景的人归座时又不能再看到风景;改建后的堂则完全避免了这些缺点。
D.作者主张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所以本文中心在于批判因过分纠缠眼前的、琐碎的利害得失而对外部世界显得冷漠的人际关系。
【小题4】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是 为 坐 斥 旷 明 而 自 取 晦 塞 予 病 其 然 悉 取 西 南 牖 之 直 辟 其 东 一 面 令 客 座 东 而 西 向 倚 几 以 临 即 湖 山
【小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由此观之,其豁与不豁,一间耳。而私一己、公万物之几系焉。
②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邝埜(Kuàng Yě),字孟质,宜章人。永乐九年进士,授监察御史。成祖在北京,或奏南京钞法为豪民沮坏,帝遣埜廉视。众谓将起大狱,埜执一二市豪归。奏曰:“市人闻令震惧,钞法通矣。”事遂已。倭犯辽东,戍守失律者百余人,皆应死。命埜按问,具言可矜状,帝为宥之。营造北京,执役者钜万,命埜稽省,病者多不死。
十六年有言秦民群聚谋不轨者,擢埜陕西按察副使,敕以便宜调兵剿捕。埜白其诬,诏诛妄言者。宣德四年振关中饥。在陕久,刑政清简。父忧服除,擢应天府尹。蠲苛急政,市征田税皆酌其平。
正统十年进尚书。旧例诸卫自百户以下当代者,必就试京师,道远无资者,终身不得代。埜请就令各都司试之,人以为便。瓦剌也先势盛,埜请为备,又与廷臣议上方略,请增大同兵,择智谋大臣巡视西北边务。寻又请罢京营兵修城之役,令休息以备缓急,时不能用。
也先入寇,王振主亲征,不与外廷议可否。诏下,埜上疏言:“也先入犯,一边将足制之。陛下为宗庙社稷主,奈何不自重。”不听。既扈驾出关,力请回銮。振怒,令与户部尚书王佐皆随大营。埜堕马几殆,或劝留怀来城就医。埜曰:“至尊在行,敢托疾自便乎?”车驾次宣府,朱勇败没。埜请疾驱入关,严兵为殿。不报。又诣行在申请。振怒曰:“腐儒安知兵事,再言者死!”埜曰:“我为社稷生灵言,何惧?”振叱左右扶出。埜与佐对泣帐中。明日,师覆,埜死,年六十五。
埜为人勤廉端谨,性至孝。父子辅为句容教官,教埜甚严。埜在陕久,思一见父,乃谋聘父为乡试考官。父怒曰:“子居宪司,而父为考官,何以防闲?”驰书责之。埜又尝寄父褐,复贻书责曰:“汝掌刑名,当洗冤释滞,以无忝任使,何从得此褐,乃以污我。”封还之。埜奉书跪诵,泣受教。景泰初,赠埜少保,官其子仪为主事。成化初,谥忠肃。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五十五》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命埜问,具言可矜状按:查办,追究
B.埜其诬,诏诛妄言者白:昭雪
C.至尊在行,敢疾自便乎托:假托
D.车驾宣府,朱勇败没次:停留,驻扎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说明邝埜为百姓着想的一组(   )
①市人闻令震惧,钞法通矣。 ②营造北京,执役者钜万,命埜稽省,病者多不死。
③埜白其诬,诏诛妄言者。 ④埜请就令各都司试之,人以为便。
⑤陛下为宗庙社稷主,奈何不自重。 ⑥至尊在行,敢托疾自便乎?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⑤
【小题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倭寇进犯辽东,戍守海防的将士有一百多人违反军纪应判处死刑,幸亏邝埜察按实情,将值得同情之处禀报皇帝,这些人得到明成祖的宽恕。
B.邝埜父亲去世后,邝埜被提拔为应天府尹,到任后减免了当地百姓的苛捐杂税。
C.也先入侵中原之时皇帝御驾亲征,邝埜最初极力反对,后来为保护皇帝主动随驾出征,最后战死沙场。
D.邝埜父亲教子甚严,邝埜从政后想任命父亲为乡试考官,结果受到父亲的批评。
【小题4】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又请罢京营兵修城之役,令休息以备缓急,时不能用。
(2)汝掌刑名,当洗冤释滞,以无忝任使,何从得此褐,乃以污我。
当前题号:3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目。
李焘字仁甫,眉州人。绍兴八年,擢进士第。知双流县。仕族张氏子居丧而争产,焘曰:“若忍坠先训乎?盍归思之。”三日复来,迄悔艾无讼。又有不白其母而鬻产者,焘置之理,豪强敛迹。
知荣州。夏秋率苦水潦,焘筑防捍之。除潼川府路转运判官,入境,劾守令不职者四人。县多聚敛,焘括一路财赋额,通有无,酌三年中数,定为科约,上之朝,颁之州县。
除直显谟阁、湖北转运副使,总饷吕游问入奏,焘摄其事。岁饥,发鄂州大军仓振之,僚属争执不可,焘曰:“吾自任,不以累诸君。”寻如数偿之。游问返,果劾焘专。上止令具析,不之罪也。
八年,直宝文阁,帅潼川兼知泸州,首葺石门堡以扼夷人,奏乞戒茶马司市叙州羁縻马毋溢额,戒官民毋于夷、汉禁山伐木造舟,奏移锁水于开边旧池,皆报可。
政和末,澧、辰、沅、靖四州置营田,募人开边,范世雄等附会扰民,建炎罢之。乾道间,有建请复置者焘为转运使尝奏不当复已而提刑尹机迫郡县行之田不能给。焘至是又申言之,请度田立额,且约帅臣张栻列奏,诏从之。境多茶园,异时禁切商贾,率至交兵,焘曰:“官捕茶贼,岂禁茶商?”听其自如,讫无警。
淳熙十一年春,乞致仕,优诏不允。上数问其疾增损,给事中宇文价传上旨,焘曰:“臣子恋阙,非老病,忍乞骸骨。”因叩价时事,勉以忠荩。又闻四川乞减酒课额,犹手札赞庙堂行之。
病革,除敷文阁学士,致仕。命下,喜曰:“事了矣。”口占遗表云:“臣年七十,死不为夭,所恨报国缺然。愿陛下经远以太祖为师,用人以昭陵①为则。”辞气舒徐,乃卒,年七十。谥文简,累赠太师、温国公。   
(选自《宋史•李焘传》,有删改)
【注】①昭陵:唐朝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与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陵墓,这里代指唐太宗。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建请复置者/焘为转运使/尝奏不当复已/而提刑尹机迫郡县行之/田不能给
B.有建请复置者/焘为转运使/尝奏不当复/已而提刑尹机迫郡县行之/田不能给
C.有建请复置者/焘为转运使/尝奏不当复/已而提刑尹机迫郡县/行之田不能给
D.有建请复置者/焘为转运使/尝奏不当复/已而提刑尹机迫郡县/行之/田不能给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摄,指暂代官职。古汉语中,表示暂代或代理官职的词还有“行”“署”“权”“假”。
B.政和、淳熙,都是皇帝的年号。汉武帝起开始使用年号纪年法。如《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等。
C.乞骸骨是古代官吏自请退职的说法,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D.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文简、文正、太祖、太宗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焘通晓人情,以理服人。如他任双流知县时,对服丧时为争夺财产打官司的张家晓之以理,使这家人后来和睦相处,撤诉不打官司了。
B.李焘刚直不阿,秉公办事。在任潼州府路转运判官时,经调查研究,发现有不称职官员四人,就上书弹劾他们,让朝廷及时地处理了他们。
C.李焘体恤民情,关心百姓疾苦。如在荣州,修筑堤坝抵御水患;在湖北,遇到饥荒,然决定动用鄂州大军粮仓的粮食赈济灾民。
D.李焘一心为国,事君尽忠。他多次向朝廷上奏,谈论财赋、度田立额等事宜,去世前还口授遗表,希望皇上能够效法宋太祖、唐太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忍坠先训乎?盍归思之。
(2)焘曰:“吾自任,不以累诸君。”寻如数偿之。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目。
羊耽妻辛氏,字宪英,陇西人,魏侍中毗之女也。聪朗有才鉴。初,魏文帝得立为太子,抱毗项谓之曰:“辛君知我喜不?”毗以告宪英,宪英叹曰:“太子,代君主宗庙社稷者也。代君不可以不戚,主国不可以不惧,宜戚而喜,何以能久!魏其不昌乎?”
弟敞为大将军曹爽参军,宣帝将诛爽,因其从魏帝出而闭城门,爽司马鲁芝率府兵斩关赴爽,呼敞同去。敞惧,问宪英曰:“天子在外,太傅闭城门,人云将不利国家,于事可得尔乎?”宪英曰:“事有不可知,然以吾度之,太傅殆不得不尔。明皇帝临崩,把太傅臂,属以后事,此言犹在朝士之耳。且曹爽与太傅俱受寄托之任,而独专权势,于王室不忠,于人道不直,此举不过以诛爽耳。”敞曰:“然则敞无出乎?”宪英曰:“安可不出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也。且为人任,为人死,亲昵之职也,汝从众而已。”敞遂出。宣帝果诛爽。事定后,敞叹曰:“吾不谋于姊,几不获于义!”
其后钟会为镇西将军,宪英谓耽从子祜曰:“钟士季何故西出?”祜曰:“将为灭蜀也。”宪英曰:“会在事纵恣,非持久处下之道,吾畏其有他志也。”及会将行,请其子琇为参军,宪英忧曰:“他日吾为国忧,今日难至吾家矣。”琇固请于文帝,帝不听。宪英谓琇曰:“行矣,戒之!古之君子入则致孝于亲,出则致节于国;在职思其所司,在义思其所立,不遗父母忧患而已,军旅之间可以济者,其惟仁恕乎!”会至蜀果反,琇竟以全归。祜尝送锦被,宪英嫌其华,反而覆之。其明鉴俭约如此。泰始五年卒,年七十九。(选自《晋书·列女》)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加横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代君不可以不戚:忧愁
B.太傅不得不尔殆:危险
C.吾不于姊谋:谋划,商量
D.不父母忧患而已遗:遗留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安可不出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也
B.安可不出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也
C.安可不出/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也
D.安可不出/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也
【小题3】下列与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子”指侄子。从,堂房亲属,又如“从兄、从弟、从父”等。
B.曹爽蒙难,辛敞终随鲁芝赴险,虽救援未果,却成就了自己的义行,这得力于姐姐的帮助。
C.钟会有反心,在做镇西将军时,请羊琇任随军。羊琇坚决地推辞,文帝也不同意,只好依母命而行,终于化险为夷。
D.宪英有独特的审美趣味,羊祜送去的锦被,她反复看了之后,认为锦被过于华丽,于是就用东西压在锦被上面。
【小题4】请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皇帝临崩,把太傅臂,属以后事,此言犹在朝士之耳。
(2)会在事纵恣,非持久处下之道,吾畏其有他志也。
当前题号:5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中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自是外户不闭
河北发民浚河,调及它路,齐当给夫二万。县初按籍三丁出夫一,巩括其隐漏,至于九而取一,省费数倍。知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书其全失、多寡为殿最。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加直龙图阁、知福州。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福多佛寺,僧利其富饶,争欲为主守,赇请公行。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授帖于府庭,却其私谢,以绝左右徼求之弊。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巩日:“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后至者亦不复取也。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拜中书舍人。甫数月,丁母艰去。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巩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自是外户不闭/
B.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自是外户不闭/
C.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自是外户不闭/
D.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自是外户不闭/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亳、沧三州”指“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
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巩机敏强识,年少有才。数百字的文章,他读完就能脱口成诵;十二岁试着写成《六论》,言辞奇伟,由此声名闻于四方。
B.曾巩治理有方,善抓根本。掌管齐州时,以铲除奸盗作为根本任务,既调动百姓参与,又善待自首的盗贼,于是州内安定。
C.曾巩爱护百姓,不谋私利。朝廷征伐安南时,他事先做好供应军队的准备,不扰民;做福州知州时,他不许官府与民争利。
D.曾巩面对灾情,处理得法。遇荒灾时他估计仓储不足救济,劝富人就近卖粮给灾民;江西大疫,他命县镇、驿站备药待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2)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刑部尚书富察公神道碑
袁枚
公讳傅鼐,字阁峰。先世居长白山,号富察氏。祖额色泰,从太宗文皇帝用兵,有大功。子四人,次子骠骑将军噶尔汉辅圣祖致太平,生公。
公眉目英朗,倨身而扬声,精骑射,读书目数行下。年十六,选入右卫,侍世宗于雍邸。骖乘持盖,不顷刻离。雍正元年,补兵部右侍郎。年羹尧以大逆诛,穷其党,公谓廷臣曰:“元恶已诛,胁从罔治。鼐事上久,能知上之用心。倘诸公心知某冤而不言,非上意也。”诸王大臣以公语,平反无算。岳兴阿者,九门提督隆科多子也。隆柄用时礼下于公,公不往。及隆败,公为上言岳无罪。上疑公与隆有交,谪戍黑龙江。公闻命,负书一箧步往,率家僮斧薪自炊。
先是,公在上前尝论准噶尔情形,上不以为然。用兵数年,所言验,乃召公还,予侍郎衔,命往军前参赞。未行,仍命入宫侍起居。上违和,医药事皆公掌之。
十二年春,命公观兵鄂尔多斯部落。中途,侦贼数万,掠地西走。公即赴拜达理,请于大将军马尔塞曰:“贼送死,可唾手取也。鼐远来,虽兵疲,犹能一战。惟马力稍竭,愿大将军给轻骑数千助鼐。事成,归功将军;事败,鼐受其罪。”马嘿然,再三云不应。公愤激,自率所部出,与贼战,大败之,荻辎重、牛畜万计。率以马病,不能穷追。事闻,天子大悦。赐孔雀翎,移佐平郡王军谋,斩大将军马尔赛徇于军。
会贼有求降意,而盈廷诸臣皆欲遣使议和罢兵,上问公,公叩头曰:“此社稷之福也。”上意遂定。即命公同都统罗密、学士阿克敦往。公闻命驰抵策凌部落。策凌集十四鄂托、十四宰桑合而见公,曰:“议不成,公不归矣!”鄂托、宰桑者,华言十四路头目也。公叱曰:“出嘉峪关而思归者,庸奴也!某思归,某不来矣。今日之议,事集,万世和好;不集,三军露骨,一言可决。”诸酋相目以退。翌日,策凌如约缮表,求公转奏,并遣宰桑同来,献橐驼、明珠等物。
果亲王任事时,声咳所及,九卿唯唯。公在坐,俟王发声,听未毕,辄迎拒曰:“王误矣!”王不能堪。世宗责公曰:“汝知果亲王何语而又误耶?”公亦不能答也。世宗崩,今上登极,迁刑部尚书。以误举参领明山、失察家人两事落职。入狱,病,刑部尚书孙公嘉淦奏请就医私第,许之。薨于家。年六十二。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羹尧以大逆诛,穷其党穷:穷究,彻查
B.卒以马病,不能穷追病:生病
C.斩大将军马尔赛徇于军徇:示众
D.事集,万世和好集:成功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鼐事上久,能知上用心均二策,宁许以负奏曲
B.倘诸公心知某冤不言声非加疾也,闻者彰
C.请大将军马尔塞不拘
D.诸酋相目退不赂者赂者丧
【小题3】(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表现傅鼐为人刚直的一项是
①倘诸公心知某冤而不言,非上意也 ②及隆败,公为上言岳无罪。
③用兵数年,所言验 ④公叩头曰:“此社稷之福也。”
⑤公愤激,自率所部出     ⑥辄迎拒曰:“王误矣!”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
【小题4】(小题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羹尧被诛杀后,傅鼐能从大局出发,劝说朝廷大臣对胁从的人不予治罪,使无数人得以平反昭雪。
B.傅鼐在察看军情途中偶遇贼军,在兵疲无援的情况下,仍大败贼军,获得皇上的嘉奖。
C.果亲王掌权时,群臣都对他唯唯诺诺,只有傅鼐刚正不阿,直言不讳,当面具体指出他的错误。
D.作者对傅鼐的举荐有误和失察家人的过失并不隐讳,对主人公生平的记叙客观真实。
【小题5】(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公闻命,负书一箧步往,率家僮斧薪自炊。(3分)
(2)会贼有求降意,而盈廷诸臣皆欲遣使议和罢兵。(3分)
(3)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苏洵《六国论》)(4分)
当前题号:7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题目。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员父曰伍奢,员兄曰伍尚。其先曰伍举,以直谏事楚庄王,有显,故其后世有名于楚。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为太傅,费无忌为少傅。平王使无忌为太子取妇于秦,秦女好,无忌驰归报平王:“秦女绝美,王可自取,而更为太子取妇。”平王遂自取秦女而绝爱幸之,生子轸。更为太子取妇。无忌既以秦女自媚于平王,乃因谗太子建。平王稍益疏建,使建守城父,备边兵。无忌又日夜言太子短于王曰:“太子以秦女故,不能无怨望,且欲入为乱矣。”平王乃召其太傅伍奢考问之,伍奢曰:“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平王怒,囚伍奢,而使奋扬往杀太子,太子建亡奔宋。无忌言于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王使人召二子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伍尚谓员:“可去矣,汝能报杀父之仇,我将归死。”尚既就执,伍胥遂亡。到昭关,欲执之,追者在后,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伍胥既渡,解其剑曰:“此剑直百金,以与父。”父曰:“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圭,岂徒百金剑邪!”不受。至于吴,吴王僚方用事,公子光为将。伍胥知光有内志,欲杀王而自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五年楚平王卒,轸竟立为后,是为昭王。公子光乃令专诸袭刺吴王僚而自立,是为吴王阖庐,阖庐既立,乃召伍员而与谋国事。四年,吴伐楚,伍员大破楚军于豫章。九年阖庐悉兴师,与唐、蔡伐楚,五战,遂至郢。昭王出亡。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小题1】下列各句中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忌既以秦女自于平王媚:讨好
B.秦女,无忌驰归报平王 好:美丽
C.赐粟五百石,执圭爵:赏赐爵位
D.不能无怨望:盼望
【小题2】下面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伍子胥才干的一组是 (    )
①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 
②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
③此剑直百金,以与父
④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⑤伍员大破楚军于豫章
⑥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
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④C.③④⑤⑥D.②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平王是个荒淫昏愦的国君,他不顾廉耻,只顾自己享乐,把本来是儿媳的秦女据为己有,还听信谗言,杀害忠臣和亲骨肉,终于给楚国带来灾难。
B.伍奢是忠于职守的忠臣,他做太子建的太傅,就坚决维护太子建的利益,敢于当面揭露楚平王的罪恶,即使激怒平王,惹来杀身之祸也在所不惜,终于同长子一起被杀害。
C.江上渔父是个贪图富贵的人,他偶然中救了伍胥,当伍胥以百金宝剑相赠时,他看不上眼,说:“如果抓住了伍子胥,可得粟五万石,爵执圭,哪里只是百金剑呢?”却不知道眼前被救的人就是伍子胥,错过了好机会。
D.伍子胥是一个有胆有识有才干、爱憎分明、敢作敢为的英雄。在关键时刻,他一眼就看出楚王的愿望。
【小题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穷:困厄,处境艰难)
B.但以刘日西山(薄:迫近)
C.蒙国恩,除臣洗马(寻:寻找)
D.悟已往之不,知来者之可追(谏:劝止,挽回)
【小题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觉今而昨非。 (是:表判断)
B.是区区不能废远(连词,表原因,因)
C.臣俱表闻(介词,表手段,用)
D.乐琴书消忧(以:表目的的连词,来)
【小题6】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臣具以表闻B.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C.襟三江而带五湖D.乐琴书以消忧
【小题7】下列各句中不是倒装句式的一项是(    )
A.乐夫天命复奚疑B.今臣亡国贱俘
C.农人告余以春及D.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小题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
(2)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六一居士传
(宋)欧阳修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1)“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客复笑曰:“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区区不足较也。”
已而叹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吾素慕之,宜去一也。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壮犹如此,今既老且病矣,(2)乃以难彊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志吾之乐尔 聊:无聊
B.未足其乐且适也喻:说明
C.区区不足较也区区:微小
D.而讫无焉 称:称道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
B.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
C.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
D.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代规定朝官七十岁退休,但到达退休年龄之前也可以提前退休。“乞骸骨”“告老还乡”都是主动请辞,提前申请辞去官职。欧阳修就写本文的目的之一是想申请提前退休。
B.古代士大夫阶层,除姓名外,还有字、号、谥号、斋名等不同名号。“号”指名字之外另起的称号,如 “东坡居士”是苏轼自号,“青莲居士”是李白的别号,“醉翁”“六一居士”都是欧阳修的号。
C.轩裳珪组,“轩”指古代大臣所乘的车驾;“裳”指官员所穿的服饰;“珪”官员参加朝会时所执的玉板;“组”官员所佩的印绶。文中总指官场事务。
D.“士少而仕”是指读书人年轻时出来做官。“出仕”“致仕”“仕宦”都有走上仕途,出任官职之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2)乃以难彊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啸 翁
啸翁者,歙州长啸老人汪京,字紫庭,善啸,而年又最高,故人皆呼为“啸翁”也。啸翁尝于清夜独登高峰颠,豁然长啸,山鸣谷应,林木震动。禽鸟惊飞,虎豹骇走,山中人已寐者,梦陡然醒;未寐者,心悚然惧,疑为山崩地震,皆彷徨罔敢寝。达旦,群相惊问,乃知为啸翁发啸也。啸翁之啸,幼传自啸仙,能作鸾鹤凤凰鸣,每一发声,则百鸟回翔,鸡鹜皆舞。又善作老龙吟,醉卧大江滨,长吟数声,鱼虾皆破浪来朝,鼋鼍多迎涛以拜。
他日,与黄鹤山樵、天都瞎汉、潇湘渔夫、虎头将军十数辈,登平山六一楼,拉啸翁啸。啸翁以齿落固辞,强而后可。初发声,如空山铁笛,音韵悠扬。既而如鹤唳长天,声彻霄汉。少顷,移声向东,则风从西来,蒿莱尽伏,排闼击户,危楼欲动。再而移声向西,则风从东至,訚然荡然,如千军万马,驰骤于前。又若两军相角,短兵长剑紧接之势。久之,则屋瓦欲飞,林木将拔也。
于时炷香烬而啸翁气竭,昏仆于地。众客大惊,亟呼山僧,灌以沸水,半晌乃苏。归而月印前溪矣。啸翁能医,工画,善歌;垂八十,声犹绕梁云。
外史氏曰:古善啸者称孙登,嗣后寥寥,不见书传。迨至我朝,称善啸者,洛下王、昭阳李而已。然予尝一闻之矣。第未知与苏门同一音响否?昨闻啸翁之啸,则有变风云、动山岳之势,大非洛下者可几及也。岂啸翁之啸,直接苏门者耶?
张三来曰:予遇啸翁,欲闻其啸,翁以齿豁辞,不意其在平山发如许高兴,惜予不及知也。
注:鼋鼍(yuán tuò),汉族神话传说中的巨鳖和猪婆龙(杨子鳄)
(选自《虞初新志》,清代张潮辑)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闼击户,危楼欲动 排:推开
B.众客大惊,呼山僧亟:急忙
C.啸翁能医,画,善歌工:擅长
D.后寥寥,不见书传嗣:子孙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善啸,年又最高蟹六跪二螯
B.每一发声,百鸟回翔于其身也,耻师焉
C.鼋鼍多迎涛拜不忍杀之,赐公
D.如千军万马,驰骤前不拘时,学于余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啸翁一天夜里独自登上高山豁然长啸,山林震动,禽兽惊骇,没睡觉的人们都吓得不敢睡觉。啸翁之“善啸”由此可见一斑。
B.啸翁模仿鸾鹤凤凰的鸣叫发出啸声,使得百鸟回翔,鸡鹜起舞;作老龙吟,则引来鱼虾、鼋鼍朝拜。啸翁之“啸”真令人惊叹。
C.啸翁在平山展现“啸”艺,开始音韵悠扬,接着响彻高空,然后移声向东、移声向西,极尽气势。这次表演持续了一炷香时间。
D.啸翁这“啸艺”竟然如此精湛,能够呼风唤雨,变幻无穷,甚至能够导致山崩地震,屋瓦乱飞,他一定是苏门先生的嫡传弟子。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及课内已学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啸翁以齿落固辞,强而后可。
(2)迨至我朝,称善啸者,洛下王、昭阳李而已。
(3) 不意其在平山发如许高兴,惜予不及知也。
当前题号:10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