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文化常识是否正确。
(1)庖,指厨师。庖丁意思是名丁的厨工。先秦古书往往以职业放在人名前。(________)
(2)《桑林》,传说中商汤时的乐曲名;《经首》,传说中舜时的乐曲名。(_______)
(3)文惠君,即《寡人之于国也》里的梁惠王,亦可称魏惠王。(________)
(1)庖,指厨师。庖丁意思是名丁的厨工。先秦古书往往以职业放在人名前。(________)
(2)《桑林》,传说中商汤时的乐曲名;《经首》,传说中舜时的乐曲名。(_______)
(3)文惠君,即《寡人之于国也》里的梁惠王,亦可称魏惠王。(________)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楷书,汉魏之际形成,南北朝时期逐渐成为主要字体,沿用至今。“楷”有“规则”之意,字形方正严整,笔画平易圆转。 |
B.星宿,我国古代为观测天象选取二十八个星官作为标志,称为“二十八宿”。“徘徊于牛斗之间”即指其中的牛宿和斗宿。 |
C.下九,即二十九。古人以农历每月的初九为初九,十九为中九,二十九为下九。在汉代,每月二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
D.变徵,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羽声则声调激愤。 |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
B.《战国策》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西汉刘向整理,共33篇,分为十二策。《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
C.对联也叫“楹联”“对子”,由骈文和律诗演变而来,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的最后一字必为平声,下联最后一字必为仄声。 |
D.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
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嘉”,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由汉武帝首创。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
B.左迁,贬官,降职;出官,指京官贬黜到地方任职;迁谪,指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 |
C.宋词基本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清照、辛弃疾,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苏轼。 |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诗305篇,又称“诗三百”。内容分为“风”“雅”“颂”,主要手法是“赋”“比”“兴”。 |
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蛮夷:是对华夏民族之外,未开化少数民族的统称,一般称北方的少数民族为狄,称南方的为蛮,称东方的为夷,称西方的戎。 |
B.季:可以用来表示排序,“孟”“仲”“季”就是用来表示兄弟姊妹长幼序次的。所以“项伯者,项羽季父也”中“季父”即叔父。 |
C.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慷慨羽声”则指声调典雅而哀怨。 |
D.质子:可以用来指古代为了与其国家稳定关系,加强合作,缔结条约,作为人质在其他国家的人。“庞恭与太子将质于邯郸”中的“质”便是此意。 |
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羽音声调激愤,变徵则声调悲凉。 |
B.“四书五经”泛指儒家经典著作,其中“五经”指《诗》《书》《礼》《易》《论语》五部经书。 |
C.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 |
D.“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无依无靠的人。其中“独”指年老无子女的老人。 |
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
B.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
C.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
D.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欢畅;羽,声调平和。 |
下列与古诗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懒起画蛾眉”中的“蛾眉”是飞蛾触须般细弯的眉毛,多指美人之眉,也写作“娥眉”。“宛转娥眉马前死”中则以“娥眉”代指美人。 |
B.古诗中常以“鱼雁”指书信。“鸿雁长飞光不度”“驿寄梅花,鱼传尺素”“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中的鱼、雁都是传书的信使。 |
C.“玉箸应啼别离后”中用玉制的筷子形容妇女双流的眼泪,“梨花一枝春带雨”写贵妃脸上带泪,如带雨的梨花。两句都用了比喻手法。 |
D.“月”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它有很多别称。诗句“千里共蝉娟”中的“蝉娟”、“露脚斜飞湿寒兔”中的“寒兔”都是指月亮。 |
依序对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进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2)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5)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1)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2)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5)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A.七夕 元宵 春节 重阳 寒食 |
B.乞巧 中秋 春节 重阳 清明 |
C.七夕 中秋 除夕 端午 寒食 |
D.中秋 元宵 除夕 重阳 清明 |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比如“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此句中就是这种用法。 |
B.古人的称谓比较复杂,如“留侯张良”是封号加姓名的。留,古地名,刘邦得天下后,封张良为“留侯”。再如“左尹项伯”,也是封号加姓名的。 |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中的“参乘”也叫“车右”,其任务是站在车右担任警卫。 |
D.古时音乐分为七音: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为变徵之声”中的“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