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蛮夷:是对华夏民族之外,未开化少数民族的统称,一般称北方的少数民族为狄,称南方的为蛮,称东方的为夷,称西方的戎。
B.季:可以用来表示排序,“孟”“仲”“季”就是用来表示兄弟姊妹长幼序次的。所以“项伯者,项羽季父也”中“季父”即叔父。
C.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慷慨羽声”则指声调典雅而哀怨。
D.质子:可以用来指古代为了与其国家稳定关系,加强合作,缔结条约,作为人质在其他国家的人。“庞恭与太子将质于邯郸”中的“质”便是此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2-05 01:03: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古代以伯(孟)、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最小。同时,“孟、仲、季”还可以表示月份顺序,如:阴历一月可称为“孟春”,八月可以称为“仲秋”。
B.“朝菌不知晦朔”中的“晦朔”分别指阴历每月最后一天和每月第一天,“三五之夜”中的“三五”和“七月既望”中的“既望”都是指农历每月十五
C.“授”“迁”“补”“擢”是古代宫职任免升降的术语,常见的还有“拜”“徙”“升”等。“授”“拜”“补”是关于任职授官的,“擢”“升”是关于提升职务的,“徙”“迁”是关于调动职务的。
D.中国自古就有重礼节的优良传统,谦辞可表示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的谦虚与尊敬。如:帝王多自称“孤”、“寡”,人们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时常用“鄙”或“愚”等。
同类题2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文学史上的“李杜”并称,一般是指唐代诗坛巨星李白和杜甫,也有用于李商隐和杜牧的。
B.“苏辛”词派中的“苏”是指苏轼,“辛”是辛弃疾,因为他们的词都以豪放见称,故有“苏辛”词派之说。
C.《史记》体例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其中“世家”用以记述帝王将相的事迹,如《陈涉世家》。
D.“战国四公子”是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
同类题3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班固(32~92),西汉史学家和文学家,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历二十余年基本修成《汉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四史。
B.《汉书》是《史记》以后又一部重要的纪传体史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记载自汉高祖元年(前206)到王莽地皇四年(23)共二百二十九年的历史。
C.《汉书》把《史记》中的“书”改为“志”,记述典章制度;废弃“世家”,并入“列传”。全书计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
D.《汉书》在文学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它的语言严谨、整齐,带有骈偶成分,在描写人物、叙述史事方面也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同类题4
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不同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B.《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宋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壁”。“乐府”原指一种官署,后指一种新诗体。
C.《左传》也称《春秋左氏传》,为“春秋三传”之ー,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历史著作,《左传》的“传”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传”都是一种史书体例。
D.司马迁是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其著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三千多年的历史,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鲁迅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同类题5
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戴望舒,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有“雨巷诗人”之称,是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诗集有《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
B.词又称诗余或长短句,起于宋代,词牌名是填词用的曲调名称,与内容无多大关系。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战国策》又称《国策》,由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又是一部历史散文集,共33编。
D.《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因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姓名称谓
风俗礼仪
音乐文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