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选项( )
A.御史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拥有弹劾纠察之权。
B.太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秦始皇时始设太学。
C.五经指儒家经典《诗》《书》《礼》《乐》《春秋》
D.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朔”指农历初一,“望”指农历十五,“晦”指农历三十。
B.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C.缘坐,是以家族本位、罪人以族的观念为基点,正犯本人和相关亲属连带受罚的原则。
D.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休致等名称,来指官员辞职归家。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吾妻归宁 归宁:出嫁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
B.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癸丑:这里以干支纪年,永和九年为癸丑年。
C.太史文起文公  太史:官名,负责修史等事。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六艺:六经,指礼、乐、射、御、书、数。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恨歌》中“梨园弟子白发新”的“梨园弟子”,是指唐玄宗在梨园里教练出来的一批艺人,后来称戏曲界为“梨园行”。
B.《过小孤山大孤山》中“列置烽燧”的“烽燧”即烽火,是古代边防报警信号,夜间燃的火称为烽,白天烧的烟称为燧。
C.《伶官传序》中“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的“少牢”指祭祀时用的牛、羊、猪各一头,羊、猪各一头则称为“太牢”。
D.《祭十二郎文》中的“十二郎”是韩愈的侄子韩老成,他在家族中排行第十二,唐代习惯以行第、郡望、官职称呼别人。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相关文学文化常识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先要沐浴、更衣、独居,忌食鱼肉荤腥,以示心地诚敬,这些活动叫做“斋戒”。
②(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有司。
③(九宾)古代外交最隆重的礼节,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④(汤镬)古代的一种酷刑,用滚水烹煮。镬,古代的一种鼎。
⑤(上卿)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都有卿,是高级长官,分为上、中、下三级。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一般授予劳苦功高的大臣或贵族,相当于丞相的位置。大夫比卿低一等。
⑥(御史)战国时的史官。秦代始置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代表皇帝管理国家重要典籍,接受百官奏事等。
⑦(黄门驸马)宫中掌管宫门守卫的官员。
⑧(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⑨(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推举的人称为“孝廉”。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来“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清对秀才的雅称。
⑩(公车)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
⑪(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也是天子的象征。
⑫(乞骸骨)古代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意为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与之同义的还有“致仕”。
⑬(视事)指上级官员到地方视察工作。
⑭(下车)官吏初到任。
A.①③⑤⑥⑨⑩B.②④⑦⑧⑪⑬C.①②④⑧⑨⑭D.③⑤⑥⑩⑫⑭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孔雀东南飞中》“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中“初七”指七月初七,这一天在古代为女儿节,传说这一天牛郎织女相会,有妇女“乞巧”的习俗。
B.古时从东汉起以天干地支来纪年。如“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中“壬戌”就是纪年的,两个“壬戌”年至少要隔12年。
C.每月的初一、十五、月底这三天有特定的称呼,分别叫做“朔”“望”“晦”。
D.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表示已经逝世的尊长。如:先考,指已逝的父亲;先妣,指已故的母亲。
B.祭酒,汉平帝时期始设六经祭酒。后置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首,属大学中教言(主管官)。隋唐以后称国子监祭酒,至清末废除。
C.古代不同年龄有不同的称谓,15—20岁谓之舞象之年,男子20岁为弱冠,80岁为鲐背之年,90岁为杖朝之年。
D.道,指唐代的监察区,相当于汉代的州,唐代先分天下为十道,后又分为十五道。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表示官职变动的时候,“擢”“拔”“迁”表示升官,“谪”“贬”“左除”“左迁”表示降官。
B.下车,表示官吏初到任。“下车伊始”中的“下车”即是此意。
C.鼎甲,指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称鼎甲。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
D.改元,指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同一皇帝在位时不可以改元。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
A.有司:专管某一方面事务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 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B.齐衰:一种丧服,古时父母去世后,子女要身着丧服,表示孝敬和哀悼。
C.太傅:东宫官职,负责教育太子,一般作为实权性的官衔赐给重臣肱骨。
D.郎中:官职名。始于战国,掌管门户、车骑等事;内充侍卫,外从作战。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亲故多劝余为长吏”中的“长吏”是指职位较高的官吏,汉时俸禄二百石至四百石。
B.陶渊明的家叔陶夔曾官至太常卿,“太常卿”是当时掌管国家祭祀礼乐医药的官职。
C.《归去来兮辞》的“辞”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讲究押韵,注重平仄。
D.“三径就荒”中的“三径”之典于西汉兖州刺史蒋诩,后成为隐士居所的代称。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