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
A.有司:专管某一方面事务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 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B.齐衰:一种丧服,古时父母去世后,子女要身着丧服,表示孝敬和哀悼。
C.太傅:东宫官职,负责教育太子,一般作为实权性的官衔赐给重臣肱骨。
D.郎中:官职名。始于战国,掌管门户、车骑等事;内充侍卫,外从作战。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9-18 08:52: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陶鲁,字自强,荫授新会丞。当是时,广西瑶流劫高、廉、惠、肇诸府,破城杀吏无虚月。香山、顺德间,土寇蜂起,新会无赖子群聚应之。鲁召父老语曰:“贼气吞吾城,不早备且陷,若辈能率子弟捍御乎?”皆曰“诺”。乃筑堡寨,缮甲兵,练技勇,以孤城捍贼冲。建郭掘濠,布铁蒺藜刺竹于外,城守大固。贼来犯,辄击破之。天顺七年,秩满,巡抚叶盛上其绩,就迁知县。寻以破贼功,进广州同知,仍知县事。成化二年从总督韩雍征大藤峡。雍在军严重,独于鲁未尝不虚己。用其策,辄有功。兵部尚书余子俊奏其抚辑劳,赉银币。

鲁治兵久。贼剽两粤,大者会剿,小者专征,所向奏捷。贼雠之次骨,焚诰命,发先茔,戕其族党。鲁闻大恸。诏徙籍广东,补给封诰,慰劳有加,益奋志讨贼。二十年,以征荔浦瑶功,增俸一级。又九载,课最,进湖广按察使。十一年,总督邓廷瓒请官其子,俾统鲁所募健卒备征讨。乃授其子荆民锦衣百户。是年,鲁卒。荆民复陈父功,遂进副千户,世袭。鲁善抚士,多智计,谋定后战。凿池公署后,为亭其中,不置桥。夜则召部下计事以版度一人语毕令退如是凡数人乃择其长而参伍用之故常得胜算而机不泄。羽书狎至,戎装宿戒,声色不动。审贼可乘,潜师出城,中夜合围,晓辄奏凯。贼善侦,终不能得要领。历官四十五年,始终不离兵事。大小数十战,凡斩馘二万一千四百有奇,夺还被掠及抚安复业者十三万七千有奇,两广人倚之如长城。然鲁将兵不专尚武,尝言:“治寇贼,化之为先,不得已始杀之耳。”每平贼,率置县建学以兴教化。鲁初为丞,年才弱冠,知县王重勉之学。重故老儒,鲁遂请执弟子礼。每晨,授经史讲解而后视事。后重卒官,鲁执丧如父礼,且资其二子。嘉靖初,鲁殁三十载矣,新会人思其德,颂于朝,赐祠祀之。

(选自明史《陶鲁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夜则召部下/计事以版/度一人语华/令退/如是凡数人/乃择其长而参/伍用之故面常得胜算而机不泄/
B.夜则召部下计事/以版度一人/语毕/令退/如是凡数人/乃择其长而参/伍用之故而常得胜算面机不泄/
C.夜则召部下计事/以版度一人/语毕/令退/如是凡数人/乃择其长而参伍用之/故而常得胜算/而机不泄/
D.夜则召部下/计事以版/度一人语毕/今退/如是凡数人/乃择其长而参伍用之/故而常得胜算/而机不泄/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释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荫授,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被授以官职,陶鲁的儿子在陶鲁去世后“进副千户”也是荫授所致。
B.总督和巡抚都是明清地方军政大员,总督统辖一省或数省的行改,经济及军事,权力较巡抚大,巡抚一般位于总督之下。
C.兵部尚书是六部尚书之一,始置于南朝,掌据士兵调动,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是统管全国军事的行政长官。
D.弱冠,古代人到二十岁要束发行冠礼,谓之“加冠”,是成人的标志,它与“结发同枕席”中“结发”的意思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鲁勇敢善战,屡立战功。他初任职新会县,面对贼寇来临,聚集父老,击破来犯之敌;后来在两广各地,大小数十战,杀贼数万,百姓视为长城。
B.陶鲁剿抚有方,考核常常为优。首任县丞,因业绩优秀升迁为知县;成化初年,任期届满考核为最高等级;后来再次考核为最好,晋升为湖广按察使。
C.陶鲁常任征则,富有智谋。总督韩雍威严郑重,但独对陶鲁很虚心,多用他的策略;陶鲁能广泛采纳意见却不泄密,面对敌情能做到审时度势。
D.陶鲁爱学习,注重教化,年轻时担任仅次于县令的县丞,但他却以师长之礼事奉老儒出身的县令王重;平定贼人后,往往率先兴建学校,教化百姓。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雠之次骨,焚诰命,发先茔,戕其族党。
(2)十一年,总督邓廷瓒请官其子,俾统鲁所募健卒备征讨。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孟珙字璞玉,随州枣阳人。其父宗政招唐、邓、蔡壮士二万余人,号“忠顺军”,命江海总之,众不安,制置司以珙代海,珙分其军为三,众乃帖然。嘉定十年,金人犯襄阳,宗政以兵御之。珙料其必窥樊城,献策宗政由罗家渡济河,宗政然之。越翼日,诸军临渡布阵,金人果至,半渡伏发,歼其半。十六年,以功特承信郎。丁父忧,制置使起复之,珙辞,讫葬趣就职,又辞,转成忠郎。

绍定元年,珙白制置司创平堰于枣阳,建通天槽八十有三丈,溉田十万顷,使军民分屯,是年收十五万石。又命忠顺军家自畜马,官给刍粟,马益蕃息。二年,升京西第五正将、枣阳军总辖,本军屯驻忠顺三军。金顺阳令李英、申州安抚张林降,珙言:“归附之人,宜因其乡土而使之耕,因其人民而立之长,少壮籍为军,俾自耕自守,才能者分以土地,任以职使,各招其徒以杀其势。”制置司是之。丙辰,蓐食启行,进伐敌寇。时积雨未霁,文彬患之,珙曰:“此雪夜擒吴元济之时也。”策马直至石穴,分兵进攻,俱破。金兵万人自东门出战,珙遮其归路,得降人,言城中饥,珙曰:“已窘矣,当尽死而守,以防突围。”拨发官宋荣不肃,将斩之,众下马罗拜以请,犹杖之。黎明,珙跃马入阵,军气复张,殊死战,俘金人百有二,斩首三百余级。翼日,金人饰美妇人以相蛊,珙命麾下杀之,遂拔敌

端平二年,授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时暂黄州驻扎,朝辞,上曰:“卿名将之子,忠勤体国,破蔡灭金,功绩昭著。”珙对曰:“此宗社威灵,陛下圣德,与三军将士之劳,臣何力之有?”帝问恢复,对曰:“愿陛下宽民力,蓄人材,以俟机会。”帝问和议,对曰:“臣介胄之士,当言战,不当言和。”四川制置使陈隆之与副使彭大雅不协,交章于朝。珙旦国事如此合智并谋犹惧弗克而两司方勇于私斗岂不愧廉蔺之风乎驰书责之,隆之、大雅得书大惭。

(选自《宋史·孟珙传》,有删改)

注军:北宋时军事和行政相结合的管理单位。屯边戍守,屯田生产,战时为兵。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珙曰/国事/如此合智并谋/犹惧/弗克而两司方勇于私/斗岂不愧/廉蔺之风乎/
B.珙曰/国事如此/合智并谋犹惧/弗克而两司方勇/于私斗岂不愧/廉蔺之风乎/
C.珙曰/国事如此/合智并谋/犹惧弗克/而两司方勇于私斗/岂不愧廉蔺之风乎/
D.珙曰/国事/如此合智并谋/犹惧弗克/而两司方勇/于私斗岂不愧/廉蔺之风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授:授官,任命官职。古代关于任职授官的词语还有很多,比如拜、除、擢、左迁等都是升迁授职的意思。
B.丁父忧:遭逢父亲丧事。古代官员遭父母丧应停职守孝,称“丁忧”,有时朝廷特诏,准许官员不着公服,素服治事,不必弃官去职。
C.绍定元年:绍定,南宋理宗的年号;元年,一般指帝王即位或帝王改换年号的第一年。年号纪年是中国古代纪年制度,自汉武帝时期开始使用。
D.廉蔺之风:战国时赵国将军廉颇和文臣蔺相如皆为功臣,蔺相如被拜为上卿廉颇不服,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不与之计较。廉颇终于觉悟,两人成刎颈之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珙眼光长远,见识非凡。他下令杀死金人派来的美女,面对危险无所畏惧;以廉蔺之风责备陈隆之与彭大雅私相争斗的行为,终使两人悔悟。
B.孟珙多谋善虑,身先士卒。金军犯襄阳,他献计布阵伏击,从而取得重大胜利。征讨敌寇时,久雨未止,他和樊文彬皆认为这是袭击敌人的良机。
C.孟珙才干出众,善于带兵。孟珙把原本不安心的“忠顺军”管理得井井有条。对归顺而来的李英、张林及其部众等,孟珙建议应该分别予以安置。
D.孟珙重视发展屯田,兴修水利。他在枣阳兴修水利,让军民分别屯田,获得丰收;让忠顺军每家自己养马,马匹得以繁衍,解决了军粮战马问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翼日,金人饰美妇人以相蛊,珙命麾下杀之,遂拔敌。
(2)此宗社威灵,陛下圣德,与三军将士之劳,臣何力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