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恨歌》中“梨园弟子白发新”的“梨园弟子”,是指唐玄宗在梨园里教练出来的一批艺人,后来称戏曲界为“梨园行”。
B.《过小孤山大孤山》中“列置烽燧”的“烽燧”即烽火,是古代边防报警信号,夜间燃的火称为烽,白天烧的烟称为燧。
C.《伶官传序》中“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的“少牢”指祭祀时用的牛、羊、猪各一头,羊、猪各一头则称为“太牢”。
D.《祭十二郎文》中的“十二郎”是韩愈的侄子韩老成,他在家族中排行第十二,唐代习惯以行第、郡望、官职称呼别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8-05 08:43: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
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C.黜:指罢免官职,古代表示罢免官职的词还有:夺、除、免、去、废等。
D.“卒”:专用于指大夫或相当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死。唐代以后则用作“死”的通称。其它意为“死”的词还有:崩、薨等。
同类题2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褐,脱去平民穿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为官。
B.南面,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
C.故事,先例。如果典章制度没有明确规定,古人就参照“故事”来行事。
D.春秋,是儒家经典,我国现存最早编年体史书。它叙事简要,深寓褒贬。
同类题3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
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节选自柳宗元《愚溪诗序》)
【小题1】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4处)
【小题2】柳宗元字▲,世称▲。他与韩愈在文坛上发起领导▲,提出“文道合一”的主张。
【小题3】愚溪“无以利世”在上文中有哪些表现?请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
同类题4
下列对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 其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
B.陛,是宫殿。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上,就告诉在陛下的人,请他们转达,所以用陛下代称皇上。殿下,也是对皇上的尊称。
C.“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指贬官远地,“ 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D.父忧,为“丁父忧”的省写。“丁忧”,古代官员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丁忧期间,丁忧人不准为官。
同类题5
下列关于文中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城”“京师”均指当时的都城长安。
B.“孤”是指年幼丧父。
C.“尚飨”是祭文结尾常用的语言,表示希望死者的魂灵来享用祭品。
D.“十二郎”中的“郎”是对男子的通称,也称“郎子”。
相关知识点
语言知识
古代文化常识
姓名称谓
古代官职
风俗礼仪
音乐文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