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
(1)司马迁,字______,________(朝)夏阳人,我国古代杰出的______家.______家。他著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体_______史,全面记叙了上自_________下至_________帝太初年间三千余年的历史。全书包括了十二_____,十_______,八_____,三十_____,七十_____,共_____篇。鲁迅誉其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1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陆游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过秦论》“序八州而朝同列”,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
B.朝觐,指诸侯朝见帝王。觐:原指诸侯春天朝见天子。朝:诸侯秋天朝见天子。
C.蛮夷,泛指少数民族。在古代,蛮指代南部少数民族,夷指代东部少数民族,戎指代西部少数民族,狄指代北部少数民族。
D.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表示已经逝世的尊长。如:先考,指已逝的父亲;先妣,指已故的母亲。
B.祭酒,汉平帝时期始设六经祭酒。后置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首,属大学中教言(主管官)。隋唐以后称国子监祭酒,至清末废除。
C.古代不同年龄有不同的称谓,15—20岁谓之舞象之年,男子20岁为弱冠,80岁为鲐背之年,90岁为杖朝之年。
D.道,指唐代的监察区,相当于汉代的州,唐代先分天下为十道,后又分为十五道。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B.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C.伏惟启阿母 伏惟,指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D.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下九:古人以农历每月的初九为上九,十九为中九,二十九为下九;在汉代,下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舍,古时以三十里为一舍。“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父,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
B.“三省六部制”中“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国子先生,唐代对国子博士的尊称。唐代主管教育的机构为国子监,下设国子学、太学等七学,各学置博士负责教学。
D.“疏”是古代臣下向皇帝条陈自己意见的一种文体。“序”是一种文体,主要分书序和赠序两种,如《送李愿归盘谷序》《伶官传序》都是赠序。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亲故多劝余为长吏”中的“长吏”是指职位较高的官吏,汉时俸禄二百石至四百石。
B.陶渊明的家叔陶夔曾官至太常卿,“太常卿”是当时掌管国家祭祀礼乐医药的官职。
C.《归去来兮辞》的“辞”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讲究押韵,注重平仄。
D.“三径就荒”中的“三径”之典于西汉兖州刺史蒋诩,后成为隐士居所的代称。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各句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散文家、辞赋家,一名潜,字元亮,自号靖节先生,因宅旁长有五棵柳树,世人“五柳先生”称之。
B.辞,是介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也叫楚辞、楚辞体。到了汉代,人们一般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色彩,很像诗,但是压韵和句式比较自由。
C.《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有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D.庄周主张无条件的精神自由,《逍遥游》是最具代表性的。庄子所向往的逍遥游,是摆脱一切世俗羁绊,精神上获得绝对自由的境界。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称杜甫为杜工部,称韩愈为韩昌黎,称陆游为陆放翁,分别是以官职、籍贯、号来称呼人。
B.重阳节是指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佩插茱萸、驱五毒以防疫祛病等习俗。
C.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在字数、体式、语气、题旨和思想上均有严格限定,是封建统治者束缚人们思想、维护自身统治的工具。
D.说是古代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一种文体,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类似于现代的杂文。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对文句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正宫)(端正好),与下文的《滚绣球》《叨叨令》《脱布衫》等都是曲牌名。
B.归有光,明代散文家,有《震川文集》,项脊轩,归有光家的一间小屋,作者的远祖曾居住太仓的项脊泾,作者用它来作为室名,以示纪念。
C.莎士比亚,英国剧作家、诗人,《罗密欧与朱丽叶》跟《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是其著名的四大悲剧,影响深远。
D.《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回信。文章通过这封信向老朋友解释迟迟没有给他回信的原因,并借此一吐胸中的愤懑,表达准备毅然赴死的决心。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自称,对平辈或长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B.古代读书人的自谦辞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等,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C.古代关于年龄的称谓中,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而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D.在周代官制中,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之曰“上卿”。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