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 现代
- 鲁迅(1881-1936)
- 周作人(1884-1967)
- 柳亚子(1887-1958)
- 胡适(1887-1962)
- 刘半农(1891-1934)
- 郭沫若(1892-1978)
- 毛泽东(1893-1976)
- 顾颉刚(1893-1980)
- 许地山(1893-1941)
- 丁西林(1893-1974)
- 叶圣陶(1894-1988)
- 邹韬奋(1895-1944)
- 冯友兰(1895-1990)
- 林语堂(1895-1976)
- 茅盾(1896-1981)
- 郁达夫(1896-1945)
- 徐志摩(1896-1945)
- 朱光潜(1897-1986)
- 田汉(1898-1968)
- 朱自清(1898-1948)
- 郑振铎(1898-1948)
- 翦伯赞(1898-1968)
- 瞿秋白(1899-1935)
- 闻一多(1899-1946)
- 老舍(1899-1966)
- 冰心(1900-1999)
- 夏衍(1900-1995)
- 王力(1900-1986)
- 鲁彦(1901-1944)
- 陈毅(1901-1972)
- 梁思成(1901-1972)
- 柔石(1902-1931)
- 沈从文(1902-1988)
- 李伟森(1903-1931)
- 冯雪峰(1903-1976)
- 胡也频(1903-1931)
- 梁实秋(1903-1987)
- 巴金(1904-2005)
- 艾芜(1904-1992)
- 沙汀(1904-1992)
- 丁玲(1904-1986)
- 吕叔湘(1904-1998)
- 臧克家(1905-2004)
- 李广田(1906-1968)
- 吴伯箫(1906-1982)
- 赵树理(1906-1970)
- 张天翼(1906-1985)
- 李健吾(1906-1982)
- 冯铿(1907-1931)
- 萧军(1907-1988)
- 周立波(1908-1979)
- 吴组缃(1908-1994)
- 殷夫(1909-1931)
- 吴晗(1909-1969)
- 姚雪垠(1910-1999)
- 曹禺(1910-1996)
- 艾青(1910-1996)
- 钱钟书(1910-1998)
- 萧乾(1910-1999)
- 吴强(1910-1990)
- 萧红(1911-1942)
- 马南邨(1912-1966)
- 孙犁(1913-2002)
- 杨朔(1913-1968)
- 唐弢(1913-1992)
- 杨沫(1914-1995)
- 周而复(1914-2004)
- 徐迟(1914-1996)
- 叶君健(1914-1999)
- 严文井(1915-2005)
- 柳青(1916-1978)
- 刘白羽(1916-2005)
- 袁珂(1916-2001)
- 田间(1916-1985)
- 碧野(1916-2005)
- 查良铮(1918-1977)
- 秦牧(1919-1992)
- 黄仁宇(1918-2000)
- 郭小川(1919-1976)
- 魏巍(1920-2008)
- 汪曾祺(1920-1997)
- 杜鹏程(1921-1991)
- 何为(1922-2011)
- 峻青(1922-)
- 李季(1922-1980)
- 马峰(1922-)
- 曲波(1923-2002)
- 贺敬之(1924-)
- 张爱玲(1920-1995)
- 戴望舒
- 陆蠡
- 蔡元培
- 梁斌
- 冯至
- 穆旦
- 何其芳
- 卞之琳
- 当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下列各项中,对《子夜》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吴老太爷为逃避“匪乱”,来到上海。一路上,机械的噪音,汽车的臭屁,女儿身上的香气,闪烁的霓虹灯刺激着吴老太爷衰弱的心灵。进入吴府后,吴老太爷忍受不了强烈刺激,脑充血而亡。 |
B.为对付工人罢工,吴荪甫起用屠维岳。屠维岳先是暗中收买领头的女工姚金凤,瓦解了工潮的组织,吴荪甫又要他使用“反间计”来迷惑分裂工人,果然平息了罢工。 |
C.少女时代的林佩瑶,和自己的梦中情人雷鸣相恋。但雷鸣随即南下,开始军旅生涯。林佩瑶嫁给了只顾事业的吴荪甫,婚后的她感到空虚寂寞。 |
D.自称“公债通” 的冯云卿本是破落的乡下地主,在投机公债的时候赔了不少钱,急于挽回败局的他想出了“美人计”,把唯一的女儿冯眉卿送给了赵伯韬以刺探公债市场行情,结果如意以偿。 |
E.赵伯韬对吴荪甫“经济封锁”,吴荪甫决定以办厂的全部资产去做公债,做最后一斗。结果,刘玉英、韩孟翔反叛,杜竹斋临阵倒戈,吴荪甫惨败。 |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题目
拿来主义
鲁迅
①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②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③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④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⑤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⑥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⑦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⑧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⑨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六月四日。
【小题1】文中第③段中用尼采来议论,是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以此想证明什么?
【小题2】试分析文中“抛来”“抛给”“送来”之间的差异,及其作用。
【小题3】请在下面空格处填写相应的内容
作者在论证中采用了比喻论证,将鱼翅比作 ,作者主张的态度是 ;
将鸦片比作 ,作者主张的态度是 ;将烟灯烟枪比作 ,
作者主张的态度是 ;将姨太太比作 ,作者主张的态度是 。
【小题4】下列对文本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拿来主义
鲁迅
①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②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③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④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⑤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⑥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⑦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⑧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⑨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六月四日。
【小题1】文中第③段中用尼采来议论,是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以此想证明什么?
【小题2】试分析文中“抛来”“抛给”“送来”之间的差异,及其作用。
【小题3】请在下面空格处填写相应的内容
作者在论证中采用了比喻论证,将鱼翅比作 ,作者主张的态度是 ;
将鸦片比作 ,作者主张的态度是 ;将烟灯烟枪比作 ,
作者主张的态度是 ;将姨太太比作 ,作者主张的态度是 。
【小题4】下列对文本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一概反对将我们的国家国宝,乃至传统艺术“发扬光大”到欧洲。 |
B.鲁迅认为拿来主义者关键不是拿来,而是其要有沉重、勇猛、有辨别、不自私的素质。 |
C.第⑤段中“清醒的青年们”是指原先热衷洋货的时尚青年。 |
D.第⑦段中“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是指那些与腐朽没落的阶级决裂的彻底革命者。 |
下列各项中,对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E、由于乡下土匪实在太嚣张,加上临省的共产党红军有燎原之势,吴荪甫等人把父亲接到上海,但吴老太爷初到灯红酒绿的上海就受到强烈的刺激,于抵达上海的当天晚上就一命呜呼。
E、由于乡下土匪实在太嚣张,加上临省的共产党红军有燎原之势,吴荪甫等人把父亲接到上海,但吴老太爷初到灯红酒绿的上海就受到强烈的刺激,于抵达上海的当天晚上就一命呜呼。
A.屠维岳想以升职来收买朱桂英,以便从她的口子得知厂里和共产党有关系的人员名单,但朱桂英识破了他的伎俩并坚决地拒绝了他。 |
B.在交易所里,听到王和甫报告说一开盘公债又涨了,吴荪甫便大喊抛空,情急之下,昏厥过去,被救醒之后,还是要求抛空。孙吉人不管吴荪甫怎样坚持不肯走,硬是把他送到医院去。 |
C.副教主弗洛罗与甘果瓦商量怎样使爱斯梅拉达免于司法机构把她绞死的命运。为了报答之前爱斯梅拉达的救命之恩,甘果瓦主动要求跟爱斯梅拉达交换身份代替她被绞死,还想出一个计划,即叫“奇迹王朝”的乞丐们到教堂进行突袭。 |
D.副教主弗洛罗是一个禁欲主义者,他请求主教下令禁止吉普赛女人到教堂广场来跳舞和敲手鼓,同时,还查阅相关档案,搜集有关男女巫师因与公山羊、母猪或母山羊勾结施巫术而被判处火焚或绞刑的案例。他是一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对于美丽的爱斯梅拉达,不择手段想将其占为己有。他躲在密室里苦心研究炼金术,想通过占有金钱来拥有权力。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他的作品有长诗《毁灭》,诗文集《踪迹》和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 |
B.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作家、思想家。作品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等,《祝福》选自小说集《彷徨》。 |
C.余光中,当代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翻译家。有诗《乡愁》,散文《听听那冷雨》。 |
D.汉乐府诗是中华文化瑰宝之一,其中不少诗章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而《西洲曲》和《孔雀东南飞》两首乐府诗更是被人们誉为是“乐府双璧”。 |
阅读《沁园春 长沙》,完成后面习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小题1】下面是对画线句的赏析,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4分)
【小题2】对词中“峥嵘、挥斥、粪土、击水”四个词语意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4分)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小题1】下面是对画线句的赏析,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4分)
A.画线句用语精当,极富表现力。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 |
B.诗人站在橘子洲头,远眺近看,仰视俯瞰,山、林、船、鹰、鱼至“万类”,尽在诗人的视野之中。 |
C.从“万类霜天”四字,可看出诗人视野之开阔;一个“竞”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
D.画线句远近上下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虽都是写景,但又都是写情,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及超脱世俗的愿望。 |
A.对过去的岁月用“峥嵘”一词来形容可谓绝妙。此词原形容山势高峻,词中指风云变幻、激烈斗争的生活。 |
B.“挥斥”是指挥舞手臂,斥责社会弊政。以此来形容新时代的青年从旧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自由奔放的胸襟。 |
C.“粪土”由名词活用为动词(意动用法),意为“视……为粪土”,生动丰富,给人以新鲜别致的感觉。 |
D.“击水”为游泳,在激流中奋臂划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只。以此表达了诗人要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立誓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 |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子夜》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吴荪甫在家里为父亲吴老太爷办丧事,就在这次聚会上,赵伯韬找到吴荪甫和他的姐夫杜竹斋,拉拢他们联合资金结成公债大户,想要在股票交易中贱买贵卖,从中牟取暴利。 |
B.靠放高利贷盘剥农民起家的“笑面虎”冯云卿,为了躲避农民的反抗,同时也是为依顺姨太太的心愿,带着全家搬到上海。冯云卿在上海无事可做,盲目投资公债市场,结果受这次公债库券涨风的影响,亏损八万多元,到了破产的境地。 |
C.办好吴老太爷的丧事后,吴荪甫收到了家乡发来的电报,知道家乡正在发生农民暴动。吴荪甫开始为他在家乡双桥镇的当铺、钱庄、米厂之类的资产,担忧他的脸上显出连老太爷过世都没露出过的忧愁。 |
D.玛金和蔡真是闸北丝厂总罢工的领导者,在陈月娥汇报了裕华丝厂车间的情形及姚金凤家会议之后,她们认识统一,决定让裕华丝厂先罢工再冲厂,并商讨好罢工后的一切布置。 |
E.吴荪甫和杜竹斋是“至亲”关系,因此吴荪甫把杜竹斋看作可信赖的“知己”,对其推心置腹深信不疑。而杜则多疑贪利,狡猾心毒在吴碰到困难时,不惜落井下石杜的行动,无疑是对吴荪甫遭到彻底覆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
《家》中有这样的描写:“可是后来他回到自己的房里,关上门倒在床上用铺盖蒙着头哭,为了他的破灭了的幻梦而哭。”文中的“他”指的是谁?“他”有什么幻梦?他的幻梦是怎样破灭的?请简要回答。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E、鸣凤被逼嫁给冯乐山的前一个晚上去找觉慧觉慧赶着写稿,没听完鸣凤的衷诉就把她遣走了鸣凤含泪离开了觉慧的住处鸣凤刚离开,觉民来告诉了事情的真相,觉慧急得几乎发疯,四处寻找鸣凤,但太迟了鸣凤绝望中,怀着对觉慧深深的爱,投进了晶莹的湖水中(《家》)
E、鸣凤被逼嫁给冯乐山的前一个晚上去找觉慧觉慧赶着写稿,没听完鸣凤的衷诉就把她遣走了鸣凤含泪离开了觉慧的住处鸣凤刚离开,觉民来告诉了事情的真相,觉慧急得几乎发疯,四处寻找鸣凤,但太迟了鸣凤绝望中,怀着对觉慧深深的爱,投进了晶莹的湖水中(《家》)
A.“寂寞啊!我们的家庭好像是一个沙漠,又像是一个‘狭的笼’我需要的是活动,我需要的是生命在我们家里连一个可以谈话的人也找不到” (《家》)这是因为闹学潮,觉慧被祖父关在家里时写下的一段日记在家里,他常常看到的是许多毫无表情、似笑非笑的脸,有时候他实在忍耐不下去了,便愤愤地说:“等着吧,总有一天……” |
B.到了这时,瑞钰的最后一道防线被攻破了她收拾起假的笑容,伏在桌上低声哭起来听到“血光之灾”的鬼话后,瑞钰哭了,拒绝到城外分娩。觉新对长辈还有所期待,要去讲道理;觉民认为“担当不起那不孝的罪名”,只好依从;觉慧态度坚决,主张不能屈服,“应该反抗”(《家》) |
C.觉慧参加学生运动被爷爷知道后,被禁足在家,异常苦闷一日,他去花园闲逛,花园里红白梅花正开得盛他遇见鸣凤折梅,就主动帮她上树折梅,两人互诉衷肠,鸣凤说要一辈子在公馆里头服侍他,做他的丫头,只要他在旁边就安心了觉慧深受感动(《家》) |
D.中秋节晚,年轻人同到花园中湖滨游玩,唱歌吹箫,玩得正高兴时,琴说“今晚可惜少了一个人”,“一个人”指瑞珏,因为儿子海臣吵着要她陪而只得留在房中觉新黯然,琴自觉失言(《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