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汪澈,字明远,自新安徙居饶州浮梁。第进士,教授衡州、沅州。用万俟卨荐,为秘书正字、校书郎。轮对,乞令帅臣、监司、侍从、台谏各举将帅,高宗善之,行其言。除监察御史,进殿中侍御史,特赐鞍马。时和戎岁久,边防浸弛,澈陈养民养兵、自治豫备之说,累数千言。
叶义问使金还,颇知犯边谋,澈言:"不素备事至仓卒靖康之变可鉴今将骄卒惰宜加搜阅使有斗心文武职事务选实才不限资格。"除侍御史。左相汤思退不协人望,澈同殿中侍御史陈俊卿劾罢,又论镇江大将刘宝十罪,诏夺节予祠。
三十一年,上元前一夕,风雷雨雪交作,澈言《春秋》鲁隐公时大雷震电,继以雨雪,孔子以八日之间再有大变,谨而书之。今一夕间二异交至,此阴盛之证,殆为金人。今荆、襄无统督,江海乏备御,因陈修攘十二事。殿帅杨存中久握兵权,内结阉寺,王十朋、陈俊卿等继论其罪,高宗欲存护使去,澈与俊卿同具奏,存中始罢。
孝宗即位,锐意恢复,首用张浚使江、淮,澈以参豫督军荆、襄,将分道进讨。赵撙守唐,王宣守邓,招皇甫倜于蔡。襄、汉沃壤,荆棘弥望,澈请因古长渠筑堰,募闲民、汰冗卒杂耕,为度三十八屯,给种与牛,授庐舍,岁可登谷七十余万斛,民偿种,私其余,官以钱市之,功绪略就。
孝宗访边事,澈奏:"向者我有唐、邓为藩篱,又皇甫倜控扼陈、蔡,敌不敢窥襄。既失两郡,倜复内徙,敌屯新野,相距百里尔。臣令赵撙、王宣筑城储粮,分备要害,有以待敌。至于机会之来,难以豫料。"孝宗善之。时议废江州军,澈言不可。知宁国府,改福州、福建安抚使,复请祠。寻致仕。卒,年六十三。赠金紫光禄大夫,谥号庄敏。
澈为殿中日,荐陈俊卿、王十朋、陈之茂为台官,高宗曰:"名士也,次第用之矣。"在枢府,孝宗密访人材,荐百有十八人。尝奏言:"臣起寒远,所以报国惟无私不欺尔。"其自奉清约,虽贵犹布衣时。
(选自《宋史·列传一百四十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不素备/事至/仓卒靖康之变/可鉴/今将骄卒惰/宜加搜阅/使有斗心/文武职事务选实才,不限资格/
B.不素备/事至仓卒/靖康之变可鉴/今将骄卒惰/宜加搜阅/使有斗心/文武职事务选实才/不限资格/
C.不素备事/至仓卒/靖康之变可鉴/今将骄卒惰/宜加搜阅/使有斗心/文武职事务选实才/不限资格/
D.不素备事/至仓卒靖康之变/可鉴/今将骄卒惰/宜加搜阅/使有斗心/文武职事务选实才/不限资格/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元,节日名,中国古代以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也叫元宵节。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农历十月十五为下元节。
B.《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与《诗》《书》《礼》《易>并称为“五经”。
C.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D.谥号,指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功绩,而给了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性质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汪澈善于进言,并深得皇帝的信任。在最初轮对时,皇帝就认为他的进言很好;在讨论是否废除江州军时,他认为不可,他的观点得到了皇帝的认可。
B.汪澈为人正直,对于坏人不手软。汤思退、刘宝,都是在他的弹劾之下被免官的。尤其是杨存中,高宗想庇护他,汪澈与陈俊卿一起上奏,最终被罢官。
C.汪澈长于经营地方。他针对襄、汉的特点,修筑堤堰,招募闲民等耕种土地,并且供给百姓种子和牛,等收了粮食,百姓偿还了种子还有余粮。
D.汪澈对金人有提防,并且在防御上有措施。根据天气的变化,他推测金人可能要南侵;他又命人储粮,并在要害处防守,时刻防备敌人的到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和戎岁久,边防浸弛,澈陈养民养兵、自治豫备之说,累数千言。
(2)尝奏日:“臣起寒远,所以报国惟无私不欺尔。”其自奉清约,虽贵犹布衣时。
当前题号: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太祖讳匡胤,姓赵氏,涿郡人也。后唐天成二年,生于洛阳夹马营。既长,容貌雄伟,器度豁如,识者知其非常人。学骑射,辄出人上。尝试恶马,不施衔勒,马逸上城斜道,额触门楣坠地,人以为首必碎,太祖徐起,更追马腾上,一无所伤。会周祖以枢密使征李守真,应募居帐下。广顺初,拜滑州剐指挥。世宗即位,典禁兵。北汉来寇,世宗率师御之,战于高平。将合,指挥樊爱能等先遁,军危。太祖麾同列驰马冲其锋,汉兵大溃。乘胜攻河东城,焚其门。左臂中流矢,世宗止之。还,拜殿前都虞候,领严州刺史。显德四年春,从征寿春,拔连珠砦,遂下寿州。唐主畏太祖威名,用间于世宗,遣使遗太祖书,馈白金三千两,太祖悉输之内府,间乃不行。六年,世宗拜太祖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恭帝即位,改检校太尉。七年春,北汉结契丹入寇,命出师御之。次陈桥驿,军中知星者苗训引门吏视日下复有一日。夜五鼓,军士集驿门,宣言点检为天子。迟明,逼寝所,太宗入白,太祖起。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即掖太祖乘马。诸将皆载拜,肃队以入。副都指挥使韩通谋御之,王彦升遽杀通于其第。有顷诸将拥宰相范质等至太祖见之呜咽流涕曰违负天地今至于此质等相顾计无从出乃降阶列拜 召文武百僚,至晡,班定。翰林承旨陶谷出周恭帝禅位制书于袖中,宣徽使引太祖就庭,北面拜受已,服衮冕,即皇帝位。
(节选自《宋史·太祖本纪》)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顷/诸将拥宰相范质等/至太祖/见之呜咽流涕曰/违负天地/今至于此/质等相顾计无/从出乃降阶列拜/
B.有顷/诸将拥宰相范质等/至太祖/见之呜咽流涕曰/违负天地/今至于此/质等相顾/计无从出/乃降阶列拜/
C.有顷/诸将拥宰相范质等至/太祖见之/呜咽流涕曰/违负天地/今至于此/质等相顾/计无从出/乃降阶列拜/
D.有顷/诸将拥宰相范质等至/太祖见之/呜咽流涕曰/违负天地/今至于此/质等相顾计无/从出乃降阶列拜/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指先祖称谓,后多用于开国帝王的庙号。开国之君,功劳甚大,故而继承帝位的子孙尊其为“太祖”。
B.五鼓,古代民间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鼓,又叫五更或五夜;亦指第五更,即丑时,零点。
C.黄衣即黄袍,古代帝王的袍服,“黄袍”往往被看作皇权的象征。
D.翰林是我国古代官名,一般是指翰林学士。唐宋时期,皇帝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翰林学士,专掌内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骁勇矫健,敢于挑战。他曾试骑烈马,不用马嚼口和笼头,马跑上城墙斜坡道,致使他额头触碰门框,摔到地上,但他起来后追上马腾跃而上。
B.太祖英勇善战,屡建军功。高平之战,后周军队危急之时,太祖指挥部队冲溃敌军,显德四年春天又随世宗出征,攻克了连珠砦、占领了寿州。
C.太祖不贪钱财,巧破离间。南唐主畏惧他的威名,使用离间计,派遣使臣送给太祖书信和白银,太祖把送来的白银全部送到内府,使南唐的离间计失败。
D.太祖顺天应命,黄袍加身。太祖率军驻扎陈桥驿时,有人看到天空出现双日奇观,军中将士把黄袍加在他身上,在后周将士的一致拥立下,他顺利登上皇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长,容貌雄伟,器度豁如,识者知其非常人。
(2)军士集驿门,宣言点检为天子。迟明,逼寝所,太宗入白,太祖起。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9-20题。
[中吕]满庭芳· 武林感旧
(元)汤式
钱塘故址,东吴霸业,南渡京师。其间四百八十寺,不似当时。山空蒙湖潋滟随处写坡仙旧诗?水清浅月黄昏何人吊逋老荒祠?伤情思,西湖若此,何似比西施?
【小题1】这首元曲描写屡遭兵难创伤的杭州_______的景象,抒发了诗人______的感慨。
【小题2】请赏析这首元曲的表现手法。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人。举进士,为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去国,余靖论救之,尹洙请与同贬,欧阳修移书责司谏高若讷,由是三人者皆坐谴。襄作《四贤一不肖诗》,都人士争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庆历三年,仁宗更用辅相,亲擢靖、修及王素为谏官,襄又以诗贺,三人列荐之,帝亦命襄知谏院。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修、靖、素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三人忠诚刚正,必能尽言。君有过失,不救之于未然,传之天下后世,其事愈不可掩,此之谓彰君过,愿陛下察之,毋使有好谏之名而无其实。”夏竦罢枢密使,韩琦、范仲淹在位,襄言:“陛下罢竦而用琦、仲淹,士大夫贺于朝,庶民歌于路,至饮酒叫号以为欢。且退一邪,进一贤,岂遂能关天下轻重哉?盖一邪退则其类退,一贤进则其类进。众邪并退,众贤并进,海内有不泰乎!虽然,臣切忧之。天下之势,譬犹病者,陛下既得良医矣,信任不疑,非徒愈病,而又寿民。医虽良术,不得尽用,则病且日深,虽有和【注】、扁,难责效矣。”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开古五塘溉民田,奏减五代时丁口税之半。进知制诰,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徙知泉州,距州二十里万安渡,绝海而济,往来畏其险。襄立石为梁,其长三百六十丈,种蛎于础以为固,至今赖焉。又植松七百里以庇道路,闽人刻碑纪德。治平三年,丁母忧。明年卒,年五十六。乾道中,赐襄谥曰忠惠。
(节选自《宋史•蔡襄传》)
【注】和:秦和,古代名医。
【小题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鬻书者市之,得厚利   鬻:卖。
B.非徒愈病,而又寿民   愈:使(病)好了。
C.绝海而济,往来畏其险  济:救济。
D.闽人刻碑纪德     纪:记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在本名以外所取的表示德行或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名字,如苏轼字子瞻;古代女子不取字。
B.谏官,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谏”为“规劝、劝谏”之意。
C.丁口,即男女人口,古代户政名,既是统计人口的基本计量单位,也是派征丁银、徭役的依据单位。
D.丁忧,据儒家传统孝道观念,朝廷官员在位期间遭逢父母去世,须辞官回家守丧,叫丁忧,又叫丁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襄是非分明。对范仲淹、余靖、尹洙、欧阳修和高若讷的恩怨,以及后来余靖、欧阳修和王素的升官,他均作诗表明了自己鲜明的褒贬态度。
B.蔡襄忠心劝谏。他认为君王选用谏官并非难事,难的是听谏和用谏;君王的过失应在出现之前就要得到补救,这样,天下才能安定太平。
C.蔡襄体恤民情。在福州和泉州为官期间,蔡襄开塘灌田、奏减赋税、立石为桥、植松庇路,切切实实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实事和好事。
D.蔡襄深受赏识。他做过留守推官、馆阁校勘,掌管过谏院,担任过福州和泉州的知府以及福建路转运使等官职,死后被赐谥号为忠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此之谓彰君过,愿陛下察之,毋使有好谏之名而无其实。
⑵医虽良术,不得尽用,则病且日深,虽有和、扁,难责效矣。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
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私觌之礼,一无所受。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既而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遂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
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建隆二年,自平阳召归,谓曰:“我畴昔常欲亲汝,汝何故疏我?”彬顿首谢曰:“臣为周室近亲,复忝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交结?
七年,伐江南。长围中,彬每缓师,冀李煜归服。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自愈矣。”诸将许诺。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煜与其臣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彬笑曰:“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引决。” 煜之君臣,卒赖保全。
初,彬之总师也,太祖谓曰:“俟克李煤,当以卿为使相。”副帅潘美预以为贺。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乎!”美曰;“何谓也?”彬曰:“太原未平尔。”及还,献俘。上谓曰:“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少待之。”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
咸平二年,被疾。上趣驾临问,手为和药,仍赐白金万两。六月薨,年六十九。上临哭之恸。
(《宋史.曹彬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既而/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遂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
B.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既而/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遂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
C.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既而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遂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
D.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既而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遂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禁旅,犹禁军。宋代苏辙《上皇帝书一封》:“而今世之惰兵莫如内郡之禁旅。”
B.江南,长江之南面,在不同历史时期,江南的地域范畴不尽相同。宋朝的江南包括江西全境与皖南部分地区。
C.视事,视察、巡视政事。旧时指官吏被皇帝派往某地巡视政事,考核官员。
D.薨,死。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算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彬不受馈赠,拒绝借公务而谋取私利,不过他做人处事也讲究变通,收下礼品后如数上交。
B.曹彬为官清正,对宋太祖不巴结逢迎,对同僚也不结党营私,又是皇上的亲戚,身边的人对他有所戒备。
C.曹彬禀性淳厚,讨伐江南时,要求部下破城后不妄杀一人。他尊重降者人格,以礼相待。
D.曹彬顾全大局,他明白太祖以使相为诱饵激励自己平定中原的心思,料到太祖不会兑现承诺,仍然出兵讨伐南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为周室近亲,复忝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交结?
(2)煜与其臣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
当前题号:5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双调】折桂令·九日
(元)张可久①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②。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张可久:曾任典史等小吏,一生怀才不遇,时官时隐,仕途上很不得意,平生好遨游,足迹遍江南各地,晚年居杭州。此为张可久晚年之作。②苏轼曾有诗句,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小题1】对这首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首小令以重九游为话题,抒发了作者暮年的愁怀。作者有意设置一个跌宕片段,回忆起做官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传达出对功名未就、仕途失意的烦躁。
B.前三句,写诗人登髙时所见之景,此时,已逾古稀之年的他,早已厌倦官场的倾轧,望着南归的大雁,内心感到无限惆怅。
C.“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三句,诗人由写眼前景转为对昔日生活的回忆,这里用的是直接抒情的手法,凸显诗人此时的孤寂心境。
D.作者化用了苏轼的诗句,是因为诗人有感于眼前之景而发出的深沉感慨:人生易老,好景不常,游子不要留恋他乡。
E. 诗人由眼前实景写起,此时正值秋髙气爽,同时万物也开始萧疏。大雁南归,更易引发游子思乡,而秋景却最令游子泪下神伤,给人一种沧桑的感觉。
【小题2】本曲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作结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全曲作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二)古代诗歌阅读

元好问②

郁郁秋梧动晚烟,一夜风露觉秋偏。

眼中高岸移深谷,愁里残阳更乱蝉。

去国衣冠有今日,外家梨栗记当年。

白头来往人间遍,依旧僧窗借榻眠。

注:①外家:作者自幼过继给叔父,“外家”当指叔父的娘家。②元好问:金末元初诗人,金亡不仕。金哀宗天兴二年春,因汴京守将叛变而沦为亡国奴,被蒙古监管。直到蒙古太宗十一年,他才返回阔别二十余年的故乡,此诗作于回乡不久。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歌的前两联寓情于景,情景相生。诗人选取“秋悟”“风暴”“残阳”“乱蝉”等萧瑟、肃杀的意象,准确而有力地渲染了悲秋的氛围。
B.“高岸移深谷”一句虚景既比喻世事发生了巨大变化,暗指国破家亡,又与眼前的实景相映衬,虚实结合,更增悲壮之情。
C.诗的后四句侧重叙事,一方面沉痛中有甜蜜的回忆作为调剂,另一方面与寻栗觅梨的儿时欢乐相对照,抚今忆昔,无限感伤。
D.这首诗所抒写的主要是一种身世之感,但由于作者遭遇与金源的亡国有密切关系,诗中把个人身世,放在世事沧桑的大背景下展开,显得深沉广阔,而不是一般的忧生叹老。
E.“去国”即故国,指已覆灭的金朝。诗人饱经丧乱,回到故乡,因眼前景物,勾起儿时回忆,表达了想要建功立业的愿望。
【小题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梁克家,字叔子,泉州晋江人。幼聪敏绝人,书过目成诵。绍兴三十年,廷试第一。授平江签判。时金主亮死,众皆言可乘机进取。克家移书陈俊卿,谓:敌虽退,吾兵力未振,不量力而动,将有后悔。俊卿归以白丞相陈康伯,叹其远虑,召为秘书省正字,迁著作佐郎。
郊祀有雷震之变,克家复条六事。迁给事中,凡三年,遇事不可,必执奏无隐。尝奏陛下欲用实才不喜空言空言固无益然以空言为惩则谏争之路遂塞愿有以开导之上欣纳因命条具风俗之弊克家列四条,曰欺罔、茍且、循默、奔竞。
八年,诏更定仆射为左、右丞相,拜克家为右丞相兼枢密使。一日,上谓宰执曰:近过德寿宫,太上颐养愈胜,天颜悦怿,朕退不胜喜。克家奏:尧未得舜以为己忧,既得舜,固宜甚乐。允文奏:尧独高五帝之寿以此。上曰:然。允文既罢相,克家独秉政,虽近戚权幸不少假借,而外济以和。张说入枢府,公议不与,寝命,俄复用。说怒士夫不附己,谋中伤之。克家悉力调护。
议金使朝见授书仪,时欲移文对境以正其礼,克家议不合,遂求去,以观文殿大学士知建宁府。陛辞,上以治效为问,克家劝上无求奇功。既而三省、密院卒移牒泗洲,敌不从,遣泛使来,举朝震骇。后二年,汤邦彦坐使事贬,天下益服克家谋国之忠。
淳熙八年,起知福州,在镇有治绩。赵雄奏,欲令再往,降旨仍知福州。召除醴泉观使。九年九月,拜右丞相,封仪国公。十三年,命以内祠兼侍读,赐第,在所存问不绝。十四年六月,薨,年六十。手书遗奏,上为之垂涕,赠少师,谥文靖。
(选自《宋史·梁克家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奏陛下/欲用实才/不喜空言/空言固无益/然以空言为/惩则谏争之路遂塞/愿有以开导/之上欣纳/因命条具风俗之弊/
B.尝奏/陛下欲用实才/不喜空言/空言固无益/然以空言为惩/则谏争之路遂塞/愿有以开导之/上欣纳/因命条具风俗之弊/
C.尝奏陛下/欲用实才/不喜空言/空言固无益然/以空言为惩/则谏争之路遂塞/愿有以开导之/上欣纳/因命条具/风俗之弊/
D.尝奏/陛下欲用实才/不喜空言/空言固无益/然以空言为/惩则谏争之路遂塞//愿有以开导/之上欣纳/因命条具风俗之弊/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廷试,我国科举制度中由皇帝亲自策问,在殿廷上举行的考试。也称“殿试”。
B.陛辞,我国封建时代朝官离开朝廷,上殿向君王告别称为陛辞。
C.三省,包括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其中中书省门下设户部'礼部等六部。
D.谥,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克家聪慧过人,很有主见。他小时候书看—遍就能背诵,考了廷试第—名;不盲目从大家的意见,认为不衡量自己兵力而贸然进攻金朝,终会后悔。
B.梁克家忠于升上,公正无私。在任给事中的三年中,坚持上奏没有隐瞒;独自掌握政权时,即使是亲近外戚的权贵也没有一点照顾。
C.梁克家敢于劝谏,受人敬佩。当皇上问到政治如何收敛的题目时,梁克家劝皇上不要追求奇功;汤邦彦被贬后,人们更佩服梁克家为国家谋划的忠诚。
D.梁克家政绩卓著,深得皇恩。梁克家任福州知州时,政治卓著,由此得到皇上赐给的府第;生病时皇上随时慰问没有间断,逝世后,皇上为他流泪。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尧未得舜以为己忧,既得舜,固宜甚乐。
(2)说怒士夫不附己,谋中伤之,克家悉力调护。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洪拟,字成季,镇江丹阳人。本弘姓,其先避南唐讳,改今姓。拟登进士甲科。崇宁中为国子博士,出提举利州路学事,寻改福建路。宣和中,为监察御史,进侍御史。时王黼蔡京更用事拟中立无所附会殿中侍御史许景衡罢拟亦坐送吏部知桂阳军改海州时山东盗起,屡攻城,拟率兵民坚守。建炎间,居母忧。终丧,为中书舍人,言:“兵兴累年,馈饷悉出于民,无屋而责屋税,无丁而责丁税,不时之须,无名之敛,殆无虚日,所以去而为盗。今关中之盗不可急,宜求所以弭之;江西之盗不可缓,宜求所以灭之。夫丰财者政事之本,而节用者又丰财之本也。”高宗如越,执政议移跸饶、信间,拟上疏力争,谓“舍四通五达而趋偏方下邑,不足以示形势、固守御”。迁给事中、吏部尚书,言者以拟未尝历州县,以龙图阁待制知温州。宣抚使孟庾总师讨闽寇,过郡,拟趣使赴援。庾怒,命拟犒师。拟借封椿钱用之,已乃自劾。贼平,加秩一等,召为礼部尚书,迁吏部。金人再攻淮,诏日轮侍从赴都堂,给札问以攻守之策。拟言:“国势强则战,将士勇则战,财用足则战,我为主、彼为客则战。陛下移跸东南,前年幸会稽,今年幸临安,兴王之居,未有定议,非如高祖在关中、光武在河内也。以国势论之,可言守,未可言战。”绍兴三年,以天旱地震诏群臣言事,拟奏曰:“法行公,则人乐而气和;行之偏,则人怨而气乖。试以小事论之:比者监司、守臣献美余则黜之,宣抚司献则受之,是行法止及疏远也。小事如此,推而极之,则怨多而和气伤矣。”寻以言者罢为徽猷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卒,年七十五,谥文宪。

(节选自《宋史·洪拟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王黼蔡京更用事/拟中立无所/附会殿中侍御史/许景衡罢/拟亦坐送吏部/知桂阳军/改海州/
B.时/王黼/蔡京更用事/拟中立无所附会/殿中侍御史许景衡罢/拟亦坐送吏部/知桂阳军/改海州/
C.时王黼/蔡京更用事/拟中立/无所附会/殿中侍御史许景衡罢拟/亦坐送吏部/知桂阳军/改海州/
D.时/王黼/蔡京更用事/拟中立无所附会/殿中侍御史许景衡罢/拟亦坐送吏部/知桂阳/军改海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含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科:古代考试科目名,如唐宋进士就分甲乙科。“拟登进士甲科”即洪拟被进士甲科录取。
B.国子博士:古代学官名,始置于晋朝,除教授国子学生学业外,还为政府作政治咨询及祭典顾问。
C.丁税:又叫身丁税,指封建时代政府按人头征税的赋税制度,家中有多少人就按多少人交税。
D.移跸:跸的本意指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引申指帝王出行的车驾。跸即“移驾”。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洪拟为官尽职,勇担责任。在任海州知州时,率领军民坚守城池,抵御来犯盗贼;他借用封椿钱犒劳孟庾军队,还要上书弹劾自己。
B.洪拟体恤民情,主张节用。他进言给朝廷,指出百姓为盗的原因在于国家赋敛不合理;他提出“丰财者政事之本,节用者丰财之本”的主张。
C.洪拟审时度势,重视防守。金人再攻淮州时,他根据国势,提出防守建议;高宗巡幸越地时,他认为高宗提出的行进路线不利于防守。
D.洪拟为人正直,主张执法公平。他认为,如果朝廷不能公平执法,就会招来怨恨而伤和气;他也因为正直的言论而被罢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关中之盗不可急,宜求所以弭之;江西之盗不可缓,宜求所以灭之。
(2)法行公,则人乐而气和;行之偏,则人怨而气乖。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李白传
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白益傲放,与贺之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选自《唐才子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B.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C.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D.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
C.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官府赦免李白的死罪。
D.在朝廷上下,李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可以看出李白是个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小题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
当前题号:10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