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梁克家,字叔子,泉州晋江人。幼聪敏绝人,书过目成诵。绍兴三十年,廷试第一。授平江签判。时金主亮死,众皆言可乘机进取。克家移书陈俊卿,谓:敌虽退,吾兵力未振,不量力而动,将有后悔。俊卿归以白丞相陈康伯,叹其远虑,召为秘书省正字,迁著作佐郎。
郊祀有雷震之变,克家复条六事。迁给事中,凡三年,遇事不可,必执奏无隐。尝奏陛下欲用实才不喜空言空言固无益然以空言为惩则谏争之路遂塞愿有以开导之上欣纳因命条具风俗之弊克家列四条,曰欺罔、茍且、循默、奔竞。
八年,诏更定仆射为左、右丞相,拜克家为右丞相兼枢密使。一日,上谓宰执曰:近过德寿宫,太上颐养愈胜,天颜悦怿,朕退不胜喜。克家奏:尧未得舜以为己忧,既得舜,固宜甚乐。允文奏:尧独高五帝之寿以此。上曰:然。允文既罢相,克家独秉政,虽近戚权幸不少假借,而外济以和。张说入枢府,公议不与,寝命,俄复用。说怒士夫不附己,谋中伤之。克家悉力调护。
议金使朝见授书仪,时欲移文对境以正其礼,克家议不合,遂求去,以观文殿大学士知建宁府。陛辞,上以治效为问,克家劝上无求奇功。既而三省、密院卒移牒泗洲,敌不从,遣泛使来,举朝震骇。后二年,汤邦彦坐使事贬,天下益服克家谋国之忠。
淳熙八年,起知福州,在镇有治绩。赵雄奏,欲令再往,降旨仍知福州。召除醴泉观使。九年九月,拜右丞相,封仪国公。十三年,命以内祠兼侍读,赐第,在所存问不绝。十四年六月,薨,年六十。手书遗奏,上为之垂涕,赠少师,谥文靖。
(选自《宋史·梁克家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奏陛下/欲用实才/不喜空言/空言固无益/然以空言为/惩则谏争之路遂塞/愿有以开导/之上欣纳/因命条具风俗之弊/
B.尝奏/陛下欲用实才/不喜空言/空言固无益/然以空言为惩/则谏争之路遂塞/愿有以开导之/上欣纳/因命条具风俗之弊/
C.尝奏陛下/欲用实才/不喜空言/空言固无益然/以空言为惩/则谏争之路遂塞/愿有以开导之/上欣纳/因命条具/风俗之弊/
D.尝奏/陛下欲用实才/不喜空言/空言固无益/然以空言为/惩则谏争之路遂塞//愿有以开导/之上欣纳/因命条具风俗之弊/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廷试,我国科举制度中由皇帝亲自策问,在殿廷上举行的考试。也称“殿试”。
B.陛辞,我国封建时代朝官离开朝廷,上殿向君王告别称为陛辞。
C.三省,包括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其中中书省门下设户部'礼部等六部。
D.谥,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克家聪慧过人,很有主见。他小时候书看—遍就能背诵,考了廷试第—名;不盲目从大家的意见,认为不衡量自己兵力而贸然进攻金朝,终会后悔。
B.梁克家忠于升上,公正无私。在任给事中的三年中,坚持上奏没有隐瞒;独自掌握政权时,即使是亲近外戚的权贵也没有一点照顾。
C.梁克家敢于劝谏,受人敬佩。当皇上问到政治如何收敛的题目时,梁克家劝皇上不要追求奇功;汤邦彦被贬后,人们更佩服梁克家为国家谋划的忠诚。
D.梁克家政绩卓著,深得皇恩。梁克家任福州知州时,政治卓著,由此得到皇上赐给的府第;生病时皇上随时慰问没有间断,逝世后,皇上为他流泪。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尧未得舜以为己忧,既得舜,固宜甚乐。
(2)说怒士夫不附己,谋中伤之,克家悉力调护。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8-20 01:02: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虞奕字纯臣。第进士。崇宁,提举河北西路常平,洺、相饥,徙之东路。入对,徽宗问行期,对曰:“臣退即行,流民不以时还,则来岁耕桑皆废矣。”帝悦。既而西部盗起,复徙提点刑狱。时朝廷将遣兵逐捕,奕条上方略,请罢勿用,而自计讨贼,不阅月可定。转运使张抟以为不可,宰相主抟策,数月不效,卒用奕议,悉降之。擢监察御史。亲祭北郊,燕人赵良嗣为秘书丞侍祠,奕白其长曰:“今亲卫不用三路人,而良嗣以外国降子,顾得预祠事,可乎?”长用其言,具以请,不报。阳武民佣于富家,其室美,富子欲私之,弗得,怒杀之,而赂其夫使勿言。事觉,府县及大理鬻狱,奕受诏鞫讯,皆伏辜。自何承矩创边地为塘泺,有定界。既中贵人典领,以屯田开拓为功,肆侵民田,民上诉,屡出使者按治,皆不敢与直。奕曲折上之,疏其五不可,诏罢屯田。加直秘阁、淮南转运副使。入为开封少尹。故时大理、开封治狱,得请实蔽罪,其后率任情弃法,法益不用。奕言:“廷尉持天下平, 京师诸夏本,法且不行,何以示万国?请自今非情,法实不相当毋得辄请 。”从之。迁光禄卿、户部侍郎。睦州乱,以龙图阁直学士知镇江府。寇平,论劳增两秩。还为户部。内侍总领内藏,予夺专己,视户部如僚属。奕白宰相曰:“计臣不才,当去之而易能者,不可使他人侵其官。”即自劾不称职。诏徙奕工部。袭庆守张漴使郡人诣阙请登封东平守王靓谏以京东岁凶多盗不当请封为政者不悦将罪靓,奕言:“靓忧民爱君,所当奖激,奈何用为罪乎?”靓获免。未几卒,年六十,赠龙图阁学士。
(节选自《宋史•虞奕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袭庆守张漴使郡人诣阙/请登封/东平守王靓谏以京东岁凶/多盗不当/请封为政者/不悦将罪靓
B.袭庆守张漴使郡人诣阙请登/封东平守王靓/谏以京东岁凶/多盗不当请封/为政者不悦/将罪靓
C.袭庆守张漴使郡人诣阙/请登封/东平守王靓谏以京东岁凶多盗/不当请封/为政者不悦/将罪靓
D.袭庆守张漴使郡人诣阙请登/封东平守王靓/谏以京东岁凶多盗不当/请封/为政者不悦/将罪靓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户部侍郎:户部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等事宜,侍郎是户部的副职。
B.大理:大理寺,是宋代的司法机关,掌管刑事案件的审理,长官为大理寺卿。
C.擢:在原官职上提拔,表示提升官职的还有升、拔、陟、徙、加等。
D.屯田: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垦殖荒地,汉以后历代政府沿用此措施取得军俯和税粮。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奕富有才干,剿灭贼寇。西部出现盗贼,朝延派兵追捕无效,最终采用虞奕计谋,降服了盗贼;睦州出现叛乱,虞奕因平定贼寇有功升官两级。
B.虞奕忠于职守,尽心履职。皇帝要去北郊祭祀,虞奕对秘书丞赵良嗣以降臣的身份陪同祭祀提出质疑,得到上级长官支持,但长官并未把这件事上报给朝廷。
C.虞奕体恤民心,奏罢屯田。中贵人以屯田开荒邀功,侵占民田,激起民愤,虞奕把事情的经过上报朝廷,上疏反对屯田,朝廷最终取消屯田制。
D.虞奕性情耿介,仗义执言。内待总领专执己见,视户部如僚属,虞奕不愿与之共事,自我弹劾离职;皇帝欲治罪王靓,虞奕为他辩解认为他忧民爱君,应受奖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阳武民佣于富家,其室美,富子欲私之,弗得,怒杀之,而赂其夫使勿言。
(2)廷尉持天下平,京师诸夏本,法且不行,何以示万国?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翛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堕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存,字正仲,润州丹阳人。幼善读书,年十二,辞亲从师于江西,五年始归。时学者方尚雕篆,独为古文数十篇,乡老先生见之,自以为不及。庆历六年,登进士第,调嘉兴主簿,擢上虞令。豪娃杀人,久莫敢问,存至,按以州吏受赇,豪赂他官变其狱,存反为罢去。久之,除密州推官。修洁自重,为欧阳修、吕公著、赵概所知。存故与王安石厚,安石执政,数引与论事,不合,即谢不往。尝召见便殿,累上书陈时政,因及大臣,无所附丽,皆时人难言者。元丰元年,神宗察其忠实无党,以为国史编修官、修起居注。五年,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进枢密直学士,改兵部尚书,转户部。神宗崩,哲宗立,永裕陵财费,不逾时告备,宰相乘间复徙之兵部。有建议罢教装内保甲者,存言:“今京师兵籍益削,又废保甲不教,非国家根本久长之计。且先帝不惮艰难而为之,既已就绪,无故而废之,不可。”门下侍郎韩维罢,存言:“去一正人,天下失望,忠党沮气,谗邪之人争进矣。”又论杜纯不当罢侍御史,王巍不当罢谏官。河决而北几十年,水官议还故道,存争之日:“故道已高,水性超下,徒费财力,恐无成功。”卒辍其役。蔡确以诗怨讪,存与范纯仁欲薄其罪,确再贬新州,存亦罢,以端明殿学士知蔡州。”始,存之徙兵部,确力也。至是,为确罢,士大夫善其能损怨。岁余,加责政殿学士、知扬州。扬润相去一水用故相例得岁时过家上冢出赐钱给邻里又具酒食召会父老亲与酬酢乡党传为美谈绍圣初,请老,提举崇禧观,迁右正议大夫致仕。建中靖国元年,卒,年七十九。赠左银青光禄大夫。存性宽厚,平居恂恂,不为诡激之行,至其所守,确不可夺。司马光尝曰:“并驰万马中能驻足者,其王存乎!”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扬/润相去一水/用故相例/得岁时过家上冢/出赐钱给邻里/又具酒食召会/父老乡亲与酬酢/乡党传为美谈/
B.扬/润相去一水/用故相例/得岁时过家上冢/出赐钱给邻里/又具酒食召会父老/乡亲与酬酢/乡党传为美谈/
C.扬/润相去一水/用故相例/得岁时过家/上冢出赐钱给邻里/又具酒食召会父老/乡亲与酬酢/乡党传为美谈/
D.扬/润相去一水/用故相例/得岁时过家/上冢出赐钱给邻里/又具酒食召会/父老乡亲与酬酢/乡党传为美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古文,文体名,区别于骈体文而言,与韩愈《师说》“好古文”中“古文”的含义相同。
B.主簿,是古代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属于文官,大致相当于现代的秘书一职。
C.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一般年龄为七十岁,也称“致政”、“乞骸骨”。
D.保甲,是宋朝时期开始的带有军事管理的户籍管理制度,十户为“甲”,十甲为“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存不畏豪强,严格执法。有一豪门大户杀人,很久没人过问,王存到任后,严格审查案件,终于查清是州吏收受贿赂,最终罢免了受贿官员。
B.王存为人耿介,敢于直言。他曾被宋神宗在便殿召见,多次上书指陈当时政事,虽涉及一些大臣权贵,但绝不依附,敢说别人难以说出的事情。
C.王存独具慧眼,见解独到。有人建议废除京畿内保甲制度,他透彻分析,坚决反对:水官建议恢复黄河旧有的河道,王存据理力争,停止了工役。
D.王存性情宽厚,不计前嫌。当年神宗去世后,因蔡确作梗,王存被移任兵部:后来蔡确获罪,王存却力争为蔡确减罪,自己也因此事被罢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存故与王安石厚,安石执政,数引与论事,不合,即谢不往。
(2)存性宽厚,平居恂恂,不为诡激之行,至其所守,确不可夺。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洪遵,字景严,皓仲子也。自儿时端重如成人从师业文不以岁时寒暑辍父留沙漠母亡遵孺慕攀号既葬兄弟即僧舍肄词业夜枕不解衣以父荫补承务郎,与兄适同试博学宏词科,中魁选,赐进士出身。高宗以皓远使,擢为秘书省正字。中兴以来,词科中选即入馆,自遵始。绍兴二十五年,汤思退荐之,复入为正字。拜起居舍人。奏乞以经筵官除罢及封章进对、宴会锡予、讲读问答等事,萃为一书,名之曰《迩英记注》。其后乾道间又有《祥曦殿记注》,实自遵始。又因面对,论铸钱利害,帝嘉纳之。二十九年,拜中书舍人。殿前裨将辅逵转防御使,王纲转团练使,遵言:“近制管军官十年始一迁,今两人不满岁,安得尔?”时勋臣子孙多躐居台省,遵极言乞明有所止。上皆可其奏。三十年正月,试吏部侍郎。异时选人诣曹改秩,吏倚为市,毫毛不中节,必巧生沮阂,须赂饷满欲乃止。遵明与约,苟于大体无害,先行后审,荐员有定限,而举者周遮重复,请凡如是者得通劾之。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命其尚书苏保衡由海道窥二浙,朝廷以浙西副总管李宝御之。宝兵平江,守臣朱翌素与宝异,朝议以遵尝荐宝,乃命遵知平江。及宝以舟师捣胶西,凡资粮、器械、舟楫皆遵供亿,宝成功而归,遵之助为多。乾道六年,起知信州。徙知太平州。楚地旱,旁县振赡者虑不早,施置失后先,或得米而亡以炊,或阖户饿莩而廪不至。遵简宾佐,随远近壮老以差赋给,蠲租至十九,又告籴于江西,得活者不啻万计。戍兵乘时盗利,曹伍剽于野,尽执拘以归其军。故当大札瘥而邑落晏然。徙知建康府、江东安抚使兼行宫留守。淳熙元年十一月,薨,年五十有五。谥文安。
(摘编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儿时/端重如成人/从师业文不以岁时/寒暑辍/父留沙漠/母亡/遵孺慕攀号/既葬兄弟/即僧舍/肄词业夜枕/不解衣/
B.自儿时/端重如成人/从师业文/不以岁时寒暑辍/父留沙漠/母亡/遵孺慕攀号/既葬兄弟/即僧舍肄词业/夜枕不解衣/
C.自儿时端重如成人/从师业文/不以岁时寒暑辍/父留沙漠/母亡/遵孺慕攀号/既葬/兄弟即僧舍肄词业/夜枕不解衣/
D.自儿时端重如成人/从师业文不以岁时/寒暑辍/父留沙漠/母亡/遵孺慕攀号/既葬/兄弟即僧舍肄词业/夜枕不解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科,是科举名目之一。主要选拔学问渊博,文辞清丽,能草拟朝廷日常文稿的人才。
B.台省,官署名。在汉代是尚书台的别称,后也以“台省”指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中枢机关。
C.侍郎,原指汉代郎官的一种。三省六部制确立后,各部长官称尚书,副长官则称侍郎。
D.建康,古称建业。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皆以其为首都,有“六朝古都”之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洪遵治学勤奋,文采出众。年少时发愤读书,枕着书籍睡觉,后与其兄洪适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中得魁首,被赐予进士出身。
B.洪遵不畏权贵,正直敢言。面对当时勋臣子孙大都超越等级位居台省的现象,极力论说请求明令禁止,其奏议皆获皇帝准许。
C.洪遵忠于职守,积极抗金。接受朝廷任命,为同僚提供资粮、器械、舟船等物资,李宝能直捣胶西取得大捷,洪遵功不可没。
D.洪遵赈灾得当,安靖一方。根据受灾情况供给食粮,免除十分之九的租税,还买粮食赈济灾民,又将乘乱盗掠的戍兵缉捕。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宝兵平江,守臣朱翌素与宝异,朝议以遵尝荐宝,乃命遵知平江。
(2)旁县振赡者虑不早,施置失后先,或得米而亡以炊,或阖户饿莩而廪不至。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吴芾,字明可,台州仙居人。举进士第,迁秘书正字。是时秦桧已专政,芾与桧旧故,退然如未尝识。公坐旅进,揖而退,桧疑之,风言者论罢。通判处、婺、越三郡。何溥荐芾材中御史,除监察御史。时金将败盟,芾劝高宗专务修德,痛自悔咎,延见群臣,俾陈阙失,求合乎天地,无愧乎祖宗,则人心悦服,天亦助顺。上韪其言。迁殿中侍御史。两淮战不利,廷臣争陈退避计,芾言:“今日之事,有进无退,进为上策,退为无策。”既而金主亮毙,上疏劝亲征。车驾至建康,芾请遂驻跸,以系中原之望,又言:“去岁两淮诸城望风奔溃,无一城能拒守者,此秦桧求媚媾和之余毒也。能反桧壅塞言路、挫折士气之歧途,则士气日振,而见危授命者有人矣。”知婺州,劝民义役,金华长山乡民十有一家,自以甲乙第其产,相次执役,几二十年。芾舆致十一人者,与合宴,更其乡曰“循理”,里曰“信义”,以褒异之。

知绍兴府。会稽赋重而折色尤甚,芾以攒宫在,奏免支移折变。鉴湖久废,会岁大饥,出常平米募饥民浚治。芾去,大姓利于田,湖复废。权刑部侍郎,迁给事中,改吏部侍郎,以敷文阁直学士知临安府。内侍家僮殴伤酒家保,芾捕治之,徇于市,权豪侧目。执政议以芾使金复除吏部侍郎且议以龙大渊为副芾曰是可与言行事者邪语闻得罢不行。下迁礼部侍郎,力求去,提举太平兴国宫。时芾与陈俊卿俱以刚直见忌,未几,俊卿亦引去,阎安中为孝宗言:“此非国之福也。”后起知太平州,造舟以梁姑溪。历阳卒久戍,溃归,声言欲趋郡境,芾召而厚犒遣之,然密捕倡乱者系狱以闻。诏褒谕。芾前后守六郡,各因其俗为宽猛,吏莫容奸,民怀惠利。屡告老,以龙图阁直学士致仕。后十年卒,年八十。尝曰:“视官物当如己物,视公事当如私事。与其得罪于百姓,宁得罪于上官。”立朝不偶,晚退闲者十有四年,自号湖山居士,为文豪健俊整,有表奏五卷,诗文三十卷。

(选自《宋史•吴芾传》)

【小题1】下列对文巾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执政议以芾使金/复除吏部侍郎/且议以龙大渊为副/芾曰/是/可与言行事者邪/语闻/得罢/不行
B.执政议以芾使金/复除吏部侍郎/且议以龙大渊为副/芾曰/是可与言行事者/邪语闻/得罢/不行
C.执政议以芾使金/复除吏部侍郎/且议以龙大渊为副/芾曰/是可与言行事者邪/语闻/得罢/不行
D.执政议以芾使金/复除吏部侍郎/且议以龙大渊为副/芾曰/是/可与言行事者/邪语闻/得罢/不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驻跸。“跸”,古代帝王出行时,先要派兵沿路戒严,禁止行人经过称为“跸”,“驻跸”指帝王出行,途中停留暂住。
B.义役。宋代役法之一。南宋乡村民户为了减轻保正、保长的重役,自行结合,割田出粮,帮助当役户,称为“义役”。
C.攒宫。古代皇帝、皇后暂殡之所。宋南渡后,帝、后茔冢均称“攒宫”。表示暂厝,准备收复中原后迁葬河南。
D.致仕。“致”,获得;“仕”可解释为官职、职位。致仕即获得官职。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表达这一意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芾忠君爱国,积极主战。吴芾虽与秦桧故旧,但他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他还上疏请高宗亲自北伐、抵抗金人、驻跸建康。
B.吴芾心系百姓,体恤民情。在绍兴知府任上,吴芾上书为百姓免除支移折变。鉴湖久废,恰巧碰到收成不好闹饥荒,他就命令拿出常平米募饥民来进行浚治鉴湖。
C.吴芾刚正不阿,嫉恶如仇。在临安知府任上,有皇宫内侍的家僮打伤了酒家的洒保,吴芾抓捕凶手治罪并在市集示众,权豪因此对他十分敬佩。
D.吴芾明于吏治,颇有谋略。吴芾先后在六个州郡担任知府,他根据各地民风习俗采取或宽或猛的策略,使官吏无法作恶,让百姓受益。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金将败盟,芾劝高宗专务修德,痛自悔咎,延见群臣,俾陈阙失。
(2)时芾与陈俊卿俱以刚直见忌,未几,俊卿亦引去,阎安中为孝宗言:“此非国之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