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各题。

水调歌头·九日游云洞和韩南涧尚书韵①

辛弃疾

今日复何日,黄菊为谁开?渊明谩爱重九,胸次正崔嵬。酒亦关人何事,政自不能不尔,谁遣白衣来。醉把西风扇,随处障尘埃。

为公饮,须一日,三百杯。此山高处东望,云气见蓬菜。翳凤骖鸾公去,落佩倒冠吾事,抱病且登台。归路踏明月,人影共徘徊。

(注)①韩南涧:韩元吉,号南涧。曾任吏部尚书。主抗战,晚年隐居,自称仙人。②胸次:胸怀。崔嵬:块垒,指胸中不平之气。③自:因为。尔:如此。白衣:送酒人。④翳凤骖鸾:风车,指车马华丽。

【小题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一问,虽意在表明时令,却也显出心中的寄托,并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B.上阕不直接写与朋友同游情状,而是引渊明自比,兼有为己画像、代己抒怀的意味。
C.下阕作者重九登高,当朋友离开时,他为之落佩倒冠,足以体现其因朋友离去的痛苦。
D.醉酒中想扇西风、障尘埃,实则以西风尘埃暗示奸佞邪恶之人,表达了作者愤怒之情。
【小题2】结尾“归路踏明月,人影共徘徊”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又是如何表现情感的?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千秋岁]金陵寿史帅致道。时有版筑役 辛弃疾

塞垣秋草。又报平安好。尊俎上,英雄表。金汤生气象,珠玉霏谭笑。春近也,梅花得似人难老。

莫惜金尊倒。凤诏看看到。留不住,江东小。从容帷幄去,整顿乾坤了。千百岁,从今尽是中书考。

(注)①本词写于1169年,作者时任建康通判, 金陵,即建康,今南京。史致道,时知建康府兼沿江水军置使。版筑役,指修建城墙,加强防卫的工程。②得似:怎似。③凤诏:皇帝的诏书。④中书考:唐朝郭子仪任中书令,主持官吏的考绩达二十四次。后用以称颂秉政大臣位高任久。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报平安好”一句意味深长,写出了边境暂时的安宁,为赞美史致道营造氛围。
B.词中“珠玉”句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异曲同工,都表达对儒将风范的赞扬。
C.作者以梅写人,用语别出心裁,表面上说梅易凋谢,实际上是赞颂史致道品质高洁。
D.作为寿词,本词和一般寿词同以祝寿立意,但其中豪迈的情怀使它有了不凡的格调。
【小题2】词中“从容帷幄去,整顿乾坤了”与“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醉里灯看剑)》所表达的作者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送钱穆父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①,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②,我亦是行人。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③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注)①改火:这里指年度的更替。②逆旅:旅店。③只应:只以为,这里指“岂止”。
【小题1】下列对两首宋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别”三句,写词人与朋友分别虽久,可相见甚欢,情谊深厚,如春日之和煦。
B.“惆怅”二句,渲染了一种凄清幽冷的氛围,恰当地表现了词人与友人分别的心情。
C.“浮天”二句,写水天相接,似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山掩埋了一半。
D.“今古恨”三句,运用了反问手法,表达了古往今来离别与相聚总是牵动着人们的悲欢之情这一感慨。
【小题2】同是写送别友人,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与辛弃疾《鹧鸪天·送人》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中画线语句作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临江仙·再用韵送祐之弟归浮梁

辛弃疾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②。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注)①祐之:指辛助,辛弃疾同族兄弟。②裁冰:比喻作诗构思新巧。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钟鼎”代指做官,“山林”代指归隐,在朝在野都是幻梦,就该宠辱不惊。
B.秋饮如同甘露之美酒,夜吟构思新巧的诗句,如此悠闲过一生,生活依然惬意。
C.下阕前两句写别后场景:风雨之夜,兄弟二人挑灯夜话,对床不寐,手足情深。
D.下阕最后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晓山的秀美青翠和秋水的清澈明净。
【小题2】这首词虽然写的是送别,却没有传统送别诗词的哀伤之感,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辛弃疾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注)①此词写于辛弃疾53岁(1192年),闲居11年后被起用,又受到主和派诬陷而落职之时。②燃犀:点燃犀牛角。传说点燃犀牛角能照见水中鬼怪。③元龙:陈元龙,三国时人,有扶世济民大志,他瞧不起“求田问舍”的许汜。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举头西北浮云”,用“天空被浮云遮蔽”隐喻中原河山沦陷于金人之手。
B.上片词中用“我觉”二字领起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的清寒冷寂景色的描写。
C.“元龙老矣”以下三句表达作者身体精神都已老了,将去过隐居自适生活的愿望。
D.这首词借自然景物和历史典故来抒发激昂慷慨、摧折压抑的情感,颇具辛词特点。
【小题2】请结合全词赏析“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生查子·题京口郡治尘表亭

辛弃疾

悠悠万世功,矻矻当年苦。鱼自入深渊,人自居平土。

红日又西沉,白浪长东去。不是望金山,我自思量禹。

(注)①此词写于南宋宁宗泰嘉四年(1204年)作者初到镇江知府任上。郡治,郡府官署所在地。②矻矻,勤劳不懈的样子。③金山,在镇江西北的长江中,唐朝镇江节度使李琦另命名为“金山”。后李琦反叛,被朝廷腰斩。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悠悠”“矻矻”等叠词的运用,使语言富有音韵之美,写出了大禹治水的功业流传千古以及当年治水的辛劳。
B.鱼儿自在地游入深渊,人们安稳地定居平原,人间万物各得其所,直接评价了大禹当年治理洪水的功劳。
C.红日白浪,交相辉映,景象开阔壮美;西沉东去,无限苍凉,令人感慨万端。隐含岁月如流之意,情调凄惋。
D.全词吊古感今,发思古之壮怀,上下阕浑然一体,意境奇特,造语清俊,在小令中实为不可多得的佳作。
E.该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不同,前者整篇都是怀古忆昔,用典较少;后者先怀古后伤今,用典较多。
【小题2】结尾句“我自思量禹”历来为人称道,被誉为“一语抵千言”,请分析其蕴含的思想情感。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①兜鍪:俗语叫头盔,词中借指兵士。
【小题1】下列对该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中的“曹刘”指的是曹操和刘禅。
B.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风格明快,气魄阔大,尽显豪放风格。
C.“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感叹千古兴亡无尽无休,一如江水滚滚东流。
D.这首词通过歌颂古代英雄人物,讽刺了南宋统治者面对金兵侵略而不敢抵抗、昏庸无能的状态。
【小题2】整首词采用了借古喻今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满江红·赣州席上呈太守陈季陵侍郎

辛弃疾

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倦客不知身远近,佳人已卜归消息。便归来、只是赋行云,襄王客。

些个事,如何得?知有恨,休重忆。但楚天特地,暮云凝碧。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

注:陈季陵罢职辞行,辛弃疾在宴席上作此词赠之。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落日苍茫”既点明了离别的时间,也给离别的宴席涂上了一层凄苦的色彩;“暮云凝碧”再次写到暮色,照应开头,情含景中,形象鲜明。
B.上片的景物描写有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特点,其中实景是眼前的苍茫落日、一叶孤舟,虚景是记忆中的水光山色。
C.“眉来眼去”写山水的美好,词人使用拟人的手法把无生命的山水写得有生命有感情,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了浓重的离愁别绪。
D.“倦客不知身远近,佳人已卜归消息”中,“倦客”是对罢职者的委婉说法,此处是指陈季陵;而此时佳人离陈季陵而去,使之痛苦不堪。
【小题2】这首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鹧鸪天·和昌父

宋·辛弃疾

万事纷纷一笑中。渊明把菊对秋风。细看爽气今犹在,惟有南山一似翁。

情味好,语言工。三贤高会古来同。谁知《止酒》《停云》老,独立斜阳数过鸿。

(注)①作者的朋友赵昌父以淡泊名利、思归山林而闻名。②古来称三贤者甚多,此处指辛弃疾、赵昌父、陶渊明。③陶渊明曾作《止酒》《停云》诗。
【小题1】简要分析上阕选用陶渊明事迹的作用。
【小题2】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辛弃疾

莫避春阴上马迟。春来未有不阴时。人情展转闲中看,客路崎岖倦后知。

梅似雪,柳如丝。试听别语慰相思。短篷炊饮鲈鱼熟,除却松江枉费诗。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送别赠词,结尾的松江,就位于欧阳国瑞要去的目的地吴中。
B.“梅似雪,柳如丝”借助洁白的梅花和细长的柳丝,赞颂友人高洁坚韧的品质。
C.“除却松江枉费诗”意为在松江这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地方最适合作诗。
D.下片有眼前景物,也有想象中的景致,虚实结合,内容丰富,情深意长。
【小题2】本词寄予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