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唐
- 五代十国
- 北宋
- + 南宋
- 岳飞(1103-1142)
- 陆游(1125-1207)
- 杨万里(1127-1206)
- 朱熹(1130-1200)
- 张孝祥(1132-1169)
- 辛弃疾(1140-1207)
- 姜夔(1155-1221)
- 文天祥(1236-1283)
- 邓剡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写作者早年壮怀激烈,雄心勃勃,是因为不知世事艰难,流露出一丝悔意。 |
B.颔联追述宋人抗金的英雄业绩,颈联则写壮志未酬而年华老去的感叹,情调由昂扬转入忧愤。 |
C.颈联写作者有心而天不予,满是悲怆。“塞上长城“句,作者用南朝宋名将檀道济的典故明志,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 |
D.尾联极力赞美诸葛亮,惭愧自己才德不能与之相提并论,惭愧自己未能在诸葛亮麾下建功立业。 |
E.全诗表现了作者虽历经艰难却矢志不渝,虽内心悲愤却并不消极的爱国情怀。 |
虞美人
蒋 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小题1】蒋捷,_________(朝代)词人,号_________。【小题2】古人认为这首词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以少总多”,即用典型的小事件贯穿始终,写出了诗人的整个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请结合这首词的具体内容,对“以少总多”作简要鉴赏。
【小题3】关于词中“悲欢离合总无情”一句,有人认为是表达了诗人已达到看破人生世相归于无情的境界;也有人认为是正话反说,“无情”其实就是“有情”。请谈谈你的看法。
A.“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第一句,用叙述的语气交代出登临的季节、地域的辽阔;第二句写江河景象,长天空阔,无际无涯,水天相接,秋意无边。 |
B.“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这三句写山,既写了山的形也为山传了神。“玉簪螺髻”是用拟人的手法来写山的形状,“献愁供恨”是用比喻的手法来写山的“神情”。 |
C.“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写登楼眺望时的环境。照应题目,点明地点、人物,并进一步交代登楼的时间。 |
D.“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这四句写诗人登楼的种种表现,抒发他爱国忠心无人理解的苦闷。 |
浪淘沙
邓剡①
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
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便须携酒访新亭②。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
(注)①邓剡:南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追随文天祥抗元。南宋灭亡,与文天祥一道被俘押赴元都,本词为其因病羁留建康(今江苏南京)时所作。②新亭:在今南京市南,据史料记载,西晋灭亡后士大夫们经常相邀到此哀叹相慰。【小题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词以“疏雨洗天清”简淡起笔,通过描写秋雨疏落、一洗天地的景象,奠定了全词清新爽朗的情感基调。 |
B.“枕簟凉生”写此时已从夏季转入秋季。暑退寒来本是自然节序,但一个“生”字却写出了词人从枕簟渐生凉意的触感中感知到秋的到来。 |
C.“井桐一叶做秋声”一句,既是报秋,又勾起了词人对自己身世的感叹,将景物的萧条与心境的衰颓熔铸于一体。 |
D.“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不仅写出了词人被押解北上时远离故土的凄凉,更表达了独自羁留建康的孤苦与个人命运的不可把握之感。 |
鹊桥仙·和范先之送祐之归浮梁①
辛弃疾
小窗风雨,从今便忆,中夜笑谈清软。啼鸦衰柳自无聊,更管②得、离人肠断。
诗书事业,青毡③犹在,头上貂蝉④会见。莫贪风月卧江湖,道日近、长安路远。
[注]①范先之,作者门人。祐之,作者族弟。②更管:哪管。③青毡:家传旧物,典出《晋书·王献之传》。④貂蝉:貂蝉冠,指官僚之冠。【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啼鸦衰柳”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渲染悲凉气氛,为下面写“离人肠断”做了铺垫。 |
B.作者怪罪鸦和柳不管离人之愁,这样的表达无理而妙,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
C.“头上貂蝉会见”既表达作者对族弟的希冀,也隐含自己功业无成的遗憾。 |
D.“莫贪”一句叮嘱族弟不要贪于玩乐而虚掷光阴,文字里面满是兄长的殷切关爱。 |
岩 居 僧
赵师秀
开扉在石层,尽日少人登。
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
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灯。
吾亦逃名者,何因似此僧?
【小题1】下列对全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联点题,僧人所居并非殿阁参差的宝刹,也非游人熙攘的胜境,而是罕有人迹的深山。 |
B.颔联绘僧人所居山间景象,颈联具体写其生活,虽无惊人之笔,但精练自然,无斧凿痕迹。 |
C.尾联用问句发出感叹,间接抒发了诗人自己对像岩居僧那样离尘出世生活的向往之情。 |
D.前六句将僧之居处、环境、生活都写到了;尾联向往之意溢于言表,是主题思想的点睛。 |
E.全诗介绍了岩居僧的居处、环境、生活,塑造了一位远离俗世、性格孤僻的僧人形象。 |
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
杨万里
我来秋浦正逢秋,梦里重来似旧游。
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
谪仙狂饮颠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楼。
问着州民浑不识,齐山依旧俯寒流。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首联点明了游览秋浦(池州)的时间,梦中再次游历故地,写出了对此地的深情。 |
B.颔联“风月不供诗酒债”中“风月”指自然景物,诗人们为这里的美好景物所吸引,经常把它作为灵感的源泉和诗材的渊薮,以至供不应求。 |
C.颈联中,“谪仙”诗风豪放,“小杜”放荡不羁;前者写出过“直挂云帆济沧海”“风雨不动安如山”等名句。 |
D.诗人登临杜牧昔日冶游之处,运用拟人、用典等手法,既详细描绘了池州的美好风光,又表达了对先贤的景仰与追思。 |
赵广,合淝人,本李伯时家小史。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作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掳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实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又数年乃死。今士大夫所藏伯时观音,多广笔也。
(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B.![]() |
C.![]() | D.![]() |
南海
文天祥①
朅來②南海上,人死乱如麻。腥浪拍心碎,飙③风吹鬓华。
一山还一水,无国又无家。男子千年志,吾生未有涯。
(注)①文天祥(1236-1283),南宋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此诗写于文天祥兵败被执,被押解南去又回返的途中。②朅来:指离开。③飙:暴风。【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离开南海,看到死人多得像乱麻一般,侧面交代了这里曾发生过激烈的战争。 |
B.暴风吹来,波涛涌起,浪花里散发出浸泡尸体的腥味,作者鬓发已白,心情难抑。 |
C.颈联中“还”和“又”二字很有分量,加强了句中语气,增强了作者情感的表达。 |
D.最后一联借景抒情,并卒章显志,写出了文天祥凛然的民族气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