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唐
- 五代十国
- 北宋
- + 南宋
- 岳飞(1103-1142)
- 陆游(1125-1207)
- 杨万里(1127-1206)
- 朱熹(1130-1200)
- 张孝祥(1132-1169)
- 辛弃疾(1140-1207)
- 姜夔(1155-1221)
- 文天祥(1236-1283)
- 邓剡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枕上作
陆游
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
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
壮日自期如孟博①,残年但欲慕初平②。
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
[注]①孟博,即东汉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下之志”。②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说他“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与陆游的另一首诗《书愤》后四句(“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相比,两者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枕上作
陆游
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
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
壮日自期如孟博①,残年但欲慕初平②。
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
[注]①孟博,即东汉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下之志”。②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说他“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从幽寂的环境写起,诗人于孤寂难眠中回首往事,由此产生深沉激烈的情感。 |
B.颔联从听觉角度描写穴鼠出行和邻犬夜行,以动衬静,侧面描绘诗人夜不能寐的情景。 |
C.颈联中“壮日自期”和“残年但欲”相对,感慨极深,几十年的时间跨度暗含诗人的心理变化。 |
D.尾联笔锋陡转,以豪放洒脱之词,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与明月清风为伴的超脱豁达之情。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小题2】请赏析最后一联“流渠汤汤声满野,今年醉饱鸡豚社”的精妙之处。
初发太城留别田父
范成大
秋苗五月未入土,行人欲行心更苦。
路逢田翁有好语,竞说宿来三尺雨。
行人虽去亦伸眉,翁皆好住莫相思。
流渠汤汤声满野,今年醉饱鸡豚社。
(注)诗人题注:西蜀夏旱,未行前数日连得雨,父老云:“今岁又熟矣!”太城:成都。社,古代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日子以及祭礼。【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联写诗人将要远行,与田父离别难舍之情,也突出为秋苗未栽种而忧苦。 |
B.第四句中的“竞”字,写出田翁们争着告诉诗人昨晚下了一场大雨的喜悦。 |
C.第五、六句写诗人的高兴及原因:田翁们不必再为收成愁虑,可以安心生活了。 |
D.全诗以质朴无华的语言,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农事和农民生活的深切关心之情。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题。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下阕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小题2】请从表现手法、思想情感两个方面对本词上阕加以赏析。
卜算子·漫兴①
辛弃疾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芸③草击陈根,笕竹④添新瓦,万一朝家举力田⑤,舍我其谁也?
(注)①这首词是庆元六年(1200),作者61岁,被迫退隐于铅山时所作。②李蔡:李广之堂弟。③芸:同“耘”。 ④笕竹:剖开竹子。⑤力田:汉代设“力田”(努力耕作)科目,选拔人才。【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下阕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下阕一二句与其它句有所不同,一改散句之状,讲究对仗,工整清新,重在写实。 |
B.“芸草去陈根” 表面上是说自己根除园中杂草,实则表达对金军要斩草除根的态度。 |
C.“笕竹添新瓦”句写了自己对乡间屋舍的修缮,给人以在此营生,长期居住之感。 |
D.“朝家” 指朝廷,此二句意指朝廷有朝一日选拔任用“力田”,一定会非他莫属!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2】诗的颈尾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②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承题,上句写江月不管兴亡,在乱中依旧光耀如昔,下句点明了“野泊”之因。 |
B.颔联描写了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的景象。 |
C.尾联描绘了诗人想问朝廷的消息,但此时盗贼横行,自己也无暇顾及国家的情况。 |
D.后人评周莘此诗“最近杜味”,诗人眼中有一个时代的境况,情感沉郁,感人至深。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小题2】本诗与《书愤》作于同一年,抒发的感情也大致相同,但两诗还有许多不同之处,试加以分析。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荼。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开篇即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世态炎凉的无奈和客籍京华的蹉跎,直抒胸臆,情感喷薄。 |
B.颔联语言清新隽永,由听觉感知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能给诗人些许欣喜与慰藉。 |
C.颈联“作草”“分茶”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但背后却深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 |
D.全诗将日常生活写得很有情趣,章法极为谨严,表现了诗人闲居自遣和对于官场生活冷淡的心情。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诗的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病起书怀①
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注)①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陆游被免官后病了二十多天,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之时。【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纱帽宽”,一语双关,既言其病后瘦损,故感帽檐宽松,也暗含被贬官之意。 |
B.颔联为全篇的主旨,“位卑未敢忘忧国”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相近。 |
C.“事定犹须待阖棺”可见是诗人对暂时的挫折并不介意。 |
D.颈联宕开一笔,写北伐无望,故都难以重返,对国家政局的忧虑和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各题
【小题1】《菩萨蛮》是这首小令的_______________。
【小题2】对作品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小题3】对作品中的划线句,请选择某一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
菩萨蛮
李弥逊
江城烽火连三月,不堪对酒长亭别。休作断肠声,老来无泪倾。
风高帆影疾,目送舟痕碧。锦字几时来?薰风无雁回。
(注释)这首词写于南宋初年。作者送别妻子去南方,作本词以志其事。【小题1】《菩萨蛮》是这首小令的_______________。
【小题2】对作品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化用杜甫《春望》中的句子,点出了离别时的特定背景,为避战乱,送别妻子去南方。 |
B.“休作断肠声,老来无泪倾”描绘了一幅夫妻惜别的画面,折射出他们内心不堪其悲的难言之痛。 |
C.“锦字几时来?薰风无雁回”写出了丈夫盼望妻子寄回家书的急迫心情。 |
D.这首词描述了词人送别妻子的全过程,创造出了送别的浓郁的悲剧氛围。 |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杜甫《蜀相》中也写到诸葛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请简要分析与本诗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蜀先主孔明①
刘秉忠
智涉图深往事非,茅庐一论定真依。
风云龙虎随时有,鱼水君臣自古稀。
月照锦江翻月色,烟波玉垒动朝晖。
精英不死青天上,留得文昌②奉紫薇③。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北上觐见忽必烈,受其礼遇之后。②文昌:文昌星,乃文魁之星,为智慧的化身。③紫薇:即北极星,中国古代认为是众星之主,代指人间帝王。【小题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了诸葛亮的事迹,他在茅庐之中和刘备分析、讨论“天下三分”的局势,并最终确定了自己的归宿。 |
B.颔联借“风云龙虎”表达出对社会动荡、战乱不断的时局的忧虑,感叹自古以来缺少鱼水般的君臣关系。 |
C.颈联写景,在月光之下,锦江翻起阵阵波浪;玉垒山在朝晖之中,涌起层层烟波。“翻”字和“动”字赋予画面动态美。 |
D.本诗融叙事、写最、抒情、议论于一体,借写先主和孔明的事迹,反映出诗人对历史的思索,表达了自己的情怀。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叶梦得①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注)①叶梦得(1077-1148),南宋主战派人物之一,本词作于宋高宗绍兴五年,作者被迫去任,归居吴兴卞山时。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叶梦得①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注)①叶梦得(1077-1148),南宋主战派人物之一,本词作于宋高宗绍兴五年,作者被迫去任,归居吴兴卞山时。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首句开门见山,与词题中“绝顶小亭”照应;“缥缈”二字写出了小亭立于绝顶、云雾缥缈的情景。 |
B.从“独在”二字来看,词人似乎是独自登上小亭,但从“笑谈”和“少年豪放”来看,一同登亭的应该还有晚辈。 |
C.“万里横烟浪”写词人在绝顶小亭极目所见,描绘出一幅辽远无际、苍茫宏阔的景象,意境雄浑。 |
D.“莫学”一句包含着词人的自嘲,意在与“少年豪放”形成对比,突出自己的老态,并与前面的“老去”相照应。 |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注)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释) 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小题1】诗人写景是怎样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小题2】诗的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就诗歌作简要分析。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注)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释) 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小题1】诗人写景是怎样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小题2】诗的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就诗歌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