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小题1】下面对诗句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首句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幽咽泉流冰下难”有异曲同工之妙。
B. 诗歌第二句写玉音清脆,让人渐觉气定神闲,从侧面写出了琴声清雅的特点。
C. 三四两句的“巫山夜雨”、“湘水清波”,既是写琴声,又能让人联想起神女湘妃之情。
D. 七八两句用典,写出不必弹奏幽兰曲也能引起卓文君的琴心,表现了音乐的感染力。
【小题2】“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蜂吟、蝉声来摹写琴声。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A.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B.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
C. 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刘长卿《听笛声留别郑协律》)
D. 恰流莺花底叮咛,又孤鸿云外悲鸣。(汤式《听筝》)
听赵秀才弹琴
韦 庄
满匣冰泉咽又鸣,玉音闲澹入神清。
巫山夜雨弦中起,湘水清波指下生。
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
不须更奏幽兰①曲,卓氏②门前月正明。
(注)①《幽兰》又名《猗兰》,相传是孔子所作。②卓氏:卓文君。【小题1】下面对诗句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首句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幽咽泉流冰下难”有异曲同工之妙。
B. 诗歌第二句写玉音清脆,让人渐觉气定神闲,从侧面写出了琴声清雅的特点。
C. 三四两句的“巫山夜雨”、“湘水清波”,既是写琴声,又能让人联想起神女湘妃之情。
D. 七八两句用典,写出不必弹奏幽兰曲也能引起卓文君的琴心,表现了音乐的感染力。
【小题2】“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蜂吟、蝉声来摹写琴声。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A.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B.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
C. 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刘长卿《听笛声留别郑协律》)
D. 恰流莺花底叮咛,又孤鸿云外悲鸣。(汤式《听筝》)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独鹤 鹤
韦庄 褚载
夕阳滩上立徘徊,红蓼风前雪翅开。 欲洗霜翎下涧边,却嫌菱刺污香泉。
应为不知栖宿处,几回飞去又飞来。 沙鸥浦雁应惊讶,一举扶摇直上天。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E. 两诗都采用了烘托手法:前诗以夕阳、沙滩、红蓼为背景进行烘托,后诗以溪涧、蓝天为背景进行烘托。
【小题2】两首诗分别刻画了怎样的鹤的形象?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
独鹤 鹤
韦庄 褚载
夕阳滩上立徘徊,红蓼风前雪翅开。 欲洗霜翎下涧边,却嫌菱刺污香泉。
应为不知栖宿处,几回飞去又飞来。 沙鸥浦雁应惊讶,一举扶摇直上天。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两诗写鹤都采用了细节描写:前诗写鹤伫立、展翅的动作,后诗写鹤嫌菱刺而不洗濯的心理。 |
B.两诗都是写景抒情诗,作者写鹤时融入了内心的思想,寄托了诗人的志愿。 |
C.两诗都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两诗中鹤的颜色、动作为实写;两诗都着一“应”字表猜测,是虚写。 |
D.前诗运用夸张手法,动静结合;后诗不仅运用夸张手法,也运用了动态描写。 |
【小题2】两首诗分别刻画了怎样的鹤的形象?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与东吴生相遇
韦 庄
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
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注)平。
(注)泰阶:星名,古人认为泰阶星现,预兆风调雨顺,民康国泰。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E. 全诗用语生动辛辣,刻画了一位感世伤怀而又不失美好愿望的诗人形象。
【小题2】诗中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与东吴生相遇
韦 庄
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
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注)平。
(注)泰阶:星名,古人认为泰阶星现,预兆风调雨顺,民康国泰。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用比喻手法写出诗人和东吴生流离失所,表达了沦落天涯的感伤之情。 |
B.颔联写不觉花之美,只好借酒浇愁,表达了年华逝去之痛和战乱流离之苦。 |
C.颈联写出诗人对身处陋巷贫苦生活的不满和对权贵豪门奢华生活的期盼。 |
D.尾联用自嘲的口吻写趁未衰之年应满怀信心,期望风调雨顺,民康国泰。 |
【小题2】诗中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西塞山下作
韦庄
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
孤峰渐映湓城北,片月斜生梦泽南。
爨动晓烟烹紫蕨,露和香蒂摘黄柑。
他年却棹扁舟去,终傍芦花结一庵。
(1)请赏析首联的写景艺术。
(2)颔联写行舟所见,试分析“渐映”和“斜生”两词的妙处。
(3)请概括尾联“他年却棹扁舟去,终傍芦花结一庵”与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的尾联“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西塞山下作
韦庄
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
孤峰渐映湓城北,片月斜生梦泽南。
爨动晓烟烹紫蕨,露和香蒂摘黄柑。
他年却棹扁舟去,终傍芦花结一庵。
(1)请赏析首联的写景艺术。
(2)颔联写行舟所见,试分析“渐映”和“斜生”两词的妙处。
(3)请概括尾联“他年却棹扁舟去,终傍芦花结一庵”与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的尾联“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与东吴生相遇 韦庄
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
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①平。
(注)①泰阶:星名。古人认为泰阶星现,预兆风调雨顺,民康国泰。
【小题1】(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小题2】(小题2)本诗以对比贯穿全篇,试赏析这种手法的运用。
与东吴生相遇 韦庄
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
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①平。
(注)①泰阶:星名。古人认为泰阶星现,预兆风调雨顺,民康国泰。
【小题1】(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以水上浮萍作比,形象地写出了流离失所的“十年身事”。“各”字表明东吴生与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 |
B.颔联是说年华逝去之痛和战乱流离之苦折磨诗人,以致衰老、麻木,竟不觉花之美,只好借酒浇愁。诗意凄凉,字字酸楚。 |
C.颈联对仗工整,抒写了自己因社会乱离,世态炎凉油然而生的伤感和惆怅,也为自己的“十年身事”鸣不平。 |
D.尾联意为:趁未衰之年,暂拼一醉,破涕为笑;期望今后河清海晏,国泰民安。这是诗人怀着美好的愿望聊以自慰。 |
请阅读以下诗文,并回答下列小题:
甲:
A. 甲诗描写时间为晚上,乙诗描写时间是清晨
B. 甲诗送别地点在扶桑,乙诗分别地点在扬子江
C. 甲诗作者将与友人同行,乙诗作者送友人独往
D. 甲诗友人以船为交通工具,乙诗友人亦是如此
【小题2】关于这两首诗的写作手法,下列叙述何者正确?
A. 甲乙两诗皆迟至末句才点出友人前行的目的地
B. 甲乙两诗各自重复某些字词,增添诗的节奏感
C. 甲诗由眼前景写到想象景,乙诗从想象景写到眼前景
D. 甲诗只有二、四句用韵,乙诗是一、二、四句皆用韵
甲: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韦庄
扶桑①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乙: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煞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①扶桑:相传东海外有神木名为扶桑,是日出之地。亦为日本别名
【小题1】关于这两首诗的内容,下列叙述何者正确?A. 甲诗描写时间为晚上,乙诗描写时间是清晨
B. 甲诗送别地点在扶桑,乙诗分别地点在扬子江
C. 甲诗作者将与友人同行,乙诗作者送友人独往
D. 甲诗友人以船为交通工具,乙诗友人亦是如此
【小题2】关于这两首诗的写作手法,下列叙述何者正确?
A. 甲乙两诗皆迟至末句才点出友人前行的目的地
B. 甲乙两诗各自重复某些字词,增添诗的节奏感
C. 甲诗由眼前景写到想象景,乙诗从想象景写到眼前景
D. 甲诗只有二、四句用韵,乙诗是一、二、四句皆用韵
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早秋夜作
(唐)韦庄
翠簟初清暑半销,撇帘松韵送轻飙。
莎庭露永琴书润,山郭月明砧杵遥。
傍砌绿苔鸣蟋蟀,绕檐红树织蟏蛸。
不须更作悲秋赋,王粲辞家鬓已凋。
(注)①轻飙:微风。 ②蟻(xiao)蛸:蜘蛛的一种,脚很长,通称蟢子。③砧杵,指捣衣石和棒槌。亦指捣衣。
(1)请说说诗歌的前三联是如何扣住“早秋”二字展开描写的。
(2)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早秋夜作
(唐)韦庄
翠簟初清暑半销,撇帘松韵送轻飙。
莎庭露永琴书润,山郭月明砧杵遥。
傍砌绿苔鸣蟋蟀,绕檐红树织蟏蛸。
不须更作悲秋赋,王粲辞家鬓已凋。
(注)①轻飙:微风。 ②蟻(xiao)蛸:蜘蛛的一种,脚很长,通称蟢子。③砧杵,指捣衣石和棒槌。亦指捣衣。
(1)请说说诗歌的前三联是如何扣住“早秋”二字展开描写的。
(2)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古别离
韦庄
晴烟漠漠柳毵毵⑴,
不那离情酒半酣⑵。
更把玉鞭云外指,
断肠春色在江南。
(注释)⑴毵(sān)毵:柳枝浓密下垂的样子。⑵不那,无可奈何的意思。
【小题1】下面对诗的内容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小题2】从全诗看,作者是如何表现“别离”之情的?
古别离
韦庄
晴烟漠漠柳毵毵⑴,
不那离情酒半酣⑵。
更把玉鞭云外指,
断肠春色在江南。
(注释)⑴毵(sān)毵:柳枝浓密下垂的样子。⑵不那,无可奈何的意思。
【小题1】下面对诗的内容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诗歌首句,作者如实地写出春天的景色,并且着意点染杨柳的风姿。 |
B.第三句用“更”“指”两字,写出作者信马挥鞭的动作,画面栩栩如生。 |
C.第四句进行想象,将要去的江南,春色怡人,尽是欢乐。 |
D.全诗色调鲜明,音节和谐,语言流畅华美,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台城① 台城
刘禹锡 韦庄
台城六代②竞豪华, 江雨霏霏江草齐,
结绮临春③事最奢。 六朝如梦鸟空啼。
万户千门成野草, 无情最是台城柳,
只缘一曲《后庭花》④。 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①台城:旧址在南京市玄武湖旁,六朝时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②六代:即六朝,指在300年间先后在建康建都的东吴、东晋、宋、齐、梁、陈。③结绮临春:为陈后主修建的两座高达数十丈的楼阁。④后庭花:歌曲名,南朝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后人称为亡国之音。
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两首诗思想情感的不同之处。
台城① 台城
刘禹锡 韦庄
台城六代②竞豪华, 江雨霏霏江草齐,
结绮临春③事最奢。 六朝如梦鸟空啼。
万户千门成野草, 无情最是台城柳,
只缘一曲《后庭花》④。 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①台城:旧址在南京市玄武湖旁,六朝时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②六代:即六朝,指在300年间先后在建康建都的东吴、东晋、宋、齐、梁、陈。③结绮临春:为陈后主修建的两座高达数十丈的楼阁。④后庭花:歌曲名,南朝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后人称为亡国之音。
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两首诗思想情感的不同之处。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独 鹤
【唐】韦庄
夕阳滩上立徘徊,红蓼【注】风前雪翅开。
应为不知栖宿处,几回飞去又飞来。
鹤
【唐】褚载
欲洗霜翎下涧边,却嫌菱刺污香泉。
海鸥浦雁应惊讶,一举扶摇直上天。
【注】蓼:草本植物,开淡红色或白色的花。
【小题1】下列对这首作品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E. 两首诗的表达技巧有所不同:前诗运用夸张手法,动静结合;后诗也用夸张手法,只有动态的描写。
【小题2】两首诗刻画的鹤这一形象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什么不同?
独 鹤
【唐】韦庄
夕阳滩上立徘徊,红蓼【注】风前雪翅开。
应为不知栖宿处,几回飞去又飞来。
鹤
【唐】褚载
欲洗霜翎下涧边,却嫌菱刺污香泉。
海鸥浦雁应惊讶,一举扶摇直上天。
【注】蓼:草本植物,开淡红色或白色的花。
【小题1】下列对这首作品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两诗写鹤都采用了细节描写:前诗写鹤伫立、展翅的细小动作,后诗写鹤嫌菱刺而不洗濯的细微心理。 |
B.两诗写鹤都采用了烘托手法:前诗以夕阳、沙滩、红蓼为背景烘托,后诗以溪涧、蓝天为背景烘托。 |
C.两诗都采用虚实结合手法:两首诗中鹤的颜色、动作为实写;两首诗都着一“应”字表猜测,是虚写。 |
D.两诗都是托物言志的咏物诗:两诗吟咏鹤的形象,其实都融入了诗人内心的观照,寄托了诗人的志趣。 |
【小题2】两首诗刻画的鹤这一形象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