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范晔(398-445)
- 刘义庆(403-444)
- + 鲍照(约414-466)
- 《拟行路难》
- 谢眺(464-499)
- 丘迟(464-508)
- 刘勰(465-520)
- 钟嵘(约468-518)
- 郦道元(470-527)
- 陈叔宝(553—604)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赠傅都曹别
南北朝 鲍照
轻鸿戏江潭①,孤雁集洲沚。
邂逅两相亲,缘念共无已。
风雨好东西,一隔顿万里。
追忆栖宿时,声容满心耳。
落日川渚寒,愁云绕天起。
短翮②不能翔,徘徊烟雾里。
【注】①潭(xún):同“寻”,水边。②翮(hé):鸟的翅膀。
【小题1】下列对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E. 诗作语言平淡朴实、含蓄蕴藉,展现了作者诗歌豪放俊逸的风格特点,令人回味。
【小题2】这首诗的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赠傅都曹别
南北朝 鲍照
轻鸿戏江潭①,孤雁集洲沚。
邂逅两相亲,缘念共无已。
风雨好东西,一隔顿万里。
追忆栖宿时,声容满心耳。
落日川渚寒,愁云绕天起。
短翮②不能翔,徘徊烟雾里。
【注】①潭(xún):同“寻”,水边。②翮(hé):鸟的翅膀。
【小题1】下列对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轻鸿”与“孤雁”,一个轻快嬉戏,一个独自幽栖,两相对照,显出境遇不同。 |
B.“邂逅”两句写出两人相遇相亲相念的过程,在简单的叙述中饱含深情厚谊。 |
C.“风雨”两句运用借代、拟人、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转眼之间分隔两地的伤感。 |
D.“追忆”两句从侧面虚写,追忆二人同在一处栖宿时,心耳闲情时对方的声容。 |
【小题2】这首诗的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题。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下面对这首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下面对这首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开头两句中,作者恰当地运用了比兴手法,用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代指社会生活中有着不同地位的人。 |
B.本诗三、四两句以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表明从“行叹复坐愁”的苦闷中求解脱的渴望。 |
C.本诗五、六句并没有一直在直接诉说自己的悲哀,胸中堆积的块垒无法借酒浇除,便着笔于从怅惘中求得解脱,在烦忧中获得宽慰。 |
D.诗的结尾两句写人心非草木,不可能没有感情,尽情渲泄不满;“吞声踯躅”细节中直接表达出对社会黑暗、人间不平的批判。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拟行路难(其六)
鲍照
对案不能食,拔创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注)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注]:蹀躞(diéxiè):小步行走的样子。
【小题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E. 本诗在表情达意上直抒胸臆,愤懑之情一泄到底,贯穿始终,给人酣畅淋漓之感。
【小题2】有人认为诗歌中间“罢官”“还家”的四句(“弃置……机中织”)描写游离于诗歌内容与主题之外,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拟行路难(其六)
鲍照
对案不能食,拔创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注)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注]:蹀躞(diéxiè):小步行走的样子。
【小题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开篇两句用几个紧密相连的行为动作,刻画了一个内心愤懑不平的诗人形象。 |
B.三、四句采用设问和感叹的句式,增强了全诗语言的感情色彩,亢奋而有力度。 |
C.“蹀躞”“垂羽翼”等形象化比喻,表明了诗人在重重束缚下有志难伸的处境。 |
D.作者由自身经历上升到自古圣贤,将主旨由个人失意提升到了时世不公的新高度。 |
【小题2】有人认为诗歌中间“罢官”“还家”的四句(“弃置……机中织”)描写游离于诗歌内容与主题之外,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2】杜甫曾在《春日忆李白》一诗中用“俊逸鲍参军”来赞颂李白,那么鲍照的“俊逸”风格在其诗歌中是如何表现的呢?请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
代出自蓟北门行
(南北朝)鲍照
羽极起边亭,烽火入咸阳。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蜎,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此诗一起头就表现了边亭告警的紧急情况。前两句“羽檄”、“烽火”用比喻之法,强化了军情的危急。 |
B.“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中“严秋”乃是肃杀的秋天。弓弦与箭杆都因深秋的干燥变得强劲有力。 |
C.“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粱。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极写汉军准备投人战斗的壮阔场面。诗句用“雁行、鱼贯”两个比喻刻画汉军纪律严明的英雄风貌。 |
D.“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这四句把边塞美景与战地生 活紧紧衔联,着重描写进人实战状态时气候剧变的特殊情况。 |
E.诗歌中包含各种画面,如边亭、咸阳、广武、朔方、虏阵、胡霜,包括了胡汉双方的广阔 空间。细细品味分明道出边塞之状,是鲍照表现边塞生活的重要艺术标志。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①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②踯躅不敢言。
[注]①鲍照:字明远,东海人,《行路难》,是乐府杂曲,鲍照拟做 18 首,歌咏人世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此诗为第四首。②吞声:声将发又止。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本诗,并指出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①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②踯躅不敢言。
[注]①鲍照:字明远,东海人,《行路难》,是乐府杂曲,鲍照拟做 18 首,歌咏人世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此诗为第四首。②吞声:声将发又止。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拟行路难》受汉乐府的影响,用近乎口语的文字表现深邃的诗意。全诗气势连贯,笔力酣畅淋漓。 |
B.诗的第三、四句,诗人以“命”来自我安慰,声称不要“行叹复坐愁”。因此诗人已安于命运,不再愁苦。 |
C.第七句“岂无感”慷慨激昂,第八句“不敢言”又如此无可奈何,在对比中表现出诗人极度的矛盾、痛苦。 |
D.全诗突出一个“愁”字,所叹者愁,酌酒为消愁,悲歌为断愁,不敢言者再添愁,让读者读之自然生愁。 |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拟行路难
[南朝]鲍照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①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注)①蹀(dié)躞(xiè):小步走路。
本诗的情感一波三折,试分析其情感变化的过程,请分条作答。
拟行路难
[南朝]鲍照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①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注)①蹀(dié)躞(xiè):小步走路。
本诗的情感一波三折,试分析其情感变化的过程,请分条作答。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2】“安能行叹复坐愁”“心非木石岂无感”这两个反问句,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拟行路难(其四)
鲍 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小题1】对《拟行路难(其四)》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人生亦有命”是诗人用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渴望借此从“行叹复坐愁”的苦闷之中求得解脱。 |
B.“酌酒以自宽……”句写诗人借酒自我宽慰,以歌声来排遣悲愤,终于使自己忘却了苦闷和悲伤。 |
C.“心非木石岂无感”是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面对社会的黑暗,人间的不公平,岂能无动于衷,无所感慨? |
D.“吞声踯躅不敢言”含蓄的说明了社会政治的黑暗,残酷无情的统治,窒息着人们的灵魂。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收录本作品的一书是
【小题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3】“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两句,描绘了一幅温馨恬适的生活画面,但在本首诗里却别有滋味,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
拟行路难(其六)
(南北朝)鲍照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①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注]①蹀躞:小步走路的样子。【小题1】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收录本作品的一书是
A.《格律诗集》 | B.《诗余集粹》 | C.《古体诗集》 | D.《曲子词集》 |
A.情绪跌宕且曲折 | B.记叙和抒情并用 |
C.文词质朴且率直 | D.用典和比喻兼用 |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判断和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南北朝时期,诗歌创作的一大成就是民歌的新发展,其中《木兰辞》叙事与抒情相渗透,细腻与粗犷相融合,代表了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
B.《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鲍照拟作18首,歌咏人世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他的诗对唐代作家颇有影响 |
C.楚辞是屈原在楚歌的基础上再创造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新诗体。“楚辞体”又叫“骚体”,由屈原《离骚》而得名。 |
D.陆游的作品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继承并发扬了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在当时和后代的文坛上产生了深刻影响。 |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判断和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小说起源于神话传说,到唐代的传奇小说才出现了文学创作,此后,明清两代,小说创作进入高峰,出现了长篇章回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红楼梦》《聊斋志异》等。 |
B.《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鲍照拟作18首,歌咏人世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鲍诗气骨劲健,语言精炼,常常表现慷慨不平的思想感情。 |
C.楚辞是屈原在楚歌的基础上再创造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新诗体。“楚辞体”又叫“骚体”,由屈原《离骚》而得名。 |
D.《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代表作,尽管全书采用第三人称叙事,但小说中包含了作家本人的许多生活事实,是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是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大师雨果的代表作;雨果和巴尔扎克都是法国文学的杰出代表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