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归园田居(其一)》,完成下面问题。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1)。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2)。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羁鸟恋旧林 羁鸟:
(2)守拙归园田 守拙:
(3)虚室有余闲 虚室:
(4)久在樊笼里 樊笼: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前四句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误入尘网的懊悔。
B.诗的七至十八句随意拈取隐居田园的典型环境以突出自然。
C.这首诗用工笔细描的手法,情景交融,语言质朴,比喻贴切。
D.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摆脱官场,来到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的心情。
【小题3】将诗歌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2)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体会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既自以心为形役。(被动句,“为”表被动)
当前题号:2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园田居(其二)

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注)①人事:指与人交接来往。②鞅:马驾车时颈上的皮带,指车马。这句是说居处僻陋,车马稀少。③墟曲:犹乡野。墟,隐僻之地。④披:拨开。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这首诗语言质朴,语调悠然,叙述了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段,在一片“静”的境界中,流荡着一种古朴淳厚的情味。
B.开头四句从侧面写“静”,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的清贫,暗示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
C.中间四句是以外在的“动”来写乡居生活内在的“静”,写出作者往来于田间,打理桑麻,虽孤独但也快乐的隐居生活。
D.陶渊明的乡居生活总体来说是平静安宁的,但是他的心情也会有喜有惧,如最后四句中的这一喜一惧,所种的庄稼一天天地生长,开垦的土地越来越多,令人喜悦;因而更担忧风霜雨雪的到来,使庄稼受到摧残,如野草般零落。
E.本诗中的“野外罕人事”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户庭无尘杂”,一外一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诗人摆脱官场和世俗束缚后轻松愉悦的心情。
【小题2】分别概括《归园田居(其一)》与本诗所抒发的情感。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意会,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注:无怀氏、葛天氏:均指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小题1】下列各句加粗词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地方、处所)
B.不戚戚于贫贱(哭泣)
C.常著文章自娱(写作、著述)
D.衔觞赋诗(酒杯)
【小题2】对下面两组句子加粗词意思、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为号焉  此自终
不能常    忘怀
A.两个“以”相同,两个“得”不同
B.两个“以”不同,两个“得”相同
C.两个“以”相同,两个“得”也相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得”也不同
【小题3】对下面两个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曾不吝情去留  ②不求甚解
A.①从不装模作样,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②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
B.①竟然不惜离开或留下  ②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
C.①从不装模作样,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②不强求更深一层的理解
D.①竟然不惜离开或留下  ②不强求更深一层的理解
【小题4】对“其言兹若人之俦乎”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他的话很像这一类人所说的吧
B.他的话说的好像就是(五柳先生)这一类人吧
C.他说(五柳先生)就像是这样一类人吧
D.他谈到(五柳先生)这类人,好像说过这样一句话吧
【小题5】下面对文义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从开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到“因以为号焉”一段话中可看出,五柳先生是一个不为人所知的平常人。
B.“赞”是附在正文之后,用来评论史事或认识的文字,最早的“史论”即指此而言。
C.文中“箪瓢屡空”语出自《论语》“回也,其庶乎,屡空”,后人因而用“屡空”代指安贫乐道。
D.文末“无怀氏”“葛天氏”句,表明了作者希望生活在上古那种生活安乐、恬淡自足、风气淳朴的理想社会中。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解释文中的古今异义词语。
(1)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事理人情。
(2)策扶老以流憩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搀扶老人。
(3)悦亲戚之情话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男女间表示爱情的话。
(4)既窈窕以寻壑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女子)文静而美好。
当前题号:5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下列对《归园田居(其一)》的内容与表现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表露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
B.“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中的“无尘杂”是说居住环境干净,“虚室”是说家境贫寒。
C.诗中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田园生活和官场生活的对比,在对比中表现诗人的情感态度。
D.诗人采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方法,描绘了清新自然、恬静美好的田园生活图景。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饮酒(其四)

[东晋陶渊明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注]①裛(yì):通浥,沾湿。②轩:窗。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写带露采菊,时间在清晨;七、八句写倦鸟归林,时间在傍晚
B.“忘忧物”指酒,“泛”是纵情饮酒的意思,透出作者胸中的郁愤之情。
C.“壶自倾”有斟酒之意,还有酒壶倾尽之意,写出诗人独酌时间之长。
D.末尾两句既有对隐居悠闲之乐的形象描绘,也体现了归隐后的悠然自得。
【小题2】作为陶渊明诗歌的常见意象,秋菊、归鸟有何象征意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归园田居(其一)》,完成题目。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小题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住宅周围土地有十余亩,草房有八九间。
B.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繁茂的榆树、柳树遮蔽着草屋的后檐,桃树、李树整齐地排列在堂前。
C.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家里没有一点尘土杂物干干净净,住在陈设简陋的屋子里觉得清闲。
D.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长久地在官场生活,如今终于可以过顺应本性的生活了。
【小题2】“尘网”“羁鸟”“池鱼”“樊笼”等词语比喻什么?作者用这些比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题3】“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几句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有人说“守拙”是《归园田居(其一)》中最为关键的一个词,其含义丰富。请结合诗歌的内容,谈谈你对这个词的理解。
当前题号:9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做官单纯是为了养家糊口。他做彭泽令,仅以“足以为酒”为理由。
B.陶渊明去做官,既有家贫、求生无术的缘由,也有亲故劝告、诸侯惠爱、家叔引荐、彭泽县离家不远的因素。
C.陶渊明辞官罢去最根本的理由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
D.其妹新亡,前去奔丧也是陶渊明辞官因素之一。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