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田园将芜胡不归 芜:____________
(7)悟已往之不谏 谏:____________
(8)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就:____________
(9)善万物之得时 善:____________
(10)怀良辰以孤往 怀:____________
(7)悟已往之不谏 谏:____________
(8)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就:____________
(9)善万物之得时 善:____________
(10)怀良辰以孤往 怀: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饮酒二十首(其八)
[东晋]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挂寒柯,远望时复为①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②尘羁。
[注]①远望时复为:倒装句,即“时复为远望”。②绁(xiè):捆绑,束缚。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E. 全诗语言朴素淡雅,好像信手拈来,实有炉火纯青之功效,如首二句,以青松为众草所掩没,写青松之孤独,实则借孤松为己写照。
【小题2】诗的前六句是怎样塑造青松这一形象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饮酒二十首(其八)
[东晋]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挂寒柯,远望时复为①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②尘羁。
[注]①远望时复为:倒装句,即“时复为远望”。②绁(xiè):捆绑,束缚。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第一、二句“没”字用得巧妙,欲扬先抑,将俊秀的青松姿态淹没在杂草之中,表现青松与杂草相处的一时情形,目的是突出下文青松的“卓然”。 |
B.第三、四句着力塑造青松的形象,运用对比反衬手法,描绘出众杂草在凝结的霜冻下全部倒伏之后,青松却跟它们不一样。 |
C.第五、六句“连林”意谓青松多了,蔚然连成松林,人可能还不觉得它的与众不同,但是单独一棵树的时候人们更不值得称奇。 |
D.第七、八句说作者将酒壶挂在松枝之上,有时候又极目远眺,结构上承上启下,承上赞美青松,启下世事扰得自己烦恼。 |
【小题2】诗的前六句是怎样塑造青松这一形象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是陶诗中传颂千古的名句,这两句好在什么地方?请简要分析。
移居二首(其一)
陶渊明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弊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的前四句以“昔”字领起,将移居和求友联系起来,因事见意,重在“乐”字。 |
B.“素心人”,指心性纯洁善良的人。诗人很愿意和他们一同度日,共处晨夕,这是移居的原因。 |
C.中间四句由卜居初衷写到如愿移居,其中虽杂有庐破屋小的遗憾,但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
D.最后四句是具体描写得友之乐:一起欣赏奇文,共同分析疑义,追求精神上的交流。 |
阅读《归去来兮辞·并序》,下列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家境贫寒,无心做官。陶渊明的孩子较多,没有存粮,正常的生活无法维持,在这种情况下,在别人的劝说下他才萌生了做官的念头。 |
B.陶渊明热爱自然,眷恋家乡。陶渊明在任期间虽生活相对富足了一些,但时间不长就产生了回家的想法,返回后,面对自然显得异常兴奋。 |
C.陶渊明钟爱田园,勤于劳作。陶渊明回到家乡后,面对家乡美景时时流连忘返,春天到来春耕开始,他与农人们日夜辛勤地在田里劳作。 |
D.陶渊明志趣高洁,乐天知命。陶渊明喜欢自己院子里的松树和菊花,对于富贵和升仙都看得很淡,希望自己能随心所愿,顺应自然变化。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归园田居(其一)(节选)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E. 两首诗用渲染的手法勾画景物,从而使感情得到充分抒发,生机盎然。
【小题2】“但使愿无违”中的“愿”指什么?试结合诗句简析。
归园田居(其一)(节选)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方宅”句意思是说围绕住宅的土地有十来亩,“带月”句是说披着月光,扛着锄头回家。 |
B.“榆柳”两句,描写了榆柳、桃李遍布房前屋后的情景,“草盛”句表明草长得比豆苗茂盛。 |
C.“暧暖”两句,远村、墟烟构成一幅远景,“暧暧”与“依依”近义,可以互换。 |
D.两首诗中描绘的画面质朴、幽静,表现出平和、淡远的意境。 |
【小题2】“但使愿无违”中的“愿”指什么?试结合诗句简析。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甲)书《归去来辞》赠契顺
苏轼
谪居惠州,子由在高安,各以一子自随,余分寓许昌、宜兴,岭海隔绝。诸子不闻余耗,忧愁无聊。苏州定慧院学佛者卓契顺谓迈曰:“子何忧之甚,惠州不在天上,行即到耳,当为子将书问之。”
绍圣三年三月二日,契顺涉江度岭,徒行露宿,僵仆瘴雾,黧面茧足以至惠州,得书径还。余问其所求,答曰:“契顺惟无所求而后来惠州;若有所求,当走都下矣。”苦问不已,乃曰:“昔蔡明远鄱阳一校耳,颜鲁公绝粮江淮之间,明远载米以周之。鲁公怜其意,遗以尺书,天下至今知有明远也。今契顺虽无米与公,然区区万里之勤,傥可以援明远例,得数字乎?”余欣然许之。独愧名节之重,字画之好,不逮鲁公,故为书渊明《归去来辞》以遗之,庶几契顺托此文以不朽也。
(乙)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小题1】解释加点字。
(1)诸子不闻余耗
(2)悟已往之不谏
(3)三径就荒
(4)或植杖而耘耔
【小题2】下列句子中“以”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小题3】下列选项中,句式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小题4】翻译句子。
(1)今契顺虽无米与公,然区区万里之勤,傥可以援明远例,得数字乎?
(2)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小题5】从(甲)文看,契顺是一个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品质的人。
【小题6】结合(甲)文和(乙)文,试分析苏轼为契顺书《归去来兮辞》的用意。
(甲)书《归去来辞》赠契顺
苏轼
谪居惠州,子由在高安,各以一子自随,余分寓许昌、宜兴,岭海隔绝。诸子不闻余耗,忧愁无聊。苏州定慧院学佛者卓契顺谓迈曰:“子何忧之甚,惠州不在天上,行即到耳,当为子将书问之。”
绍圣三年三月二日,契顺涉江度岭,徒行露宿,僵仆瘴雾,黧面茧足以至惠州,得书径还。余问其所求,答曰:“契顺惟无所求而后来惠州;若有所求,当走都下矣。”苦问不已,乃曰:“昔蔡明远鄱阳一校耳,颜鲁公绝粮江淮之间,明远载米以周之。鲁公怜其意,遗以尺书,天下至今知有明远也。今契顺虽无米与公,然区区万里之勤,傥可以援明远例,得数字乎?”余欣然许之。独愧名节之重,字画之好,不逮鲁公,故为书渊明《归去来辞》以遗之,庶几契顺托此文以不朽也。
(乙)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小题1】解释加点字。
(1)诸子不闻余耗
(2)悟已往之不谏
(3)三径就荒
(4)或植杖而耘耔
【小题2】下列句子中“以”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黧面茧足以至惠州 |
B.明远载米以周之 |
C.遗以尺书 |
D.故为书渊明《归去来辞》以遗之 |
A.各以一子自随(《书<归去来辞>赠契顺》) |
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
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
D.宋人有得玉者(《<新序>二则》) |
(1)今契顺虽无米与公,然区区万里之勤,傥可以援明远例,得数字乎?
(2)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小题5】从(甲)文看,契顺是一个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品质的人。
【小题6】结合(甲)文和(乙)文,试分析苏轼为契顺书《归去来兮辞》的用意。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术:____________
(2)会有四方之事 会:____________
(3)彭泽去家百里 去:____________
(4)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交病:____________
(5)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寻:____________
(1)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术:____________
(2)会有四方之事 会:____________
(3)彭泽去家百里 去:____________
(4)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交病:____________
(5)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寻:____________
(5)园日涉以成趣 日:____________
(6)乐琴书以消忧 琴,书:____________
(7)或棹孤舟 棹:____________
(6)乐琴书以消忧 琴,书:____________
(7)或棹孤舟 棹:____________
下列对本文三首诗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涉江采芙蓉》开篇运用了“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让人感觉到抒情主人公的高贵。 |
B.《涉江采芙蓉》中三、四句自问自答,语气缓和,似在声声叹息。因为芙蓉没有送出去,情绪由欢欣变成失落。 |
C.《短歌行》中“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一句,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 |
D.《归园田居(其一)》中,“方宅”两句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进深远的背景之中。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自祭文
陶渊明
岁惟丁卯,律中无射①。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鸿雁于征,草木黄落。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故人凄其相悲,同祖行于今夕。羞以嘉蔬,荐以清酌。候颜已冥,聆音愈漠。呜呼哀哉!
茫茫大块,悠悠高
,是生万物,余得为人。自余为人,逢运之贫,箪瓢屡罄,
绤②冬陈。含欢谷汲,行歌负薪,翳翳柴门,事我宵晨。春秋代谢,有务中园,载耘载籽,乃育乃繁。欣以素牍,和以七弦。冬曝其日,夏濯其泉。勤靡余劳,心有常闲。乐天委分,以至百年。
惟此百年,夫人爱之,惧彼无成,愒日③惜时。存为世珍,殁亦见思。嗟我独迈,曾是异兹。宠非己荣,涅岂吾缁?捽兀④穷庐,酣饮赋诗。识运知命,畴能罔眷。余今斯化,可以无恨。寿涉百龄,身慕肥遁,从老得终,奚所复恋!寒暑愈迈,亡既异存,外姻晨来,良友宵奔,葬之中野,以安其魂。
窅窅⑤我行,萧萧墓门。奢耻宋臣,俭笑王孙。廓兮已灭,慨焉已遐。不封不树,日月遂过。匪贵前誉,孰重后歌?人生实难,死如之何?鸣呼哀哉!
[注]①律中无射:指夏历九月。②
绤:葛布精者称
,粗者称绤。③愒日:珍惜时光。④捽兀:意气傲然。⑤窅窅:隐晦,深远的样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小题3】下面的句子全都能够直接表现陶渊明人生态度的一组为( )
①翳翳柴门,事我宵晨 ②乐天委分 ③惧彼无成,愒日惜时
④宠非己荣,涅岂吾缁 ⑤欣以素牍,和以七弦 ⑥勤靡余劳,心有常闲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
(2)春秋代谢,有务中园,载耘载籽,乃育乃繁。(《归去来兮辞并序》“载欣载奔”“或植杖而耘籽”)
(3)匪贵前誉,孰重后歌?
自祭文
陶渊明
岁惟丁卯,律中无射①。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鸿雁于征,草木黄落。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故人凄其相悲,同祖行于今夕。羞以嘉蔬,荐以清酌。候颜已冥,聆音愈漠。呜呼哀哉!
茫茫大块,悠悠高


惟此百年,夫人爱之,惧彼无成,愒日③惜时。存为世珍,殁亦见思。嗟我独迈,曾是异兹。宠非己荣,涅岂吾缁?捽兀④穷庐,酣饮赋诗。识运知命,畴能罔眷。余今斯化,可以无恨。寿涉百龄,身慕肥遁,从老得终,奚所复恋!寒暑愈迈,亡既异存,外姻晨来,良友宵奔,葬之中野,以安其魂。
窅窅⑤我行,萧萧墓门。奢耻宋臣,俭笑王孙。廓兮已灭,慨焉已遐。不封不树,日月遂过。匪贵前誉,孰重后歌?人生实难,死如之何?鸣呼哀哉!
[注]①律中无射:指夏历九月。②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羞以嘉蔬,荐以清酌 羞:进献。 |
B.逢运之贫,箪瓢屡罄 罄:器皿。 |
C.寿涉百龄,身慕肥遁 肥遁:隐居。 |
D.不封不树,日月遂过 树:植树。 |
A.①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鸿雁于征 ②乃设九宾礼于廷 |
B.①羞以嘉蔬,荐以清酌 ②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
C.①惟此百年,夫人爱之 ②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
D.①存为世珍,殁亦见思 ②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
①翳翳柴门,事我宵晨 ②乐天委分 ③惧彼无成,愒日惜时
④宠非己荣,涅岂吾缁 ⑤欣以素牍,和以七弦 ⑥勤靡余劳,心有常闲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④⑤⑥ |
D.①③⑤ |
A.在去世之前就先写好祭奠自己的文章,这本身就说明作者是一个达观之人。 |
B.作者在文章中想象了自己死后亲友前来祭奠埋葬自己的情况,可以说这是一篇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的文章。 |
C.从作者的自述来看,作者淡泊名利,追求个人心灵自由,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 |
D.创作,就是创新之作,本文新在由本人为自己写祭奠文章,可以说是空前绝后。 |
(1)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
(2)春秋代谢,有务中园,载耘载籽,乃育乃繁。(《归去来兮辞并序》“载欣载奔”“或植杖而耘籽”)
(3)匪贵前誉,孰重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