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饮酒二十首(其八)
[东晋]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挂寒柯,远望时复为①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②尘羁。
[注]①远望时复为:倒装句,即“时复为远望”。②绁(xiè):捆绑,束缚。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E. 全诗语言朴素淡雅,好像信手拈来,实有炉火纯青之功效,如首二句,以青松为众草所掩没,写青松之孤独,实则借孤松为己写照。
【小题2】诗的前六句是怎样塑造青松这一形象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饮酒二十首(其八)
[东晋]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挂寒柯,远望时复为①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②尘羁。
[注]①远望时复为:倒装句,即“时复为远望”。②绁(xiè):捆绑,束缚。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第一、二句“没”字用得巧妙,欲扬先抑,将俊秀的青松姿态淹没在杂草之中,表现青松与杂草相处的一时情形,目的是突出下文青松的“卓然”。 |
B.第三、四句着力塑造青松的形象,运用对比反衬手法,描绘出众杂草在凝结的霜冻下全部倒伏之后,青松却跟它们不一样。 |
C.第五、六句“连林”意谓青松多了,蔚然连成松林,人可能还不觉得它的与众不同,但是单独一棵树的时候人们更不值得称奇。 |
D.第七、八句说作者将酒壶挂在松枝之上,有时候又极目远眺,结构上承上启下,承上赞美青松,启下世事扰得自己烦恼。 |
【小题2】诗的前六句是怎样塑造青松这一形象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作为陶渊明诗歌的常见意象,秋菊、归鸟有何象征意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饮酒(其四)
[东晋陶渊明
秋菊有佳色,裛①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②下,聊复得此生。
[注]①裛(yì):通浥,沾湿。②轩:窗。【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写带露采菊,时间在清晨;七、八句写倦鸟归林,时间在傍晚 |
B.“忘忧物”指酒,“泛”是纵情饮酒的意思,透出作者胸中的郁愤之情。 |
C.“壶自倾”有斟酒之意,还有酒壶倾尽之意,写出诗人独酌时间之长。 |
D.末尾两句既有对隐居悠闲之乐的形象描绘,也体现了归隐后的悠然自得。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小题1】前两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小题2】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为“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
【小题3】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后两句景物描写的含义。这种描写与前两句的人物描写有什么联系?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小题1】前两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小题2】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为“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
【小题3】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后两句景物描写的含义。这种描写与前两句的人物描写有什么联系?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饮酒二十首(其四)
晋·陶渊明
栖栖①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②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注)①栖栖:心神不安的样子 ②翮( hé ):鸟的翅膀。
【小题1】下列对本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E. 作者认为,既然自己和这只鸟一样,已经找到了理想的归宿,就不会再离开了。
【小题2】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
饮酒二十首(其四)
晋·陶渊明
栖栖①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②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注)①栖栖:心神不安的样子 ②翮( hé ):鸟的翅膀。
【小题1】下列对本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只失去同伴,在暮色中独自飞翔、徘徊哀鸣的孤鸟形象。 |
B.诗的五、六两句是说这只鸟鸣叫着想要飞向远方,就不必来来去去的依依不舍。 |
C.《归园田居》和《饮酒》都是陶渊明的得意之作,能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作。 |
D.诗的七、八两句和曹操的“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抒发的情感有异曲同工之妙。 |
【小题2】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小题。
饮酒(其十七)
[晋]陶渊明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1)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注](1)萧艾:艾蒿,指杂草。
【小题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古人诗词中常会托物言志,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此手法的一项是
【小题3】唐朝韩愈曾作《幽兰操》一歌,其中有四句:“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请你谈一谈韩诗与陶诗前四句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饮酒(其十七)
[晋]陶渊明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1)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注](1)萧艾:艾蒿,指杂草。
【小题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行失故路:人走着走着,往往会迷失最初的方向。 |
B.任道或能通:顺应内心的想法,或许能将路走通达。 |
C.觉悟当念还:觉悟到走错方向,应及时地回到旧路。 |
D.鸟尽废良弓:鸟打尽弓会废弃,英雄已无用武之地。 |
A.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屈原《橘颂》) |
B.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陶渊明《饮酒(其八)》) |
C.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陈子昂《感遇(其二)》) |
D.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
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小题。
饮酒(其八)
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①。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②尘羁。
(注)①远望时复为:倒装句,即“时复为远望”。②绁[xiè]:捆绑,束缚。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这首诗题为“饮酒”,但很显然,诗人意不在酒,请具体分析诗句中蕴含了哪些情感志趣?
饮酒(其八)
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①。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②尘羁。
(注)①远望时复为:倒装句,即“时复为远望”。②绁[xiè]:捆绑,束缚。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众草”指众多的草和树。诗歌的一、二两句写经过风霜,青松不凋,而众多的草和树都枯萎、零落了。 |
B.“独树”指青松独立傲然。单看青松,“岁寒知松柏之后凋”,独立不凋,这时人们才觉得珍奇。 |
C.诗歌前六句,集中运用了衬托的表现手法。诗人用“众草”反衬“青松”,以“连林”反衬“独树”,塑造了青松不畏严寒、卓然独立高大形象。 |
D.本诗全写青松,诗人借青松表达了自己坚贞高洁的人格,托物言志,含蓄委婉,耐人寻味。 |
文学作品往往呈现作者不同的思想倾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A.“安得不死药,高飞向蓬瀛”,表达追求涅槃永生的佛教思想 |
B.“生灭原知色即空,眼看倾国付东风”,表达诸行无常的佛教思想 |
C.“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表达言不尽意、得意忘言的道家思想 |
D.“安得广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民胞物与的儒家思想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小题2】诗中“凤鸟”出自《论语》(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已矣夫!”)。下列诗句中“凤”的含义,与本诗中相同的一项是
【小题3】宋代叶梦得《石林诗话》中指出,陶渊明的诗“言饮酒,未必意真在酒”。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饮酒(其二十)
陶渊明
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
汲汲鲁中叟(1),弥缝使其淳。
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
洙泗(2)辍微响,漂流逮狂秦。
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
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
如何绝世下(3),六籍(4)无一亲。
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5)。
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6)。
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
注释:(1)鲁中叟:指孔子。(2)洙泗:二水名,孔子曾在那里教授弟子。(3)绝世下:指汉代灭亡以后。(4)六籍:即六经。(5)问津:出自《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6)头上巾:《陶潜传》载,陶渊明曾“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著之”。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直抒感叹之情,既奠定了整首诗的感情基调,又统摄全篇。 |
B.“洙泗”两句,写孔子之后礼乐教化中断,世风日下,直到暴秦时代。 |
C.“区区”两句,写前代饱学诗书的长者忠诚勤恳地传授儒家文化典籍。 |
D.“终日”两句,写当今社会上人们终日奔忙,却没有一个人向我请教。 |
A.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战国•屈原《离骚》) |
B.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唐•李贺《李凭箜篌引》) |
C.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 |
D.岂无当世志,凤鸟不可逢。(明•唐时升《园中》)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饮酒》(其五)渊明
结声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首句“结声在人境”,交代出诗人隐居之地乃是众人聚居之地。 |
B.“见”字传达不经意间与南山美景相遇,表现诗人内心的悠闲恬静。 |
C.“心远地自偏”的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
D.本诗淳朴自然,将抒情、写景、感悟交融一体,既富于情趣又内蕴哲理 |
比较阅读陶渊明的下面二首诗,完成习题。
【小题2】陶渊明的田园诗,因淡远的风格为人称颂。“淡”指平淡自然;“远”指意境深远,思想深刻。请联系上面的诗歌,就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归园田居》(节选 )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小题1】陶渊明在这两首诗中都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举出诗句作具体分析。【小题2】陶渊明的田园诗,因淡远的风格为人称颂。“淡”指平淡自然;“远”指意境深远,思想深刻。请联系上面的诗歌,就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