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于名而利于实

《韩非子》

人为婴儿也,父母之简,子长而怨;子盛壮成人,其供薄,父母怒而之。子、父,至亲也,而或谯或怨,皆挟相为而不周于为己也。夫卖庸而翻耕者,主人费家而美食,调布而求钱者,非爱庸客也,曰:如是,耕者且深,耨者熟耘也。庸客致力而耘耕者,尽巧而正畦陌畦畴者,非爱主人也,曰:如是,羹且美,钱布且易云也。此其养功力,有父子之泽矣,而心调于用者,皆挟自为心也。故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

蔡女为桓公妻,桓公与之乘舟,夫人荡舟,桓公大惧,禁之不止,怒而之。乃且复召之,因复更嫁之。桓公大怒,将伐蔡。仲父谏曰:“夫以寝席之戏,不足以伐人之国,功业不可冀也,请无以此为稽也。”桓公不听,仲父曰:“必不得已,楚之菁茅不贡于天子三年矣,君不如举兵为天子伐楚。楚服,还袭蔡,曰:‘余为天子伐楚,而蔡不以兵从,遂灭之。’此义于名而利于实,故必有为天子诛之名,而有报仇之实。”

(简注)
①谯:意同“诮”,责备。②卖庸:出卖劳动力。庸,古同“佣”。③费家:花费家中的用度。④布:指钱币。⑤菁茅:香草名。古代祭祀时用以缩酒。
(阅读指要)

韩非子认为做事仅仅利己,就很难将事情做好,即便父子也会离心离德,互相怨恨,如果在客观上实现利人,最终也可达到利己的效果,那么连地处蛮荒的越国也能相处和睦。对于利益的取得要讲究策略,“行事施予”方可为利,“义于名而利于实”,言利合理,取之有道,可谓一语中的。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父母怒而之(______) (2)庸客致力而耘耕者(______)
(3)怒而之(______) (4)还袭蔡(______)
【小题2】下面对文中两组加点词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父母之简 ③调布而求钱者
②其供薄  ④则越人
A.两个“养”意思相同,而两个“易”意思不同。
B.两个“养”意思不同,两个“易”意思相同。
C.两个“养”意思不同,两个“易”意思也不同。
D.两个“养”意思相同,两个“易”意思也相同。
【小题3】第一段中父和子“或谯或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段中“君不如举兵为天子伐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这两段短文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小题5】韩非子是先秦_____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从两则故事来看,他主张将人的_____本性作为社会秩序建立的前提,而不是像儒家那样高举道德的大旗,“君子喻于义,__________”。(《论语·里仁》)
当前题号: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画线句子。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文公问箕郑曰:“救饿奈何?”对曰:“信”公曰:“安信?”曰:“信名、信事、信义信名,则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则近亲劝勉而远者归之矣”
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令返而御吴子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侯,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警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李悝警其两和曰:“谨警!敌人旦暮且至击汝”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两和懈怠,不信李悝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此不信之患也
卫嗣公使人伪客过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市乃舍之嗣公谓关市曰:“某时有客过而予汝金,因遣之”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略有改动)
【注】 ①虞人:古代掌管山泽苑囿的官②两和:指古代军队左右营垒中的将士
如何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小题1】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
【小题2】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
【小题3】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子产相郑,病将死,谓游吉曰:“我死后,子必用郑,必以严莅人。夫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故人多溺。子必严子之刑,无令溺子之懦。”及子产死,游吉不肯严刑。郑少年相率为盗,处于萑泽,将遂以为郑祸。游吉率车骑与战,一日一夜,仅能克之。游吉喟然叹曰:“吾蚤行夫子之教,必不悔至于此矣!”
(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小题1】韩非是战国时期________家思想集大成者,其代表作的诞生,正如《报任安书》中所云“韩非囚秦,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子产以火、水为喻,告诫游吉什么道理?
当前题号:3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①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而杀之。妻止之曰:“②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③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翻译选段中加横线的句子。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下列联句或诗句所吟咏的对象,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由仁居义,传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知言养气,充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
②看破生死界,识得天地心,梦里迷蝶知忘我;
学来养生术,去做逍遥游,濠上观鱼能齐物。
③秦市金悬鲁史修,措辞当日两难求。书传果在西迁后,锥口诸儒未必休。
A.孟子庄子吕不韦B.荀子老子韩非子
C.孟子老子吕不韦D.荀子庄子韩非子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历山之农者侵畔,舜往耕焉,期年,甽亩正。河滨之渔者争坻。舜往渔焉,期年而让长。东夷之陶者器苦窳,舜往陶焉,期年而器牢。仲尼叹曰:“耕、渔与陶,非舜官也,而舜往为之者,所以救败也。舜其信仁乎!乃躬藉处苦而民从之。故曰:圣人之德化乎!”
或问儒者曰:“方此时也,尧安在?”
其人曰:“尧为天子。”“然则仲尼之圣尧奈何?圣人明察在上位,将使天下无奸也。今耕渔不争,陶器不窳,舜又何德而化?舜之救败也,则是尧有失也。贤舜,则去尧之明察;圣尧,则去舜之德化:不可两得也。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今尧、舜之不可两誉,矛盾之说也。且舜救败,期年已一过,三年已三过。舜有尽,寿有尽,天下过无已者;以有尽逐无已,所止者寡矣。赏罚使天下必行之,令曰:‘中程者赏,弗中程者诛。’令朝至暮变,暮至朝变,十日而海内毕矣,奚待期年?舜犹不以此说尧令从己,乃躬亲,不亦无术乎?且夫以身为苦而后化民者,尧、舜之所难也;处势而矫下者,庸主之所易也。将治天下,释庸主之所易,道尧、舜之所难,未可与为政也。”
(选自《韩非子·难一》)
注①甽(quǎn)亩正:田界不再被破坏侵占。甽,田边水沟。②坻(chí):水中高地。③窳(yǔ):器物粗糙,不坚实的样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历山之农者侵畔   畔:田界。
B.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鬻:卖。
C.且舜救败,期年已一过   已:消除。
D.舜犹不以此说尧令从己   说:说法。
【小题2】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属于韩非子反对儒家的“礼治”,提倡“法治”的观点的一项是(  )
①圣人明察在上位,将使天下无奸也 ②舜之救败也,则是尧有失也 ③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④以有尽逐无已,所止者寡矣 ⑤令朝至暮变,暮至朝变,十日而海内毕矣 ⑥舜犹不以此说尧令从己,乃躬亲,不亦无术乎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边打鱼的人争着在水中高地捕鱼,舜便去那里打鱼,一年之后,都让年长的人占水中高地。东夷制陶器的人制的陶器粗劣不结实,尧便去那里制陶器,一年之后,陶器制得很牢固。
B.就像不可穿透的盾和什么都能穿透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一样,尧、舜两者不可能都得到肯定。
C.要治理好国家,应该制定让天下一定实行的赏功罚过的规定。这样,天下事很快就可以解决了。
D.准备去治理天下,却放弃平庸君主容易做到的事,而提倡尧舜很难做到的事,这种人是不可以和他一道治理国家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则仲尼之圣尧奈何?
(2)贤舜,则去尧之明察;圣尧,则去舜之德化:不可两得也。
(3)令朝至暮变,暮至朝变,十日而海内毕矣,奚待期年?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郢人有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
(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  遗:送给。
B.云而过书“举烛”   书:写。
C.举烛者,尚明也   尚:崇尚。
D.王大说,国以治   治:治理。
【小题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
(2)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小题3】这个故事的寓意:___________。从中可归纳出一个成语:_______。
当前题号:7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说  难

韩非子

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所说阴为厚利而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实疏之;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此不可不察也。

夫事密成,语以泄败。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此不可不察。

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弥子瑕母病,人往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忘其刖罪。”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有憎于主,则智不当见罪而加疏。故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

夫龙之为虫也,柔可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注)①选自韩非子《说难》,有删节。说难(shuì nán):游说进言的困难。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见下节而遇卑贱 下节:节操低下
B.所说阴为厚利而为名高者也    显:显赫
C.人往夜告弥子 间:抄小路
D.柔可而骑也 狎:戏弄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而说之厚利    夫事密成,语以泄败
B.则阳收其身实疏之 武公怒戮之
C.问于群臣 我欲之梦吴越
D.厚者为戮,薄者疑 臣诚恐欺于王而负赵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大凡游说进言的困难:在于了解进说对象的心理,以便让自己的说法适合他
B.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 那么不是了解情况有困难,而是处理所了解的情况很困难
C.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    这人原本就曾假托君命私自驾驭我的车子,又曾经把吃剩的桃子给我吃
D.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 所以对君主有爱时,就显得智慧并且更加亲近君主
【小题4】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②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小题5】第五段中“此二人说者皆当矣”,“二人”指的是
【小题6】上文三个寓言故事对游说进言的人有何启示?请选择其中一个简要概括,并加以评价。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说难
韩非子
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此不可不察也。
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此不可不察。
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弥子瑕母病,人间往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忘其刖罪。”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有憎于主,则智不当见罪而加疏。故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
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注】①选自韩非子《说难》,有删节。说难(shuì nán):游说进言的困难。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见下节而遇卑贱 下节:节操低下
B.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    显:显赫
C.人间往夜告弥子 间:抄小路
D.柔可狎而骑也 狎:戏弄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说之以厚利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B.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 余固笑而不信也
C.因问于群臣 我欲因之梦吴越 
D.有憎于主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大凡游说进言的困难:在于了解进说对象的心理,以便让自己的说法适合他
B.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
那么不是了解情况有困难,而是处理所了解的情况很困难
C.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
这人原本就曾假托君命私自驾驭我的车子,又曾经把吃剩的桃子给我吃
D.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
所以对君主有爱时,就显得智慧并且更加亲近君主
【小题4】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②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小题5】第五段中“此二人说者皆当矣”,“二人”指的是
【小题6】作者在文中引用了三个寓言故事对游说进言的人给予启示。请选择其中一个寓言概括其启示,并加以评价。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猛狗与社鼠

韩非子

宋人有沽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然而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沽,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故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矣。”公曰:“何患社鼠哉?”对曰:“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掘穴托其中。熏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阤,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今人君之左右,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内间主之情以告外,外内为重,诸臣百吏以为富。吏不诛则乱法,诛之则君不安。据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故人臣执柄而擅禁,明为己者必利,而不为己者必害,此亦猛狗也。夫大臣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如此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

尧欲传天下于舜。鲧谏曰:“不祥哉!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举兵而诛杀鲧于羽山之郊。共工又谏曰:“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又举兵而诛共工于幽州之都。于是天下莫敢言无传天下于舜。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一曰:“不以其所疑败其所察则难也。”

(节选自《韩非子》)

(注)①管仲:春秋时著名政治家。齐桓公任命他为卿,尊他为“仲父”。②阤(zhì):崩塌。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酒甚美,帜甚高 县:通“悬”,悬挂
B.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万乘之主    明:表明
C.此人主之所以蔽胁 所以:……的原因
D.故人臣执柄而擅禁 执柄:掌权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大臣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如此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
B.夫大臣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如此/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
C.夫大臣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如此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
D.夫大臣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如此/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非子借写“狗恶酒酸”“社鼠为患”的寓言故事,来揭露封建社会一种常见的丑恶现象:奸人当道,堵塞贤路,蒙蔽君主。
B.猛狗、社鼠的形象,喻意大体一致又各有侧重:猛狗着重比喻排挤贤能的朝廷权臣,社鼠着重比喻蒙蔽君主的左右亲信。
C.最后一段举出尧传天下给舜的传说,是对前面内容的补充。尧为人主而“不觉”,致使他接连错杀鲧、共工两位大臣。
D.两个寓言故事包含着这样的哲理,事物间常常存在着不易察觉的复杂关系,如猛狗与酒酸之间的必然关系,就难以判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
⑵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
当前题号:10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