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义于名而利于实

《韩非子》

人为婴儿也,父母之简,子长而怨;子盛壮成人,其供薄,父母怒而之。子、父,至亲也,而或谯或怨,皆挟相为而不周于为己也。夫卖庸而翻耕者,主人费家而美食,调布而求钱者,非爱庸客也,曰:如是,耕者且深,耨者熟耘也。庸客致力而耘耕者,尽巧而正畦陌畦畴者,非爱主人也,曰:如是,羹且美,钱布且易云也。此其养功力,有父子之泽矣,而心调于用者,皆挟自为心也。故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

蔡女为桓公妻,桓公与之乘舟,夫人荡舟,桓公大惧,禁之不止,怒而之。乃且复召之,因复更嫁之。桓公大怒,将伐蔡。仲父谏曰:“夫以寝席之戏,不足以伐人之国,功业不可冀也,请无以此为稽也。”桓公不听,仲父曰:“必不得已,楚之菁茅不贡于天子三年矣,君不如举兵为天子伐楚。楚服,还袭蔡,曰:‘余为天子伐楚,而蔡不以兵从,遂灭之。’此义于名而利于实,故必有为天子诛之名,而有报仇之实。”

(简注)
①谯:意同“诮”,责备。②卖庸:出卖劳动力。庸,古同“佣”。③费家:花费家中的用度。④布:指钱币。⑤菁茅:香草名。古代祭祀时用以缩酒。
(阅读指要)

韩非子认为做事仅仅利己,就很难将事情做好,即便父子也会离心离德,互相怨恨,如果在客观上实现利人,最终也可达到利己的效果,那么连地处蛮荒的越国也能相处和睦。对于利益的取得要讲究策略,“行事施予”方可为利,“义于名而利于实”,言利合理,取之有道,可谓一语中的。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父母怒而之(______) (2)庸客致力而耘耕者(______)
(3)怒而之(______) (4)还袭蔡(______)
【小题2】下面对文中两组加点词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父母之简 ③调布而求钱者
②其供薄  ④则越人
A.两个“养”意思相同,而两个“易”意思不同。
B.两个“养”意思不同,两个“易”意思相同。
C.两个“养”意思不同,两个“易”意思也不同。
D.两个“养”意思相同,两个“易”意思也相同。
【小题3】第一段中父和子“或谯或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段中“君不如举兵为天子伐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这两段短文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小题5】韩非子是先秦_____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从两则故事来看,他主张将人的_____本性作为社会秩序建立的前提,而不是像儒家那样高举道德的大旗,“君子喻于义,__________”。(《论语·里仁》)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19 06:02: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鳣似蛇,蚕似蠋。人见蛇则惊骇,见蠋。渔者持鳣,妇人拾蚕,利之所在,皆为贲、诸。

……

杨朱之弟杨布衣素衣而出;天雨,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而吠之。杨布怒,将击之。杨朱曰:“子毋击也。子亦犹是!者使女狗白而往,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

……

桓公问管仲:“富有乎?”答曰水之以涯其无水者也富之以涯其富已足者也人不能自止于足而亡其富之涯乎!

……

三虱食彘,相与。一虱过之,曰:“讼者奚说?”三虱曰:“争肥饶之地。”一虱曰:“若亦不患腊之至而茅之燥耳,若又奚患!”于是乃相与聚嘬其母而食彘臞,人乃弗杀。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天雨,解素衣 解:脱去
B.曩者使女狗白而往    曩:过去
C.富有涯乎    涯:边际
D.三虱食彘,相与讼    讼:责备,埋怨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答曰/水之以涯其/无水者也/富之以涯其/富已足者也/人不能自止于足/而亡其富之涯乎/
B.答曰水之以涯/其无水者也/富之以涯/其富已足者也/人不能/自止于足而亡其富之涯乎/
C.答曰/水之以涯/其无水者也/富之/以涯/其富已足者也/人不能自止于足/而亡其/富之涯乎/
D.答曰/水之以涯/其无水者也/富之以涯/其富已足者也/人不能自止于足/而亡其富之涯乎/
【小题3】下列对于选文内容分析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渔者持鳣”的故事意在说明,人常常因利益的驱使而变得勇敢,从而揭示人有着意想不到的潜能。
B.“杨布打狗”的故事批评了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做法,强调人们做事要学会换位思考。
C.“富之以涯”则体现了韩非子“知足之足”才是真正的满足的思想,所以在对待财富的问题上,要“知足常乐”。
D.本节所选的故事精确剖析了某些隐微的人性的弱点,蕴涵着深刻的道理,耐人寻味。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说  难

韩非子

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所说阴为厚利而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实疏之;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此不可不察也。

夫事密成,语以泄败。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此不可不察。

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弥子瑕母病,人往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忘其刖罪。”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有憎于主,则智不当见罪而加疏。故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

夫龙之为虫也,柔可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注)①选自韩非子《说难》,有删节。说难(shuì nán):游说进言的困难。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见下节而遇卑贱 下节:节操低下
B.所说阴为厚利而为名高者也    显:显赫
C.人往夜告弥子 间:抄小路
D.柔可而骑也 狎:戏弄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而说之厚利    夫事密成,语以泄败
B.则阳收其身实疏之 武公怒戮之
C.问于群臣 我欲之梦吴越
D.厚者为戮,薄者疑 臣诚恐欺于王而负赵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大凡游说进言的困难:在于了解进说对象的心理,以便让自己的说法适合他
B.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 那么不是了解情况有困难,而是处理所了解的情况很困难
C.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    这人原本就曾假托君命私自驾驭我的车子,又曾经把吃剩的桃子给我吃
D.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 所以对君主有爱时,就显得智慧并且更加亲近君主
【小题4】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②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小题5】第五段中“此二人说者皆当矣”,“二人”指的是
【小题6】上文三个寓言故事对游说进言的人有何启示?请选择其中一个简要概括,并加以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