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孟子(前372-前289)
- 庄子(约前369-前286)
- 荀子(前313-前238)
- + 韩非子(前280-前233)
- 《韩非子》
- 吕不韦(前292-前235)
- 列子(约前649-前606)
-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
- 宋玉(约前298-222)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说难①
韩非子
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此不可不察也。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此不可不察。
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弥子瑕母病,人间往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忘其刖罪。”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有憎于主,则智不当见罪而加疏。故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
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注)①选自韩非子《说难》,有删节。说难(shuìnán):游说进言的困难。【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见下节而遇卑贱 下节:节操低下 |
B.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 显:显赫 |
C.人间往夜告弥子 间:抄小路 |
D.柔可狎而骑也 狎:戏弄 |
A.而说之以厚利 以其半啖君 |
B.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 武公怒而戮之 |
C.而说之以名高 夫龙之为虫也 |
D.厚者为戮,薄者见疑 为母之故,忘其刖罪 |
A.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大凡游说进言的困难:在于了解进说对象的心理,以便让自己的说法适合他 |
B.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 那么不是了解情况有困难,而是处理所了解的情况很困难 |
C.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 这人原本就曾假托君命私自驾驭我的车子,又曾经把吃剩的桃子给我吃 |
D.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 |
【小题4】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2)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小题5】第五段中“此二人说者皆当矣”,“二人”指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小题6】请从文中三个故事中选择一个简要概括,并谈谈该故事对游说进言的人来说有怎样的启示。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小题1】解释加横线的字。①其子曰 其:
②其邻人之父亦云 云:
③暮而果大亡其财 亡:
【小题2】请用一条“/”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不 筑 必 将 有 盗
子产相郑,病将死,谓游吉曰:“我死后,子必用郑,必以严莅人。夫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故人多溺。子必严子之刑,无令溺子之懦。”及子产死,游吉不肯严刑。郑少年相率为盗,处于萑泽,将遂以为郑祸。游吉率车骑与战,一日一夜,仅能克之。游吉喟然叹曰:“吾蚤行夫子之教,必不悔至于此矣!”
(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小题1】韩非是战国时期______家思想集大成者,本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论证的手法。【小题2】概括文中子产告诫游吉的道理,并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越王问于大夫文种曰:“吾欲伐吴,可乎?”对曰:“可矣,吾赏厚而信,罚严而必。君欲知之,何不试焚宫室?”于是遂焚宫室,人莫救之。乃下令曰:“人之救火死者,比死敌之赏;救火而不死者,比胜敌之赏;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人之涂其体,被濡衣而赴火者,左三千人,右三千人,此知必胜之势也。
吴起为魏武侯西河之守,秦有小亭临境,吴起欲攻之。不去,则甚害田者;去之,则不足以徵甲兵。于是乃倚一车辕于北门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徙此南门之外者赐之上田上宅。”人莫之徙也,及有徙之者,还,赐之如令。俄又置一石赤菽东门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徙此于西门之外者赐之如初。”人争徙之。乃下令曰:“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赐之上田宅。”人争趋之,于是攻亭。一朝而拔之。
李悝为魏文侯上地之守,而欲人之善射也,乃下令曰:“人之有狐疑之讼者,令之射的,中之者胜,不中者负。”令下而人皆疾习射,日夜不休。及与秦人战,大败之,以人之善战射也。
宋崇门之巷人服丧而毁甚瘠,上以为慈爱于亲,举以为官师。明年,从之所以毁死者岁十余人。子之服亲丧者,为爱之也,而尚可以赏劝也,况君上之于民乎!
越王虑伐吴,欲人之轻死也,出见怒蛙,乃为之式①。从者曰:“奚敬于此?”王曰:“为其有气故也。”明年之请以头献王者岁,十余人。
韩昭侯使人藏弊裤,侍者曰:“君亦不仁矣,弊裤不以赐左右而藏之。”昭侯曰“非子之所知也。吾闻明主之爱一颦一笑,颦有为颦,而笑有为笑。今夫裤,岂特颦笑哉!裤之与颦笑远矣。吾必待有功者,故收藏之未有予也。”
(取材于《韩非子》)
注:①式:通“轼”,在这里是凭轼致敬之意。【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罚严而必 必:坚决 |
B.比降北之罪 北:北方 |
C.被濡衣而走火者 被:通“披”,穿着 |
D.韩昭侯使人藏弊裤 弊:旧的 |
A.吾赏厚而信 救火而不死者 |
B.不求火者 中之者胜 |
C.吴起为魏武侯西河之守 子之服亲丧者,为爱之也 |
D.有能徒此于西门之外者 上以为慈爱于亲 |
A.比死敌之赏 和战死在敌阵的奖赏相同 |
B.乃倚一车辕于北门之外而令之曰 (吴起)就倚靠着一辆战车到北门外发号施令 |
C.为其有气故也 因为它有勇气的缘故 |
D.颦有为颦,而笑有为笑 |
【小题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及有徙之者,还赐之如令
(2)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
【小题5】选文讲述了许多赏罚这事。阐述赏罚与政事的关系。《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针对不同的进谏方式给予不同赏赐:“①_________,受上赏;②______,受中赏;③______,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达对赏罚的见解:“不宜偏私,④_________”。
【小题6】选文第一段、第二段分别讲述了越王与吴起的故事,你更赞许谁的做法?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理由。
有度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荆(1)庄王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庄王之氓社稷也,而荆以亡。齐桓公并国三十,启地三千里;桓公之氓社稷也,而齐以亡。燕襄王以河为境,以蓟为国,残齐,平中山,有燕者重,无燕者轻;襄王之氓社稷也,而燕以亡。魏安釐王攻燕救赵,取地河东;攻韩拔管,胜于淇下;兵四布于天下,威行于冠带之国;安釐王死而魏以亡。故有荆庄、齐桓,则荆、齐可以霸;有燕襄、魏安釐,则燕、魏可以强。今皆亡国者,其群臣官吏皆务所以乱而不务所以治也。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
故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故审得失有法度之制者,加以群臣之上,则主不可欺以诈伪;审得失有权衡之称者,以听远事,则主不可欺以天下之轻重。今若以誉进能,则臣离上而下比周;若以党举官,则民务交而不求用于法。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则好赏恶罚之人,释公行,行私术,比周以相为也。故忠臣危死于非罪,奸邪之臣安利于无功。此亡之本也。若是,则群臣废法而行私重,轻公法矣。数至能人之门,不一至主之廷;百虑私家之便,不一图主之国。属数虽多,非所以尊君也;百官虽具,非所以任国也。故臣(2)曰:亡国之廷无人焉。廷无人者,非朝廷之衰也;家务相益,不务厚国;大臣务相尊,而不务尊君;小臣奉禄养交,不以官为事。此其所以然者,由主之不上断于法,而信下为之也。故明主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能者不可弊,败者不可饰,誉者不能进,非者弗能退,则君臣之间明辨而易治,故主仇(3)法则可也。故曰:巧匠目意中绳,然必先以规矩为度;上智捷举中事,必以先王之法为比。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故矫上之失,诘下之邪,治乱决谬,一民之轨,莫如法。厉官威民,退淫怠,止诈伪,莫如刑。刑重,则不敢以贵易贱;法审,则上尊而不侵。上尊而不侵,则主强而守要,故先王贵之而传之。人主释法用私,则上下不别矣。
(取材于《韩非子》)
注释:(1)荆庄王:即楚庄王,春秋时期五霸之一。(2)臣:韩非自称。(3)仇:校对,以……核对。【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王之氓社稷也 氓:通“泯”,灭,死。 |
B.则臣离上而下比周 比:接近,勾结 |
C.家务相益 务:任务,事务 |
D.而信下为之也 信:放任,听凭 |
A.而齐以亡 以毁为罚也 |
B.此亡之本也 必以先王之法为比 |
C.则群臣废法而行私重 则上尊而不侵 |
D.比周以相为也 大臣务相尊 |
A.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 (群臣)又都丢掉国法而营私舞弊 |
B.今若以誉进能 现在如果按名声选用人才 |
C.故忠臣危死于非罪 因此忠臣遭遇危难而死,这不是罪过 |
D.巧匠目意中绳 |
【小题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今皆亡国者,其群臣官吏皆务所以乱而不务所以治也。
②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小题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度”意指国家治理要制定明确的法度,因为这是国家强大的根基。 |
B.开篇列举楚齐燕等国相继兴盛的史实,引出治国应当“有度”的话题。 |
C.如果统治者的奖惩标准不明确,就会造成官员热衷于结党营私的风气。 |
D.要严格执行法律,对权贵与平民一视同仁,以严刑峻法保证社会秩序。 |
有度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荆(1)庄王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庄王之氓社稷也,而荆以亡。齐桓公并国三十,启地三千里;桓公之氓社稷也,而齐以亡。燕襄王以河为境,以蓟为国,残齐,平中山,有燕者重,无燕者轻;襄王之氓社稷也,而燕以亡。魏安釐王攻燕救赵,取地河东;攻韩拔管,胜于淇下;兵四布于天下,威行于冠带之国;安釐王死而魏以亡。故有荆庄、齐桓,则荆、齐可以霸;有燕襄、魏安釐,则燕、魏可以强。今皆亡国者,其群臣官吏皆务所以乱而不务所以治也。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
故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故审得失有法度之制者,加以群臣之上,则主不可欺以诈伪;审得失有权衡之称者,以听远事,则主不可欺以天下之轻重。今若以誉进能,则臣离上而下比周;若以党举官,则民务交而不求用于法。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则好赏恶罚之人,释公行,行私术,比周以相为也。故忠臣危死于非罪,奸邪之臣安利于无功。此亡之本也。若是,则群臣废法而行私重,轻公法矣。数至能人之门,不一至主之廷;百虑私家之便,不一图主之国。属数虽多,非所以尊君也;百官虽具,非所以任国也。故臣(2)曰:亡国之廷无人焉。廷无人者,非朝廷之衰也;家务相益,不务厚国;大臣务相尊,而不务尊君;小臣奉禄养交,不以官为事。此其所以然者,由主之不上断于法,而信下为之也。故明主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能者不可弊,败者不可饰,誉者不能进,非者弗能退,则君臣之间明辨而易治,故主仇(3)法则可也。
故曰:巧匠目意中绳,然必先以规矩为度;上智捷举中事,必以先王之法为比。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故矫上之失,诘下之邪,治乱决谬,一民之轨,莫如法。厉官威民,退淫怠,止诈伪,莫如刑。刑重,则不敢以贵易贱;法审,则上尊而不侵。上尊而不侵,则主强而守要,故先王贵之而传之。人主释法用私,则上下不别矣。
(取材于《韩非子》)
注释:(1)荆庄王:即楚庄王,春秋五霸之一。(2)臣:韩非自称。(3)仇:校对,以……核对。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王之氓社稷也 氓:通“泯”,灭,亡 |
B.攻韩拔管 拔:攻克,攻取 |
C.则臣离上而下比周 比:接近,勾结 |
D.而信下为之也 信:的确,确实 |
A.以毁为罚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 |
B.此亡之本也 不知东方之既白 |
C.比周以相为也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
D.则上尊而不侵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
A.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 ——(群臣)又都丢掉国法而营私舞弊 |
B.今若以誉进能 ——现在如果按名声选用人才 |
C.故忠臣危死于非罪 ——因此忠臣遭遇危难而死,这不是罪过 |
D.巧匠目意中绳 |
【小题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度”意指国家治理要制定明确的法度,因为这是国家强大的根基。 |
B.开篇列举楚齐燕等国相继兴盛的史实,引出治国应当“有度”的话题。 |
C.如果统治者的奖惩标准不明确,就会造成官员热衷于结党营私的风气。 |
D.要严格执行法律,对权贵与平民一视同仁,以严刑峻法保证社会秩序。 |
①今皆亡国者,其群臣官吏皆务所以乱而不务所以治也。
②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小题6】文中韩非子围绕“以法治国”阐述了自己的治国理念。你认为他的治国理念有哪些可取与不可取之处?请分别列出并简述理由。
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①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然后恐惧,变其节,易其行矣。故父母之爱不足以教子,必待州部之严刑者,民固骄于爱、听于威矣。故十仞之城,楼季②弗能逾者,峭也;千仞之山,跛牂③易牧者,夷也。故明王峭其法而严其刑也。布帛寻常,庸人不释;铄金百溢,盗跖不掇。不必害,则不释寻常;必害手,则不掇百溢。故明主必其诛也。
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韩非子·五蠹》
注:①谯:指责,责骂。 ②楼季:魏文侯之弟,善登高跳跃。 ③跛牂:跛腿的母羊。
【小题1】韩非子是___家的代表人物。【小题2】写出下列加点的字在句中的意思
(1)三美加焉(______)
(2)跛牂易牧者,夷也(______)
【小题3】对“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一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地方上的官吏率领官兵,推行公正的法令,抓捕罪犯。 |
B.地方上的官吏演练官兵,制定法令,寻找罪犯。 |
C.地方上的官吏拿着属于官方的兵器,执行国法,搜捕坏人。 |
D.地方上的官吏拿着官府中的兵器,依据公正的法令,寻找坏人。 |
【小题5】请针对本文的主要观点,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