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孟子(前372-前289)
- 庄子(约前369-前286)
- + 荀子(前313-前238)
- 《荀子》
- 韩非子(前280-前233)
- 吕不韦(前292-前235)
- 列子(约前649-前606)
-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
- 宋玉(约前298-222)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③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乙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士大夫之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向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有识旁观,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篇》,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小题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小题4】下列各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水为之而寒于水
【小题5】下列对语段相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小题7】请用“/”给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
甲
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③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乙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士大夫之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向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有识旁观,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篇》,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金就砺则利 就:接近、靠近 |
B.驽马十驾 驾:指马行走一天的路程 |
C.及至冠婚 冠婚:行冠礼、行婚礼 |
D.羞务工伎 羞:羞辱 |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此事遍于经史 |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
A.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
B.古之学者必有师 |
C.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D.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
例句:水为之而寒于水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B.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C.不拘于时 |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A.甲文中,第一段第一句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接着文章是围绕这个中心论点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以及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个不同角度进行论述的。 |
B.甲文以常见的事物或现象设喻,深入浅出地阐述道理。设喻方式富于变化,有的反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等;有的正反设喻,如“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骐骥”与“驽马”等。 |
C.《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从此方面来看与《论语》相似。 |
D.从古以来的贤王圣帝还需要勤奋学习,普通人更有必要学习了!这类事情遍见于经籍史书,作者只举了近世切要的来启发提醒世人。 |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小题7】请用“/”给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后面问题,
①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③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④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⑤祝曰:“必勿使反” ⑥老妇必唾其面
⑦秦伯说,与郑人盟 ⑧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小题2】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全属于古今词义不同的一项是
①金就砺则利 ②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③君子不齿
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小题3】跟“忌不自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小题4】下列画线的字跟“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中的“亡”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小题5】下面对加点字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小题6】指出说法正确的一项
【小题7】下列句中的“上”与例句中的“上”用法相同的是
例句:上食埃土
【小题8】下列加点词活用现象相同的是
①輮使之然也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⑤瑜等率轻锐继其后 ⑥吾妻之美我者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全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小题1】选出全有通假字的一组①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③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④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⑤祝曰:“必勿使反” ⑥老妇必唾其面
⑦秦伯说,与郑人盟 ⑧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A.①③⑤⑦ | B.②④⑦⑧ | C.③⑤⑥⑧ | D.①②④⑥ |
①金就砺则利 ②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③君子不齿
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A.①②③⑤ | B.②③④⑤ | C.①②④⑤ | D.③①④⑤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B.未之有也 |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D.学不可以已 |
A.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B.越国以鄙远 |
C.必蹶上将军 | D.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
A.假(借助,利用)舟楫者 狐假(借助,利用)虎威 不假(借助)思索 |
B.冰,水为(做,凝成)之 行将为(被)人所并 为(担任)汉家除残去秽 |
C.而致(达到)千里 专心致(意志集中在某一方面)志 闲情逸致(兴致,情趣) |
D.劝(劝勉,鼓励)学 劝(用道理打动人)导 劝(劝说,阻止)架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爪牙”在文中用的是它的比喻义。 |
B.白居易《忆江南》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里的“蓝”和“取之于蓝”中的“蓝”相同。 |
C.《劝学》是《荀子》里的第一篇。节选的三段着重论述了学习应持的态度。 |
D.《劝学》的作者荀况,是春秋后期赵国人,他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
例句:上食埃土
A.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 | B.物价上涨 |
C.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 D.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
①輮使之然也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⑤瑜等率轻锐继其后 ⑥吾妻之美我者
A.①② | B.⑤⑥ | C.④⑥ | D.②③ |
(一)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选自《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选自《师说》)
【小题1】下列文言句中画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小题3】下列分析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4】翻译文言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
①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②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选自《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选自《师说》)
【小题1】下列文言句中画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跂而望矣 抬起脚后跟 |
B.善假于物 借助 |
C.而闻者彰 清楚 |
D.士大夫之族 家族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
C.其皆出于此乎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D.则群聚而笑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A.《劝学》选段中用“跂而望”不如“不如登高之博见”这种生活体验阐明“善假于物”的重要性。 |
B.荀子认为,君子之所以能超越一般人,除了他先天素质高之外,还在于虚心好学, 不需要借助外物、外在的帮助。 |
C.《劝学》选段中用喻证法论证了要善于借助外部条件学习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对比法分析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 |
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
①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②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小题1】下列成语中“备”的意义与“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中的“备”同的一项是( )
【小题2】说说下列句子主要的修辞手法。
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________)
⑵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________)
⑶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________)
【小题3】以喻代议,寓议于喻是这段文字的特点,请找出本段文字的议论中心( )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文言文的翻译方法有置疑和意译两种。直译要求原文文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文字在原文中有根据,句式特点、风格力求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译出原文大意。翻译时应以直译为主,实在难以翻译时可辅以意译)
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⑵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⑶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小题1】下列成语中“备”的意义与“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中的“备”同的一项是( )
A.求全责备 | B.有备无患 | C.德才兼备 | D.攻其不备 |
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________)
⑵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________)
⑶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________)
【小题3】以喻代议,寓议于喻是这段文字的特点,请找出本段文字的议论中心( )
A.学习全在积累,细水长流,才能得到逐步提高。 |
B.只有持之以恒,不断积累,才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 |
C.慢工出细活,学习上应该提倡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 |
D.只有逆境才能成才。 |
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⑵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⑶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一)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小题
甲: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选自荀子的《劝学》)
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节选自刘开的《问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其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小题3】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有相同之处的一项是
例句: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小题4】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小题5】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甲: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选自荀子的《劝学》)
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节选自刘开的《问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丰富的知识 |
B.所谓就有道而正也: 就有办法 |
C.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 差不多 |
D.孟子论“求放心”: 放纵散漫的心 |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 |
B.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 彼与彼年相若也 |
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
D.问焉以求一得 学即继以问也 |
例句: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
A.荀子运用设喻的方式,形象生动地阐明学习要注重积累,要持之以恒,要专心致志。 |
B.刘开一开篇便提出好学尤其应当勤问的观点,接着便着重论述好问的意义:可以丰富知识,有利于修养品德。 |
C.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荀子与刘开都运用排比、对比、比喻手法,说理透彻明白,气势恢弘。 |
D.“说”是一种文体,它可以记事,也可以说明、议论,刘开的《问说》属议论,与荀子的《劝学》体裁相同。 |
(1)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小题1】解释下列各句加点字的意思
(1)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假舆马者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4)而绝江河
【小题2】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小题1】解释下列各句加点字的意思
(1)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假舆马者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4)而绝江河
【小题2】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劝学》)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对原文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翻译:(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黄金也能刻出孔。
【小题3】以喻代议,寓议于喻是第二段文字的特点,本段文字的议论中心是(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劝学》)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离开 |
B.臣等不肖,请辞去 没有才能 |
C.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具备 |
D.顾吾念之 回头 |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翻译:积累泥土成为高山,风雨就会在这里兴起;积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会在这里生长。 |
B.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翻译:士卒们相互和好,成为誓同生死的朋友。 |
C.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翻译:今天您与廉颇官位相同,廉颇传出坏话,而您却害怕躲避着他,恐惧什么呀! |
D.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小题3】以喻代议,寓议于喻是第二段文字的特点,本段文字的议论中心是( )
A.学习只要不断积累,细水长流,就一定能得到提高。 |
B.学不可以已;人应该活到老,学到老,在任何时候都应学习,终身学习。 |
C.慢工出细活,学习上应该提倡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 |
D.只有逆境才能成才。 |
(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荀子继承了孔子的儒家教育思想并有所发展,成为儒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他特别强调后天的学习,把学习作为改造人性的根本方法,《劝学》就是其思想的代表之作。 |
B.《论语》中有不少关于“仁”的表述,如“申之以孝悌之义”告诉人们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 |
C.《红楼梦》里有爱情描写,宝玉与黛玉同看《西厢》,宝玉说自己如“多愁多病”的张生,黛玉如具有“倾国倾城”的莺莺,这等于是那个时代最直白的爱情表露。 |
D.批判现实主义是指十九世纪在欧洲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其代表作家有法国巴尔扎克,英国的狄更斯,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 |
关于古代思想家,下列对应错误的是
A.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荀子 | B.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 |
C.知其不可而为之——孔子 | D.摩顶放踵利天下——墨子 |
课内翻译。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5)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5)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