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 孔子(前551-前479)
- 《论语》
- 左丘明(前556-前451)
- 墨子(约前468-前376)
- 老子(约前570-500)
- 孙子(约前551-前479)
- 其他春秋作家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桃夭
桃之夭夭①,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②,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③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④。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夭夭:形容草木茂盛。②归:出嫁。③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 |
B.本诗在章法结构上的特点是重章叠句,每一章第二句的变化最大,使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得以发展、加深,但也有重复单调之感。 |
C.全诗分为三章,极有层次,由花开到结果,再由果落到叶盛,所喻诗意也渐次变化,与桃花的生长相照应,自然浑成,融为一体。 |
D.本诗反复用一个“宜”字,揭示了新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 |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孝加于百姓刑[注]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
(摘自《孝经》)
(注) 刑:通“型”,做榜样。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孟子·离娄下》)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老子》第六十六章)
(节选自《诸子喻山水》)
【小题1】下列选项中的“之”字与“是之取尔”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秋水》) |
B.顷之,持一象笏至(《项脊轩志》) |
C.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
D.不知东方之既白(《前赤壁赋》) |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小题3】从“不舍昼夜”的流水中,孔子和孟子获得了怎样不同的感悟?
(1)子曰:“道①之以政,齐②之以刑,民免③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④。”
(《论语》)
(2)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⑤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⑥;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
(《韩非子》)
(注)①道:同“导”,训导。②齐:整治,整顿。③免:免罪、免祸。④格:至,归顺。⑤为吾善;自我完善。⑥不什数:不能用十来计算,不足十个。【小题1】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
孔子:__________韩非子:__________
【小题2】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
四牡
四牡騑騑①,周道倭迟②。岂不怀归?王事靡盬,我心伤悲。
四牡騑騑,啴啴③骆④马。岂不怀归?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翩翩者鵻⑤,载飞载下,集于苞⑥栩⑦。王事靡盬,不遑将父。
翩翩者鵻,载飞载止,集于苞杞⑧。王事靡盬,不遑将母。
驾彼四骆,载骤骎骎⑨。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⑩
[注]①騑騑:马不停地走而显得疲劳。②倭迟:道路迂回遥远的样子。③啴啴:喘息的样子。④骆:黑鬃的白马。⑤鵻:一种短尾的鸟。⑥苞:茂密。⑦栩:柞树。⑧杞:构杞树。⑨骎骎:形容马走得很快。⑩谂:想念。【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章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王事靡盬”与“岂不怀归”这一矛盾展现了人物“我心伤悲”的感情世界。 |
B.“将母来谂”是全诗的关键句,揭示了诗人“怀归”和“伤悲”的根本原因,也表现了连年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 |
C.马儿气喘吁吁地在迂回悠远的道路上奔跑是缘于“王事靡盬”,“我”的“伤悲”和“不追启处”也是因为“王事靡盬”。 |
D.鵻自由自在地上下翻飞,随意栖止,与“我”和“我”的马儿不停奔波形成对比,加深了“我”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有事:用兵 |
B.无乃尔是过与 过:过错 |
C.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就:担任 |
D.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疾:痛恨 |
A.何以伐为 斧斤以时入山林 |
B.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
C.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
D.吾恐季孙之忧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
(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2)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A.居则曰 居:闲居 |
B.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方:道,指是非准则 |
C.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俟:等待 |
D.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撰写 |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节选自《论语•》微子)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定公问:“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选自《论语·子路第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