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尔斯睁开眼睛,看见狐狸咬着一只野鹅,立刻赶过去喊道:“快把鹅放下!”狐狸看清
他的敌人不过是个小不点儿,便毫不理会。尼尔斯急了,一把拉住狐狸的尾巴。这一出其不意的攻击,使狐狸松开了嘴,野鹅赶紧拍打翅膀,奋力地向湖中飞去。
“啊,你好大的胆子!”狐狸恶狠狠地叫喊着,竭力想捉住尼尔斯,尼尔斯紧紧抓住他的
尾巴。狐狸转了一个又一个圈子,却怎么也抓不住尼尔斯。他们像陀螺似的不停旋转。一会儿,尼尔斯的手开始麻木,头也开始晕眩。他终于坚持不住,松开了手。尼尔斯立刻像被旋风刮去一样,一下子撞在一棵高大的松树上。
【小题1】给画线字注音。
子(    )   动(    )   晕(    )
【小题2】选文主要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描写了尼尔斯。读了选文我体会到________。
【小题3】“他终于坚持不住”中的“终于”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如果你是一只野鹅,看到尼尔斯这样勇敢的行为,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1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课内阅读

(选文一)伯牙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复为鼓琴者。

(选文二)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地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小题1】解释(选文一)中加点的词语。
鼓:__________   善哉:__________   少选:__________   足:__________
【小题2】读(选文一),用“ ”画出表明锺子期听懂了伯牙的琴声的句子;用“~~~”画出表现伯牙推动知音后悲痛欲绝的心情的句子。
【小题3】读(选文二),用“ ”画出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从闰土的外貌中,你看出闰土是一个 的孩子;用“   ”画出叙写闰土和“我”一见如故的句子;     这些词语准确地写出了“我”急切在想见到闰土的心情。
【小题4】出自(选文一)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选文二)写了“我”与闰土_______________的情景。
【小题5】这两段选文的共同话题是_____________,请你以此写一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学问,回答问题

看完树,我们在村口道别。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小题1】解释“荡漾”一词。
____
【小题2】文中的“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是指________,实际上还包含着这位山野老农________。
【小题3】“青山是不会老的”的含意是(   )
A.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延续,而且随着青山万古长青。
B.青山因为有老人的不断看护、绿化,永远不会荒芜、老去。
C.这句话主要描写青山的苍翠。
当前题号:3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节选)

我扑向七月的清晨,深深地呼吸着雨后甜润的空气。瞬间,我惊住了,像是无意中扑进一幅巨大的画卷。我眼前是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草滩上生长着一垄垄黄灿灿的油菜花,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衔接着无边无际的蓝色的湖水。它蓝似海洋,可比海洋要蓝得纯正;它蓝似天空,可比天空要蓝得深沉。青海湖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像是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

抬眼望去,在雨后特有的万里无云的晴空下,是一片碧绿的草滩,草滩上耸立着连绵起伏的深褐色的山峦,银色的公路像是一条哈达,逶迤着伸向遥远的地方……草滩上那几头漫步的牦牛,显得分外悠闲。我独自默默地伫立着,任大脑在美中陶醉,任心潮在美中起伏。我曾经领略过西湖的妩媚、东湖的清丽、南湖的辽阔,以及鄱阳湖的帆影、玄武湖的桨声、昆明湖的笑语……可是此时,我却被青海湖的质朴所震慑,原先那些华丽的感慨被一股大自然的魅力所推翻了。我幻想着,当年大自然在创造青海湖的时候,一定毫不犹豫地甩下那些精细的刻刀,酣畅淋漓地挥舞着最大的画笔,一抹黄,一抹绿,一抹蓝……尽情泼洒。因此,留下了这没有丝毫粉饰和雕琢的湖,留下这粗犷的美,自然的美,质朴的美。

青海湖还是鸟的世界,是个绝妙的世外桃源。不然,为什么会一年又一年地吸引着数万乃至数十万不同种类的水鸟呢?那红的、蓝的、花的鸟儿,甚至那洁白的天鹅、美丽的凤头潜鸭、欢快的云雀、优雅的黑颈鹤,年复一年地从我国江南,从东南亚,从尼泊尔,从印度,飞到这里,在这里畅游嬉戏,悠然自鸣,在这里安家落户,繁衍后代。只有这种神奇、美丽、和平的地方,才能成为生气勃勃的鸟的世界,成为繁荣昌盛的鸟的王国啊!还有那满湖欢快地畅游着的鱼儿,恐怕谁也说不清楚究竟有多少吧。据说,到了盛夏时节,一群群、一层层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游着,金灿灿,红艳艳,美极了。

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

啊,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小题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1)连绵起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酣畅淋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短文围绕着“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这个中心句,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进行生动细腻的描写,写出了青海湖景色之神奇。
【小题3】画线句子列举了几大湖的特点,从而和青海湖形成鲜明的___,突出了青海湖___的特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小题4】短文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巨大而奇美的画卷。作者能将青海湖描绘得如此美轮美奂、十分醉人,其原因是什么?用“√”选出。
A.运用叠词,如“黄灿灿”“水灵灵”,写出美好的感受,又具有音韵美感。( )
B.运用比喻、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淋漓尽致地描绘出青海湖自然质朴的美。( )
C.实写与虚写相结合,使青海湖具有梦幻般的美,增添文章的感染力。( )
【小题5】用“﹏﹏﹏”在文中画出描写作者奇特幻想的句子,说一说这样写的妙处。
当前题号:4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写一写,练习习作的写法。
读例段,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完成练习。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

【小题1】这段环境描写渲染了__________的气氛,衬托出人们悼念周总理的极其________的心情。
【小题2】请你根据下面这组环境和人物,展开丰富的想象,细致描写环境。
环境:冬日黄昏时车来人往的街头
人物:充满爱心的少年陆天、流浪狗朵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5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暴风雨

[意大利]拉法埃莱

①闷热的夜,令人窒息,我辗转不眠。窗外,一道道闪电划破了漆黑的夜幕,沉闷的雷

声如同大炮轰鸣,使人悸恐。

②一道闪光,一声清脆的霹雳,接着便下起瓢泼大雨。   ,撕开天幕,把天河之水倾注到人间。

③狂风咆哮着,猛地把门打开,摔在墙上。烟囱发出低声的呜呜,  

④大雨猛烈地敲打着屋顶,冲击着玻璃,奏出激动人心的乐章。

A)一小股雨水从天窗悄悄地爬进来,缓缓地蠕动着,在天花板上留下弯弯曲曲的足迹。

B)不一会儿,铿锵的乐曲转为节奏单一的旋律,那优柔、甜蜜的催眠曲,抚慰着沉睡人儿的疲惫躯体。

⑦从窗外射进来的第一束光线,报道着人间的黎明。碧空中飘浮着朵朵的白云,在和煦的微风中翩然起舞,把蔚蓝色的天空擦拭得更加明亮。

⑧鸟儿唱着欢乐的歌,迎接着喷薄欲出的朝阳;被暴风雨压弯了腰的花草伸着懒腰,    ;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闪烁着光华。

⑨常年积雪的阿尔卑斯山迎着朝霞,披上玫瑰色的丽装;远处的村舍闪闪发亮,  ,使人心潮激荡。

⑩江山似锦,风景如画,C)艳丽的玫瑰花散发出阵阵芳香。

⑪绮丽华美的春色啊,你是多么美好!

⑫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

⑬有时,人们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大自然整体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

【小题1】根据文意,将下列四句话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丁处,只写序号。 
A.犹如在黑夜中哽咽B.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
C.宛如刚从睡梦中苏醒D.宛如天神听到信号
甲处应填________,乙处应填________,丙处应填________,丁处应填________。
【小题2】文中画横线的三个句子分别是从哪个方面来描写景物的?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写气味:________写声音: ________ 写动态:________
【小题3】请按照提示将短文分成三个部分,在下面的自然段序号间标“∥”。 
第一部分:写暴风雨的过程。第二部分:写雨后的美。第三部分:写作者感悟自然的和谐。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⑪ ⑫ ⑬
【小题4】第⑥段中“铿锵的乐曲”实指________,“节奏单一的旋律”实指________;这里所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除此之外,全文还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小题5】批注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请你选择喜欢的句子在旁边做批注。
【小题6】用波浪线画出作者从大自然得到的启示。你从大自然中又得到了什么启示?试着用简洁的语言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6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园林简介:

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

拙政园位于苏州城东北隅(东北街178号),截至2014年,仍是苏州现存的最大的古典园林,占地78亩(约合5.2公顷)。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花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花园开阔疏朗,中花园是全园精华所在,西花园建筑精美,各具特色。园南为住宅区,体现典型江南地区传统民居多进的格局。园南还建有苏州园林博物馆,是国内唯一的园林专题博物馆。

1961年3月,拙政园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被国家计委、旅游局、建设部列为国家级特殊游览参观点。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材料二)游览示意图:

【小题1】结合对材料的理解,判断下面关于拙政园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拙政园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____
(2)拙政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园南的苏州园林博物馆,是国内唯一的园林专题博物馆。(___
(3)拙政园不仅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特殊游览参观点、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还是世界自然遗产之一。(___
(4)拙政园游览示意图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则绘制的。(____
【小题2】李伯伯参加了某旅行社组织的“苏州园林一日游”活动,导游安排了如下线路,李伯伯要想领略到拙政园的精华,应该选择的游览线路是(  )
A.大门→芙蓉榭→天泉亭→茶室→见山楼→浮翠阁→留听阁→盆景园接待室→卅六鸳鸯馆→宜两亭→香洲→志清意远→小吃部商场部。
B.大门→芙蓉榭→天泉亭→茶室→枇杷园→听雨轩→小吃部商场部。
C.大门→芙蓉榭→听雨轩→枇杷园→远香堂→得真亭→志清意远→小吃部商场部。
D.大门→听雨轩→枇杷园→雪香云蔚亭→荷风四面亭→见山楼→倒影楼→浮翠阁→留听阁→卅六鸳鸯馆→宜两亭→玉兰堂→香洲→得真亭→志清意远→小吃部商场部。
当前题号:7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结合本次习作的写法提示和例段完成练习,体会如何写好活动的场面。
★要写清楚。★要写具体。★要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表现活动的场面。

①最热闹的还是西北角,十来个三年级的小同学正在玩“丢手绢”的游戏。

②十个人围成一个圆圈,蹲在地上,眉开眼笑地拍着手,兴高采烈地唱着歌:“丢呀丢呀,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她们虽然嘴里唱着歌,眼睛却偷偷地往后瞟,生怕手绢丢在背后,自己又没有及时发现。

③一个扎蝴蝶结的小姑娘背着手,手里拿着一条花手绢,正绕着圆圈不急不慢地走着。走着走着,她找到了目标,把手绢轻轻地放在了一个小个子的姑娘身后,又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向前走了几步,然后猛地跑起来。小个子姑娘很机灵,马上就觉察到了身后的手绢。她扭转身,抓起手绢,一跃而起,向她追去。两人你追我赶,几圈下来有些气喘吁吁了。“快!快!抓住她!”“加油! 加油!别让她抓住!”围圈的小伙伴们在一旁开始助威。最后,小个子姑娘到底没能抓住扎蝴蝶结的小姑娘,被罚唱了一支歌。

【小题1】选文中,第_____段是对三年级小同学玩游戏的整体情况的描写,这是“_________” 的描写。第③段则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两个人物具体描写 ,这是“_________”的描写。
【小题2】写场面要做到点面结合,在写“点"的部分时,要抓住人物的细节描写比如文中对扎蝴蝶结的小姑娘和小个子姑娘进行了____________描写, 使语言更加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除了这种描写,我们还可以对人物进行__________________描写 ,还可以穿插描写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当前题号:8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选段,完成练习。

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刚刚搭好的150平方米的保温大棚,一夜之间被大风撕扯得______。新建的发电机房,屋顶的铁皮瓦竟______。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转眼之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_____地砸下来。风火山海拔4905米,这里空气的含氧量不到平原的一半。隧道越掘越深,洞里的空气越来越稀薄。______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出现的情况______让他们始料不及。工人们身背的氧气瓶提供的氧气只是杯水车薪。突击队员个个胸闷气短,头痛腿酸。两个人使用的风枪,现在四个人才能抱起来。劳动效率迅速下降。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小题1】选择下面的词语填在文中横线上。
彩旗招展 不翼而飞 七零八落 劈头盖脸
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刚刚搭好的150平方米的保温大棚,一夜之间被大风撕扯得____。新建的发电机房,屋顶的铁皮瓦竟___。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转眼之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______地砸下来。
【小题2】在文中的下划线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隧道越掘越深,洞里的空气越来越稀薄。____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出现的情况_______让他们始料不及。
【小题3】这一段写了筑路大军在开凿风火山隧道时遇到的(  )的困难,除了下列哪一项。
A.冻土层B.恶劣天气C.极度缺氧D.吃不饱
当前题号:9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

资料显示,福州市7~18岁的青少年儿童,100个男生中就有12个超重、5个肥胖,100个女生中就有7个超重、3个肥胖;青少年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近几年呈快速上升趋势,而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对此,专家指出,国民整体能量摄入提高、洋快餐、含糖和碳酸饮料及甜食摄入增加是肥胖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为降低肥胖率,青少年儿童在生活中应做到以下两点:

①要控制饮食。饮食过量,吃得过饱,是肥胖的主要原因。米面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多食可在人体内转化成脂肪而积聚在皮下。因此每顿饭以吃八九分饱为宜。同时要限制高脂肪副食品的摄入量。

②要加强锻炼。每天不仅要增加运动量,而且要延长运动时间。因运动初期消耗的是体内的糖类,只有较长时间的运动才能消耗贮存的脂肪。因此每天要坚持运动,而且要选择体力消耗较大的运动,如长跑、跳绳、打篮球、踢足球、游泳、爬山等活动。需要注意的是,减肥、健身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

(材料二)

图1     图2

【小题1】(提取信息)材料一中可以用来说明材料二中图1和图2所表达的信息的句子是(   )
A.福州市7~18岁的青少年儿童,100个男生中就有12个超重、5个肥胖。
B.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近几年呈快速上升趋势,而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
C.饮食过量,吃得过饱,是肥胖的主要原因。
D.每天要坚持运动,而且要选择体力消耗较大的运动。
【小题2】(品析句子)材料一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的说明方法?(  )
A.列数字B.打比方C.作比较D.举例子
【小题3】(提取信息)专家指出,每顿饭以吃_____饱为宜。(  )
A.八九分B.七八分C.六七分D.五六分
【小题4】(分析判断)根据两则材料,判断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饮食过量,吃得过饱,是肥胖的主要原因。
B.国民整体能量摄入提高、洋快餐、含糖和碳酸饮料及甜食摄入增加是重要原因。
C.走路不属于消耗性较大的运动。
D.因运动初期消耗的是体内的糖类,只用较短时间的运动就能消耗贮存的脂肪。
【小题5】(语言运用)如果让你给材料二中第二幅图中的小男孩提个建议,你会怎么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10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