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________
乌鸦住在一棵大树上,它的邻居狐狸就住在树下的洞里。乌鸦被狐狸骗去了一块肉以后,觉得十分丢脸。它牢牢地记住这件事,告诫自己以后决不能再听奉承话了。
不久,乌鸦又找到了另一块肉,狐狸又想骗到自己嘴里。狐狸说□□乌鸦大姐□你的羽毛真漂亮□远远超过小麻雀□□乌鸦心想□哼□你又想来骗我了□这次我漠不上你的当□就不理你。狐狸又说:“乌鸦大姐,你的嗓子太好了,唱起歌来叫人听得入迷呢!”乌鸦还是不理睬。它当时就是因为听了狐狸的奉承话,忍不住张口唱歌,肉片才掉下来给狐狸叼走的。
狐狸见老办法不行了,眼珠一转,破口大骂起来:“臭乌鸦,丑乌鸦,你昨天造小白兔的谣,今天早上又杀了小松鼠,你真是个十足的大坏蛋……”
乌鸦觉得冤枉,实在忍不住了,它张口反击:“你胡说八道——”嘴才张开,肉就掉下来了,狐狸往上一跳,接住肉片溜回洞里去享受了。乌鸦又一次上了当。
【小题1】在第二自然段的“□”内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小题2】把短文的题目补充完整。
【小题3】与“乌鸦被狐狸骗去了一块肉”这句话表达意思相同的是(    )
A.狐狸把乌鸦的一块肉骗去了。
B.乌鸦把狐狸的一块肉骗去了。
C.乌鸦骗去了狐狸的一块肉。
【小题4】乌鸦为什么又一次上了狐狸的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读了这篇短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你认为乌鸦怎样才能既保住嘴上的肉,又能回击狐狸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1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卧薪尝胆


两千多年前,在长江下游有两个小国,一个是吴国,一个是越国。他们都想征服对方,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
会稽一战,越国打了败仗。越王勾践万般无奈,只好派人向吴王夫差求和,表示愿意和夫人一起去吴国,给吴王当奴仆。吴国的谋臣们纷纷要求灭掉越国,免除后患。得胜的吴王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
勾践夫妇来到了吴国,穿上粗布衣服,住进了石头房,给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受尽了屈辱。他们在吴国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
回国以后,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白天,他亲自下田耕种;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越国终于转弱为强,出奇兵灭掉了吴国。
【小题1】用“________”画出写“卧薪”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写“尝胆”的句子。
【小题2】越王勾践这样刻意折磨自己,是为了________。
【小题3】越王是怎样对待失败的?结果怎样?吴王是怎样面对胜利的?结果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2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战国时候,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又喜欢讲排场,他手下吹竽的乐队就有三百人。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本来不会吹竽,看到这个情况,就到齐宣王那里,自称技艺高超,请求参加吹竽队。齐宣王把他编在吹竽队里,给他很高的待遇。每逢吹竽,南郭先生总是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被发觉。
后来,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泯王继承了王位。齐泯王的爱好与齐宣王不同,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竽,他叫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地吹给他听。
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急忙偷偷地逃走了。
【小题1】齐宣王在位时,南郭先生为什么“混过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被发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________”画出文中南郭先生在队伍里装模作样的句子。
【小题3】最后一自然段中“这个消息”是指:________;南郭先生之所以要“急忙偷偷地逃走”,是因为他________,在这里再也混不下去了。
【小题4】这个寓言故事讽刺了________的人。
当前题号:3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课外阅读。
老办法不行了
一只乌鸦口渴了,飞出树林找水喝,在村中遇到了猴子。猴子告诉它:“村子的井里有水。”
猴子走了,乌鸦找到了那口井,就把小石子一颗一颗衔到井里,可是衔了好久,还不见水升上来。
这时候,猴子到井边来打水,看到乌鸦用这种方法喝水,哈哈大笑,说:“你用这种办法喝瓶子里的水是可以的,喝井里的水就不行啦!”
说完,猴子很快打了一桶水,请乌鸦喝了个够。
1.在文中找合适的量词填空。
一(  )石子 一(  )乌鸦 一(  )井 一(  )水
2.本文写了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发生的故事。本文共有________小节。第________小节写乌鸦用老办法喝水,却没有喝到水;第________小节写猴子打水给乌鸦喝,乌鸦喝到了水。
3.乌鸦的老办法是什么?找出句子,并用横线画出来。
4.老办法为什么不行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4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读一读,做一做。
从此,九色鹿在森林里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而调达,那个忘恩负义的家伙,受不了大家的鄙视和谴责,灰溜溜地躲到大山里去了。

1.那个“忘恩负义的家伙”指的是________。
2.调达为什么躲到大山里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九色鹿》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
①不要到河边散步,以免掉入河里。
②不要像调达一样见利忘义,做人要诚实守信。
当前题号:5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wài)(yuè)()
(huānɡ)()
()()(hòu)(miàn)(yǒu)(kuài)()
()(jiā)(shānɡ)(liɑnɡ)(zhǒnɡ)(dōnɡ)西()
(ɡōnɡ)()(shuō):“(zhǒnɡ)(ɡāo)(liánɡ)
()()(shuō):“(zhǒnɡ)()()()()(shuō):“(zhǒnɡ)(luó)(bo)。”
(hóu)()(shuō):“(zhǒnɡ)(táo)()。”
(nián)(nián)(yuè)(yuè)(zhēnɡ)(lái)(zhēnɡ)()
(zhí)(dào)(xiàn)(zài)(hái)(shì)(huānɡ)()
1.文中有一个含有反义词的词语,找到它用“____”画出。
2.短文中有____种小动物。
3.为什么那块地还是荒地?请在正确的答案后面画“√”。
A.小动物种了,但没有种出来。(  )
B.小动物们争来争去,什么也没种。(    )
当前题号:6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课外阅读理解。(选自《伊索寓言》)
蚊子和狮子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朝狮子脸上专咬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
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小题1】蚊子能够战胜狮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表现了蚊子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蚊子为什么会被小小的蜘蛛吃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这则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7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课外阅读。

南辕北辙

从前有一个人,他坐着马车往北走。他的朋友看见了,叫住他问:“你上哪儿去呀?”他回答说:“ 到楚国去。”朋友很奇 怪,提醒他说:“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呀?”他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朋友说:“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他说:“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朋友摇摇头说:“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呀?”他说:“没关系,我带的盘缠多。”

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走,谁都知道,他的马越好,车夫的本领越强,盘缠带得越多,他离楚国也就越远了。

【小题1】这个人始终不肯改变方向,是因为他觉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A.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听别人的劝告。
B.无论做什么事,首先要选择正确的方向和路线,方向对,才能充分发挥有利的条件。
C.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想清楚以后再去做。
当前题号:8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阿力和阿智

古时候,有个老人,他有两个儿子,哥哥叫阿力,弟弟叫阿智。两人长得一模一样,邻居都夸这两个孩子长得好,长大以后一定有一番作为。老人也用心观察他们的成长。
几年以后,他们长大了。老人想考考他俩,就从市场上买回两把未开刃的斧头。老人对他们说:“今天我买回这两把斧头,明天让你们上山砍柴,要各砍各的。看谁看得快,看得多,回来得早。”
第二天,兄弟俩按照父亲的吩咐,就各自行动了。
阿力想:要砍得快,砍得多,就得抓紧时间。他拿上斧头、扁担和绳子,就匆匆上山了。到了山上,他拼命地砍呀,砍呀……因为斧头太钝,连砍几十下都砍不倒一棵小树。不多时,就累得腰酸背痛了。
阿智拿起父亲买的斧头,一看斧头的刃厚厚的,就赶紧到井边去磨,不久,就磨快了。他也拿起扁担、绳子上山去。到了山上,抡起锋利的斧头,几下就砍倒一棵小树。不多时就砍了两大捆。太阳刚刚偏西,他就担着沉沉的柴回家了。阿力呢,直到太阳下山,才背着不多的柴回家。
老人看着两个可爱的孩子,语重心长地说:“ 你们两个的差别这样大,就是因为阿智磨了斧头,这就叫做‘磨刀不误砍柴工’。”
【小题1】老人对两个孩子的吩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阿力拿到斧头怎样做?结果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阿智看到斧头的刃厚厚的,他怎么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9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开心阅读。
一天,苍蝇正在垃圾堆上,看见一只小蜜蜂采完蜜回来。
苍蝇气愤地对蜜蜂说:“这里的人真凶狠,千方百计要害我,用拍子打我,用毒药水喷我,我决定搬家了。”
蜜蜂说:“这儿的人们并不像你讲的那样坏,他们待我很好,还替我造房子呢!人们恨你的原因是你不讲卫生,整天停在肮脏的东西上,专门去吃人们的食物,把细菌带到食物上,使人们生病。”
苍蝇不服气,还想争辩,蜜蜂看了它一眼,冷冷地说:“你的行为不改变,无论你搬到哪里,都会遭到人们的驱逐攻击。”
苍蝇听了这一番话,呆呆地停着,终于叹了一口气,再也不想搬家了。
【小题1】文中“你的行为”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
A.人们喜欢蜜蜂,而不喜欢苍蝇。
B.只有改正自己错误的行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爱护。
C.蜜蜂为人们造福,得到大家的尊重;苍蝇危害人类,遭到人们的驱逐攻击。
当前题号:10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