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报春的家燕
春天,家燕们随着温暖的春风回到它们的故乡。在那时,家燕们大量地繁殖,遍布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天气转凉的秋天,它们成群结队地向南移,飞到印度、南沙群岛等暖和的地方,再建一个新家。
家燕有一个“怪癖”。
家燕还有着惊人的记忆力,无论迁飞多远,哪怕隔着千山万水,它们也能够返回故乡。
家燕返回家乡后,头一件“大事”便是建造自己的家园,有时补补旧巢,有时建一个新的巢穴。家燕们不断地用嘴衔来泥土、草茎、羽毛等,再混上自己的唾液。没多久,一个崭新的碗形的窝便出现在你家的屋檐下了。
家燕体态轻盈,一对翅膀又窄又长,飞行时好像两把锋利的镰刀。它们飞行时似一支刚离弦的箭,“嗖”的一声发射出去。
家燕还是捕虫能手,几个月就能吃掉大约25万只害虫,所以我们千万不能伤害它们哟!
【小题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成群结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山万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根据短文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段落 | 主要内容 |
第1自然段 | 春天返乡,(____________)。 |
第2自然段 | (____________),一闪而过。 |
第3自然段 | (____________),准确返回。 |
第4自然段 | 头等大事,(____________)。 |
第5自然段 | 体态轻盈,飞行迅速。 |
第6自然段 | (____________),不能伤害。 |
【小题3】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作者是如何把句子写得优美生动的,并填空。
它们飞行时似一支刚离弦的箭,“嗖”的一声发射出去。
作者把______比作____________,用“嗖”模拟箭离弦时的声音,表现了家燕飞行时只听到______,看不到______的迅速。
【小题4】读文中画“ ”的句子,并仿写一种动物的特点。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你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和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②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啊!织,织,织,织啊!”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③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小题1】文段中“向晚”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小题2】对文段中“天高地阔”一词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天空高远,大地辽阔形容乡村的环境非常开阔。 |
B.头顶高高的天,脚踏宽阔的地形容乡村居民胸怀坦荡。 |
C.指乡下人家在门前吃饭,地方开阔,也指他们在饭桌上谈论的话题广,聊起天来毫无拘束。 |
A.瓜藤攀缘图 | B.月夜睡梦图 | C.门前晚餐图 | D.鲜花轮绽图 |
【小题5】读完文段,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自己的话简单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必须承受的痛苦
三岁半的女儿扁桃腺(xiàn)发炎,开了十针青霉素,上午八点和下午三点,一天两针。头两天是妻子带她去。她怕打针,不肯去。妻子就骗她,说不打针,是去买酸奶喝,或骑小车车、踢皮球什么的,瞒哄着抱她下楼。当针扎进小屁股蛋,针剂的疼痛加上被欺骗的愤怒,女儿无法承受,哭闹得惊天动地,大夫直担心孩子会闭过气去。女儿哭,妻子也垂泪,她实在受不了啦,第三天死活不干了,把担子卸给了我。
我把针药和注射单揣进兜里,对病恹(yān)恹地坐在床上翻画书的女儿说:“乖,咱们去打针。”女儿可怜巴巴地仰望着我,嗓音沙哑地说:“爸,打针很疼。”我坐下来,说:“疼也得打啊,要不你的病好不了,上不了幼儿园,爸爸妈妈也上不成班,得在家看着你。不上班就没有钱,怎么给你买玩具和好吃的?”“那我以后不要玩具和好吃的还不行吗?”“那咱们三个人总得吃饭吧?鸡蛋、牛奶、肉、菜……你穿的衣服,什么不要钱啊?”
我停下来,给她时间思考。
在如何对待孩子上我们两口子迥(jiǒng)然不同。我认为小孩子也有足够的作出正确分析判断的能力,只要把道理讲清楚。除非她硬要抓电源或玩刀片,我绝少采取强制手段。而且,我从不骗孩子。
女儿愣了片刻,终于无可奈何地张开双臂叫我抱,说:“爸爸,咱们去吧。”
打针的时候她又哭了,不过不厉害,针没拔出来已哭完了。
女儿睡了个大午觉。下午两点多我去卧室门口望了一眼,她已醒了,瞪着两只大眼睛瞅着天花板聚精会神地不知在琢磨什么。我没打搅她。三点了,我用遥控器关上客厅的电视,起身去卧室。女儿睁着眼的,可她一看见我,马上说:“爸爸我困了,现在我要睡觉了。”就阖(hé)目装睡。斜阳照在她紧张的小脸上,楚楚动人。
我一阵感动——
原来她不知动了多长时间脑筋,才想出这么个自以为是的办法以逃避打针。
“不行!回来再睡。”我硬着心肠拉她起来穿外套。
抱着她慢慢往医院走,我对她说:“乖,不是爸爸不疼你。可人活着就有很多的事,很多的痛苦,只能自己去承受,谁也替不了你。无论如何都无法避免的,就只有勇敢地去面对。逃避没有用,哭也没有用。”
女儿似乎懂了,因为我感到她的小脸好像刚毅了起来。
这一针,她没哭,嘴唇哆嗦着,却一滴眼泪也没掉。
第二天上午八点,我才要开口,女儿突然拿着注射单和针药盒子站在我面前,说:“爸爸,咱们打针去!”
我抱起她,紧紧搂在怀里。【小题1】“当针扎进小屁股蛋,针剂的疼痛加上被欺骗的愤怒”一句话中“欺骗”具体指什么?
【小题2】“女儿哭,妻子也垂泪,她实在受不了啦,第三天死活不干了,把担子卸给了我。”一句中,妻子为何死活不干了?
【小题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女儿愣了片刻,终于无可奈何地张开双臂叫我抱。
(2)她已醒了,瞪着两只大眼睛瞅着天花板聚精会神地不知在琢磨什么。
【小题4】文中“才想出这么个自以为是的办法以逃避打针”一句中“这么个自以为是的办法”具体指什么?
【小题5】文章结尾写道:“我抱起她,紧紧搂在怀里。”体会一下,作者这时应是什么样的心情?
【小题6】“人活着就有很多的事,很多的痛苦,只能自己去承受,谁也替不了你。无论如何都无法避免的,就只有勇敢地去面对。逃避没有用,哭也没有用。”你是怎样理解父亲对女儿说的这些话的?
1.寒食东风御柳斜(______)
A.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 2.盈盈一水间(______) | B.用眼神表达情意的样子。 3.脉脉不得语(______) | C.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4.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__) | D.形容清澈。 |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轻烟散入五侯家。
【小题1】请将古诗补充完整。
【小题2】诗的前两句用“____”“____”两字点明诗歌描写的是春天景色;后两句用“_____”“_____”两词点名享受特权的对象,现人们常用“________”这句诗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
【小题3】第一句诗意是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下列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无处不”用双重否定写出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 |
B.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刻画了一幅夜晚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点蜡烛,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
C.后两句诗歌说明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皇宫也不例外。 |
D.“寒食东风御柳斜”描写的是皇宫园林中的风光。 |
(1)1987年的植树节之所以难忘,是因为83岁的邓小平爷爷在天坛公园植树。 (
(2)邓小平爷爷栽种的那株小松树如今成了天坛公园一处美丽的风景。 (
寒 食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
【小题1】补全古诗。【小题2】解释下列词语。
(1)春城:_____ (2)御柳:______
【小题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这首诗写的内容和节日有关,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节日的诗句,请写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文中运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描写全城皆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我家的小院里,种着两种花——牵牛花和郁春棒。这是两种品格不同的花。
牵牛花一向是把根埋在土里,依靠葡萄架向上爬,它纤细的身体那样柔弱,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似的。而郁春棒总是把根深深地扎在土壤里,依靠自己吸收的养料,在狂风暴雨的(浸侵)袭下顽强地生长着。
春暖花开的季节,牵牛花开出了一朵朵镶着五颜六色花边、色彩艳丽的花朵。它躺在毛茸茸的叶子上,吹着喇叭,炫耀着自己的美貌。在又大又圆的绿叶上,郁春棒也开出一朵朵水灵灵的白花。白花绿叶,格外淡雅,但它并没有为此而飘飘然,而是默默地散发出浓郁的芳香。
一进入金黄的秋天,牵牛花早已枯黄的叶子纷纷落下,花茎也渐渐枯萎,最后结出几粒干瘪的种子就死了。郁春棒也脱去翠绿的外衣,只留下几根一寸来长的茎露出干(燥 躁)的地面,待到和煦的春风再度吹拂大地,就又破土萌发。
在社会上,有的人肤浅软弱,有的人扎实而坚强。有的人取得一点成绩就居功自傲,有的人默默无闻的为大家做了许多好事而从不夸耀。有的人遇到困难就心灰意冷,有的人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无所畏惧,对未来充满信心。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
花没有生命力,它只能按照自己的本性生存于世。人是有思想、有头脑的,能自己决定怎样做人。
亲爱的同学,你喜欢哪种人,究竟要做哪种人呢?
【小题1】划出括号内不正确的字。【小题2】选择正确答案(将所选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A、“飘飘然”应解释为(
B、“再度”中的“度”字应解释为(
【小题3】写出下列词近义词。
顽强—(
【小题4】按照先总述院子里种了两种不同的花,再分述两种花的不同的品格,最后开展联想,借物喻人的写作顺序将文章分成三段(用“‖”线在原文上划分)。
程门立雪
杨时是宋朝学者。他年轻时很爱学习,非常尊敬老师。
有一次,他和一位同学在读书时为一个问题争论起来。为了尽快找到答案,他们冒着鹅毛大雪,一同去请教大学问家程颐。
他们走到程颐家门口,守门的童子说,先生正在睡午觉。杨时悄悄地对同学说:“咱们就在这儿等一会儿吧!”他俩一声不响地站在门口,静静地等着。雪花在天空中飘舞,不一会儿地上便积满了雪。寒风吹得他们直打哆嗦。可是他们没有去擦身上的积雪,也没有跺一跺冻僵了的脚。
过了很久,程颐醒来了。当他知道门外雪地里有两个学生在等着,就急忙出去把他们拉进屋里。程颐见他们全身是雪,心疼地说:“外边雪这么大,为什么不早进屋呢?”
杨时望着程颐慈祥的面容,说:“老师,您在休息,我们怎么能惊动您呢?”
程颐被他们尊师好学的精神感动了,详细地解答了他们的问题。
【小题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尽早—________ 慈爱—________
【小题2】“老师,您在休息,我们怎么能惊动您呢?”把这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各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雨雪,他都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日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所以每次画竹,他都非常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著名—( ) 出现—( )
2.用“ ”画出文同观察竹子的语句。
3.读了这篇短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