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下面的名言警句补充完整。   
(1)骑快马的,________,朋友多的,________。   
(2)________凭年龄凭________,________不在一时________。   
(3)有朋友的人,像________:没有朋友的人,狭窄如同巴掌。   
(4)转眼间,夕阳为天边披上了________,随后,________和________也为________。
当前题号:1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1)战国时候,齐宣王喜欢叫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地吹给他听。(_____)   
(2)南郭先牛技艺高超,竽吹得很好。(______)  
(3)燕国的一个人到赵国首都邯郸去学走路。(_____)
当前题号:2 | 题型:判断题 | 难度:0.99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的是________年________国________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________小时的艰难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共________个孩子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________,赞扬了深厚的________________之情。
2.课文对父亲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进行了描写刻画之外,还用其他孩子家长看到废墟后的“________”与父亲的走向废墟、坚持挖掘对比着写,从而凸显了父亲________的伟大形象。
当前题号:3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不断有孩子的父母( )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 )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 )地离开了。其中( )说明了父母的难过,( )说明了他们离开的原因。
2.他满脸( ),双眼( ),衣服( ),到处都是血迹。这句话说明( )。
3.“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 )次,这样反复出现的作用是( )。
4.课文最后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你认为父亲的了不起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儿子的了不起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4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我是课文小精灵。(再次阅读课文,完成下列练习。)
1、它也许算不上特别________________,却给我的心带来一丝________________,因为它使我想起小学时代的一位老师。
2、金老师怎样教语文课,我记________________了,但有一点________________:他很注重鼓励我们课外阅读。
横线上所填的词语矛盾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
3、萧山杨梅,我们杭州时年年都吃,唯有这一次吃得最__________,最__________。
这一次吃杨梅最难忘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5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按课文内容填空。
【小题1】金老师还把______________当作______________来布置。有时他指定一两本书,要求______________; 有时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介绍不同的书籍,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最早要我课外阅读的书,是意大利_______________的《爱的教育》和_______________的《寄小读者》。
【小题2】几十年世事______________,我们的金老师,您在哪里呢?这句话体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6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语言运用。
古人赞美荷花的诗歌有很多,请你写几句,与同学们共同欣赏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7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课文回放厅。
1. 课文《莲叶青青》回忆了祖母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赞美了祖母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祖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金老师________________,使作者开始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3.“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的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这样描写父亲外貌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唯见长江天际流。
当前题号:8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再次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1)这篇调查报告包括五个部分,分别是“确定主题、        、建议”,这五个部分有 关系,不能颠倒顺序。
(2)在这篇调查报告中比较多的使用了较为准确的 ,这样写出来的报告可信,文章共有 条结论指出树木的死亡原因中 是主要的。
当前题号:9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请默写《寒食》,写清作者及朝代。
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10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