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与式
- 方程与不等式
- 函数
- 图形的性质
- 利用勾股定理求梯子滑落高度
- 利用勾股定理求旗杆高度
- 利用勾股定理求小鸟飞行距离
- 利用勾股定理求大树折断前的高度
- +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水杯中筷子问题
-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航海问题
- 利用勾股定理求河宽
- 利用勾股定理求台阶上地毯长度
- 利用勾股定理判断汽车是否超速
- 利用勾股定理判断是否受台风影响
- 利用勾股定理选址使到两地距离相等
- 图形的变化
- 统计与概率
- 观察、猜想与证明
- 实践与应用(暂存)
有一个水池,水面是一个边长为10米的正方形,在水池正中央有一根芦苇(记为AB),它高出水面1米。如果把这根芦苇拉向水池一边的中点C,它的顶端恰好到达池边的水面,水的深度与这根芦苇的长度分别是多少?
小明准备测量一段河水的深度,他把一根竹竿直插到离岸边6米远的水底,竹竿高出水面2米,把竹竿的顶端拉向岸边,竿顶和岸边的水面刚好相齐,则河水的深度为( )
A.7m | B.8m | C.9m | D.10m |
"引葭赴岸“是《九章算木》中的- -道題:”今有池一丈 ,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迺与岸芥.伺水深,葭氏各几何?"題意是:有一个边长为10尺的正方形池塘,一棵芦苇AB生长在它的中央,高出水面BC为1尺.如果把该芦苓沿与水池边垂直的方向拉向岸辺,那么芦革的顶部B恰好碰到岸边的B'. 向芦苇长多少? (画出几何图形并解答)

将根24cm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15cm,高为8cm的图柱形水杯中,设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为h cm,则h的取值范围是( )
A.![]() | B.![]() | C.![]() | D.![]() |
将一根24 cm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15 cm,高8 cm的圆柱形水杯中,如图所示,设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为h cm,则h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

《九章算术》“勾股”章有一题:“今有二人同所立,甲行率七,乙行率三,乙东行,甲南行十步而斜东北与乙会,问甲、乙行各几何.”大意是说:已知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甲的速度为7,乙的速度为3,乙一直向东走,甲先向南走10步,后又向东北方向走了一段后与乙相遇,那么相遇时所用时间为多少?若设甲与乙相遇时间为
,则可列方程为( )

A.![]() | B.![]() |
C.![]() | D.![]() |